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裡的價值觀

2020-12-19 三聯生活

《蝸居》裡的價值觀

2009-12-28 13:54 作者:孟靜 2009年第47期

初看到《蝸居》小說時,演員海清告訴本刊記者,以為它是「一套房子引發的血案」,講述物質給人帶來的掙扎與奮鬥,而當這部戲播完,她收到的反饋是,自己扮演的吃苦耐勞靠個人能力買房的姐姐海萍成為一條支線,憑青春上位的妹妹海藻則吸引了更多眼球。

初看到《蝸居》小說時,演員海清告訴本刊記者,以為它是「一套房子引發的血案」,講述物質給人帶來的掙扎與奮鬥,而當這部戲播完,她收到的反饋是,自己扮演的吃苦耐勞靠個人能力買房的姐姐海萍成為一條支線,憑青春上位的妹妹海藻則吸引了更多眼球。

先要交代一下《蝸居》中的人物,儘管這部劇近來已經大熱。海萍和蘇淳,30歲,為了把女兒接到大城市,超出經濟實力去買房,間接使妹妹海藻投向了市長秘書宋思明的懷抱;清純的海藻經歷了拒絕、猶豫、甘之如飴的幾重心理變化,終於無恥地宣布自己已經「當上了職業『二奶』」,準備和宋思明、宋太仨人擠在一張床上,被宋太打後失去了孩子和子宮,被安排飛往美國;宋思明,有自成系統的人生哲學,在女孩子眼裡簡直萬能,擁有極大權力和金錢,與地產商勾結;宋太,血淋淋的墊腳石,宋思明出事後坐牢;小貝,海藻的同齡男友,演員文章本以為觀眾會和他一樣喜歡這個角色,沒想到各種網上評論裡,女孩們的一致選擇是「宋思明」,小貝只落得「可憐」二字。

在《蝸居》之前,不乏討論第三者與婚姻的電視劇,《來來往往》、《讓愛做主》、《海棠依舊》……它們甚至比《蝸居》更同情第三者,像《來來往往》中的正室粗俗無趣,以近乎欺騙的手段獲得婚姻,可為什麼唯有《蝸居》能激發更大的波瀾呢?10年前,「包二奶」還不足以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只是作為一種時髦存在,如今卻已成風。去年的《畫皮》票房奇蹟,「小三」主題功不可沒。過去作品中的「小三」都以愛之名出現,而《蝸居》,無論導演滕華濤或是編劇六六,都不以為海藻和宋思明有愛情,買方與賣方在這裡短兵相接、坦率相見。「可能他認為是所謂的愛情,但其實不是。那是混雜了一種處女情結加上40多歲中年男人最大的問題——早期是和自己的髮妻一起成長起來的,那時候他青澀的20多歲什麼都沒有,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任何權力可支配。當他各方麵條件到達頂峰時,需要一個出口。這個出口是他的財富和權力能支配的,所有的生活細節他需要有一個人能傾訴,他需要有一個能顯示的對象,這個人一定是郭海藻。」

滕華濤與六六、海清合作過《雙面膠》、《王貴與安娜》,有些困惑揮之不去,卻又無法解釋。《王貴與安娜》裡討論了一些最基本的品德如誠實,在今天的人看來已經「很了不起」。所以,《蝸居》要說明什麼,這是一個問題。「價值觀的取向和選擇是這部戲的中心思想。」滕華濤告訴本刊記者。

海萍與海藻:「她要吃真的麵包了」

處於上升期的海清一接到本子,就清醒地意識到:「我要演海藻。」這個角色一定能引起爭議,而海萍不過是她過去角色的重複。「海藻一點不茫然,我覺得她自己特有主意,你想想看,不結婚自己都敢生孩子,她比海萍本事大多了。你表面上覺得海藻很茫然,但其實她一直活在自己內心架構的一個空間裡面。」結果,滕華濤按住了她,海清退而求其次,寧可演戲份少的宋太,每天找導演分析這兩個角色。但滕華濤也明白,作為代表主流價值觀的正面人物,海萍是薄弱的,比起宋思明一套套的理論,海藻得到的房子、寶馬車、500萬元,海萍顯得那麼無力、雞零狗碎。滕華濤慶幸自己做了個正確的決定:「至少把海萍這個人演得能讓你看得下去,而且好多場戲會讓你看得很高興。我特別看中海清的是,她會在痛苦裡面找溫暖的東西,她會在人物到了不可愛的時候找到可愛的那一面。」

海萍的無力感體現在她缺乏一身浩然正氣,妹妹那些來歷不明的錢和房子她沒有過問,不是沒意識到,而是貧窮讓她含糊、心虛地接受。「海萍代表的主流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並不高尚,只是一個普通正常的人應該遵守的。比如你在婚姻中應該遵守的一些東西,比如你在人生中,可能試著別人給我的東西讓我生活暫時變好了,但是我意識到這個東西不是我的,我得退還給人家,這是海萍做到的一件事情。只是我認為,現在社會的混亂造成了我們對這種價值觀的不確定,不確定它是不是對的。」滕華濤表示,是非不分明、意志不堅定的人實際是生活的大多數。

畢業時,蘇淳希望回老家過安生日子,但海萍堅持留在大城市,8年渾渾噩噩的生活,夫妻倆依舊租住10平方米的亭子間,女兒只能寄存娘家。海萍被貧困和不甘心折磨成了潑婦,經常逮住機會大罵蘇淳,讓很多未婚女青年看得肝顫,更堅定了找有錢男人的決心。為了房子,海萍不是沒有做過努力,她當外教,吃白水煮掛麵,用全部積蓄和負債換來了母女團聚。據海清說,在拍這部戲時,房價恰好在降,當時劇組很懷疑播出的前景,但沒想到,降只是瞬間,漲卻成了永恆。六六寫小說是在2006年,她當時在新加坡生活,嗅到了先動的上海房價,但這3年物價飛漲還是讓她瞠目結舌。「當時買一套房子90萬元已經是很貴很貴的。我們不能夠否認這3年的變化,但我沒想到書中方一日,世上五千年了。」
前期的海萍代表了大城市中掙扎在底層的大多數人,很多人質疑兩個復旦畢業生怎麼會混得如此慘。海清告訴本刊記者:「我所知道的,還有比海萍更苦的。愛情不再能夠當麵包吃了,愛情給予卡路裡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她要吃真的麵包了。她要享受天倫之樂,她要自己的孩子自己帶。所以,她的一切要求我覺得都不過分,這是任何一個女人都會要求的物質保證。」

還有觀眾質疑,如果不是因為海萍執意要買自己負擔不起的房子,怎麼會把妹妹推向「小三」之路。身為母親的六六堅決站在海萍的立場,理由是,海萍為了房子付出了她全部的努力,而海藻,她不是無路可走,而是性格決定命運。海萍的閃光點是當蘇淳被陷害入獄,她的全部心思都在營救蘇淳上,沒有理會「老外」的示好,似乎在此刻,證明了婚姻是一種信仰,海萍和蘇淳有相濡以沫的將來。

海藻引起的爭議是她的面目是模糊的,她不像以往的那些第三者,咄咄逼人、寡廉鮮恥,她是以「夢遊娃娃」的形象出現,誤入歧途的。滕華濤在選角時,刻意找了一個中年男人一定會喜歡其長相的女孩,有一點茫然、一點柔弱,很少對外界反抗。但這女孩又絕不是全無心機的,劇中有兩個關節:宋思明誤以為海藻是處女,她並不澄清,使宋思明以為撿到寶,對她動了真情;海藻不聽海萍規勸,堅持生下私生子,因為她覺得有機會「轉正」。所以六六說,沒有破壞不了的婚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

滕華濤說:「我只是希望讓大家看到這麼一個純潔、單純、未經世事的女孩的變化過程,你們會不會因為這個變化過程而心痛?如果你們樂在其中,那我也沒辦法,我再罵她怎麼樣不好,我相信也會有人這樣去做。」事實上,所有的主創人員都認為,並非《蝸居》給混亂的價值觀潑上了一瓢混水,而是這種在過去看來不正確的價值觀已經存在,並且與主流價值觀形成抗衡之勢,尤其在海藻和宋思明這類人身上。從「《蝸居》貼吧」的發言就可以證明,很多年輕姑娘把自己代入了海藻,對宋太破口大罵。

六六在接受採訪時說:「我估計男觀眾對宋思明喜歡的不多,羨慕、嫉妒、恨吧。女性觀眾的感情我可以理解,女性是慕強的。從我內心來講,我一點都不喜歡宋思明這樣的人,一個男人到了40歲,鮮花盛開,花開則敗。他到這時候是人生巔峰的時候,能看到自己未來要走下坡路,既享受又擔憂,這是他對海藻這樣的女孩發生情感的基礎。如果女孩子在二十幾歲青春靚麗時會喜歡一個中年事業有成的男人,這明顯是一種交換。如果稱它為愛情,至少我認為不那麼純粹。如果你讓我實話實說,我說他倆不是愛情。這種搭配,叫搭順風車,和愛情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問題是當事者迷,或者她們樂意迷在其中,如果坦率承認對「宋思明」沒有愛情,這就坐實了「買賣」關係,是「宋思明」和「海藻」們都不願意面對的。

宋太在婚姻破裂後說出了很多擲地有聲的話,原本的宋太沒這麼可愛,她上廁所不關門,有「黃臉婆」的架勢,滕華濤不希望她是個僅有可憐的女人。電視劇中的宋太有自尊、有美德、有深度,風韻猶存,當然這風韻在海藻的水靈鮮嫩面前約等於零。在宋思明出事後,宋太賣掉了娘家的房子籌錢救他,不料宋思明卻拿出一半的錢給海藻,因為她肚子裡有男胎,宋太憤怒之下踹掉了海藻的孩子。

六六用了一個比喻:「婚姻是『大奶』在蚌肉裡忍疼磨出的珍珠,最後卻被掛在別人的脖子上炫耀。關鍵是看你站在哪個年齡層來看,我本人是非常同情宋太太的。一個中年婦女帶著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跟丈夫離婚,無論從哪個角度想,她都會覺得這個社會對她非常非常的不公平。我遵循前人的教誨,走的是一條正道,但到最後這條路走不通。所以我覺得這個社會要有一定的遊戲規則,對每個人才是公平的,如果抄小路的人都能得到好結果的話,那對走正路的人是怎樣的打擊呢?如果每個人都走海藻這條路,二十幾歲的女性誰會去奮鬥?如果大家都這樣,這個社會會怎樣呢?如果大家都是按規則去走,我相信幸福的家庭比現在多一倍以上。」

但正如六六所說,每個人都會而且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25歲以下的姑娘以為自己可以是海藻,事業有成、婚姻乏味的中年男人理解宋思明,正房為宋太熱淚盈眶,小夥子明白小貝有多糟心……在中國,女人可以用來交換物質的青春期只有20~25歲短短幾年,這就造成了有惰性的年輕女孩的急迫心態,必須用這幾年換到一個穩定、舒適的未來。外界的不斷刺激,朋友、家人、輿論導向的變化,使得她們堅定的心尤為堅定。六六說:「一個健康有序、對人人都公平的社會,一定是有規則的。比如我們開車,如果人人都等紅燈,交通不會這麼混亂,等多久大家也會覺得公平。但如果現在有人插隊,佔了便宜還覺得竊喜,不佔便宜的人就成了吃虧,捷徑就造成混亂,最後人人都不方便。古希臘的雄辯家西塞羅說,老年幸福生活的盔甲,是之前一段被很好度過的生活。如果年輕時走了捷徑,老年一定會有相應的結果。」

不過道德教化在浮躁的社會裡是尷尬的,沒有幾個人看到了因果報應,更多的是違背傳統價值觀的人搶到了捷徑,奪取了更多生產資料,即使他們相信因果,眼看那麼多人在插隊,怎麼可以忍耐自己變成傻瓜。

宋思明與宋太:「婚姻的病毒是撓社會的頭皮」

海藻的身邊圍繞著兩種男人——宋思明和小貝,而他們正代表了社會上對女性角逐最激烈的兩個陣營,年輕男孩弱勢得無力還擊,小貝除了嚎啕,無法可想,而他的將來,要不窩囊如蘇淳,要不是第二個宋思明。

宋思明正相反。他的職業是秘書,註定要壓抑情緒,有氣不敢撒,貪汙來的錢不敢顯山露水,只有法律上沒關係的「二奶」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這些錢。扮演宋思明的張嘉譯在生活中見過向別人傳授婚姻秘訣的教授,自己的婚姻則一塌糊塗,所以他能理解宋思明的工作沒有讓他發洩的渠道,海藻是他最重要的出口。滕華濤認為,今天把貪官寫得面目猙獰,「二奶」必然放蕩太過小兒科,生活不是那麼簡單。張嘉譯被選中的原因很有趣,因為他長了一張官員的面孔,不是我們概念中的大腹便便或面目呆板,而是他的表情、身體語言讓人猜不出他的態度。「我認識的男演員裡他是長得最像政府官員的,說話和走路都像。」滕華濤告訴本刊記者。

現在宋思明這個角色幾乎成了女人殺手,上到虛榮少女,下到懷春少婦,似乎沒有不愛他的。他深邃、闊綽、無所不能,天良還沒有完全泯滅。當得知開發商縱火燒死了釘子戶,他極度憤怒,這其中有為自身利益的擔憂,也有人性的一面。正處於高速轉型期的中國,突然出現很多宋思明這樣的人物,他們在外面頭頭是道,但面對結髮妻子時,冷酷、無能的一面又暴露無遺。滕華濤舉例說,如果請妻子吃頓大餐,她會嫌亂花錢,但請一個小姑娘吃,男人收穫的是欣喜與崇拜,從性價比說,當然為情人花錢得到的心理滿足更大。宋思明們的通常做法是,不與妻子離婚,以免影響政途或分家產,試圖用冷遇令她安靜。

宋太比很多「大奶」有自尊心,她面對宋思明,發表了相當長的一段演說,其中一段是:「男人都是一樣,年輕的時候需要墊腳石,中年的時候需要強心針,晚年的時候需要一根拐棍。我活該自己做了墊腳石,沒什麼可抱怨的。但是,請你不要在無情上再加卑鄙,把分裂家庭的責任還推卸到我的頭上。」中年女人的一針見血令中年男人封喉,也令他們厭憎,因為她們洞悉後不肯保持優雅,非要讓別人無所遁形。

六六表示,人到中年就是老奸巨猾宋思明的那套道理她也會說,但她不會拿它們去騙年輕小夥子。年輕時的六六也是海藻那種漂亮姑娘,所以她看過不少世間百態。她承認婚姻中的大部分女人是不討人喜歡的,工作壓力、還款壓力、帶孩子、家務事,還得時刻防著老公出軌。這日子過得還想讓女人風姿綽約、善解人意、小情小調,很難。漸漸地,女人變成了死魚眼珠子,男人看見外面溫潤潔白的珍珠,想不動心也難。與宋思明同齡的張嘉譯坦誠地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你看見漂亮女孩,乾乾淨淨,你也會喜歡,這是一種欣賞,並不是說從欲望上有佔有欲。」怎麼排遣這種佔有欲,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全靠個人意志力,問題是在今天,道德約束輕脆易碎。

「富蘭克林說過,這個世界上有無愛之婚姻就有無婚姻之愛,現象的存在是正常的,但它作為一種婚姻的病毒是撓社會的頭皮。原因是造成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造成社會根基的動搖。人之所以高於動物,駕馭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是因為有婚姻制度的保障,制度性保障了人的後代在更優越的環境下繁衍。因為有婚姻制度,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受到父母百分之百的關愛。」六六自己的觀點,是把家庭視作信仰,當別人認為海萍為與孩子同住是悲劇之源時,她堅持海萍的母性天經地義,但她也在《蝸居》播出之前離婚了——當婚姻成為檢驗女性成功的主要標準時,理論在現實面前總顯得可憐兮兮。

創作者們認為,《蝸居》沒有引領人們走向錯誤的價值觀,羨慕、效仿宋思明或海藻的人,並不是受了電視劇影響,而是早就有這種想法。「觀眾肯定不是從我電視劇裡才知道,現在有女孩可以這樣生活,我寫的肯定不是科幻小說,先知先覺。不僅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時代,都會存在一部分迷茫、混亂、消極,但這一小部分從不會成為社會的主流。人類的進步依靠的肯定是那些不斷積極進取、勇於克服困難、堅定地相信用雙手可以創造未來的人創造的。如果大多數人都是頹廢、墮落的,社會早就退步了。所以我們依然要相信,即使社會有一絲混亂,有一絲迷茫,但大多數人都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不會因為一部電視劇的說法而改變了人生觀。」六六這樣說。

美國主旋律大片中,正面人物不會死,主角一家定會團聚,壞人不可能阻擋歷史前進,但在處於發展期的中國,從影視作品中所體現出的人們的觀念更多元。滕華濤認為有爭議並非壞事,他告訴本刊記者:「我只是講述了當下中國社會的問題,我覺得我自己的創作心態還是良好的,什麼事我覺得是對的,哪怕沒得到更多人認可的情況下,我也覺得是對的。」
(金力維對本文亦有貢獻)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杭州大學生熱議《蝸居》:城市奮鬥的夢想在動搖
    「看《蝸居》沒?」  「正看著呢。」  時下,如此見面寒暄的大學生如過江之鯽。一天24小時,只要不在課堂上,學生們多半是在看《蝸居》,說《蝸居》,一逮一個準。  《蝸居》的轟動,使得「房奴」、「小三」等詞眼成了杭州大學生堆裡熱翻天的關鍵語。
  • 《蝸居》播出十年,我們終於房住不炒
    但其中最火的兩部,還得是《潛伏》和《蝸居》。也許是巧合,這兩部作品中最為人們印象深刻的都是其中的愛情線。 如果說餘則成和王翠平的愛情是革命年代的亮色和溫暖,那《蝸居》裡宋思明和海藻的愛情則是當下現實裡一道語義曖昧而殘酷的寒光。
  • 《蝸居》海藻異地出差,電話裡的刺激,宋思明真的「鞭長莫及」嗎
    《蝸居》海藻異地出差,電話裡的刺激,宋思明真的「鞭長莫及」嗎   《蝸居》海藻異地出差,電話裡的刺激,宋思明真的「鞭長莫及」嗎?
  • 《蝸居》和《安家》「PK」結果,巨大的落差說明了什麼?(原創)
    人生如戲,誠不欺我《安家》裡海清飾演的宮蓓蓓和丈夫正好是十年前《蝸居》裡的「郭海萍夫婦」。10年前買房困難,而10年後他們買房更加困難。2009-2020年,從《蝸居》到《安家》,上海的房價從38萬/套漲到了現在每平米6.5萬/㎡。
  • 著名書法、篆刻家魯家雄先生《疫裡蝸居》作品欣賞【二】!
    各位朋友,這次奉上更多的抗疫書法作品,在疫情中,我雖然蝸居一室,我的心也和祖國和人民一起跳動,和全世界一起跳動。這迫使我拿起筆,去書寫這悲愴而壯麗的篇章!
  • 各種房子的英語表達:從蝸居到豪宅 一網打盡!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各種房子的英語表達:從蝸居到豪宅 一網打盡!   今天我們要看的新詞就是tiny houser,也可以寫作tiny-houser,解釋為「蝸居者,喜愛蝸居的人」。在中文裡,蝸居這個詞語並不是一個新詞,09年的一部叫做《蝸居》的電視劇讓這個詞語迅速火遍各大頭條。顧名思義,蝸居就是比喻窄小的住所(像蝸牛殼那樣大的地方)。
  • 他是《蝸居》裡的好男人,娶了配音演員為妻,一家生活幸福美滿
    文/人生最糟糕的事情他是《蝸居》裡的好男人,娶了配音演員為妻,一家生活幸福美滿喜歡看電視劇的小夥伴們相信對蝸居這部電視一定不會陌生吧,《蝸居》這部電視當時也算得上是電視劇裡面的一匹黑馬了,一開始拍攝這部電視的時候,導演們還非常的擔心會不會因為題材太過於敏感而不會被大家喜歡
  • 國戲附中:危樓中皮黃不斷 蝸居裡薪火相傳
    原標題:國戲附中:危樓中皮黃不斷蝸居裡薪火相傳攝影/本報記者王曉溪但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20多年來,中國戲曲學院附中最核心的京劇表演和京劇器樂兩科卻「蝸居」在陶然亭附近已經有著65年歷史的原北京舞蹈學校舊址中,教師在危樓中辦公,當年根據舞蹈特點修建的排練場高度並不符合戲曲表演的特性,彩排劇場破敗不堪……就是這樣一所在硬體上已經全面落後於當今教育生態的學校,卻堅守著一批有造詣、有操守的老師,並連續7年推出頗具社會知名度的
  • 六六:小說《蝸居》比電視劇淫蕩100倍
    六六:小說《蝸居》比電視劇淫蕩100倍 對於網上對電視劇《蝸居》臺詞太黃的批評,該劇的原著作者、編劇六六顯然不以為然,昨天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甚至以開玩笑的口吻說:「我推薦大家看書,書比電視劇淫蕩100倍,電視劇並不能很好地傳達我淫蕩的精髓。」六六的個人網站甚至還收集了一篇題為《<蝸居>被批臺詞「太黃」》的稿子。小說《蝸居》前年出版,記者看過全書,的確書中有的對話情節比電視劇更露骨。
  • 三言兩語罵哭海藻,《蝸居》裡的宋太太手段很高?不見得
    在房子裡,她看到了自己很喜歡的一張紅木餐桌。以前,和丈夫逛街路過那家家具店的時候,她曾隔著玻璃,指著耀眼吊燈頂下的那張桌子——「我多希望自己住在寬敞的屋子裡,餐廳裡放著這張餐桌啊。」可宋思明害怕太過招搖,惹來非議。
  • 《蝸居》我喜歡你的那顆痣,郭海藻是唯一正視欲望的女人
    十三年前看《蝸居》只看懂了這部劇字面意思基層老百姓住房問題,十三年後再看到這裡隱藏很多人性和欲望。故事主幹線圍繞著三個家庭房子的事,同時也揭露出不同年齡段男女對幸福和性生活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性質量從某種角度來說會影響到兩性之間粘度,能促雙方之間情感提升也能緩解男女觀念分歧。
  • 《蝸居》話題不斷 海藻被曝原型是主持人陳蓉
    C《蝸居》和《奮鬥》  雖然禁播傳言不斷,但在各家衛視臺,《蝸居》已安全地接近尾聲。海藻在成為小三後,即將面臨人財兩空的人生困境。投入觀看此劇的觀眾,曾因此劇引發眾多感慨,目前該劇似乎也接近尾聲。不過,有網友此時想起了《奮鬥》,將兩者作如下比較:  ●《奮鬥》是一個老男人寫的浪漫主義奇幻喜劇;  《蝸居》是一個小女人寫的現實主義恐怖悲劇。
  • 臺媒關注蝸居現象:年輕人在北京生存比臺北苦
    中新網11月26日電 電視連續劇《蝸居》講述了大陸都市白領宛如蝸牛居無定所,拼命賺錢買房的故事,因傾訴市井小民的卑微心聲,引起社會強烈共鳴。  原文摘錄如下:  當前大陸最火紅、收視率破十的電視劇《蝸居》,傾訴市井小民的卑微心聲,和對不公社會的吶喊;這些磨難,來自於對「蝸居」的渴望。  「蝸居」喻意是都市白領階級宛如蝸牛居無定所,唯有蜷曲在蝸牛殼般的小租屋裡,解決基本住的問題。拼命賺錢一圓「房事」,成了多數小老百姓「不可承受之重」。
  • 滕華濤:《蝸居》不求政治化 被禁播因太真實
    何東:在電視劇《蝸居》之前,你其他的影視作品有沒有過在播出或放映之前審查很難以通過的事情?何東:《蝸居》也是你沒有預料到的後來的地步。 何東:因為我注意到,後來,這個《蝸居》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範圍的討論,包括我跟人家聊的時候,和後來被禁播的原因完全是兩回事,他們說他們的,我們討論我們的。
  • 「蝸居」在新加坡的中國工人,為什麼不願意回來工作?原因很現實
    「蝸居」在新加坡的中國工人,為什麼不願意回來工作?原因很現實「蝸居」這個詞進入我們的眼球,已經是好久的事情了。蝸居到底是一個什麼意思?也就是幾個人,一起住在一個房子裡,人均佔用面積不足一平方米。你和三個同學一起住在宿舍,不叫蝸居。你和十個同學,擠在一間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裡,這才叫蝸居。
  • 周建平原創詩詞 七絕•豪廈蝸居
    七絕•豪廈蝸居蝸居窘我容一榻,豪廈棲身有幾平。2020.9.15
  • 施大生演《蝸居》受熱議 優質外形博「寵愛」
    熱播電視劇《蝸居》在09年掀起一股瘋狂的收視熱潮,引起焦點話題熱議的同時也令觀眾對海藻,宋思明等劇中人物倍受關注。話劇版《蝸居》同樣廣受好評,飾演宋思明的著名演員施大生更是憑藉優質外形受到觀眾的「寵愛」。
  • 小夫妻的蝸居裝修情緣實錄 家裝品位拍案叫絕(圖)
    小夫妻的蝸居裝修情緣實錄 家裝品位拍案叫絕(圖) 房天下論壇
  • 都是與「房子」有關的電視劇,《安家》與《蝸居》有哪些異同
    上一部與房子有關且大火的電視劇,可能還是十幾年前的那部《蝸居》。同樣是圍繞房子展開的故事,這兩部都火過的電視劇,既有一些差異,也有一些相同之處。在《安家》裡,有與丈夫同是高學歷的社會精英醫院婦產科主任,她與丈夫工作了八年,想買房時看了無數房子,依然因為昂貴的價格尋不到合適的。
  • 濟南雙龍莊開拆,南部有名的城中村,也是蝸居樂園
    這裡是南部有名的城中村,也是很多年輕學生、打工者的蝸居樂園,曾有媒體用如下兩句話來形容過這裡:向外一步是繁華;向裡一步是蕪雜。雙龍莊位於二環南路北側,被郎茂山、青龍山所環抱。關於村名的命名有兩種說法:一說村子東西兩側的山體蜿蜒如龍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