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非遺「泥泥狗」驚豔亮相2020中國非遺博覽會

2020-10-28 淮陽快報

10月23日,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氣勢磅礴、各具特色的蘭州太平鼓、安塞腰鼓、開封盤鼓、商河鼓子秧歌恢弘登場。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山東省副省長凌文、濟南市市長孫述濤出席開幕活動,並共同擊鼓為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啟幕。這場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分線上、線下兩個版塊,其中線下展覽包括84個非遺項目、46個扶貧工坊。作為「真圖騰、活化石」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遺傳承者、泥泥狗匠人許述章也攜著古樸拙稚、色彩斑斕的「泥泥狗」受邀參加。

開幕式現場,巨幅LED展現黃河壺口奔騰不息的畫面。展覽劃分為「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黃河流域非遺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等板塊,展現非遺文化傳承保護與當前政治環境、黃河生態保護和精準扶貧等重大國家戰略的結合,凸顯非遺傳承的當代價值。

美美與共,世界大同。文化和旅遊代表著詩和遠方,文化是詩,旅遊即是遠方,非遺傳承的就是把詩傳到遠方,同時聚焦非遺項目扶貧產業!本屆博覽會全面展示了非遺保護傳承成果,集中展示了非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黃河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廣大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搭建了展示和推介的重要平臺。博覽會將持續至10月27日。此外,本屆博覽會還將在線上推出「網紅非遺」直播帶貨等活動,將推動非遺展示、銷售和線上傳播。

博覽會現場選取了淮陽「太昊陵廟會」為背景圖

以文化為靈魂,讓非遺綻放新光彩。近年來,淮陽區文旅局實行「非遺的生產性保護」和「淮陽非遺走出去」方針;並採取「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的策略,加大力度推進太昊陵、龍湖、泥泥狗、布老虎、黃花菜等當地文旅特色產業的發展,一張張文化旅遊名片擦亮了淮陽的城市底色。在本屆博覽會上,二樓展廳的醒目位置,碩大的淮陽太昊陵廟會中人山人海的背景圖特別引人注目。泥泥狗匠人許述章面對文化和旅遊部原副部長項兆倫、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等人,以及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和各路媒體,講述著淮陽泥泥狗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

許述章向與會者介紹「泥泥狗」

本屆博覽會上,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密碼的「淮陽泥泥狗」,之所以受到了眾多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和喜愛。是近年來,淮陽區抓住撤縣設區的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一陵一湖一古城」為抓手,讓文物「活」起來,加強城市特色文化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創新發展,延續城市文脈,留住城市「鄉愁」,推動淮陽優秀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

淮陽區文旅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每年的「二月會非遺文化展演」和「賞荷旅遊月」迅速啟動實施了一系列挖掘非遺潛力、培育傳統文化,引入新業態,努力打造集商業、文化、旅遊為一體,具有傳承歷史、展示文化、延續生活等功能的活動,使羲皇故都、中原水城的風貌得以更好展現。 並實施「走出去」戰略,讓淮陽非遺文化名揚天下。相繼組織開展了淮陽非遺走進「2020中國非遺博覽會」等一系列活動。

淮陽自古文化深厚、人文薈萃,在淮陽的歷史文化長河中,非遺文化是一顆閃耀的明珠。「淮陽非遺」具有「見人見物見生活」之特點,和「守形守魂守鄉愁」的特質。紮根於「伏羲文化」和「根親文化」的泥泥狗、布老虎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人眼前一亮,生動的體現淮陽的地域特色和風情。一批傳統的手藝人對非遺傳承的繼承和發揚更凸顯了淮陽的地域特色。

「歡迎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項目、傳承人參與2021年的『二月會』非遺展演,我們有日流量高達幾十萬遊客的二月廟會等著大家。」在向各路非遺文化傳承項目、非遺傳承人發出誠摯邀請的淮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於樹林看來,要讓非遺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就要努力優化「老業態」,著力發展「新業態」。他認為,非遺傳韻,功在當代。淮陽,這座散發著古老氣息和迸發著進取朝氣的水城,將在傳統與時尚的交融中沉澱蘊香,傳韻九州。

來 源:倪莉工作室

總監製:張金超 / 監 制:劉玉濤 陶勇

審 核:王勇 / 編 輯:田文雅

相關焦點

  • 河南10項非遺亮相第六屆非遺博覽會
    河南10項非遺亮相第六屆非遺博覽會- 新華網河南頻道>河南10項非遺亮相第六屆非遺博覽會2020-10-29 09:49:23來源: 鄭州晚報  開封盤鼓、少林功夫、河洛大鼓等10個非遺代表性項目應邀參加線下展覽活動  記者從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於10
  • 了解泥泥狗的內涵,推動國家非遺的產業化發展
    為了深究國家非遺泥泥狗的內涵,推動國家非遺產業化發展,8月9日,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激活伏羲文化活力,助力脫貧攻堅決勝」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再次前往紹波工作室拜訪淮陽泥泥狗協會主席邵波老師。在對泥泥狗的形成、發展以及現狀等外在情況了解的基礎之上,實踐隊員對泥泥狗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文化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當實踐隊員問及泥泥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文化價值時,邵波老師講述了泥泥狗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泥泥狗藝人用一根緊繃的棉線從大塊膠泥上分離下來的泥塊進行捏制,泥塊大小隨心所欲,造型多為表現關於伏羲文化的一些故事,而局部的線條勾勒更是對古圖騰的形象描述。
  • 四川大英縣國家級非遺項目徐氏泥彩塑亮相第六屆非遺博覽會
    徐氏泥彩塑展示區的參觀觀眾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遂寧市大英縣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徐氏泥彩塑作為展會特別指定項目亮相。徐氏泥彩塑第四代傳承人徐興國據了解,本屆非遺博覽會以「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為主題、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非遺力量。
  • 遂寧市大英縣國家級非遺項目徐氏泥彩塑亮相第六屆非遺博覽會
    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遂寧市大英縣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徐氏泥彩塑作為展會特別指定項目亮相。據了解,本屆非遺博覽會以「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為主題、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非遺力量。
  • 以匠心守初心 淮陽泥泥狗手藝人邵波:匠心守護 古藝新生
    泥泥狗是對廟會上所有泥玩具的總稱。在過去,有這樣一句民謠在淮陽當地廣為流傳:「老齋公,慢慢走,給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在農業文明時代,泥泥狗因造型奇特,色彩豔麗,能吹出清亮動人的聲音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應當地的風俗,趕會的老齋公(燒香的老太太)都會買許多的泥泥狗,一路走一路散,當作吉祥物送給親友或兒童。
  • 以匠心守初心 淮陽泥泥狗手藝人邵波:匠心守護 古藝新生
    太昊陵廟會上,古風遺俗舉目可見,琳琅滿目的動物土偶泥泥狗最能吸引人們的目光。泥泥狗是對廟會上所有泥玩具的總稱。在過去,有這樣一句民謠在淮陽當地廣為流傳:「老齋公,慢慢走,給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在農業文明時代,泥泥狗因造型奇特,色彩豔麗,能吹出清亮動人的聲音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應當地的風俗,趕會的老齋公(燒香的老太太)都會買許多的泥泥狗,一路走一路散,當作吉祥物送給親友或兒童。邵波是一名職業的泥泥狗藝人,長長的鬍鬚,傳統的服飾,透露著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仰與執著。因長期從事泥泥狗的研究與創作,他又被評為「泥泥狗的優秀傳承人」。
  • 張華偉雙手託起土生金(泥泥狗)聚寶盆
    張華偉:男,1972年5月生,漢族,河南淮陽人,中共黨員,1987年隨舅父從事泥泥狗製作,1991年l2月至I994年I2月在雲南邊防某部服兵役。2002年3月加入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2006年9月加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泥泥狗非遺項目傳承人張華偉土和金都是古人為了說理而所取的象的表述,土生金表明了我們現在所處的物質世界的一個變化規律。此前人類的一切生產生活都是在土地上發生。
  • 馬明超調研淮陽「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
    馬明超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   10月13日,周口市政協副主席、淮陽區委書記馬明超到邵波泥泥狗工作室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他強調:淮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泥泥狗」為代表的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是淮陽寶貴遺產,也是民族瑰寶,沉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推動淮陽文創產品「走出去」,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淮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第六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將「非遺扶貧」玩出新花樣
    今天開幕的第六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上,來自中西部地區14個省市自治區的非遺扶貧工坊和非遺傳承人,乘上了非遺的快車,走出貧困地區,來到上海世博展覽館,向觀眾展示了令人驚喜的生活智慧和美學。在今年這個全國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傳統手工藝產業成為扶貧事業推進的新動力。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淮陽泥泥狗
    在淮陽太昊陵,琳琅滿目的動物土偶--泥泥狗,舉目可見。這些泥泥狗囊括了形形色色的奇禽異獸,大有尺餘,小如姆指,造型奇特,古拙神奇,別具一格,奇禽怪獸達200多種。各種圖案,渾厚古樸,極具楚漆器文化的格調,因之被海內專家譽之為「真圖騰活化石」。
  • 非遺博覽會|徐氏泥彩塑:把時間揉進土裡
    今天,為期5天的第六屆非遺博覽會進入尾聲。在本屆博覽會上,我們看到了眾多優秀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帶著泥土芬芳、雜糅精巧技藝的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泥塑(徐氏泥彩塑)非遺博覽會現場展品
  • 這場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上 河南10大非遺項目亮相講述「黃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實習生 尚怡菲  氣勢恢宏的開封盤鼓,禪武合一的少林功夫,歡快活潑的河洛大鼓……10月23日至27日在山東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河南非遺精彩綻放齊魯大地,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 這場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上 河南10大非遺項目亮相講述「黃河故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實習生 尚怡菲氣勢恢宏的開封盤鼓,禪武合一的少林功夫,歡快活潑的河洛大鼓……10月23日至27日在山東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河南非遺精彩綻放齊魯大地,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 淮陽「泥泥狗」有動物崇拜「活化石」美譽 專家稱:是中國民族文化...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姚碧怡 程小晴 凝聚著原始圖騰藝術豐厚的民間記憶 據資料顯示,早在6500多年前,淮陽太昊陵一帶就有了製做「泥泥狗」的習俗。「泥泥狗」又稱「陵狗」或「靈狗」,當地人認為它是為伏羲女媧看守陵廟的「神狗」,被認為可以醫病、消災,被賦予了神聖化。
  • 國家非遺泥泥狗在當今工業文明社會的發展之路
    邵波老師講述到:不同思想層次的人群多於泥泥狗的認知不同,使得泥泥狗的發展受到不小的衝擊。對於思想層次較低的人群來說,泥泥狗只是一個可以把玩的簡單泥塑玩具,不具備文化價值,與工業批量生產的玩具沒有區別,他們更傾向於選擇更加工業化的玩具,而不願意購買泥泥狗。
  • 民間工藝品 淮陽(古陳州)泥泥狗
    到過河南淮陽的遊客,在回去的時候,一定不會忘記買一些紀念品&34;帶回去,送給親朋好友。&34;是淮陽民間小泥塑的統稱。當地人祖祖輩輩都有做「泥泥狗」的傳統,每年春節前後尤其是農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的太昊陵廟會期間,村民們紛紛提籃擺攤到廟會上叫賣,深受當地群眾和遊客的喜愛,是旅遊饋贈佳品。淮陽「泥泥狗」歷史悠久,取材廣泛,造型美觀,精緻大方,古樸淳厚,不僅工藝精湛,而且古色古香,既有楚漆器文化的格調,又有方格紋古陶、繩紋的畫法。每個泥塑都有孔可吹,其聲鳴鳴,深受群眾特別是兒童的喜愛。
  • 以匠心守初心 泥泥狗非遺傳承人許述章:守護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其實許述章心裡明白,許家做泥泥狗的手藝在淮陽一直都小有名氣,父親的年紀越來越大,他不捨得祖傳的手藝舍掉,希望能有人陪著他繼續做泥泥狗,便回答父親:「我學習成績一般,以後只想幫家裡下地幹點活,在家做泥泥狗,把祖傳的手藝傳下去。」於是許述章就和父親一起捏起了泥泥狗,並且這一捏就是幾十年。
  • 真正讀懂泥泥狗—西南大學對淮陽縣泥泥狗現狀的調研與分析
    泥泥狗是河南淮陽太昊陵「人祖廟會」上泥制哨子玩具的總稱。它伴隨著古老的宗教祭祀、民俗活動遺存下來。流傳到現在,泥泥狗已經從大多數人的生活中淡去,真正懂得泥泥狗的人也越來越少。為在傳承中努力尋找著破局之道,探尋如何滿足人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西南大學暑期三下鄉河南周口小分隊來到周口淮陽,對淮陽泥泥狗文化進行了的調研與探究。
  • 河南非遺家底有多厚,如何讓非遺真正「活」起來?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第十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現場大河網訊 (政務記者 康世甫 孟媛)三月的淮陽,分外熱鬧。為期一個月的第十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自3月8日開幕以來,人氣火爆、高潮不斷。
  • 河南淮陽老藝人創作「馬上封侯」泥泥狗走紅馬年
    河南省歷史文化遺產泥泥狗藝術傳承人之一的任國和家中擺滿了奇特怪異的泥泥狗。.JPG 齊永 攝  中新網周口3月5日電(記者齊永)在今年馬年的河南淮陽太昊陵廟會上,老藝人任國和創作的民間工藝品「馬上封侯」泥泥狗備受民眾青眯,他稱,「馬上封侯」之所以成為今年暢銷產品,不僅因為其寓意深刻,同時也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