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瑛表演「王蓮蓮」。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通訊員 張益達/攝
閩韻悠悠,桃李滿園。為展示閩劇代代傳承的成果,觀眾熟悉的上百位閩劇界名人15日相聚閩江師專,參與「非遺傳承 閩韻流芳——非遺校園行」系列活動,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和閩劇界5位「梅花獎」得主悉數到場,其規模稱得上是閩劇史上少有的「群英會」。
陳乃春當選研究會新會長
15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閩劇首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乃春當選第三屆福建省閩劇藝術研究會會長,周虹、楊東、徐青、陳洪翔、陳瓊、吳則文、王羚、楊碧霞當選副會長。
成立於2003年的福建省閩劇藝術研究會,為閩劇的課題研究、傳承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曾舉辦過「鄭奕奏金獎大賽」「長樂杯」福建省首屆職業閩劇團大獎賽等。近年還結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組織省、市閩劇名家新秀排演了現代閩劇《沙家浜》《紅燈記》及傳統戲《梅玉配》《桐油煮粉幹》等劇目。
閩劇藝術發展聯盟成立
有400多年歷史的閩劇,除了省、市專業藝術院團外,還有活躍在長樂、福清等地的80多個民間職業劇團,擁有閩劇職業演職員近5萬人。為了團結所有閩劇人,加強閩劇藝術交流、互動、合作,閩江師專昨日發起成立了閩劇藝術發展聯盟(簡稱聯盟)。
聯盟是我省從事閩劇教育、閩劇表演院團的戲曲人才培養合作的平臺,致力於閩劇藝術教育院校及表演團體間資源、信息的整合與共享。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福州閩劇院)、閩侯縣閩劇藝術傳承中心、馬尾區海峽閩劇團、長樂區大眾閩劇團、連江縣閩劇團、福清清輝閩劇團、永泰縣閩劇團等10多個閩劇表演團體的負責人到場,參加了聯盟成立籤約儀式。
據記者了解,聯盟成立後將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共享教學、研究、創作、演出等信息,共建閩劇藝術文化傳播中心;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培養閩劇表演、音樂、舞臺美術、劇本創作、文化管理與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同時各理事單位有義務為閩劇專業學生提供見習、實習等崗位。
五朵「梅花」與閩劇新人同臺
15日下午,在閩江師專綜合樓學術報告廳舉辦了首屆「二元制」表演藝術(閩劇表演)專業大專班(簡稱「二元制」大專班)教學成果匯報演出。
由於歷史原因,我省戲曲表演、曲藝等各種地方非遺人才培養層次長期局限於中專水平。2017年,閩江師專與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合作舉辦「二元制」大專班。所謂「二元制」是指「校企雙主體、工學一體化」教學方式,採取工學交替、集中與分時授課等模式培養學員。經過3年的培訓,閩江師專首屆「二元制」大專班20名學生今年圓滿畢業。
在昨日的專場演出過程中,「二元制」教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瑛表演了閩劇折子戲《王蓮蓮拜香——盤答》,「二元制」教師、國家一級演員林夢萍等人表演了閩劇折子戲《紅裙記——教子》;「二元制」學員們表演了《打神告廟》《金鞭記》《林則徐與王鼎》《楊門女將》等折子戲片段,盡顯閩劇藝術的魅力。
2014年,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和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達成戰略合作開辦閩劇班。經過6年學習,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首屆閩劇表演專業學員今年8月畢業,其中正在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實習的00後年輕演員文焱等人昨日也在演出中亮相。閩江師專「二元制」大專班和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閩劇表演班的學員們在日後相當一段時間,將成為閩劇舞臺上的主力軍。
演出最後在閩劇界「五朵梅花」陳乃春、陳洪翔、周虹、陳瓊、吳則文集體獻唱的《閩劇走進新時代》歌聲中落幕。
歌聲有終了,意味卻無窮……到場的上百位閩劇名人普遍認為,通過整合閩劇界優質資源,閩劇的明天會更美好。
【責任編輯:徐匆】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