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盎然的「懼內」火花
□早報記者 朱彩雲 文/圖
日前,記者在泉州一位收藏者那兒,見到了一枚非常有趣的「懼內為記」火花。藏者介紹,這是一枚清末時期的火柴帖,以輕鬆幽默的題材,很受老百姓的喜愛。
「怕老婆」的火柴畫
赤腳,跪地,頭頂小碗,碗上面好像還有一枝點燃的紅蠟燭,一名男子不敢反抗,在老婆大人高高舉起的「家法」伺候下,嚇得雙掌攤開,八字鬍飛起。
圖中的美人身著清代服飾,相貌端莊,絕非「河東獅吼」悍婦形象,想來也不是無理之人,如此「訓夫」,一定有她的道理。
火柴商標正面的右邊寫有「上等火柴」字樣,左邊寫著「懼內為記」。
「懼內」也是一種愛
「雲淡風輕近曉天,夫人罰跪在床邊。時人不識餘心苦,還說偷閒學拜年。」這一首改編自宋詩而來的《懼內即景》,形象生動地描繪一個怕老婆的男子的「可憐」樣,令人會心一笑。
「怕老婆」的話題,常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笑料。
有一首閩南語歌曲裡的歌詞是「驚某是大丈夫,打某是豬狗牛」,翻譯起來為「怕老婆是大丈夫,打老婆是豬狗牛」。
大多數人認為,「懼內」也是一種愛,不少怕老婆者,其實並不是真的怕,而是因為心中敬妻、愛妻,才有「畏」妻之表現。
相關連結
清代袁枚考證,「懼內」一說,最早始於專諸(專諸,春秋時期堂邑人,屠戶出身,有名的孝子、義士)。據記載,專諸與人鬥,有萬夫莫擋之勇,可是聞妻一呼,即返。
「河東獅吼」:典故出自蘇東坡譏笑好友之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陳妻柳氏,郡望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