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佛光山舉辦歐洲「瑜伽焰口法會」
佛教傳入英國,至今已一百多年了。早期的英國佛教團體主要側重於佛教學術的研究,近二三十年來的佛教組織則開始注重於佛教的實踐。
佛教傳入英國的方式,最初是以對巴利文、梵文佛教原典的發掘、整理、注釋和翻譯工作為主,湧現了一批著名的巴利文學者和梵文學者,建立了一些佛學研究組織。1881年戴維茲(T.W.Rhys Davids)在倫敦成立的巴利聖典協會(Pali Text Society),是當時最早的佛教組織。該會主要從事巴利文佛教經典和書刊的刊行工作,經過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巴利文三藏的注釋工作。戴維茲和助手威廉先生(Dr.William Stede)共同完成的《巴英辭典》(Pali—English Dictionary)至今仍是一部權威性的巴利文工具書。1906年由傑克遜(P.J.Jakson)在倫敦成立的大不列顛愛爾蘭佛教會(Buddhist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lreland),會員都是研究巴利文和梵文的學者。該會出版佛學書籍,刊行《佛教評論》雜誌,設有圖書館、會議廳、佛堂、禪堂等,並在英國其他大城市設有分會,1924年解散。1926年斯裡蘭卡人達摩波羅(Dhamapa^la)在倫敦創立摩訶菩提會倫敦分會(Maha Bodhi Society London Branch),旨在復興印度佛教。達摩波羅長老是斯裡蘭卡佛教中興的推動者,他曾向我國金陵刻經處創始人楊仁山居士建議派遣僧人出國學習梵文和巴利文。1927年太虛大師環遊世界弘法,抵達倫敦時就曾受到摩訶菩提會倫敦分會的熱烈歡迎。該會後因達摩波羅長老回斯裡蘭卡,更名佛教精舍(The Bddhist Lodge)。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爭的影響,佛教在英國基本處於停滯狀態。近幾十年來,英國的佛教漸有中興之勢,出現了不少新的佛教組織和寺院。目前英國佛教組織中,歷史最悠久的當推倫敦佛教會(The Buddhist Society,London)。該會於1924年由克裡斯馬斯(Christmas Humphreys)發起,以佛教精舍為會址。該會有《佛教會報》,後改為《英國佛教》,最後改為現在流通的《中道》(The middle way)。倫敦佛教會是英國佛教中心組織,《中道》季刊是該會的主要刊物。這本雜誌刊登著名佛教學者有關教理、實踐和歷史方面的文章,並報導該會的有關活動、英國和世界佛教的動態等。倫敦佛教會本部設有圖書館、書庫、禪堂、辦公室、會議室等,除假日外,每星期三和星期六下午對外開放。佛教會還定期舉辦演講會,請著名學者演講;每周末晚有大乘佛教、西藏佛教、禪學、佛學基礎和坐禪等課程;此外尚有特別課程、全日研討會等活動。該會圖書館目前擁有佛教圖書五千冊。
英國第一位比丘是阿難陀彌勒(Ananda Mettayya),他原為化學家,在緬甸出家受戒。1808年他回到英國,計劃成立教團,宣揚佛法,可惜沒有成功。1984年斯裡蘭卡佛教徒在倫敦創立倫敦佛教精舍(London Buddhist Vihara),成為歐洲第一所上座部佛寺。
西方佛教會之友(The Friends of Western Buddhist Order)是一個旨在創造適合現代西方人修習佛法環境的組織。1964年由英國人桑哈拉西塔(Maha Sthavira Sangharashita)創立。桑哈拉西塔1950年曾在印度學上座部佛教,在貝那勒斯(Benares)大學從傑格迪什(Ven.Jagdish Kashyap)法師學巴利語、阿毗達摩和因明,之後他住在噶倫堡,寫了《佛教概論》(A Survey of Buddhism)、編輯佛教雜誌《摩訶菩提》(The Maha Bodhi Journal),並結識了不少西藏喇嘛。他曾學習西藏佛教並受了大乘菩薩戒。1964年他被邀請至英國,創立了西方佛教會之友,這是一個帶有西方特徵的佛教徒組織,在英國七個城市中設有活動中心,並在世界其他地區如芬蘭、瑞典、德國、荷蘭、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等設有支部。該組織採取會員制,由會員或其他佛教信徒提供資金,並設立各種基金會,為援助難民、興建學校等募集資金。西方佛教會之友的主要活動還包括發起素食運動,出版《新聞通訊》及定期為初信佛法的人舉辦各種講座等。
迦舉·桑耶寺(Kagyu Samye Ling)西藏佛教中心成立於1967年,位於南蘇格蘭的一個不受汙染的山地,是西方世界的第一個西藏佛教中心。它的宗旨是為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提供修學或靜坐的有利條件,創造一個安謐的靜思世界,使所有在那裡經過修身養性的人都能求得心靈深處的解脫。迦舉?桑耶寺完全模仿西藏寺院的建築樣式,以便為人們提供體驗西藏文化的場所。
阿瑪拉瓦蒂(Amaravati)森林寺院的創立者是美國僧人蘇曼陀(Sumedho)。蘇曼陀曾在泰國各種森林寺院中生活過十年。1977年他隨同其師泰國僧人阿恰爾?查(AchaarCha)應英國僧伽聯合會(English Sangha Trust)之邀來到英國。英國僧伽聯合會成立於1956年,旨在英國建立佛教教團。1978年起蘇曼陀法師便在其他西方比丘的幫助下,在漢普斯坦每晚教授坐禪。因考慮在人流擁擠的倫敦市中心不宜設立寺廟,1984年蘇曼陀在西薩塞克斯(West Sussex)的漢默森林(Hammer Wood)建立了這所森林寺院。Amara~vati漢譯「佛槃勢羅」,意為「永生的國土」,這是一座培訓上座部佛教比丘和比丘尼的道場,目前約有比丘和比丘尼60多名。比丘們按森林僧的生活樣式過苦行生活,依上座部戒規,過午不食、獨身、不擁有錢財或接受錢財,靠託缽施捨生活。
英國佛教除了傳承上座部佛教和西藏佛教之外,隨著日本各宗派海外布教活動的開展,還陸續設立了一些日本曹洞宗、淨土宗、真言宗等布教組織或寺院。例如設在伯明罕的曹洞禪教團(Soto Zen Meditation Group)、倫敦的英國真言宗佛教協會(The British Shingon Buddhist Association)及凱特林的英國淨土宗基金會(Jodo Shu Foundation of Great Britain)等。據初步統計,目前英國共有各種佛教組織107個,遍布於英倫三島各地。近二、三十年來,英國掀起了一個新的佛教運動。
註:本文寫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資訊頭條】:美國宗教聯合代表團先遣工作團訪問中國佛教協會
【觀點】:「佛」會不會佑貪官?
【一日禪】:只有當你學會了拒絕,你才不會步入歧途。
【眾生】:莫少聰:持咒祈福功德回向眾生
【禪茶一味】:松平不昩 名水品鑑
【覺悟】:供養蓮花 得佛授記 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素食】:豐子愷《護生畫集》之母之羽 殷殷戀慈母
【心靈物語】: 觸動心靈的小故事
【書店】:林清玄解《百喻經》—妙趣無邊的佛教寓言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