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秋分節氣來臨在即,農民朋友們也都在關注天氣變化,因為農村有「秋分響雷,遍地出賊」的說法,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延伸含義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明日秋分,今年的秋分節氣時間在9月22號,具體時間是在晚上的9點30分,據說,今年是至1896年以來最早到來秋分節氣的時間,也就是124年才有最早的一次。但是,秋分節氣就是一個氣候節點,一般都在晚上到來,雖說每年的氣候條件不一樣,但是秋分的整體氣候環境還是不會有什麼變化的。
秋分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也是秋季繼立秋、處暑、白露之後到來的第四個節氣,俗話說「八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這說明秋分節氣就是秋季的中心點,也就是秋季共90天的第四十五天的時候,即秋分節氣是秋季的平分時間,到了秋分節氣這一天,說明秋季已經剛好過半了。
秋分在古人眼中是怎麼解釋的呢?
在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關於秋分的說法是「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來秋分兩個特點,即晝夜均和寒暑平。
今人是怎麼解釋秋分的呢?
按照天文地理學上講,秋分節氣是太陽到達黃經180°的時候,這個時候,太陽直射點幾乎是直射在赤道線上的,這個時候就是秋分點。秋分點有什麼特點呢?
平分南北半球:秋分點到達黃經180°線與赤道線是重合的,這個時候太陽直射在赤道線上,剛好是南北半球分界線的點上,所以秋分這天是南北半球的平分日。
平分晝夜:當太陽到達秋分點的時候,太陽直射在赤道點上,這個時候陰陽相半,所以全球在秋分這天是晝夜等長的,都是12小時。
平分寒暑季:太陽直射在赤道點的時候,太陽直射點就移向南半球,這個時候南半球就往炎熱夏季過渡,而北半球因為直射點南移,北半球就過渡到寒冷的冬季。
俗話說「秋分響雷,遍地出賊」是啥意思呢?
其實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有點意思,說的是在秋分節氣當天,如果打雷的話,那麼遍地就會出現賊。打雷與賊又有什麼關聯呢?
「秋分響雷」說的是秋分節氣當天雷聲哄哄,說明打雷就有雨,這個時候打雷也是北方冷空氣南下與南方暖溼空氣在空中激烈碰撞,而產生的雷雨,這也說明這個時候南方暖溼空氣還比較強勢,這也預示著後面雨水比較多,雨水多就導致農民莊稼不能正常收割。
我們知道,秋分節氣被說成是「三秋」,即秋收、秋耕、秋播。特別是秋收的時候農民更希望天氣晴朗的,天氣晴朗莊稼黃熟得好,並且打下來的莊稼可以放在曬場上經過幾天太陽暴曬,曬乾後的莊稼不宜黴變,儲存時間比較久,並且曬乾後的糧食賣價也高一些。
俗話說「秋分下雨萬人愁」與「秋分響雷,遍地出賊」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農民還是認為秋分是宜晴不宜雨的,所以秋分的時候不要打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