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屆奧斯卡獎的結果,即將於美國洛杉磯當地時間2月9日晚間揭曉。最終的投票環節,已在2月4日晚間全部結束。如今,各家電影公司和各位電影人所能做的,就只剩下誠心祈禱和聽天由命了。
奧斯卡獎主辦方官方社交帳號鬧烏龍2月3日,作為奧斯卡獎主辦方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鬧出一樁烏龍事件,他們在其推特官方帳號(@TheAcademy)上誠邀網友預測今年奧斯卡的結果,事後自己又貼出了一張名為「我的奧斯卡預測」的截圖,列出全部24個單項的贏家:最佳影片屬於《寄生蟲》,而最佳導演由《1917》的薩姆·門德斯收入囊中。這似乎是在暗示吃瓜群眾,今年誰會拿奧斯卡獎,官方其實已經心裡有數了。
奧斯卡主辦方在其官方社交媒體帳號上貼出「我的奧斯卡預測」。面對外界的質疑,奧斯卡官推迅速刪帖,並且聲明該發文純屬誤會,那其實是綜合廣大網友投稿後推算出來的結果,並不代表奧斯卡的官方好惡。近年來,奧斯卡收視率每況愈下,為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奧斯卡想盡各種辦法,也包括多多利用社交媒體與他們互動。目前,學院官方推特帳號(@TheAcademy)上已有340萬粉絲,但近日鬧出的這樁烏龍事件,多少又讓人想起了2017年第89屆奧斯卡獎上拿錯信封、發錯大獎的囧事。
不過,既然說這份烏龍名單體現的是廣大網友的民意,那多少也該有不少參考價值吧。看來,確實有許多人相比大熱門《1917》,更看好韓國影片《寄生蟲》拔得頭籌。如果2月9日的結果隨了這些人的心願的話,奉俊昊導演無疑會創下奧斯卡近百年歷史上的多項紀錄。
最佳影片獎投票方式尊重最多數人意見今年的最佳影片獎,共有九部候選作品。總體而言,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最明顯的證據就在於,今年有四部影片拿到了十項或多於十項的提名。過往,僅在1964年和1977年出現過各有三部影片拿到十項提名的情況。而在今年,《小丑》獲11項提名,《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1917》各獲10項。這也創下了奧斯卡歷史上的一項紀錄。雖說過往也出現過提名拿了一堆結果卻顆粒無收的失敗先例,但總體來看,提名拿得越多,越說明這部影片在方方面面獲得了大量奧斯卡評委的肯定,其整體素質肯定相當不俗。
《寄生蟲》具體到這四部電影,目前看來還是《寄生蟲》與《1917》的勢頭最盛。一方面,以往同時獲得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獎和美國製片人工會最佳影片獎的電影,14次中有11次最終都拿到了奧斯卡的大獎,由此判斷得出今年《1917》的希望不小。另一方面,一般都認為至少要拿到美國演員工會、美國製片人工會和美國導演工會這三個獎的提名,才有機會衝擊奧斯卡最佳影片,但《1917》今年並未拿到美國演員工會獎提名,而《寄生蟲》卻滿足這一條件。
《1917》剩下的幾部影片中,考慮到去年奈飛的《羅馬》最終沒能拿到最佳影片獎,反映出仍舊多仰賴傳統院線的業內人士,對於這家不走院線發行模式的流媒體公司,還是抱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和猶豫,因此《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今年仍舊機會不大。
《喬喬的異想世界》沒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基本可以無視。《好萊塢往事》則少了一個很關鍵的剪輯獎提名,按以往慣例來說,問鼎的機會也是不多。值得一提的是,《1917》雖然也沒拿到剪輯獎提名,但那是因為它用了所謂的一鏡到底的拍攝,根本就不用在剪切(實際上,該片剪輯師是曾憑《敦刻爾克》拿過奧斯卡獎的剪輯大師李·史密斯)上太花心思,所以沒拿到這個提名也在情理之中。另外,當年的《鳥人》也是同樣情況,一鏡到底,沒拿到剪輯提名,但最終卻拿到了最佳影片獎。《小丑》的話,它也缺少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群戲的提名。目前的8000多名奧斯卡評委中,演員佔有絕對優勢,能否獲得他們的認可,至關重要。正是從這點出發,最終拿到工會選出的最佳群戲獎的《寄生蟲》,讓預測單位相當看好。
《小丑》單看以往歷史和獲獎概率的話,《寄生蟲》是全無希望的。至今還從未有過最佳外語片(今年的獎項名稱換成了「最佳國際電影」)能同時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在它之前,還有五部外語片同時入圍這兩項提名的,分別是《大風暴》《美麗人生》《臥虎藏龍》《愛》《羅馬》,結果它們全都只拿到最佳外語片獎。
這似乎反映出奧斯卡評委的一種成見:還是把外語片和英語片分開看,對於外語片來說,給你一個最佳外語片獎,就已經是對你的最高肯定了,至於最佳影片獎,還是留給我們自己的英語片吧。去年,《羅馬》也未能打破這一慣例,讓不少人覺得藝術表現性上並不優於《羅馬》的《綠皮書》意外勝出。今年,《寄生蟲》能否實現這一歷史性的突破,不到最後一刻還真是難說。
之所以說難說,還因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不同一般的投票方式。在奧斯卡獎全部24個獎項中,有23項評委只需選出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即可。但是到了最佳電影獎,評委卻需要按其喜好程度,將九部影片依序排列出來。2010年,主辦方決定將最佳影片的入圍數量由五部增加到九部或十部,這種獨特的投票方式也應運而生。之所以要改革,一方面是為迎合電視轉播方對於收視率的要求(候選影片越多,高票房商業片就有更多機會入圍,能吸引更多年輕收視人群關注奧斯卡直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儘量做到公平(2009年,諾蘭執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沒能入圍最佳影片,引起外界一片譁然)。如果候選影片提升到九部或十部,用的還是原本的單選方式,那理論上等於一部影片只需獲得12%奧斯卡的評委的認可就能拿下大獎。但如果真這樣的話,恐怕剩餘的那九成評委,全都會心生不滿,覺得結果不夠民主,無法反映大多數人的意見。
因此,學院絞盡腦汁,才想出了現在這種按喜好程度列出所有作品的投票方式,以避免上述情形。具體說來,負責點票的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拿到所有八千多張選票後,第一步會將九部影片各自在選票上排名居首的數據統計出來,排名最靠後的那部就是第一輪的出局者。
為方便解釋,不妨以筆者心目中今年排最後一名的《極速車王》來舉例——並不是說它拍得不好,只是說它距離奧斯卡最佳影片還有差距)。這樣,《極速車王》就被淘汰了,但肯定也有人選了《極速車王》為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他們的選票不是廢票,會計師會把這些選票中的「第二名」給列出來,當作他們選票中的「第一名」,再重新開始計票,再淘汰第二輪排名最靠後那部電影。以此類推,整個計票等於要重複八遍,最後得出一位大贏家,至於哪部電影排第二,排第三,那就只有普華永道的兩位註冊會計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
這種複雜的投票方式意味著,最終獲獎的那部影片,或許仍只是部分評委心目中的「第一名」,但它肯定也是許多評委心目中的「第二名」或「第三名」。換句話說,最佳影片不一定是大家都最喜歡的,但它肯定會是最少被人討厭的那一部。這樣的結果,會儘可能展現全體奧斯卡評委的民心所向,例如去年,很可能有更多評委覺得《羅馬》要比《綠皮書》更好,但一定也有不少人將《羅馬》擺在了更靠後的位置上。最終由《綠皮書》拿下大獎,不一定所有奧斯卡評委都能認可,但肯定是大部分人都覺得這結果還過得去,可以接受。
導演、編劇、動畫、紀錄片獎項都有懸念說完最佳影片,再看最佳導演。《1917》的薩姆·門德斯顯然是贏面最大,畢竟,他拿到了今年的美國導演工會獎,而獲得這個獎最後卻失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情況,歷史上實屬少見。上一次發生這樣的誤差,還要追溯到17年前。那一年,《芝加哥》導演羅伯·馬歇爾拿到了美國導演工會獎,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卻給了《鋼琴家》的羅曼·波蘭斯基。今年,門德斯的幾位對手中,奉俊昊和託德·菲利普斯都是「新人」——第一次獲得最佳導演獎提名,昆汀·塔倫蒂諾之前拿過兩次提名。而馬丁·斯科塞斯就不談了,已經是第九次獲得這個提名了(但只憑《無間道風雲》贏過一次)。紀錄上,他已經超越了名導比利·懷德的8次提名,僅次於《羅馬假日》導演威廉·懷勒的12次提名。目前仍在世的導演中,恐怕只有已拿到過七次提名的伍迪·艾倫和史匹柏兩位,還有機會追趕斯科塞斯了。
《小婦人》最佳改編劇本獎方面,沒能拿到最佳導演提名的《小婦人》編導格蕾塔·葛韋格,很有希望拿到這個「安慰獎」奧斯卡評委也願意以此來堵悠悠之口。原本,《小婦人》也確實很被看好,葛韋格早早就拿到了影評人選擇獎和南加州大學劇本獎這兩項「風向標」。不過,最晚揭曉的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美國編劇工會獎上,卻都是《喬喬的異想世界》戰勝《小婦人》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這一下子又讓形勢緊張起來。
《婚姻故事》最佳原創劇本獎方面,格蕾塔·葛韋格的男友諾亞·鮑姆巴赫憑藉《婚姻故事》拿下小金人的希望,目前看來不大。美國編劇工會獎上,是《寄生蟲》戰勝了《婚姻故事》和《1917》,成為獲得這個獎項的第一部外語片。但是,因為昆汀·塔倫蒂諾並非美國編劇工會成員的關係,《好萊塢往事》並沒能獲得該獎的提名,所以與《寄生蟲》並未正面遭遇。可是,之後的英國電影學院獎上,《寄生蟲》卻是著著實實地贏了《好萊塢往事》,拿下最佳原創劇本獎。昆汀·塔倫蒂諾能否成為繼伍迪·艾倫之後又一位三次拿到奧斯卡最佳劇本獎的編劇,就要看評委們究竟有多喜愛《寄生蟲》了。
四個演員獎項,可能是今年奧斯卡最沒有懸念的單元了。華金·菲尼克斯、蕾妮·齊薇格、布拉德·皮特和蘿拉·鄧恩都是十拿九穩,收看電視直播的觀眾大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上個廁所什麼的。不過,布拉德·皮特拿起小金人之後會說些什麼,倒還是值得關注一下。今年頒獎季,這位男星儼然已化身為段子手,從金球獎上拿《鐵達尼號》和迪卡普裡奧來開玩笑的那句「換作是我,我會和你分享那塊木板」,到戲稱要在自己的約會交友軟體個人簡介中添上「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配角得主」這一項履歷,再到英國電影學院獎上拿脫歐和哈裡王子退出英國皇室來開玩笑,實在是給這個獲獎感言或千篇一律,或上綱上線的頒獎季注入了一股清流。
《好萊塢往事》同樣已毫無懸念的,還有最佳國際電影獎,《寄生蟲》肯定勝出。反倒是最佳動畫長片獎值得關心。自2001年奧斯卡創立最佳動畫長片獎以來,過去的十八屆,業內巨擘迪士尼拿下了十屆。但是去年,《無敵破壞王2》和《超人總動員2》都輸給了索尼的《蜘蛛俠:平行宇宙》。今年,《玩具總動員4》也要面對來自《我失去了身體》和《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這兩部奈飛作品的衝擊。《我失去了身體》是法國動畫導演傑赫米·克拉潘(Jeremy Clapin)的首部長片作品,編劇除他自己之外,還有曾憑藉《天使愛美麗》拿到過奧斯卡提名的法國人紀堯姆·洛朗(Guillaume Laurant),他是《天使愛美麗》導演讓-皮埃爾·熱內的長期合作夥伴,最擅長寫充滿想像力的奇詭故事。相對於迪士尼的兒童向作品,《我失去了身體》可說是專為成人觀眾而拍,更偏向於小眾文藝片。這樣的動畫長片能夠入圍奧斯卡,本身就代表著一種趨勢的演變。
紀錄長片方面,《美國工廠》、《蜂蜜之地》和《為了薩瑪》都有可能獲勝,鹿死誰手很難預測。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工廠》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和夫人米歇爾新成立的電影製作公司攜手奈飛一同製作的首部作品,按理說,他倆也該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才對,不過出於安保方面的原因,歐巴馬夫婦已宣布不會到場。
《復仇者聯盟4》有望獲得最佳視覺效果獎剩餘的技術類獎項,《1917》的最佳攝影獎相當之穩,攝影指導羅傑·迪金斯當初曾經13次獲得奧斯卡提名,次次空手而歸,但2018年他憑《銀翼殺手2049》拿下小金人之後,這次有很大機會再贏一次。
而在最佳藝術指導獎方面,情況則是相當混亂。《1917》拿到了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藝術指導工會則將大獎授予《好萊塢往事》(歷史題材)和《寄生蟲》(當代題材),三部影片似乎都有機會,《好萊塢往事》佔有地主之利,贏面相對更大。剪輯獎方面,相信贏家會從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極速車王》和獲得美國剪輯師工會獎的《寄生蟲》中脫穎而出。
此外,最佳服裝設計獎方面,《小婦人》雖然拿到了英國電影學院獎,卻根本沒能獲得美國服裝設計師工會獎的提名,後者將最重要的古裝劇最佳服裝設計獎授予了《喬喬的異想世界》,勝者還是會在這兩者之中產生。而最佳化妝與髮型獎,早先在美國化妝與髮型師工會獎上大獲全勝的《爆炸醜聞》優勢十分明顯。
最佳視覺效果獎的競爭,可能是所有技術類獎項中最為激烈的。《復仇者聯盟4》和《1917》可謂並駕齊驅,前者今年只拿到這一項提名,可能會因此博得一些同情票,因而最終勝出。至於普通觀眾不太關心的最佳音效剪輯獎和最佳混音獎,早前獲得美國聲效工會獎的《極速車王》將繼續獲勝。
最後,再看一下最佳電影配樂和最佳電影歌曲這兩個獎項,有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加持的《小丑》贏面最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憑藉《1917》第15次獲得提名的託馬斯·紐曼,可能還得空手而歸。他的父親是名滿天下的電影配樂大師阿爾弗雷德·紐曼,1970年去世的老紐曼曾經九次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獎,是這一領域的第一人。或許是好運氣都被父親佔盡了的關係,託馬斯·紐曼過去這十四次入圍,一直只能陪跑。有趣的是,他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恰恰是憑藉1994年版的《小婦人》,而今年他和《1917》的對手之中,恰恰也有一部《小婦人》——配樂來自法國著名音樂家亞歷山大·德斯普拉。當然,他的另一位對手就是《婚姻故事》的配樂蘭迪·紐曼了,他的這位表哥已是第22次獲得奧斯卡提名,曾收穫過兩座小金人。
和託馬斯·紐曼同病相憐的,是今年獲得最佳電影歌曲提名的黛安娜·沃倫,這已是她第十一次看到希望,但此前十次全部失敗,在所有女性電影人中,黛安娜·沃倫保持著目前的奧斯卡最不走運紀錄。事實上,沃倫已經拿到過金球獎、艾美獎和葛萊美獎了,距離大滿貫就缺一座奧斯卡。今年,她參加角逐的這首歌曲《我與你同在》(I’m Standing with You),出自於福音電影《奇蹟的突破》(Breakthrough),不知這個片名是否預示著她今次也能有所突破。想要做到這一點,她需要贏下已拿到金球獎的《火箭人》主題曲「(I'm Gonna) Love Me Again」和已拿到美國作詞作曲人協會獎的《哈麗特》主題曲「Stand Up」,然後還要再迎接來自於《冰雪奇緣2》和《玩具總動員4》這兩部迪士尼人氣電影的挑戰,難度確實十分之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