上百位閩劇名人相聚上演「群英會」

2020-12-04 福州新聞網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瑛表演「王蓮蓮」。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通訊員 張益達/攝

閩韻悠悠,桃李滿園。為展示閩劇代代傳承的成果,觀眾熟悉的上百位閩劇界名人15日相聚閩江師專,參與「非遺傳承 閩韻流芳——非遺校園行」系列活動,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和閩劇界5位「梅花獎」得主悉數到場,其規模稱得上是閩劇史上少有的「群英會」。

陳乃春當選研究會新會長

15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閩劇首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乃春當選第三屆福建省閩劇藝術研究會會長,周虹、楊東、徐青、陳洪翔、陳瓊、吳則文、王羚、楊碧霞當選副會長。

成立於2003年的福建省閩劇藝術研究會,為閩劇的課題研究、傳承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曾舉辦過「鄭奕奏金獎大賽」「長樂杯」福建省首屆職業閩劇團大獎賽等。近年還結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組織省、市閩劇名家新秀排演了現代閩劇《沙家浜》《紅燈記》及傳統戲《梅玉配》《桐油煮粉幹》等劇目。

閩劇藝術發展聯盟成立

有400多年歷史的閩劇,除了省、市專業藝術院團外,還有活躍在長樂、福清等地的80多個民間職業劇團,擁有閩劇職業演職員近5萬人。為了團結所有閩劇人,加強閩劇藝術交流、互動、合作,閩江師專昨日發起成立了閩劇藝術發展聯盟(簡稱聯盟)。

聯盟是我省從事閩劇教育、閩劇表演院團的戲曲人才培養合作的平臺,致力於閩劇藝術教育院校及表演團體間資源、信息的整合與共享。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福州閩劇院)、閩侯縣閩劇藝術傳承中心、馬尾區海峽閩劇團、長樂區大眾閩劇團、連江縣閩劇團、福清清輝閩劇團、永泰縣閩劇團等10多個閩劇表演團體的負責人到場,參加了聯盟成立籤約儀式。

據記者了解,聯盟成立後將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共享教學、研究、創作、演出等信息,共建閩劇藝術文化傳播中心;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培養閩劇表演、音樂、舞臺美術、劇本創作、文化管理與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同時各理事單位有義務為閩劇專業學生提供見習、實習等崗位。

五朵「梅花」與閩劇新人同臺

15日下午,在閩江師專綜合樓學術報告廳舉辦了首屆「二元制」表演藝術(閩劇表演)專業大專班(簡稱「二元制」大專班)教學成果匯報演出。

由於歷史原因,我省戲曲表演、曲藝等各種地方非遺人才培養層次長期局限於中專水平。2017年,閩江師專與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合作舉辦「二元制」大專班。所謂「二元制」是指「校企雙主體、工學一體化」教學方式,採取工學交替、集中與分時授課等模式培養學員。經過3年的培訓,閩江師專首屆「二元制」大專班20名學生今年圓滿畢業。

在昨日的專場演出過程中,「二元制」教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瑛表演了閩劇折子戲《王蓮蓮拜香——盤答》,「二元制」教師、國家一級演員林夢萍等人表演了閩劇折子戲《紅裙記——教子》;「二元制」學員們表演了《打神告廟》《金鞭記》《林則徐與王鼎》《楊門女將》等折子戲片段,盡顯閩劇藝術的魅力。

2014年,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和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達成戰略合作開辦閩劇班。經過6年學習,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首屆閩劇表演專業學員今年8月畢業,其中正在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實習的00後年輕演員文焱等人昨日也在演出中亮相。閩江師專「二元制」大專班和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閩劇表演班的學員們在日後相當一段時間,將成為閩劇舞臺上的主力軍。

演出最後在閩劇界「五朵梅花」陳乃春、陳洪翔、周虹、陳瓊、吳則文集體獻唱的《閩劇走進新時代》歌聲中落幕。

歌聲有終了,意味卻無窮……到場的上百位閩劇名人普遍認為,通過整合閩劇界優質資源,閩劇的明天會更美好。

【責任編輯:徐匆】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顧偉

相關焦點

  • 福州上演經典閩劇劇目 名角盡展閩劇魅力
    信息 福州上演經典閩劇劇目 名角盡展閩劇魅力 2016盤答》演出片段,其中著名閩劇表演藝術家林瑛在《王蓮蓮拜香?盤答》中扮演王蓮蓮。 張實薦 攝  中新網福州7月31日電(張實薦)31日晚,「福建百折傳統折子戲展演」閩劇專場在福州大戲院上演。參加此次演出的不僅有來自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的周虹、陳洪翔、陳瓊三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著名閩劇表演藝術家林瑛亦登臺演出。閩劇藝術家們通過自己精彩的演出向觀眾展現了閩劇的魅力。
  • 福州地鐵上演閩劇快閃
    地鐵東街口站上演閩劇快閃。本報記者 葉義斌攝本報訊(記者 林文婧)12日上午,福州地鐵1號線(一期)東街口站內瀰漫著濃濃「蝦油味」,一場閩劇快閃活動在此舉行,悠悠唱腔飄蕩在車站內,引得不少乘客駐足觀看、拍照留影。為弘揚閩劇文化,讓更多福州市民感受閩劇魅力,福州地鐵攜手福州閩劇院開展「非遺明珠 閃耀地鐵」閩劇文化快閃活動。
  • 福建實驗閩劇院建院60年 陳瓊領銜上演《王蓮蓮拜香》
    福建實驗閩劇院建院60年 陳瓊領銜上演《王蓮蓮拜香》 (6/8) "← →"翻頁
  • 梨園名家將上演《群英會》 為"富連成"賀壽(圖)
    梨園名家將上演《群英會》 為"富連成"賀壽(圖) 5月2日至5月17日,國家大劇院將聯合北京京劇院,力邀梨園名家上演全本《群英會》、「富社重光」名家演唱會以及折子戲專場等紀念演出。  昨天,「富連成社」社長葉春善之孫、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葉蓬,京劇教育家蕭長華先生之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蕭潤增、蕭潤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之子、京劇名家譚孝曾等齊聚,追憶了前人與「富連成社」的往事。
  • 張謇與近代百位名人
    《張謇與近代百位名人》,試圖從人際交往的角度,來折射清末民初的時代大潮與社會變遷,尤其是透視張謇的風雨人生與多彩人生。一個人的社會交往,往往能夠反映他的內心和品性。本書用淺顯和妙趣橫生的語言,講述了張謇與光緒帝、張之洞、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汪精衛等近代百位名人的交往經歷。
  • 「中國粵劇之鄉」上演海內外粵劇名伶「群英會」
    「中國粵劇之鄉」上演海內外粵劇名伶「群英會」 2014-12-07 22:09: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湛江12月7日電 題:「中國粵劇之鄉」上演海內外粵劇名伶「群英會」  作者 梁盛 楊日進  12月1日至6日,「中國粵劇之鄉」廣東吳川市舉辦第三屆粵劇藝術文化節,每晚都有來自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和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等地的名伶登臺獻藝
  • 閩劇名角福建百折傳統折子戲展演重現經典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7月30日晚,福建百折傳統折子戲展演福州閩劇專場在福州大戲院上演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7月30日電 (記者 劉可耕)福建百折傳統折子戲展演福州閩劇專場30日晚在福州大戲院上演,重現閩劇傳統經典。
  • 福建優秀劇目閩劇現代戲《生命》晉京展演
    7月1日晚,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作演出的閩劇現代戲《生命》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福建省實驗閩劇院供圖7月1日晚,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作演出的閩劇現代戲《生命》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
  • 閩劇:一張熠熠生輝的城市名片
    閩劇《林則徐與王鼎》劇照。(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供圖)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有一種鄉曲叫閩劇,有一種鄉愁叫閩劇。漫步福州大街小巷,閩劇愛好者的自娛自唱,不時吸引過往市民駐足;舞臺上,大幕拉開,開場絲竹聲初動,場下已是掌聲如潮——愛閩劇、觀閩劇、唱閩劇已成為不少福州人的生活方式。
  • 福州推出《大美園林·非遺閩劇》主題文化系列活動
    福州新聞網8月3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 通訊員 秦月)為進一步拓展公園服務功能,促進古典園林與戲曲藝術的融合,傳播閩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園林中心、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州閩劇院聯合主辦的《大美園林·非遺閩劇》大型主題文化系列活動,將於9月上旬在西湖、茶亭、於山三大公園輪番上演
  • 小漁村走出的非遺傳承人:「雲」直播宣傳閩劇
    小漁村走出閩劇團主角楊碧霞出生在連江黃岐半島的小漁村,懂事起就時常聽父母哼唱閩劇。由於當時傳統閩劇不讓演出,所以楊碧霞對閩劇是只聞其音不見其影,也讓她對閩劇充滿了各種美好遐想。楊碧霞小學畢業後,改革開放的春風給小漁村帶來了不少閩劇民間表演團隊,也讓楊碧霞如魚得水,逢場必到,從不缺席。
  • 【文化】肥西縣第四屆「戲曲群英會」——非遺戲曲劇種展演精彩上演
    非遺戲曲經典12月20日下午肥西縣文化館小劇場裡聚滿了戲迷「幸福小康 廬韻悠揚」·肥西縣第四屆「戲曲群英會」——非遺戲曲劇種展演活動在這裡精彩上演本次活動由中共肥西縣委宣傳部、肥西縣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肥西縣文化館承辦,活動吸引了肥西縣
  • 晉安石牌村:鄉村小劇場 閩劇大觀園
    石牌鄉村劇場因傳習閩劇而聞名。鑼鼓響、燈光亮,一齣好戲正上演。邀親友、進劇場,全村老少樂陶陶。這是石牌鄉村劇場常有的熱鬧場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劇,在這裡找到了生長的土壤。近日,記者探訪了石牌村,感受那裡的民風特質。
  • 福州推出《大美園林·非遺閩劇》大型主題文化系列活動
    為進一步拓展公園服務功能,促進古典園林與戲曲藝術的融合,傳播閩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園林中心、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州閩劇院聯合主辦的《大美園林·非遺閩劇》大型主題文化系列活動,將於9月上旬在西湖、茶亭、於山三大公園輪番上演。
  • 福建實驗閩劇院60周年慶今起展演經典劇目
    中新網福州12月30日電 (林春茵)著名閩劇演員陳瓊版的折子戲《王蓮蓮拜香》30日晚在福建省閩劇藝術中心上演,拉開福建實驗閩劇院60周年慶優秀劇目展演的帷幕。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成立於1998年,其前身是於1953年在福州「舊賽樂」閩班的基礎上誕生的福建省閩劇實驗劇團。為紀念建院六十周年,劇院自30日起開展演出周活動,《貶官記》、《貽順哥燭蒂》、《別妻書》、《梅玉配》等一批優秀劇目輪番上演。
  • 非遺閩劇唱大戲走進倉山紹岐村
    村民在家門口欣賞閩劇。記者 王玉萍 攝福州新聞網9月2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通訊員 陳真真)22日,「八閩豐收節節高 幸福小康樣樣紅」非遺閩劇唱大戲活動在倉山區城門鎮紹岐村橫江渡口公園廣場開幕。國家一級演員、市級非遺傳承人等帶來的系列經典閩劇節目輪番上演,陪伴周邊居民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 閩劇:不只蝦油味 還贈一枝春
    水袖翩躚、唱腔繾綣,《荔枝換絳桃》《貽順哥燭蒂》等閩劇經典劇目的折子戲在地鐵站內依次上演。原來,這是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開展的「非遺明珠 閃耀地鐵」閩劇文化快閃活動。活動中,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堅持服務理念,加入了經典閩劇《蘭花賦》等節目,將反腐倡廉的故事與園林景致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劇團的日常演出和訓練被迫暫停。能不能利用閩劇的影響力為抗疫做一點實事?國家一級演員、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副主任林穎很快申請了抖音號和今日頭條帳號,錄製並播放閩劇說唱《防抗疫情歌》。
  • 百年葉盛蘭 梨園群英會
    14日,梅蘭芳大劇院上演經典傳統大戲《群英會》,再現了葉盛蘭先生創立的葉派小生「文而不媚,武而不粗,窮而不厭,儒而不俗」的藝術魅力。     今年是京劇葉派小生藝術的創始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京劇院開院元勳和藝術風格的奠基者之一——葉盛蘭先生誕辰100周年。
  • 閩劇後臺有啥秘密 帶你去瞧瞧
    歐成斌展示閩劇頭套。本報記者 朱榕攝「我8歲就進入閩劇團學藝,能在有生之年做成這件事,作為閩劇人,我感覺真的很痛快!」昨日上午,陣陣熱鬧的腰鼓聲中,晉安區非遺(閩劇)展示館在壽山鄉石牌村鄉村大舞臺藝術中心成立,發起人、晉安區閩劇團團長歐成斌終於完成一樁夙願。歐成斌是從藝60餘年的閩劇老藝人,他幹的這件事,就是讓福州人撩開門帘,進入閩劇的「後臺」。
  • 從劇場走向實景「大美園林·非遺閩劇」福州展演
    記者劉可耕 攝中新網福州9月2日電 (記者 劉可耕)為促進古典園林與戲曲藝術的文化融合,傳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劇,「大美園林·非遺閩劇」大型主題文化系統活動1日晚在福州西湖公園啟動。入夜,在西湖公園荷亭唱晚演出現場,雕梁畫棟的古老戲臺再現咿呀吟唱,觀眾沉醉在水袖飄搖的名伶聲中。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的演員們,從劇場走向實景,穿越到數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