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熱播的幾檔綜藝節目中,新一季《聲臨其境》作為「綜藝清流,不僅收視數字漂亮,熱搜討論度也居高不下。
和同期其他節目不同,《聲臨其境》既不像《王牌對王牌》,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遊戲綜合類節目,也不像《歌手》是一檔老牌的音樂競技綜藝。
其實,《聲臨其境》的切入點很窄,甚至可以說很「單薄」,一檔比拼配音的節目,延續3季但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各種意義上都可以將其稱為一股「清流」了。
配音,作為影視作品非常重要的一環,它始終是一個我們相對陌生但專業要求極高的領域,它屬於作品的一部分,又作為後期內容的存在,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不為大眾所熟悉。
《聲臨其境》就是一個將這份後臺工作搬至臺前,完美呈現給大家的節目。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檔節目,那就是「專業」,這也是它從開播以來就被稱之為「清流」的重要原因。
《聲臨其境》對於觀眾而言是什麼呢?
它既是一個讓觀眾評判嘉賓演員專業實力的平臺,更是一個讓觀眾重視配音、了解配音的窗口。
粗製濫造、口型都對不上的電視劇泛濫不僅是演員和導演專業性的缺失,作為觀眾也應該有著對作品的鑑賞能力,而非對題材、演員的一味盲目追捧。
平心而論,在觀眾眼裡《身臨其境》這檔良心綜藝的存在,它狠狠打了那些連口型都對不上的「數字小姐」、「數字先生」的臉。
所謂的「數字小姐」和「數字先生」,相信大家也早有耳聞。此前,金星在節目中直指演藝圈有位很火的「數字小姐」,臺詞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撐起來的。
無獨有偶,「數字小姐」被曝出來之後,「數字先生」也浮出水面。隨後,又有更多的「數字人物」出現。
大家都在猜測到底誰是「數字小姐」、「數字先生」,其實這遠非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
《聲臨其境》狠狠給了這個群體一巴掌。
人生在世,幹一個行當、端一碗飯,要是連飯碗都端不好,趁早改弦易轍。
演員、配音是始終面對觀眾的行業,也是觀眾需要了解的領域,《聲臨其境》讓更多觀眾直觀感受到了聲音的衝擊性,對影片的重要性,而這檔節目的連連好評,對演員專業水平的認可,也讓更多人更加重視演員的業務能力而非知名度或顏值。
節目進行到第三季,內容、形式也都做出了變化,也被一些觀眾質疑是否還能繼續保持節目「聲音競演」節目的初心,而節目的第一個變化,卻讓人感到安心。
主持人周濤加盟《聲臨其境》第三季。說周濤是家喻戶曉並不過分,幾十年央視主持人的職業生涯,讓她成為了幾代人最熟悉的電視人物之一。
標緻的笑容,大氣而穩重的颱風,一口標準的播音腔,當她再次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在《聲臨其境》的舞臺上,專業端莊的氣質與這個特殊的綜藝節目可謂相得益彰。
其實這並不是《聲臨其境》第一次與央視主播的碰撞。上一季,同樣是央視主持人董卿和倪萍的合作技驚四座,讓我們感慨平時波瀾不驚笑對一切的央視主播,對駕馭聲音的能力以及聲音的可能性絕對不輸於專業演員。
有過這樣強強聯手的經驗之後,新一季周濤擔任主持人,除了給觀眾一份眼前一亮的驚喜,也帶來了對節目主持水平和專業能力的「雙重安心」。
周濤出場後帶來的一段配音秀更是印證了這一點,《哪吒之魔童降世》和《追捕》中的兩個片段詮釋的遊刃有餘,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都可見一斑。
專業是《聲臨其境》的最大核心亮點所在,但要做專業性的綜藝節目,面臨的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受眾面窄,觀眾門檻高。
如何能夠讓觀眾都能夠欣賞專業內容並感受到其中的精彩,是對「小眾」綜藝的巨大考驗。
其實這個選題的困境並不只在《聲臨其境》身上應驗,但許多節目並沒有跳出小眾圈層。
許多硬核真人秀節目不乏行業內反響良好的內容,但沒有處理好專業內容的趣味性,節目沒有呈現出好的綜藝效果,喜愛節目的仍然是原本的小眾愛好者,對該領域不感興趣的人並不會因為這檔節目去嘗試了解。
如果一個節目僅僅是「業內自嗨」,那麼無論評價如何都不算太成功,如何通過一檔節目真正實現讓小眾走向大眾的這個目標,才是這類綜藝的「考題」。
「高而不冷」,《聲臨其境》無疑是一份讓小眾走向大眾的高分答卷。
《聲臨其境》第三季調整改變了很多,但沒有改變的是節目對配音內容和大眾接受度的深耕,嘉賓競演的配音片段是這檔節目的核心要素,也是衝破圈層的一把利器,如果只為追求專業,挑選小眾但技術難度高的內容,觀眾並不了解原片的情況下,很難有認同感和代入感。
而《聲臨其境》中出現的片段,往往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從《西遊記》到《倚天屠龍記》一個個精彩片段,既要觀眾認知度夠高,又要有難度和豐富變化,降低觀眾欣賞門檻,提高演員競演門檻,呈現出了一直讓觀眾眼前一亮的配音表現和綜藝效果。
從第一季開始就被不斷詬病的剪輯問題,在第三季中也有了很多改觀。原本我們只能看到一半選手的配音鏡頭,一半所配影片的畫面,中間穿插觀眾反應的鏡頭讓許多人吐槽看的不夠過癮。
而第三季不再拘泥於一半一半的固定模式,只呈現原作畫面的短短幾秒,不見配音只聞其聲的時刻,反而更讓人有代入感、體驗感。
《聲臨其境》三季的賽制持續升級,第三季新增的合配模式更是被稱為「神仙打群架」,看點激增,雙人題材的配音片段也給觀眾帶來更多新鮮體驗,戲內戲外的「cp組合」讓觀眾看到更多可能性。
作為一檔足夠優秀的成熟電視節目,《聲臨其境3》的錄製其實已經在年前就完成了,正常播出不會有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在抗擊疫情的時期,這檔節目臨時用特別的方式,策劃錄製了兩期疫情期間特別節目——「聲臨千萬家」。
如果說《聲臨其境》是一個目標為讓小眾走向大眾的節目,那麼這次因疫情而起的特別策劃,也成為了一次節目效果的期中檢查。
臨時起意徵集「大眾聲咖」,一段段來自五湖四海的視頻,不輸專業人員的精彩表現,再加上來自他們自己的創意,讓我們看到「高手在民間」,也感受到普通人身上熱愛的力量。
除了配音愛好者,《聲臨其境》也邀請到了一些專業的配音演員。為海綿寶寶、葉問等角色配音過的專業配音老師陳浩在雲連線中說,他的女兒是節目的忠實觀眾,家裡一直在循環韓雪和張含韻配音的《後媽茶話會》,並和小女兒一同演繹了一段。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想也許這就是《聲臨其境》的最大意義。
一個專業的領域,對於外行來說,甚至是對於小朋友來說,就算離的再近,或許也未必能知曉其中的魅力。而一檔節目用娛樂的效果,精彩的後期和剪輯,讓一個「高冷」的行業變得有趣又平易近人了起來。
《聲臨其境》還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緊扣當下全國人民齊心抗疫的大環境,為戰」疫「加油!
既有小學生配音的「武漢加油」宣傳片,也有專業配音演員邊江、吳磊、夏磊、張杰「配音界F4」搭檔,聯袂配音醫療劇,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逆行者們致敬。
比起跟風推出的眾多遊戲類、體驗類節目,專業性綜藝節目的加入無疑是給觀眾帶來更多的選擇,綜藝並不只是淺顯的你在鬧、我在笑,從專業性出發的競技比拼帶來的可看性更強,也可以產生居高不下的討論度和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