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氣勢磅礴、各具特色的蘭州太平鼓、安塞腰鼓、開封盤鼓、商河鼓子秧歌恢弘登場。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山東省副省長凌文、濟南市市長孫述濤出席開幕活動,並共同擊鼓為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啟幕。這場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分線上、線下兩個版塊,其中線下展覽包括84個非遺項目、46個扶貧工坊。作為「真圖騰、活化石」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遺傳承者、泥泥狗匠人許述章也攜著古樸拙稚、色彩斑斕的「泥泥狗」受邀參加。
開幕式現場,巨幅LED展現黃河壺口奔騰不息的畫面。展覽劃分為「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黃河流域非遺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等板塊,展現非遺文化傳承保護與當前政治環境、黃河生態保護和精準扶貧等重大國家戰略的結合,凸顯非遺傳承的當代價值。
美美與共,世界大同。文化和旅遊代表著詩和遠方,文化是詩,旅遊即是遠方,非遺傳承的就是把詩傳到遠方,同時聚焦非遺項目扶貧產業!本屆博覽會全面展示了非遺保護傳承成果,集中展示了非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黃河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廣大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搭建了展示和推介的重要平臺。博覽會將持續至10月27日。此外,本屆博覽會還將在線上推出「網紅非遺」直播帶貨等活動,將推動非遺展示、銷售和線上傳播。
博覽會現場選取了淮陽「太昊陵廟會」為背景圖
以文化為靈魂,讓非遺綻放新光彩。近年來,淮陽區文旅局實行「非遺的生產性保護」和「淮陽非遺走出去」方針;並採取「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的策略,加大力度推進太昊陵、龍湖、泥泥狗、布老虎、黃花菜等當地文旅特色產業的發展,一張張文化旅遊名片擦亮了淮陽的城市底色。在本屆博覽會上,二樓展廳的醒目位置,碩大的淮陽太昊陵廟會中人山人海的背景圖特別引人注目。泥泥狗匠人許述章面對文化和旅遊部原副部長項兆倫、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等人,以及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和各路媒體,講述著淮陽泥泥狗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
許述章向與會者介紹「泥泥狗」
本屆博覽會上,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密碼的「淮陽泥泥狗」,之所以受到了眾多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和喜愛。是近年來,淮陽區抓住撤縣設區的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一陵一湖一古城」為抓手,讓文物「活」起來,加強城市特色文化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創新發展,延續城市文脈,留住城市「鄉愁」,推動淮陽優秀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
淮陽區文旅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每年的「二月會非遺文化展演」和「賞荷旅遊月」迅速啟動實施了一系列挖掘非遺潛力、培育傳統文化,引入新業態,努力打造集商業、文化、旅遊為一體,具有傳承歷史、展示文化、延續生活等功能的活動,使羲皇故都、中原水城的風貌得以更好展現。 並實施「走出去」戰略,讓淮陽非遺文化名揚天下。相繼組織開展了淮陽非遺走進「2020中國非遺博覽會」等一系列活動。
淮陽自古文化深厚、人文薈萃,在淮陽的歷史文化長河中,非遺文化是一顆閃耀的明珠。「淮陽非遺」具有「見人見物見生活」之特點,和「守形守魂守鄉愁」的特質。紮根於「伏羲文化」和「根親文化」的泥泥狗、布老虎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人眼前一亮,生動的體現淮陽的地域特色和風情。一批傳統的手藝人對非遺傳承的繼承和發揚更凸顯了淮陽的地域特色。
「歡迎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項目、傳承人參與2021年的『二月會』非遺展演,我們有日流量高達幾十萬遊客的二月廟會等著大家。」在向各路非遺文化傳承項目、非遺傳承人發出誠摯邀請的淮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於樹林看來,要讓非遺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就要努力優化「老業態」,著力發展「新業態」。他認為,非遺傳韻,功在當代。淮陽,這座散發著古老氣息和迸發著進取朝氣的水城,將在傳統與時尚的交融中沉澱蘊香,傳韻九州。
來 源:倪莉工作室
總監製:張金超 / 監 制:劉玉濤 陶勇
審 核:王勇 / 編 輯:田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