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之前,中國有沒有文字?西方學者:無文字,有刻符!

2020-12-04 諸史

中國文字究竟何時出現?按照西方主流觀點,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距今有3600餘年,比兩河流域的釘頭字晚了約2000年。因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所以中華文明史也只是3600餘年,而非傳統認知的上下5000年。

西方學者對文明的四項標準:城市、文字、青銅、神廟和祭壇

難道中國文字只有3600餘年的歷史?其實,考古不斷挖出史前「文字」,或許已經解開了真相——中國文字史遠不止3600餘年,只是西方學者不願認可罷了!

談到中國文字史,就不能不提賈湖遺址的刻符(見下圖)。1962年在河南舞陽發現賈湖遺址,考古挖出了至少17個刻符,早於甲骨文4500餘年(距今大約8000餘年)。問題的焦點在於,這些刻符是文字,還是沒什麼意義的刻符?

對於賈湖刻符,學者做了多方對比研究:部分刻符載體與甲骨文一樣,都刻在龜甲上;賈湖刻符與甲骨文、現代漢字書寫特點基本一致,如先橫後豎,先上後下等;與漢字的形狀與結構基本一致。

正因如此,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就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全國考古學會理事張居中也指出:

(部分賈湖刻符)具有多筆畫組成的組合結構,其中應蘊含著契刻者的某種意圖,記錄了一件特定事情,因此應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

眾所周知,中國文字是表意文字,與西方拼音文字完全不同,其發展歷程也不一樣,所以判斷賈湖刻符是不是文字的標準,也應該有所不同。顯然,以西方文字標準來判斷賈湖刻符,自然認為這是「莫名其妙的鬼畫符」。

當然,遺憾的是賈湖刻符數量太少,只有20來個,或許有爭議屬於正常現象。但位於安徽的雙墩遺址,距今7000餘年,卻出土了630個刻符(見下圖),豐富多樣,極為罕見。在「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暨早期文明起源」研討會上,中國學者做出這樣判斷:

雙墩刻符反映了早期雙墩先民的生活形態,已經具備了原始文字的性質,是漢字源頭之一!

儘管中國學者普遍認為,雙墩刻符其實就是原始文字,而且是比較成系統,但西方學者依然不認同!

1953年,在西安半坡遺址中,出土了一個陶缽,在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劃符號。著名古文字學家於省吾認為,半坡刻符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另外,該遺址距今有6000—6700多年!

1973年,在南通青墩遺址中,考古學家在許多麋鹿角化石上,發現了眾多刻符。一經發布之後,立即引起易學界、數學界和語言文學家的高度重視,普遍認為:這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比殷墟甲骨文還早2000多年,是易學起源的初始符號。

與江蘇南通青墩遺址刻符同時期的是浙江莊橋墳遺址,出土的刻符更進一步,比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認為:這些原始文字不像其他單體刻畫符號那樣孤立地出現,而是可以成組連字成句。顯然,都能「成組連字成句」了,難道還不是文字?

總而言之,在距今5500年以前的史前遺址中,考古專家挖出了很多類似的刻符,以上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發現。

至於在距今5000年左右,類似的發現就更多了,比如骨刻文(數量極多,很像甲骨文的前奏)、山西陶寺朱文、二里頭遺址中的夏代水書等。中國學者普遍認為:這一段時間出土的眾多刻符,很多已經和甲骨文極為相似了,可以算是文字。

然而,對於考古出土的這些中國文字,西方學者卻一直不認可,甚至認為是「純粹是一派胡言」,全國考古學會理事張居中一針見血的指出!

(漢字)它經歷了與西方拼音文字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西方學者用研究拼音文字起源與發展的理論所無法解釋的,因此也就無法作出正確的推斷......我們不了解這些學者是否認識漢字,但至少他關於漢字起源的議論也「純粹是一派胡言」!

其實,不管西方認可不認可,不管這些刻符是不是文字,但這些考古發現,至少都說明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超出西方人的想像,同時也不可能是「中華文明由西方傳來」,而是中華文明自有起源!

讓人遺憾的是,一些中國學者不管西方學者質疑的對不對,卻死心塌地的認同西方學者觀點,甚至將之奉為圭臬,認為這些純粹只是「沒什麼文字意義的刻符」,進而推導中華文明史只有3600餘年。

相關焦點

  • 西方學者:甲骨文前中國無文字,所以中國文明史只有3600餘年!
    西方學者普遍認為,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只有刻符。所以,即便之前中國上古遺址中出現了城市、青銅、神廟和祭壇之類,但中國文明史卻是從甲骨文出現的商朝開始,僅僅只有3600餘年,此前的中國沒有「文明」可言。甲骨文前中國無文字,真的只有原始人類「不著調」的刻符?對於這一觀點,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 有比甲骨文還要古老的文字?西方學者不服,考古隊:證據在這
    有比甲骨文還要古老的文字?西方學者不服,考古隊:證據在這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但這個說法直沒有得到證實,就算是被全世界承認的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距今也僅有3600年的歷史,而這種文字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了,要知道的是一種成熟的文字最少要經過2000年的研磨,這就說明在甲骨文之前還有比它還古老的文字。
  • 夏朝有沒有文字,二里頭遺址考古發現「刻符」,或揭開了真相
    作為中國歷史敘事中的第一王朝,夏朝一直是國人魂牽夢繞的朝代,但夏朝又如夢如幻,神秘莫測,至今未能被人揭開面紗,只能透過一些疑似遺址勉強一窺芳容。在夏朝諸多神秘之中,最讓人著迷並希望解開的是:夏朝有沒有文字,到底是什麼文字?二里頭遺址考古發現的「刻符」,或揭開了真相。
  • 陝西出土一種文字,距今約有六千年:甲骨文不是中國最早文字?
    西方學界定義文明的四項標準:城市、文字、青銅、神廟和祭壇。 可見,確定一個地區的文明史,文字是一個關鍵指標。一直以來,西方學者認為中華文明史只有3300餘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認定中國文字始於甲骨文,甲骨文之前只是「毫無意義的刻符」。
  • 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距今5800年,西方學者:這不是文字
    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我國的學者為了推翻西方學者的偏見,也極力尋找證據證實中華文化,而我們所需要的這一證據,就是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那中國在甲骨文之前,真的沒有文字存在嗎?並非如此,賈湖遺址被發現的時候,專家就已經在賈湖遺址中發現了賈湖刻符,並發現這些於我們發現的甲骨文非常的相似,但發現的賈湖刻符太少了,外國學者還是不認同。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碳十四的檢測,賈湖刻符的年代距今為7762(±128),為我國發現的最早文字符號。外國學者歲不認同中國文明史,但賈湖刻符的發現也是非常重大的。
  • 河南發現7000多年前的遠古文字,比西方早千年,遭到西方學者否認
    我不知道大家剛才有沒有注意到我剛才說的一個詞「成體系」,這個很重要,很關鍵,是接下來分析的重點。「成體系」三個字說明甲骨文是一套成熟的文字體系,好,既然甲骨文是成熟,那麼,肯定有一個過程。
  • 陝西發現一種文字,比甲骨文早2700年:中國有六千年文字史?
    西方學界定義文明的四項標準:城市、文字、青銅、神廟和祭壇。可見,確定一個地區的文明史,文字是一個關鍵指標。一直以來,西方學者認為中華文明史只有3300餘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認定中國文字始於甲骨文,甲骨文之前只是「毫無意義的刻符」。那麼,中國文字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呢?
  • 陝西發現一種文字,比甲骨文早2700年:中國有六千年文字史?
    西方學界定義文明的四項標準:城市、文字、青銅、神廟和祭壇。可見,確定一個地區的文明史,文字是一個關鍵指標。一直以來,西方學者認為中華文明史只有3300餘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認定中國文字始於甲骨文,甲骨文之前只是「毫無意義的刻符」。
  • 河南發現一種文字,比甲骨文早四千多年:中國有8000年文字史?
    2005年,著名考古學家劉鳳君有了重要發現, 始稱「東夷文字」,後稱「骨刻文」,距今4600—3300年。經過10餘年研究,2015年劉鳳君在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上宣布,骨刻文就是甲骨文的前身。但骨刻文遇到了與甲骨文相似的問題,因為骨刻文是一種相對成熟的文字,所以在骨刻文之前,中國應該還有更原始的文字。
  • 山東出土遠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考古家:西方不認可
    要說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什麼呢?不少人認為是甲骨文,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還是有很大爭議的。因為文字在歷史上都是慢慢發展的,而甲骨文是突然被大規模發現的,而且甲骨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也就是說在此之前中國還存在更為古老的文字,這更古老的文字到底是什麼呢?
  • 從賈湖刻符對比甲骨文,重新探討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被認為是中國漢字的起源。隨著中華文明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以及書寫的便捷,甲骨文之後逐步演變成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其中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我們稱之為今文字,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小篆及之前的文字稱為古文字,古文字有相當一部分是象形文字。
  • 山東出土文字,比甲骨文還要早一千多年,西方學者不信
    那麼在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中,最珍貴的應該數中國的漢字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種,同時漢字的演變也代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變化,也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那麼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內容就與漢字有關,山東出土文字,比甲骨文還要早一千多年,西方學者不信。
  •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距今已有九千年,中華歷史即將改寫?
    根據西方建立的體系,歷史的象徵是文字和城邦,而在我國的考古過程中,也出土了不少遠古遺址,而且在這些遺址的外圍也都發現了城牆,基本符合歷史定義中的「城邦」。那麼這一時期是否有文字出土呢?其實是有的,只不過沒有得到國際的認可,目前在西方的理論中,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依然是甲骨文。
  • 比甲骨文早1000年,山東出土的古老文字,為何西方不敢承認?
    山東出土的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為何西方一直不敢承認?甲骨文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文字。也是現在中國王朝中最為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之所以稱成熟文字,這是因為它已經具備了書法的三個要素,用筆,結構,章法這一方面。
  • 考古挖出早甲骨文1000年的文字,西方:絕對不可能
    而根據西方學者對文明的定義,就是要有文字和城邦,國外學者並不認同我們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就是因為他們普遍認為,甲骨文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有沒有其他的文字出現呢?顯然是有的。成熟的甲骨文出現之前,我國就已經產生了文字,這一說法在我國的考古工作中已經得到了證實。
  • 我國出土「遠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
    眾所周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甲骨文,至於在甲骨文之前到底還有沒有更為古老的文字呢?在21世紀之前學術界普遍認為是沒有的,因為在考古上,我國還沒有出土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就算有,如「賈湖刻符」「陶寺朱文」等也只是被學界列為「刻符」,也就是文字雛形,而不屬於文字。
  • 史前遺址出土遠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500年,只是西方不承認?
    要說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世人想到的肯定是甲骨文,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盡然,因為在我國的考古中,出土了不少史前的文物,尤其是遠古時代的陶器文物上還會刻有文字或者文字的雛形。中國的專家認為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像西方所說的「西來」,而是經過了中國古人長期的探索後慢慢發展而來的,就像文字一樣,中國的文字是絕對不可能直接出現非常成熟的甲骨文的,在此之前的長時間中,中國必定存在更為古老的文字。不過這更古老的文字到底是啥,如今考古也沒有論定,但出土了不少的遠古文字,這陶寺朱文便是其一。
  • 考古發現的那些早於甲骨文的「刻畫文字」
    據統計,甲骨文的文字共有4500多個,目前成功釋讀的有2000個左右。如此成熟的文字系統,許多專家學者都堅信,不會是憑空出現的,在此之前甲骨文必然有相當長歷史時期的發展過程。《尚書·多士》言:「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商人在滅夏時就有了記事典冊,記載了殷革夏命的歷史。但是,時至目前,雖然學界一直不懈追求,仍未找到足以印證此說的證據。
  • 新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並非甲骨文
    西方學者把文明這個概念用文字來定義。他們認為,文明的地方應該不少於5000人聚集在一起,而且還要有文字來證明。所以文字在考古中的依據是非常至關重要的,那麼中國文字到底是何時起源的呢?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是商代以前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刻在陶器上,通過與殷墟
  • 甲骨文之前有系統成熟的文字嗎?商代最早的書寫文字跟陶器有關
    有關漢字的起源,主要存在「八卦說」、「結繩說」、「書契說」和「倉頡造字」的傳說,後來還出現了「漢字西來說」和「文字多源論」等觀點,但沒有任何一種說法,成為最終定論。如果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沒有結論也是一種結論,符合漢字神秘、神奇、神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