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生態環境與人類生產生活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從幼兒本身認知基礎出發,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為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文明整個社會」的教育理念,桐華幼兒園中二班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生成主題活動,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和親身感受,引導幼兒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並在實踐中深化垃圾分類的認識,培養了幼兒愛護環境、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意識。
一、主題緣起:創可貼是什麼垃圾?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科學區小朋友們的討論聲吸引了老師的注意,吳弘毅小朋友說:「水果皮是廚餘垃圾。」說著把果皮卡片丟進了廚餘垃圾桶,接著小朋友們對用過的創可貼是什麼垃圾有了爭議,有的小朋友說是有害垃圾,有的小朋友說是其他垃圾。
針對幼兒的興趣,在老師精心引導策劃下,中二班開展了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生成活動。當「垃圾分類」遇上幼兒園的孩子們,會是什麼樣情形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問卷調查:我身邊的垃圾
在活動前,幼兒與自己的爸爸媽媽一同開展了問卷調查,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一起了解並記錄了《我身邊的垃圾》和《我家一天的垃圾》。
三、自主練習:「垃圾分類」我知道
四、教學活動:幼兒園裡的「垃圾分類」
在幼兒對垃圾分類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後,老師們開展教學活動,通過PPT、視頻動畫、情境創設的形式,引導幼兒們認識了不同垃圾桶的標誌: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以及不同的垃圾可以怎麼分類。
在實踐活動中,孩子們變成了小小清潔員,在幼兒園操場、街道社區裡撿垃圾,並把垃圾送進相應的垃圾桶,活動中寶貝們的興趣特別高,也知道了正確的分類方法。
五、手工製作:廢舊紙箱大變身
為了讓幼兒對垃圾回收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師組織幼兒開展了《變廢為寶:紙箱大變身》的主題活動,幼兒與爸爸媽媽們發揮想像力,共同製作,將快遞包裝盒、鞋盒等生活中看似是垃圾的物品變成了城堡,帽子,機器人!
六、主題繪畫:守護綠色家園
活動的最後,孩子們拿起了手中的畫筆,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描繪出了自己眼中的垃圾分類與垃圾分類後的美麗世界,讓繪畫成為了他們的環保宣言。
藍天是白雲的家,大海是小魚的家,森林是小鳥的家,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愛護環境,從我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垃圾分類從口號變成習慣吧!
推文撰寫:汪夢嬌老師
圖片編輯:餘秋靈老師
編輯:汪海旭
初審:楊小麗
審核:周勤慧
終審:湯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