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物》篇的第一句就是「外物不可必」。這個「必」是「強求」、「執著」之意。一切執著和強求都是自討苦吃、自取其辱甚至招致殺身之禍。
話說宋元君睡到半夜,突然看到臥室的門慢慢地被人推開,一個披頭散髮的人探頭探腦地向裡張望。宋元君驚嚇至極,想起來卻是動彈不得,想說話卻張不開嘴。此人開口說話了並且是可憐兮兮的樣子:「你且莫怕,我不是鬼,我家住在深淵之中,是清江河神手下的一隻烏龜。我被一個叫餘且的漁夫用網抓到了。你救救我吧。」說完此人不見了。
宋元君突然驚醒,原來剛才做了一個夢,並且夢魘了。第二天一大早便請來了佔夢人來解夢,看看這是什麼一個兆頭。佔夢人說:「這是一隻神龜,具有一定的神通。」
宋元君問左右有沒有叫餘且的這個人,左右說「是有一個漁夫叫餘且的。」於是命人傳喚餘且上朝。餘且一五一十地交代,昨天在河裡的確抓到了一隻大烏龜。餘且回去把大烏龜獻給了宋元君。宋元君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烏龜,給了餘且一些賞錢,準備把這烏龜供奉起來。
當時流行用龜殼佔卜,宋元君突發奇想,這隻烏龜能託夢給我,讓我救他,如此通神通靈,如果把它殺了,就用它的殼來佔卜,那不是無論什麼事情都可以預測的準確無誤了嗎?那麼天下所有的事情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可以用它來佔卜一切的戰爭,佔卜結果是勝利的話我就打,佔卜結果是失敗的話,我就休養生息,那天下不就是我的了嗎?我不就是霸主了嗎?宋元君越想越興奮,越想越激動,差點馬上親自動手了。可轉頭一想又擔心殺了這隻烏龜不吉利,也是左右為難。忽然又靈機一動,不妨就殺過烏龜之後再來佔卜該不該殺這隻龜。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們面對欲望和引誘的時候,都是一種賭徒的心理。為了眼前的利益是不惜鋌而走險的。用不確定的想法來證明不確定的結果,也就是用一個謊言來證明另一個謊言,結果就是徹底活在謊言和虛假之中。萬物的命運在本質上都是不可預測的,都是冥冥之中造化的安排,可人們仍然執迷不悟於佔卜和臆測,天道的微妙玄機怎可以猜透?
殺了這隻龜後,用這隻龜的殼來佔卜,結果是這隻龜該殺,殺得好。宋元君試著用這個龜殼來佔卜其他事也都準得一塌糊塗。宋元君很開心,為自己的決定叫好,環顧左右,躊躇滿志。大臣都崇拜地看著宋元君,紛紛奉承宋元君比神龜還有大智慧。宋元君掩飾不住的內心喜悅,臉部嘴角痙攣般地抽動。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對他的弟子們說:「看看吧,這隻神龜能夠託夢給宋元君,卻不能避開餘且的漁網,要這神通有何用?這種神通不就是小聰明嗎?聰明反被聰明誤啊。它自己的龜殼都可以用來預測未來,卻躲不掉被挖心剖腸的下場。所有的神通都在它自己身上,可是它偏偏自作聰明地使用雕蟲小技。它哪裡知道恰恰是它的認知範圍就像金鐘罩一樣阻斷了自身和上天神明的聯繫。就像一條魚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夠避開漁網,正在洋洋得意,卻被天上飛鳥捕殺了。人算不如天算,命是越算越薄啊。當我們如嬰兒一般不使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的時候就是萬事大吉了。你看嬰兒不用學習也能會說話,為什麼呢?因為他與會說的人在一起就行了,身體會接收和儲存這些信息的。雞叫天會亮,雞不叫,天也會亮。又何必操那些自作聰明的心?這就是告訴我們要安於造化,要歸於天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都會安排的滴水不漏,一切都會精妙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