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的古詩詞裡,這兩首古詩,是清明掃墓的千古絕唱

2020-12-11 文狼說名著

清明是個緬懷祭祖的日子,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關於清明的古詩詞,多如牛毛,但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多。

杜牧,是晚唐詩壇璀璨的明星。他的影響力和成就跟李商隱有一拼。小杜的詩詞、古文和辭賦都相當了的,是個全能型作家。

杜牧生性耿直,在勾心鬥角的官場混得並不開心。好在,文學是他的業餘愛好和精神追求。清明這天,他還在異鄉奔波。本來心情不爽,偏偏又下起了雨,洋洋灑灑,沒完沒了。

路上好多趕著上墳的人,看樣子都傷心透了。節日往往會勾起人們對親人的思念。小杜此時,也觸景生情,想起了逝去的祖父祖母,悲痛塞滿心間。

騎在馬背上,小杜打了個清明詩的腹稿。其中「路上行人慾斷魂」,道出了清明節,人們的心聲。那是深入靈魂的綿綿之痛啊!

小杜趕了好多路,人困馬乏,急需要找個飯館飽餐一頓。跟牧童一打聽,說前面杏花村有飯館。小杜放眼一望,但見煙雨朦朧中,一大片杏花開得耀眼奪目。小杜加快了步伐,趕往目的地。

清冷的異鄉,那些明豔的杏花,化解了小杜的好多愁緒。無論生活多不如意,活著總有希望啊!

小杜這首飽蘸濃情的詩句,已成清明掃墓的千古絕唱。在林林總總的清明詩裡,該領個頭等獎。

相比小杜在詩壇響噹噹的名聲,宋代王禹俏不過是被藏在犄角旮旯裡的無名詩人。他和許多封建學子一樣,他的朋友圈冷冷清清,沒人關注,生平是一個謎。

王禹俏在歷史的煙塵裡,輕輕走過,唯一留下的是一首清明的詩。

王禹俏的處境比小杜要差多了。小杜是公務員,出差在外,住賓館,下館子估計能報銷。可王禹俏只是一個在外地求學的窮書生。租房要花錢,吃飯要花錢,家裡又窮。寒窗苦讀的日子,可能和範仲淹吃冷粥的境況差不多。

王禹俏也是個勵志的苦孩子。清明這天,別人上完墳,弄兩杯酒,那時沒電視可看,就坐著發呆、思念懷舊。王禹俏也想上墳,懷念一下先祖,可是孤身在外,只能借別人上墳的情景,來安慰一下自己。

長夜漫漫何時旦,翻來覆去睡不著,那就讀書吧!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他用苦讀來打發難熬的時光。

王禹俏,寫的詩只有這首最有名,流傳至今。其中蘊含的真情實感,打動了一代又一代人。末流詩人王禹俏的這首清明詩,同小杜的那首比,氣勢和意境弱了些,該拿個二等獎。

才華橫溢如小杜這樣的,能寫出千古名句,不稀奇。可像王禹俏這類,可以拉幾火車外帶若干班車的封建書生,能出一個名句,露露臉,就很不易了。

對於默默無聞的大多數古代詩人,我們應該同樣懷著敬意。

相關焦點

  • 有關清明節的古詩/詩句 關於清明的古詩詞你知道幾首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詩詞裡的清明 清明必讀的十首最美古詩詞 有關清明的古詩詞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2018最新關於清明節說說個性籤名 清明寄哀思句子思念親人  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帶大家讀幾首古詩詞中的傳世經典之作,一起感受一下我們古人面對清明節時的心境。
  • 行走在古詩詞裡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提起清明,很多人腦海裡就會想起杜牧的這首經典詩篇——《清明》。清明節是古詩詞中出現比較多的節氣之一,它暢遊於古詩詞中,描繪著春意盎然的景象、刻畫著遊春旅途的美景、抒發著思鄉、緬懷先人的心情……因疫情影響,今年很多地方都鼓勵通過「雲祭拜」來緬懷祖先,這樣我們就沒法親自到自然中追尋和體驗古今文人騷客所描述的清明節了。
  • 行走在古詩詞裡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提起清明,很多人腦海裡就會想起杜牧的這首經典詩篇——《清明》。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膾炙人口的古詩詞裡,窺探一下古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尋覓古時清明節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讓清明節的美景、思念與緬懷在古詩詞的韻味中繼續瀰漫。
  • 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時間:2020-04-04 23: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是冬至後的第108天。
  • 千古絕唱,5首你不得不讀的清明經典古詩詞
    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下面給大家盤點一下10首你不得不讀的有關於清明節的經典古詩詞1、《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有關清明的十首最美古詩詞
    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帶大家讀幾首古詩詞中的傳世經典之作,一起感受一下我們古人面對清明節時的心境。1| 這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梨花風起正清明,陪娃學習21首有關清明的古詩
    愛學習的小朋友們,清明節馬上要到了,我們來溫習一下清明節的文化常識,再學習一些有關清明的古詩吧。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孩子們只知道清明節適合踏青、郊遊,其實清明節更是一個傳遞思念的節日。我們參加清明節祭掃活動,就是為了紀念我們那些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關於清明節的古詩詞,也是舉不勝舉。下面是我挑選出的21首古詩,供大家參考,我們趁著節日的氣氛,帶孩子們學習一下這些古詩吧。1.
  • 清明節是祭祀日,清明詩詞都是「斷魂」詩嗎?看看這些就漲知識了
    清明節最為主要的習俗就是掃墓祭祀,以示對先人的緬懷和禮敬,因此,大部分詩詞都已祭祀為主要內容。不過,語文老師整理了幾首古詩,看看分析,才知道清明詩表達的情感各不相同。這首詩中的「欲斷魂」三個字,在「雨紛紛」的背景襯託下,把掃墓祭祀的人的悲傷之情呼之欲出,躍然紙上,成為最精彩的詞句。這首詩幾乎老幼都能張口就能背誦。這首詩的神奇之處在於,你只要挪動和增加一些標點,它就變成了一部情景短劇,並且時間、場合、地點、人物和語言全部都呈現出來。
  • 風微簾幕清明近 那些有關清明節的絕美文字你知道多少?
    風微簾幕清明近 那些有關清明節的絕美文字你知道多少?時間:2019-04-05 23: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風微簾幕清明近 那些有關清明的絕美文字你知道多少?
  • 清明節之古詩欣賞
    同時,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踏著春天的節奏,每年4月4日-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清明節」的得名蘊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碼」。
  • 「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節」的兩大習俗:掃墓、「插柳驅鬼」
    「三大鬼節」之一的清明節的兩大習俗:掃墓、「插柳驅鬼」對於清明節的印象,恐怕是最貼切的表達就是杜牧的這首《清明》了。紛紛的細雨加上淡淡的憂傷,這便是清明模糊的面貌。其實,即使沒有雨,清明節的悲傷氛圍也是揮之不去的。而清明之所以讓行人斷魂,肯定和掃墓脫不了干係。那麼,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是從何而來的呢?
  •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的絕美古詩你知道多少首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 清明節的古詩四句大全 有關清明節的13首古詩詞經典詩句
    4月5日是清明節,在這仲春與暮春交替的日子裡,我們追尋古代文人墨客的足跡,感受他們對祖先的懷念,並在踏青、春遊中調節心情,感受自然。清明節的古詩四句大全其一、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唐寧遠:古詩詞裡品「清明」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傳統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的內涵,是生者對逝者的追思祭奠,是血緣根脈在心中的傳承,是情感的寄託與延續。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自古習俗除了掃墓、踏青之外,還有蕩鞦韆、蹴鞠、植樹插柳、放風箏等活動。
  • 清明必讀的最美古詩詞(之一)
    原標題:清明必讀的十首最美古詩詞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有關清明節的習俗、古詩、諺語供大家參考收藏
    那麼在這美好的假期間,我們來幹點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收集關於清明節的習俗、詩詞,作文範文以及手抄報模板。假期宅在家中,我們還可以一起動手做一做這些手抄報哦!一、我們先來講講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 清明時節雨紛紛,關於清明的三首古詩欣賞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在公曆4月5日前後。杜牧的一首《清明》,歷來廣為傳誦。《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詢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
  • 跟民俗學者一起去古詩詞裡踏青、寄思、品讀清明吧
    新華社北京4月2日新媒體專電 祭奠、追思、感恩,踏青、沐浴、吟詠……仲春與暮春之交,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發軔於悠遠歷史深處的清明文化,蘊含著中國人對生與死的哲學思考、對人間大愛的珍視,以及對人生價值的道德判斷、對文化理想的孜孜追求。今年清明節,讓我們跟隨民俗學者一起,在古詩詞裡踏青、寄思、品讀清明吧!
  • 清明節,既有掃墓的悲傷,又有踏青的歡笑,一切盡在古詩中!
    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這個節日中,既有掃墓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今天帶大家讀幾首古詩詞中的傳世經典之作,一起感受一下我們古人面對清明節時的心境。一、《清明》——唐朝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小析:這一天正是清明節,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