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央企當紅,國字頭個股強勢崛起
藍籌股的行情,由金融類股票轉到了工業類股票,特別是機械設備、基礎設施建設類個股。這個行情近期已經浮現,但在本周五特別明顯。央企崛起,並帶動製造業類藍籌股上漲,是滬指站上3100點的中堅力量。
滬指重回3100點
12月9日上證指數在創出3091點創階段新高后大跌5%,令市場對3100點的心理壓力比較大,本周在重新回到3000點、向3100點逼近時,也多次出現盤中跳水現象。盤中股指翻綠——這種局面近日幾乎每天都上演。這種走勢顯示市場嚮往牛市,但又擔憂短線調整隨時到來的矛盾心理。同時,大盤每次都很快被拉起,即便是滬指收盤微跌的本周四,也是從下跌1%的位置上被拉起來的,並一度上漲近1%。以券商股領頭的金融板塊,是大盤多次崛起的力量,但從央企板塊來看,近期的穩健上漲,真正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中央級國有控股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財政部(或中投公司)為實際控制人的金融企業,一類是國務院國資委為實際控制人的工業企業。在這波牛市中,前一類企業是鎂光燈下的明星,各種研究報告、各種投資資訊的牛市光環密集地照在它們身上,後一類受制於全球經濟周期及國內宏觀經濟景氣程度,僅少數行業受到市場追捧,如高鐵板塊以及作為「一帶一路」概念的部分基礎設施類個股,到了最近一兩周,慢慢地,牛市效應向幾乎所有傳統藍籌股發散,最集中的體現便是本周央企的集體強勢。
證券時報數據部統計顯示,整個工業央企板塊133隻個股(去除停牌個股)今年以來平均漲幅為70%,大幅跑贏同期上證指數47%、滬深300指數45%的漲幅。
工業央企集體走牛
周五兩市早盤下跌,午後反彈,股指分化嚴重,滬指漲1.67%,並在本輪牛市行情中首度站上3100點大關,創業板一度大跌逾4%,收盤仍跌2.28%。行業板塊上,運輸、煤炭、交通設施等板塊漲幅居前,次新股、衛星導航、傳媒娛樂等板塊跌幅居前。
工業央企股票大漲,中國建築、中國西電、中鐵二局、中國中鐵、中國化學、中材國際、中國中冶等20多隻股票漲停。分析認為,近期以中國鐵建、中鐵二局為代表的藍籌股,表現出頗為罕見的強勢,背後原因仍是「一帶一路」戰略所引發的海外輸出概念。從資金、實力、政府支持等因素來說,只有不斷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央企才是國際市場的主流中國身影,事實上央企也頻頻獲得海外基建項目,股市對此給予正回饋。
「一帶一路」概念持續火熱,以及央企傳統產業股票的大漲效應明顯外溢到工程機械板塊上。周五,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三大工程機械股漲停,太原重工、常林股份、柳工、山推股份也都漲停。近來工程機械上市公司表現較為惹人關注。分析人士認為,工程機械類上市公司有望實現業績與估值的「雙擊」,尤其在高端裝備製造和智能裝備等領域,有望迎來景氣度高企的重要機遇期。一方面,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的迅速實施,產能外遷正在逐漸成為行業的新常態;另一方面,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的改革進程明顯提速,業內看好效率提升帶來的行業整合對產能過剩的化解作用。
央企改革是核心
從工業央企板塊來說,市場的炒作路徑可大致分為四類。
第一類:央企改革概念,這是工業央企板塊的主流靈魂,也是在題材炒作時可以抵禦部分個股所屬行業並無故事可講的尷尬時最大的武器。
第二類:「一帶一路」、中國版馬歇爾等概念。這是中字頭股票能受到市場歡迎而不擔憂市值大小的最主要題材動力。
第三類:行業利好概念,近期最大的行業信息炒作主流是國際油價下跌,受益石油成本下降概念股遭到市場前面挖掘。
第四類:低價低估值概念。難有行業利好,又劃不進「一帶一路」的股票,一般來說,那就是行業不景氣,自身企業也遇到了困難,為此在市場上大多體現為股價較低或估值較低。
近期傳統行業央企股票集體受到市場青睞,一大背景是十八大後的藍籌主線——國企改革。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了《國資委貫徹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相關重要舉措分工方案》和《國資委牽頭的3項改革舉措2015年工作要點建議》,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國資改革的部署,明年年初有望成為一系列國資改革方案的出臺時間窗口。受此影響,具有國資背景的個股紛紛大漲。
一帶一路是題材靈魂
央企個股中漲幅最大的中國交建,對央企板塊的貢獻很大。作為「一帶一路」概念股的龍頭,中國交建也是央企板塊的龍頭,今年以來上漲254%,11月20日藍籌股行情以來上漲123%,在各階段均領漲整個央企板塊,其持續強勢帶動了央企的建築、裝備製造等行業個股。
證券時報統計顯示,11月20日滬指進入加速主升浪以來,工業央企漲幅前4名是清一色是建築行業,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鐵二局、葛洲壩,前3隻漲逾100%,葛洲壩漲88%。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本周五,工業央企只有1隻破淨股了,上月還有將近10隻。目前市淨率低於2倍的工業央企股票主要集中在鋼鐵、能源、化工等行業。由於宏觀經濟處於下行周期,大部分工業央企的市盈率都不算低,10倍以下的品種只有寥寥數隻了。工業央企目前的優秀主要是低價、低市淨率。
非中字頭央企滯漲
統計顯示,自11月20日大盤步入加速上漲通道以來,工業央企有45隻股票的漲幅低於5%,有32隻股票出現下跌。跌幅最大的是長城電腦、東風科技,期間均下跌12%。
從行業分布看,央企走勢落後的個股主要集中在通信、計算機、電子等科技行業,以及汽車、化工等傳統行業。這些嚴重跑輸大盤的央企個股另一大特徵是未曾冠以中字頭。這些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管理的中央國企下屬上市公司,只有一部分以中字頭冠名,雖然實際控制人同屬國務院國資委,但部分個股缺乏「央企表象」,未能引起市場注意,這也與部分央企個股屬於中央國有企業中相對邊緣的企業有關。
分析人士稱,從市場的炒作路徑看,補漲概念是一種操作手法,部分基本面尚可的滯漲個股可能受到市場下一步的挖掘。
「低價+主題」藍籌成焦點,中字股後誰是下一個新寵
編者按:在經歷了一段逼空式上漲的「瘋豬」行情後,「中」字頭低價股接過券商股大旗,成為投資者新一輪「滿倉踏空」的焦點。券商股瘋完「中」字股瘋,誰將成為下一個主力新寵呢?
堅持低價為王策略,逢低布局明年受益股
儘管本周A股市場面臨資金面的壓力、匯率的大幅波動、經濟數據不佳等因素影響,但大盤還是頑強地走出震蕩盤升走勢,並衝破前期高點壓力,收盤站上3100點之上,並創出行情上漲以來新高。
大盤全周以上漲5.80%收盤,創業板下挫1.65%,兩市總成交量較前一周減少約14.23%,這表明隨著前一周大盤的大幅波動,加之市場不確定性較多,市場謹慎情緒有所增加,場外資金入市步伐放緩,但場內資金則繼續加快調倉步伐,併集中資金在少數有政策扶持與改革預期的板塊做多,市場情緒較為平穩,市場信心不減。
本周盤面主要特徵為,「二八」現象為主、量能減少較多、個股活躍度不減,分化程度也不減,主題投資主線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熱點較為持續,即「中」字頭、「國」字號與「一帶一路」概念,市場賺錢效應較高的同時,虧錢效應也在增加,符合政策預期股受到資金關注,尤其是「低價+主題」最受資金青睞,相反,過往題材高價股及市場熱點股則受到資金迴避與冷落。市場風格的轉換,使市場更加體驗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感覺,而這一現象仍將持續。
從技術上看,我們認為,短線大盤將挑戰新壓力位,即3180點上方壓力,量能能否有效釋放是關鍵,本周由於漲幅過高,下周大盤走勢將步履蹣跚。
操作上,繼續堅持改革主題投資,繼續本著「低價為王」的選股策略,淡化指數重個股,逢低布局明年受益國企改革浪潮的低價「中」字頭、「國」字號個股,以及有補漲要求的二線藍籌股,堅決迴避前期連續漲幅過高的高價高估值題材股。
「一帶一路」熱點深化,領頭羊進入主升浪
周五是新一批新股申購高峰期,也是股指期貨的交割日,大盤先抑後揚。上證指數大漲51點,但深證成指、中小板和創業板皆以綠盤報收。板塊和個股分化明顯,41隻漲停的股票中,除了重組股廣州友誼外,清一色是15元以下的股票,其中大部分是10元以下股票。
此外,還有一個特點,這些漲停股都是低價中字頭股票。券商股風暴行情之後,可以說是迎來了低價國企股的翻身行情,旗幟則是來自頂層提出的「一帶一路」新國策,口號是「海外投資」。
讓我們來細數一下領頭羊們,第一隻就是中國交建,流通盤13.49億元,算是大盤股裡的小盤股,11月底突破上市第一天形成的歷史高位6.99元後,調整一周多時間,12月初調整結束,突破後形成沖天主升浪行情。目前已十連陽,其中有5個交易日封死漲停,現仍處於主升浪中。
第二隻是中國中鐵(停牌復牌的中國鐵建類似),在南北車合併、高鐵投資增加及走出去的戰略下,該股不回頭的上漲,年內已有三倍漲幅。
第三隻是中鐵二局,在前期鐵路股火爆時,該股被壓盤橫行,走勢不溫不火,上周五漲停突破整理平臺。本周天天漲停,加上上周,已收出連續6個實體漲停,預計短線目標將衝著前期高點而去。
第四隻是中海發展,在原油暴跌和「一帶一路」的雙重利好下,本周連續四個漲停,把海洋運輸股中國遠洋、招商輪船、中遠航運等全帶動了起來。
除上述股票之外,還有中國建築、中國電建、中國國航、中國中冶、中國西電等,包括周五中國化學、中國鋁業等也都開始漲停急攻起來。
正如上文所說,細看這批股票,共同的特點就是,全是中字頭低價位股票,全是以「一帶一路」的名義炒作,且全是近期資金集中流入的品種。目前,「一帶一路」的熱點還在繼續,還在深化。這批股票正在主升浪中,什麼時候會到頭,不知道,但目前資金繼續流入是不爭的事實,下周或許還是他們的天下。筆者認為,結構性分化一直都在進行,至年底,低價股機會將大於高價股,特別是能與「一帶一路」題材沾邊的個股。
大勢繼續上行,震蕩拉鋸將成常態
周五股指低開震蕩盤升,收盤不但破了前高還最終收在前高點上方。
這種形態走勢說明兩點:一、前高壓力已破,大勢會繼續上行向3200點邁進;二、由於3000點上方堆積了大量套牢盤,在3000點—3400點左右區間內,市場震蕩、拉鋸是常態,因此漲三退二或漲二退一都是正常現象,只要大的態勢不破,行情就會持續。
板塊方面,金融股進入拉鋸調整已是正常現象。因為之前券商股漲得太多,但相對而言,銀行股和保險股漲幅還不算太多,因此,在後市有較大幅度調整前,金融板塊拉鋸很正常。
而由於有了金融股頂出來的市場空間,資金對未來市場預期很強勢,在這種推力下其他落後板塊的估值必然會跟進。中線技術面向好,短線回調到位的個股下周需特別注意,出現較理想表現的概率較大。
目前,大盤既然已越過前高,預計行情將會持續表現一陣,近期不必擔心市場出現大調整。操作上,繼續以板塊個股為主,注意板塊輪動機會。不過,對於之前過於強勢,現在明顯開始有轉弱傾向的股票,若非出現短線大跌,不要盲目介入。
天量成交令藍籌股變身題材股
年底到了,少不了一個話題是「股市要牛到什麼時候」,有時拿出手機看朋友圈,也被關於中國股市牛短熊長以及能否熊短牛長等無法有結論的話題刷屏。
近日在與一位就職於國內某大基金的朋友閒聊時,問他:「這輪牛市啟動前,基金普遍低配金融股,現在主流方向得補倉吧?」
朋友說:「不補,我們已經是基金裡金融股倉位高一點的了,前段時間金融股上漲,還出了些,從淨值變化與指數變動的關係可以看出來。」
我有些驚訝了:「金融股的估值算是便宜的,出掉金融股拿著資金也沒多少更安全、後市漲幅大的品種可買啊。」對方回應說除了金融股,市場上有很多藍籌品種可以買,在板塊輪動前建倉、加倉最重要。
近期金融股行情還在延續,不知是否獲得了機構資金的加倉,但很多機構,不管是金融股還是其他藍籌股,在這些股票身上賺錢的要義,在於這些行業和股票講出什麼樣的故事,金融股的故事當然是牛市背景下展開的故事,只是略顯單調,除了券商股外的其他金融股更是故事單調,相比之下,漲幅不大的傳統藍籌故事就豐富很多。
事實是,目前進軍傳統藍籌股的資金只是一個開始。很多「價值投資」的資金還沒從成長股裡轉過彎來。在一兩年前,好不容易說服自己,新興產業高估值高成長是價值投資所在,而不是銀行保險、能源交通等看起來相對傳統的品種。現在要再度180度轉彎實非易事。
近日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說法特別形象,說價值投資派對自己的市場預測與實際發生明顯偏差的對策,比如其他品種大漲而自己落後,一般是這樣三招:這是市場不理性、能做對的都是投機分子、我才是正宗價值投資。
令另外一些價值投資者鬱悶的是,即便是近期中字頭藍籌這些大市值股票的上漲,也都來自題材催化劑。在滬港通開通後的A股牛市行情中,除了金融股外,藍籌股的上漲誘因沒一個是基本面或高分紅高股息等,最早的主流概念是「一帶一路」、高鐵,然後是軍工概念、國企改革概念等,近段時間,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終於引爆了三大航空公司、中字頭航運股等持續大漲。
以往在人們意識裡,藍籌股和題材股是對立的。題材是小市值股票講故事吸引投資者的必要工具,藍籌股不用講什麼故事,用穩健的業績、誘人的股息率吸引長線持股。多年的熊市,眾多藍籌股終於在各種題材加身的情況下走強,不單是邏輯炒作變成了題材股,走勢也與往年的小市值股票如同一轍——分時走勢上以直線拉漲停的突然啟動模式為主流,日線上以連續漲停為衝擊力。
成交天量成為新常態,藍籌股才有了題材股的生命力,正是由於龐大資金進入股市,盤子大小不再是問題,才令藍籌股能變成題材股,不然傳統產業的藍籌股在基本面一般,未來看點寥寥的情況下,沒法走出成長股的大漲模式。
以往遏制藍籌股漲幅的天花板是成交量,市場總是擔憂資金面能支撐藍籌行情能走多遠,2012年底到2013年春的一波小牛市最終夭折,正是資金面無法支撐走出一波大牛市。成交量持續保持歷史高位,是時候放棄藍籌股不如題材股的思維,把藍籌股當做題材股好好對待吧,畢竟,即便都走上題材股模式,工業藍籌的資產規模、信用、國家背景,是很多股票難以比擬的優勢。
(責任編輯: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