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生物化石隨處可見!專家:堯龍山就是一座地質博物館
貴州身邊事 【古生物化石隨處可見!專家:堯龍山就是一座地質博物館】 一座山就是一部地學教科書,就是一座地質博物館。這就是遵義市桐梓縣堯龍山鎮的堯龍山。近日,貴州省科協、貴州省地質學會、貴州旅遊地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一同前往堯龍山進行科學考察,擬在堯龍山建立「旅遊地學研學基地」和「科普文化基地」等。
-
朝陽濟贊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撰稿:李海君 朝陽濟贊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館被譽為化石王國的明珠,它位於朝陽市龍城區傳奇路一號,坐落在國家重點化石保護區內,交通十分便利,緊鄰高鐵城市花園,與朝陽環城水系相連。2010年9月經遼寧省國土資源廳審批對外開放,近幾年來,景區獲得國家文化部命名的「國家特色文化產業項目基地」、全國研學旅遊試點單位、遼寧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多種榮譽稱號。
-
杭州淳安命名化石新物種 千島湖自然博物館即將開館
杭州淳安命名化石新物種 千島湖自然博物館即將開館 2017-11-傅凌波 攝 據他介紹,這個新物種的發現得益於此前他獲贈的五塊較完整的化石標本,今年9月,其團隊經多年研究,將關於「千島湖金鉤蠊」的學術論文投向國外專業期刊,經國際上的業內專家學者嚴格審稿等系列程序,最終論文得以發布,「千島湖金鉤蠊」這一新物種也正式被命名。 「這次研究使我們可以更加詳盡地研究這類化石從前未知的形態特徵,為進一步研究蟑螂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是地質、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是文化工程之一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坐落於安徽省省會合肥市天鵝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園。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是地質、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是安徽省的文化工程之一,是一個具有現代化、高科技、獨具特色的地質古生物專業博物館,是珍稀地質礦產標本收藏、研究中心,是國土資源知識普及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
豐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讓遠古生命「活」起來
當時和王朝林同行的縣政協常委劉泊洲,曾擔任過縣文化局長,也覺得保護這些化石資源非同小可。二人返回後,立即向縣裡進行了匯報。從那時起,化石保護,開始在豐寧成為政府議題。當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幾乎每年都會提到要建設化石博物館。然而,作為一個深度貧困縣,豐寧缺錢。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利益驅動古生物化石盜採 記者揭京城市場黑幕
記者在他的店裡看到一塊「貴州省奇石巡迴展覽團介紹」的牌子。「我們和暗地倒賣古生物化石的人不一樣,我們是經過當地有關部門批准的正規化石館,主要展出貴州關嶺的古生物化石,可以說是科普基地,化石一概不對個人銷售。」張龍開始時還對記者存有戒心。 記者從店主遞過的名片上看到,他同時還是「貴州金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的館長。
-
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
科技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地質古生物專家和相關博物館負責人、運營企業負責人發現,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館徽、館歌徵集公告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以下簡稱貴州地博)將於近期開館,為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展示貴州地博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形象,特向社會各界公開徵集館徽及館歌設計方案。二、設計背景(一)單位性質:貴州地博為貴州省自然資源廳所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按照國務院《博物館條例》《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有關要求設立的國有博物館。
-
十大備選 古生物博物館介紹
>13中國古動物館14中國地質博物館15北京自然博物館16巴彥淖爾地質博物館17大連星海自然博物館18.安徽省地質博物館19朝陽濟贊堂古生物化石館博物館藏品豐富,展品精美,其中尤以「澄江動物群」和包括「中華龍鳥」在內的「熱河生物群」化石標本最為珍貴,堪稱國寶級的化石精品。依託於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僅模式標本就有18萬件。以生物進化史為主題的展覽,集中展示了幾十年來幾代古生物學家艱辛採集的化石。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啦!帶你解讀遠古的「無字天書」!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啦!帶你解讀遠古的「無字天書」!8年,8月10日上午,位於撫仙湖東北岸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目前,免費向公眾開放。參觀人群絡繹不絕 據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介紹,該館建于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內,投資6.3億元,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該館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重要的位置」。
-
它才是貴州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當時,時任貴州省博物館研究員的唐文元毛遂自薦,主動承擔起了修復銅車馬的任務。他雖然全程參與發掘興義東漢銅車馬,但對於修復文物只能說是門外漢。通過半年多的努力,這件銅車馬經他之手穿越2000多年獲得重生。 「過去老館展陳條件有限,都是用複製品替代展出,2017年9月30日新館開館,這輛光芒四射的銅車馬才現出『真身』。」袁煒說。
-
河南首家中小學地質礦石博物館在鄭州高新區開館
學生參觀格物館 (本網訊 記者 吉朋)5月28日上午,河南省首家中小學地質礦石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鄭州高新區實驗中學(鄭州八中主辦)舉行,河南省觀賞石協會會長宋溪中,鄭州高新區社會事業局黨委書記、局長田鴻鵬,鄭州市第八中學校長郅廣武
-
貴州省博物館開館啦
貴州省博物館新館外貌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郭邱磊)「我已經在正門口等待兩個小時了,可算是進來了!」9月30日上午,從青海到貴陽出差的龍生祥踏進了貴州省博物館新館。當日上午11時,位於貴陽市觀山湖區林城東路的貴州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前來參觀的觀眾絡繹不絕。 龍生祥告訴記者,貴陽的朋友告知他今天是貴州省博物館新館放開的日子,於是早早的來到了現場,觀看了開館活動全程。「博物館是城市的文化窗口,抱著對貴州多民族文化的好奇與喜愛,我想在博物館先對貴州的民族文化、民風民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展出一批流失海外多年珍稀化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昨天(6月30日),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一批流失在海外多年的珍稀古生物化石回歸祖國,並首次公開亮相。據了解,這批珍稀古生物化石,集中了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海關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館藏精選的化石標本及模型近30件。包括了歷時5年從美國成功追索回國的「恐龍蛋窩」,歷時3年,流失在美國18年的「中華貝貝龍」,以及法國化石收藏家艾斯奎裡先生主動捐贈的8塊流落在歐洲多年的「龍鳥」化石。
-
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14位代表作了以「關於博物館應急科普機制與能力建設的思考」「真誠普惠大眾,遍撒科普種子以科研創新點亮古生物科普核心特色」「化石助力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考」「古生物學科普與科學精神」等為題的精彩報告。來自科研院所、高校、自然類博物館、地質博物館、古生物博物館、國家地質公園、相關文化產業公司和科技出版界的負責人及有關人員,科普宣傳的媒體人員等15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
-
甕安叫停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採礦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貴州省甕安縣採取措施積極推進古生物化石資源保護。 趙素娥 攝 中新網貴陽4月11日電(記者 黃蕾瑾)貴州省地礦局專家於4月11日抵達貴州甕安縣,即將實地勘測甕安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區,指導制定保護工作方案。甕安縣已全面叫停當地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的一切採礦行為。
-
重返中生代 貴州省博物館首個恐龍主題展亮相
8月28日,期待已久的「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展覽在貴州省博物館負一樓6號展廳正式開展。此次展覽為期3個月,聚集恐龍骨架、恐龍蛋、恐龍牙齒、恐龍腳印化石,仿真恐龍等種類的68件展品首次在貴州亮相。這也是貴州省博物館自建館以來,首個以恐龍為主題的展覽。小朋友參觀恐龍骨架在開館首日的開幕式上,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為小體驗官、恐龍愛好者們帶來了「一起來一場不可思議的恐龍課」講座。貴州省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部門的相關領導、嘉賓也出席儀式,關注此次展覽。
-
中國地質博物館重新開館 館藏標本達二十萬件
中國地質博物館重新開館
-
中國地質博物館室外展出的巖石標本
中國地質博物館是中國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成立於1916年。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領域。藏品有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