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清楚練武的目的何在?
練武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幾種,技擊拳、修身、強身、明心,或者以上幾種都可以。但是最少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拳種。那樣您練拳吃苦不言苦,輕鬆愉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理解相應武術的拳理拳法,拳論。正如俗話所說「知拳」,只有把理論研究清楚了,才能在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也能事半功倍。
再一次強調,任何武術都是吃苦的活兒,需要有堅強的毅力,沒有吃苦的精神,根本學不會武術。
學武是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凡能在武術中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巨具有極強的意志力,極好的機會。因此,要想在武術中有所成就,就必須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方法。
要有長期堅持的備戰,武術博大精深,追求永無止境,我們永遠無法達到最高,只能無限接近他,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從主觀上講,第一,自己必須有毅力,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武打是一項非常枯燥的技術,同一動作經常重複練習;武打的練習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拉長柔韌度、鍛鍊力量等各個方面的訓練都非常不易。必須堅持。第二,自己想辦法,抓緊時間去實踐。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教練身上。具有自學成才的精神;也要與別人多商量。尋找材料學習。最終,你應該理解什麼是正確的方法。有的朋友覺得武術就是練套路,所以不練基本功,不練力量,不練反應,也不會拉力。這是不對的。我說,天涯海角。基礎不牢固,總有成功的時候。基本的功課很重要,可以說,武術的一生都在練習基本功。因此要記住,有一口氣就能吃成大胖子的想法,必須是循序漸進的。
最終,如果沒有明師的指導,通過自我學習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又浪費了時間,浪費了健康,出現了偏差,留下了傷痕,最大的問題就是浪費了生命,沒有建樹!
自學成才難,沒有真傳也難。一般武術的傳承都是口傳身教,很多事情門內人不會告訴你。可隨意教您套路、用法,教您實戰。但是決不會教會你什麼內勁,也決不會教會你什麼是內勁入門的關鍵法門。由於沒有關鍵的入門內容,後面的內容就毫無意義了。因此師父要留一手,留的不是最後的絕招,而是入門的第一手。
所謂自學,不過是書本和錄像而已。十來本書,在線視頻免費很多。但是你想一想,老師們磕頭遞貼學到的東西給你,幾十塊錢就給你了,可能嗎?或是甚至沒有見過面,就以錄像形式免費送給你,可能嗎?因此即使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什麼視頻都能找到,你能找到的也只是視頻中的套路,有人講內勁,也是講用法,不會講練法。就算有人講練法,那關鍵的東西還是不會告訴你,所以自學很難啊。
從客觀上講,首先要有一個好老師。一個好老師可以使你在學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第二,良好的輔助場地和設備也非常重要。另外,多參加一些競賽活動。競賽的目的是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增長知識。
怎樣練武術呢?
練武術,首先要看你的年齡是多少。每一個年齡階段開始學習的側重點,都是非常不同的。
例如,兒童期著重於:
一、拉筋拔骨舒展性練習;
二是基樁功力訓練。但是這個練習要在導師科學的指導下進行,不可練錯,不可過度,不科學的練習會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
與身體素質相適應的彈跳練習、空轉等增加平衡、靈活性的練習;
為增加興趣,進行必要的武術表演性套路練習等。
在少年階段,重點是:
在以上幼兒階段四項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充實的心法學習與練習,如內六合、外六合等。
進行方向性力的學習與訓練,進行蓄力、發力練習,進行連手專業練習。
深度學習呼吸法,進行基本的調息訓練。每天練習、實戰,掌握調息的方法。
對樁功的深度練習,練就了穩定的下盤力量和周身的混合力量。腳底下有根,力到頂。
熟練連手深練,以及必要的傳統套路練習。等一下
在中老年階段著重於:
注重樁功訓練,提高周身穩定性和平衡度;
學習「息息」法,以氣養心,自由通神。
學習拍打方法,練習拍打上下肢、軀幹等部位,補益養生,調理氣血。
訓練用筋骨拔骨,寬闊增體柔韌性。
持之以恆對手法、身法、步法、心法的適應性練習,不可過而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