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該怎麼對?

2020-12-04 羽觀史記

引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

很多人對於新年的印象,都在王安石的詩中,有爆竹、春風、桃符。爆竹還有春風都非常好理解,人們也都見過,而桃符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春聯。春聯其實也是對聯的一種,我們所說的對聯,又叫做楹聯或者對子,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之一。

一、 對聯的歷史

最早的對聯故事可以追溯到《山海經》裡面,在《山海經》裡面,對聯和王安石的詩中一樣,都稱為桃符,但是此桃符非彼桃符,他們是王安石所說的桃符前身。傳說在一座山的上面,長著一棵巨大的桃樹,樹上住著兩位老神仙。他們都把惡鬼吊起來給老虎吃,由於他們兩個人一人住一邊,所以一邊吊了一串的惡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桃符的前身了。桃符原來是用來鎮壓惡鬼的東西,可以保佑家宅的平安。

而最早有記載的對聯,則出現在三國時期。在一個鐵十字架上面鑄了「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隨著這種文化的流傳,到宋代的時候,對聯已經非常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了。除了過年的時候要貼的桃符,才子們也會根據周圍的景色等等來進行對聯的互相考校,對聯變成了一樁文人的盛事。

二、 關於對聯的故事

說到宋代的才子,就不得不提蘇東坡了。蘇東坡在民間的對聯故事也非常豐富,並且和他的和尚朋友脫不了干係。蘇東坡在黃州的時候,和自己的和尚朋友佛印一起在長江上面泛舟,日子好不快活。蘇東坡卻起了戲耍自己朋友的心思。他的手向左岸一指,卻不講話。佛印順著他的手看過去,發現河邊有一條小黃狗正在啃著骨頭。佛印看著蘇東坡的笑容,頓時悟了什麼。他順手就把蘇東坡送給自己的,親手提詩的扇子給丟到江裡面了。

蘇東坡見佛印反應如此迅速,和佛印看著對方,在舟上大笑起來。原來他們兩個用啞語對了一個聯子。蘇東坡指河上,意思是「狗啃河上骨」;佛印把詩丟下去,意思是「水流東坡詩」,倘若把河上換成和尚,把詩換成屍,就能夠理解他們的笑意了。蘇東坡和佛印其實就是兩個千年未有的大損友,他們的日常以戲弄對方為主,並且非常風雅,以對聯的形式出現就有好幾次了。

三、 關於廁所的對聯

像蘇東坡和佛印這樣的趣味對聯不可多得,更多的是帶著某種目的的對聯。正如上個世紀的時候,溥儀剛剛被趕下皇位,新的掌權人想要快速掌握政權,於是向下面下達了新時代運動的命令。

新時代,顧名思義就是要和舊的時代割離開來。幹什麼才能和舊時代割離開呢?山東一個縣長非常苦惱,他想要升官,但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舊時代是官員管理群眾,新時代要求造福群眾,怎麼才能算造福群眾呢?

那個官員撓破了頭,終於想出來一個好辦法,他要蓋公共廁所,為自己縣裡面的人提供上茅房的便利。縣長說幹就幹,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個縣裡面蓋起來了五個公共廁所。縣長非常滿意他們的工作效率,並且給師爺下達了命令,由於這五個廁所是縣裡面出資蓋的,意義非常不一般,要區別它和其它的廁所,所以每個廁所門前必須有一副對聯。

這可為難壞了師爺,人家寫對聯都是寫在大門口,還都是關於新年好的吉祥詞,你要給廁所寫對聯,這不是為難人嗎?這師爺也是個人才,說寫就寫,也不含糊。他的上聯一揮而就,寫著「來人不蹲就站」,而下聯應該怎麼對呢?師爺非常聰明地把上聯的答案給寫了上去,「去者非男即女」。

師爺把這幅對聯呈給了縣長,得到了縣長的誇獎,縣長覺得師爺寫的對聯非常精闢,而且符合主題,立刻就把它張貼在了公共廁所的門口,引來了許多的群眾,他們對著對聯互相交頭接耳。

結語

對聯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有關於祝福的春節對聯,還是文人雅士之間互相調侃的對聯,抑或是放在廁所門口的對聯,只要人有奇思妙想,這個對聯就一定能夠對出來,這也是對聯的迷人之處,老少皆宜。對於對聯這種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們要加以保護和加以傳承,以豐富我國的文化底蘊。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上聯是一個"死"字,至於下聯,大家可能認為一定對應著"生",實則不然,下聯寫的是一個倒著的"生",這幅對聯想要傳達的意思是:寧可站著被處死,也不願跪著苟且偷生,簡簡單單兩個字,就把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頑強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成了點綴人們生活環境的藝術品,它深受許多文學家以及藝術家的喜愛,有一些文人還通過對聯來傳達自己的感情,表明志向。上聯是一個&34;字,至於下聯,大家可能認為一定對應著&34;,實則不然,下聯寫的是一個倒著的&34;,這幅對聯想要傳達的意思是:寧可站著被處死,也不願跪著苟且偷生,簡簡單單兩個字,就把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頑強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 廁所門口掛一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精彩,橫批更絕
    廁所門口掛一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精彩,橫批更絕!我國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文學家更是數不勝數,對聯更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最早的時候是出現在三國的那個時期,那時候對聯上都是寫一些比較,吉祥有寓意的話貼門,的兩側。代表著大家對生活的美好嚮往。但是,在古代廁所上掛的對聯兒,你有聽說過嗎?在清朝政府下臺以後,在北邊的一個小縣城裡,那時候,都要搞什麼新時代,新風氣?以前的縣官也變成了縣長,清政府剛倒臺,縣裡面也都沒什麼錢,想搞文化也搞不起來,縣長就思來想去,覺得搞點小文化還是可以的。
  • 廁所門口掛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一出堪稱經典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便點出一些來,都夠國內外學子窮盡一生心血去進行研究。而且在中華文化中,還有很多文化會以頗為有趣的形式存在於世。諸如對聯,也可以說對子,它就屬於一種既博大精深又非常有趣的文化。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對子這種東西只能在過節時貼於家門兩側。但是實際上,能夠貼這種東西的地方可不僅僅只有家門兩側。要知道,從古至今,可還一直都有給廁所這個場所提供對聯的情況。
  • 廁所對聯趣事: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對出堪稱經典
    大家普遍見到的對聯都是在自家大門上吧,偏偏有個奇人把對聯貼在了廁所門口,有沒有感覺到一股莫名味道撲面而來?哈哈,捏住鼻子,咱們一起看看,保證你會變成捂著嘴捧腹大笑。 貼對聯的真實意義 貼對聯也被叫做貼門神。門神在中國民間的傳說中是一種能捉鬼的神人。
  • 廁所門口掛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看了下聯讓人捧腹
    其實在古代人們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打發時間的方法,那就是對對聯。對聯不像詩歌,擁有深沉的意蘊,而更像是一種小品,可供人們在茶餘飯後消遣。只要掌握基礎的對聯技巧,上到90歲高齡老人,下到三四歲黃髮小兒都可以進行這樣的一個活動。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對聯的有趣故事吧!在上個世紀,清政府滅亡之後一位縣長為了響應號召,於是展開了新時代的運動,但是隨後也遇到了難題。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現在的人生活環境發展的愈加繁榮,人們的生活方式愈加多樣化,平均壽命愈加長壽,但死亡依然是每個人無法改變的事實。在大多數地方,人死之後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後入土為安,直接下葬的方式逐漸被取締,火葬和海葬成為主要的兩種方式,。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
  • 有人給村霸門前寫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有人給村霸門前寫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讓人拍案叫絕中華民族的文化經過五千年時間的沉澱與積累,形成了現如今我們所見到的這許許多多的文化形式,其中就包括對聯。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時候,對聯是以一種習俗的形式出現。
  • 一副讓人害羞的對聯,上聯:天天新人鴛鴦被,下聯堪稱一絕
    說起對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在過年,或者是辦喜事的時候貼的,大多都是一些帶有祝福味道,比較喜慶的那些對聯,但其實對聯的用途有好多,形式也有很多種,比如在古代的時候,對對子的門檻比較低,上到才子下到百姓都可以對,而且在好多酒館店鋪門前都有對子,來顯示自己的招牌,這不在一個青樓的門前就有一副對聯,堪稱千古絕對呀,讓人看了不禁臉都紅了。
  • 廁所門前搞笑對聯,上聯:天下英雄豪傑到此俯首脫褲
    對聯在我國歷史悠久,是文人雅士最喜愛的一種交流方式,通過幾個字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才思是否敏捷。現在的人已經不寫對聯了。而是寫春聯。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另外對聯也是非常有含義的,比如說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對聯。
  • 火葬場貼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導語:火葬場貼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前言 很多人都嚮往「長生不老」。秦始皇在實現六國統一之後便開始致力於尋求長生不老藥。之後的歷代帝王都開始痴迷於此,但直至生命的盡頭也沒有成功。
  • 村霸門前一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一看下聯眾人笑出聲
    在我們國家那麼多的歷史文化當中,今天小編要來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個文化,這個文化就是我國的對聯。對聯在古代的時候可是非常的受文人墨客歡迎的,他們總是會在閒暇的是通過對聯來進行娛樂跟消遣。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的人們也是在門開貼上了一些對聯。那麼小編就來跟大家講一個跟貼春聯有關的故事,也就是一個村霸的門前貼了一副對聯,村裡眾人一看都笑出了聲,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下面跟著小編走進這個故事去看一看。
  • 村霸門前一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寡婦一看下聯笑出聲
    村霸門前一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寡婦一看下聯笑出聲對聯,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字體裁,正在逐漸受到我國人民的重視。它作為古代人民經常拿來使用的文字體裁,學問可是非常深的。這樣的人在哪裡都是招人嫌棄的。由於他有後臺,一時半會兒也沒有人能夠動他。村莊之中有一個秀才,他非常討厭這個村霸的做派,於是,他就在村霸的門前貼上了一副對聯。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他貼的這副對聯有什麼妙處。秀才的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義忠信禮義廉。
  • 一副對聯:上聯為「莫言路遙餘秋雨」,下聯你會對什麼?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一副對聯,這幅對聯是小編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感覺挺有意思的,所以想和大家一塊兒分享討論一下,我這裡呢,沒有下聯,只有上聯,希望大家可以對此精彩的下聯來。先來說說這幅對聯吧,這幅對聯上聯是「莫言路遙餘秋雨」。
  • 上聯一個十字,下聯一個九字,橫批一個一字,這副對聯怎麼寫?
    張林急忙順著眾人的目光望去,只見廟門兩側貼著一副對聯,他仔細瞅了半天,發現上聯五個字中只認識一個「十」字, 下聯五個字中只認識一個「九」字,再看橫批,四個字他只認識一個「一」字。張林心想:別看我不認字,這麼多人誇讚這副對聯,一準是那 詞兒編得好唄!
  • 火葬場大門上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哭笑不得
    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商家會在火葬廠貼一些對聯,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上聯叫做:早來晚來早晚都來,大家可以想一想下聯是什麼。火葬場大門上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哭笑不得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自己寫對聯了,而如今會寫對聯的人也變得非常少,大多數都是直接去店裡面買,寫對聯其實也非常的講究,裡面會有許多的規矩,比如對仗工整,平仄韻律,邏輯結構等等,對聯本來是一種習俗,是我們中國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後來中國把這些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這些東西的研究都非常的有價值。
  • 一副不帶髒字罵人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精華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藏,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雖然對聯已經有上千年的深厚歷史,但依然十分貼近我們的生活。其實並非如此,對聯文化雅俗共賞,而且古代有很多經典的對聯都是出自民間。關於對聯,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就給大家講個關於對聯的小故事,故事裡的這副對聯罵人不帶髒字,品味過後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精華所在。
  • 對聯寫的好不好,茅廁門前見真招。盤點那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對聯
    3.類比的上聯:騷客吟詩隊,言盡意天,少詞下聯:溷者戲茅廁,腸塞胃堵,便秘有一句古詩叫「為賦新詞強說愁」,如果沒有詩卻偏要憋,倒是和如廁時不順利一個「意境」。可惜不知這個對聯是誰做的,太有才。該聯載於清人徐珂《清稗類鈔》,說是一個秀才沒考中,家境貧寒。於是就想了個辦法,在道旁建一公廁,指望靠集糞為生,公廁建成之日,即書此聯於門側。如果來的人屁少屎多,那麼書生就特別開心,如果幹打雷不下雨,書生就氣得要命。5..王小波《黃金時代》裡的:男廁:大珠小珠落玉盤,一片冰心在玉壺。
  • 大姑娘廁所貼對聯,差點沒把我笑死!
    人家的名字取得有味道「男解憂所、女解憂所」。 男女衛生間分別叫「男排」「女排」。 昆明有個酒吧,有間小衛生間,只能上小號,牆上貼了個條"因道太小,請勿來大"。 一農家風味飯莊的衛生間名曰:高粱地。
  • 史上最絕妙的一副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下聯堪稱一絕
    史上最絕妙的一副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下聯堪稱一絕作者:納蘭唐兒中國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三千年的詩韻,文化博大精深。上聯: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聯:有杏(幸)不須梅(媒)據說上聯是古時一位達官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