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揪心,國畫的書法危機

2020-10-10 美好手記

國畫的「缺筆」現象,

究其根源,

與當下畫家對於書法的群體性漠視有關。

當代畫家的書法水平普遍低下,

導致很多畫家不敢在畫面上題字,

或者亂題一通,

破壞了畫面的完整性。


[清]石濤 對菊圖 99.7cm×40.2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一畫」難尋!

著名畫家方增先先生談起他參與今年的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區作品的評選後感慨陳詞,認為中國畫創作的方向以及對傳統的認知似乎出了問題,意筆越來越少,入選的500多件作品,寫意作品只看到四五張,整個展覽,一筆筆畫出來的基本上沒有。

此外,許多工筆畫不是工筆意義上的工筆,不是筆法、墨法的結合,是描、是磨,是靠時間磨蹭出來的,現在的工筆雖然外形漂亮,但沒有內涵,審美淺薄。看到全國美展這樣的情況,覺得全身發涼。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石濤 紫玉屏圖


筆墨「雙翼」

對於傳統中國畫來說,「筆」向來不成問題,可以說是基本常識。筆與墨不僅是中國畫的「雙翼」,是中國畫獨特的造型手段,更是中國畫的底線與靈魂。

在歷史上,中國畫大致經歷了先重用筆,後講用墨的歷史發展階段。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中國畫的六法,其中一法即為「骨法用筆」。「骨法」與「用筆」的結合,奠定了中國畫的基礎。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從原始社會時期陶器上的繪畫,到南北朝的壁畫,再到唐代二李的山水,以線造型是基本手法。

中唐以後,「骨法用筆」在文人畫與書法中得以不斷強化,「骨法用筆」成為匯通繪畫與書法的橋梁,是中國畫與書法最為獨特的基因,也是區別於西方繪畫最為重要的元素,被潘天壽先生喻為「東方繪畫的精髓」。

然而,這個中國畫最為基本的常識,似乎被當下的許多畫家所忽略了,存在著三種明顯的傾向: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石濤


一是「重墨輕筆」。

許多水墨畫,表面上看起來水墨氤氳,實際上蒼白無力,以塗與染為主,見墨而不見筆,基本不理解「古人墨法,仍在筆力」的道理。墨法一旦脫離筆法成為孤立的存在,就會喪失其生命力,與書法中的「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相類。

二是「以描代筆」。

以為學好素描就能畫好國畫,以素描畫法取代國畫用筆。素描是西方繪畫的一種基礎造型能力訓練,重在空間與體積的營造。而中國畫的用筆直接來源於書法,強調線條本身的質量,強調「中鋒用筆」且筆筆分明。中國畫講究用筆規律,在時間上具有不可「逆」的屬性,而西畫的用筆屬於描、塗、抹等堆砌手法的範疇,可塗可改。於是中國畫的用筆的核心是「寫」,而西畫用筆的關鍵是「描」。

三是「以形蓋筆」。

在當代許多展覽的畫作中,重造型、重輪廓,粗粗一看非常漂亮,造型到位,而細細一品,看不到一根完整的線條,即使有也非常弱,用大面積塗染與色彩千方百計的加以掩蓋。這種「以形蓋 筆」的畫法,純為油畫與水彩畫法。中國畫造型的基本規律是勾勒結體,離開「用筆」,難言其為中國畫!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石濤 三十六峰意圖

書法危機

中國畫的「缺筆」現象,究其根源,與當下畫家對於書法的群體性漠視有關。

當代畫家的書法水平普高低下,導致很多畫家不敢在畫面上題字,或者亂題一通,破壞了畫面的完整性。許多作品繪畫本身與題款書法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許多畫家認為「畫好就行了」,不願意把時間花在書法上,這種觀念在畫壇特別是青年畫家中非常普遍。毫不誇張說,中國畫藝術正面臨繪畫發展史上的少有的書法危機。

傳統畫論講究「書畫同源」、「書畫同體」,畫家人人都知道的「常識」,往往被功利 的市場與浮躁的觀念所左右,正是問題所在。講究「書畫同體」並不是要把中國畫納入書法的軌道,其意義在於中國書畫在「用筆規律」上的相通關係,正如石濤所言:「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對於中國畫而言,沒有用筆的根本,就缺少了中國繪畫的根基,而書法應該是提升中國畫「用筆」的必然途徑,缺「筆」 的畫是「油」,是「俗」,便失去了藝術的生命力。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八大山人 《河上花圖》(天津博物館)


「一畫論」

「筆如其人」,石濤崇尚的「一畫論」揭示出中國書畫線條背後隱藏著創作者精神世界的表達和追求,透過畫家用筆方式與線條功力完全可以看出作者有無大家氣象。正是因為它是人的身體狀態、精神面貌、文化素養、筆墨功力等綜合因素的瞬間表現。難怪任伯年看到初學者吳昌碩的「一畫」就斷言「必成大器」。「一畫」 背後的玄機,對於常人而言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卻闡明了中國畫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基因。

「一畫」是有生命的,是任何一位畫家的高度凝鍊,也就是說一個畫家的心血都傾注其中,「一畫」有高下、雅俗、美醜之分,只有不斷的修煉「一畫」的內涵與深度,才能堅守中國畫的民族精神。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八大山人石濤合作山水圖


沒有筆力,

國畫就是張皮!


筆墨者,傳統中國畫之精魂。可以說,筆是骨,墨是肉,缺了這兩者,國畫就難以立起來。

但到了今天,很多國畫家在筆力方面頗有欠缺,創作時往往不敢露筆,多以反覆塗染等借鑑西畫的手法來表現對象。那麼,對於當代中國畫而言,「筆」究竟還重不重要?沒有筆力做底,國畫的繼承和發展還有沒有「奔頭」?就此,畫家和理論家們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石濤 江行舟上作山水冊 程心柏舊藏


筆墨未經錘鍊

畫面破綻百出


在當下的中國畫壇上,很多畫家傳統功力不行、筆墨功夫不到家、文化修養不到位,造成下筆很軟弱,線條浮在紙面上。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人們對「筆墨」普遍存在著誤讀,從而影響了畫家的藝術追求,影響了觀眾的藝術判斷,甚至連國畫藝術的評判標準都被解構掉。

那麼,何謂「筆墨」呢?

幾年前,吳冠中先生曾說過「筆墨等於零」,引起了美術界的爭論。其實,他所指的是脫離了畫面需要的筆墨,而參與爭論的很多人將這一前提給割捨掉了,單純來談「筆墨等於零」,有人因此而批評吳冠中,有人又因此認為筆墨在今天完全不重要了,這都是歪曲了吳老的原意。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石濤 春江垂釣圖軸 大石齋舊藏


在很多學術會議上,我和其他研究者都直率甚至尖銳地指出:

中國當代繪畫缺乏書寫性,寫意創作被邊緣化了;製作性強的作品大行其道,尤其是大幅工筆作品大量出現,在國家級美展中成為壓倒性優勢,這是很令人憂慮的。

筆墨是藝術家發展的根基,否則,缺乏積累、傳承,就談不上光大中國畫了。好畫,好的筆墨語言,是可以反覆品味的,有一種餘音繞梁的魅力。這必須通過經年累月的錘鍊而得,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今天這個時代,太多人急功近利,趕著出效果,所畫的東西,乍一看還過得去,細細品讀則破綻百出。

其實,對這樣的東西,藝術家心知肚明。觀眾在水平、經驗還不足的時候,可能看不出來,隨著修養的提高,大家慢慢會看懂的,這些膚淺、浮華的東西,終將被歷史淘汰,能傳承久遠的必定是那些筆墨精到、入木三分的作品。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線條直追古人

要靠書法功底

陸儼少說過,畫家「十分功夫」須得「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讀書是將畫家的作品氣象提升為文人畫,具有改變格局的意義;而寫字更具體,筆到哪個程度,畫作的線條、骨力就能到哪個程度。有了筆,哪怕只是畫一棵樹,也會很有看頭。沒有筆,畫作就只是具有形和色的殼,嚴重一點說,像一具屍體,有髮膚卻沒有氣息。若論造型、色彩,國畫終究比不過西畫。

國畫中的韻是先天的,猶如聲樂中的音質,筆是後天的,靠功力靠練習得來。有評論家說我畫作中的每根線條是可以直通秦漢的,這得自於我從不間斷的書法練習。如果畫家常臨帖,那他的線條就比較秀美;如果畫家多寫碑,那他的線條就比較拙厚;如果畫家愛臨金文,那他的線條就比較有神韻。而且,畫家通過對書法的深入研究和習練,可以借其「穿越」回那個朝代,理解當時的藝術精神。

我們都知道,古人的畫作,現存下來最早的是仿晉人顧愷之的作品,他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均為唐宋摹本。而古人的字,我們通過甲骨文、金文、石刻、陶片等,可以直追歷朝歷代的書法真跡。如果勤於書法練習,對古人的精神也就能理解得更深更遠更透。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因此,一個畫家只要拉出一條線來,這條線是唐的、晉的、漢的?是碑的、帖的?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就知道你的學問到哪裡。從小的方面講,書法功底讓畫的線條有質量,從大的方面看,書法功底讓畫作有了氣象,字的修煉到了秦漢,那你的畫自然會被帶到秦漢。

當下,很多人覺得這種說法玄之又玄,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人的修養還不夠。很多畫家的作品既沒筆也沒墨:本來墨分五色,到了一些畫家手裡,墨只剩下焦黑一片;字不過關,或者只停留在帖的階段,拉出來的線就軟弱無骨、看不出內涵,畫作也就無法立起來。畫畫要畫得進去,看畫也要看得進去,而畫面的筆力線條就是入的通道,像八大山人的作品,你看進去了,就會驚為天作。

當然,國畫的式微是時代所趨,屬於沒有辦法的事,以前我們的國畫教育是老師帶徒弟,唐詩宋詞背進肚子裡,臨摹碑帖直追古人,後來美術教育整個引進前蘇聯和西方模式,要的只是造型,這樣就把中國畫的根基給毀了。最近,浙江美院的一批老教授要求學生按照老祖宗的方法去學國畫,讀書、寫字,進行通才教育,我以為這非常好。只有打好了根基,在真正創作的時候,畫家才能自由地尋找到氣的出口,而不必再考慮技術層面的問題。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不必強調筆墨說

應該講究點線面

現在很多人想革新中國畫,有的直接就把筆墨放棄掉了。其實,丟了筆墨,雖然仍舊是藝術品,但肯定不是中國畫,對中國畫的繼承發展沒有什麼意義。而完全循規蹈矩按著筆墨技法的老傳統走,又太舊,不適應時代的需要。因此,對當代中國畫而言,筆墨一定要跟傳統大不相同。

先說筆吧。中國畫的筆性,主要體現在線上,兩千年來,中國畫一直用線來表現對象,為繪畫藝術立下了大功。西畫則是在面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中國畫放棄線,那就是放棄最大的優勢,很不可取。中國畫的線也還沒發展到極致,仍然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十八描在今天已經不夠用了,我以為,每一位國畫家都應該創造出自己獨有的「線」,像潘天壽就用指頭創造了獨特的線。用竹籤來畫線,可以,用色料來勾線,也可以。只要有線,作品就能體現出骨力。用線也不必講求書法功底,一講書法,就把畫家的發揮空間給限制住了。線越多,方法越多,說明中國畫在元素上就拓展了。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在面上,傳統中國畫以墨為主,現在的中國畫則應該以色彩為主。單純用墨,一望黑乎乎一片,跟現代空間很不協調,年輕人也不喜歡,所以不能再由墨來一統天下了。要體現當代中國畫的創新性,在色彩上就要有大突破。

點方面,可以拓荒的就更多了。中國古人中,只有米芾用點來作畫,西方則只有一個修拉愛用點。點是一片廣闊的處女地。

不管國畫還是西畫,無論抽象、印象還是具象,其實繪畫都逃脫不了點、線、面這三種技法。所以,當代中國畫不必再說筆墨,直接講點線面就可以了,三者搭配好了,就是好的作品。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突破古人很重要

探索必然要冒險

當下國畫作品基本呈現出新的創作面貌,但與傳統比較,確實在筆力方面有差距。然而,時代已大不相同,在筆墨上我們是否還應該拿古人的標準來要求今天的國畫家?

回顧歷史,中國畫的筆墨一直就在向前推進,從唐宋元明清一路發展過來,不斷總結,不斷集大成。既然有探索,肯定就是有差別。今天也是同理,我們在筆墨上不可能跟古人面目相同。很多熱愛傳統的人或許會搖著頭說:這樣的筆墨不對頭。其實,想想看,當今這個時代,或者說近十年來,社會的發展速度超越了過去幾千年,我們的藝術所面對的一切,比古人豐富多了。

因此,今天的國畫要繼續存在下去,就必定要突破古人的規定性。而要推進就必然要冒險,每個人都可以尋找自己的方法,這正是今天的國畫藝術魅力所在。

我始終認為,當代國畫家在創作上首先要做到讓自己滿意,這才是最靠譜的。

將來自然會大浪淘沙留下來一些歷史認可的作品,那就不是個人所能決定得了的。

相關焦點

  • 全國美展作品的書法危機
    墨法一旦脫離筆法成為孤立的存在,就會喪失其生命力,與書法中的「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相類。二是「以描代筆」。以為學好素描就能畫好國畫,以素描畫法取代國畫用筆。素描是西方繪畫的一種基礎造型能力訓練,重在空間與體積的營造。而中國畫的用筆直接來源於書法,強調線條本身的質量,強調「中鋒用筆」且筆筆分明。
  • 揪心!富順這個世外桃源發生的這一幕,令人深思...
    揪心!富順這個世外桃源發生的這一幕,令人深思....某些市民朋友在巴兒坨遊玩後留下了很多垃圾連搞野餐燒烤的垃圾也沒有帶走 ↓ ↓ ↓ ↓野餐燒烤後的餐具遊泳後破損的泳圈隨手丟棄的零食口袋(網友報料圖片)看到此場景小融真的是揪心又無奈
  • 書畫收藏丨名家書法 & 名家國畫
    藝術品分類基本為:國畫,書法,油畫,特殊材料,雕塑等等。而在藝術市場上,國畫與書法是最熱門的收藏選擇。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捲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 學國畫,一定要先學書法嗎?
    有一種說法:書法是國畫的基礎,那不少人就有疑問:學習國畫,一定要先學書法嗎?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國畫與書法之間的關係,國畫涉及到用線造型,線條要求有力度,有韻律,有變化,這就要求畫者有腕力,還不能是蠻力,所以要有運筆的功力,而這些正是書法能夠做到的,通過書法的練習,學會了運筆,熟能生巧,才能駕馭繪畫的用筆,否則,畫出的畫會只有造型,缺乏韻味。所以,學習書法,對學習國畫是絕對有好處的!
  • 書法定製,國畫收藏——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西安市雁塔區新超書畫傳播中心——書法定製國畫收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今天書法國畫定製收藏,分享實力派書畫家在線作品,風格和樣式眾多,歡迎選擇和關注。書法部分《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蘭亭序,將進酒,天降大任,於魚聲處聽驚雷,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萬裡風雲三尺劍,天道酬勤》。
  • 應採兒魏大勳關係出現危機,只因一句英文?小春哥揪心雙眼泛淚光
    導語:應採兒魏大勳關係出現危機,只因一句英文?小春哥揪心雙眼泛淚光最近芒果TV推出了一檔新形式的綜藝節目,節目中的妻子們外出旅行,並在旅行的途中完成指定的任務,而她們的丈夫們則不陪同參加,這種形式的綜藝在國內還沒有過,一經播出就廣受好評。
  • 《明月幾時有》霍建華命運難測令人揪心
    陳更微博參與對詩活動  天津北方網訊:自6月21日起,「全民解救李錦榮」突然迅速成為網絡熱詞,只因電影《明月幾時有》的官方微博發出這樣一條信息:「我們的『全能特工』李錦榮假意投敵,不幸遭遇了一字不合就沒命的重大危機
  • 江西發生一起事故,位置在贛州市南康區,場面令人揪心
    江西發生一起事故,位置在贛州市南康區,場面令人揪心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這句話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話了,司機在行駛車輛時除了不能酒駕之外,也不能出現疲勞駕駛的情況。從眾多交通事故中可以看出,因為疲勞駕駛而引發的車禍佔據著很多比例。
  • 「偉大的中國書法與國畫」展在莫斯科開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俊翔):由莫斯科現代書法博物館、俄羅斯書法家協會和索科利尼基博物館教育中心聯合主辦的「偉大的中國書法與國畫」展覽9月20日在莫斯科索科利尼基公園開幕。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蘇方遒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蘇方遒公使表示,文化交流是中俄關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俄建交70周年,「偉大的中國書法與國畫」展覽的舉辦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書法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哲學理念,是人與人心靈溝通的方式,它將在中俄兩國人民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了解的橋梁。
  • 書法基礎不好就學不好國畫嗎?
    我覺得是這樣的,書法基礎不好,最起碼寫意花鳥是畫不好的,最起碼畫不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寫意花鳥的很多筆法都是和毛筆書法相通的,能否熟練自如的掌控毛筆是關鍵。1、書法基礎不好,能夠畫好畫,但是畫不到一個很高的層次。
  • 齊富山先生的書法、國畫
    齊富山先生的書法、國畫
  • 書畫家定期授課 居民愛上書法國畫
    劉國正老師講解國畫技巧。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特色,成都錦江區龍舟路街道蓮桂西路社區處處可見傳統字畫,是特別有文藝範兒的一個社區。從居民家門口的對聯、社區辦公室的牆面裝飾,到居民手中的摺扇,都是該社區清風書畫協會會員的作品。
  • 國畫大師李可染的書法是江湖書法?
    江湖二字通常是評價那些沒有書法傳統功底,任筆為體的那種書法。江湖二字用在國畫大師李可染身上合適嗎?那要看字的本身了。其實,李可染先生的書法功底是很深厚的,沈鵬先生曾在《李可染書畫全集》(書法卷)序中說:書法是李可染全部藝術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油畫國畫書法,樣樣都是梁建中的拿手藝術形式
    梁建中潛心修畫藝,把油畫精確的造型功力引入中國畫,將油畫技法與傳統中國畫技法相互融合,在全力繼承中國畫以意取勝的基礎上,再添以精確造型技法,所以他的國畫作品通常有著形意雙收,時尚悅眼的藝術特色。觀賞他的有型山水畫,青山墨巖,白雲綠樹,直入胸懷,給人一種愜意無邊的舒暢感,而這種令人舒暢的意境,正是中國山水傳承不息的精神內核。所謂意境入心,意境深遠,就依專業畫家梁建中的深刻功法所成。梁建中技通中西成美畫的製作,讓他的許多中國畫作品也成藝術奇品,獲獎諸多,投資價值突顯。
  • 孩子是先學書法,還是先學國畫?
    了解機器人,就關注「南陽機器人」……毋庸置疑,答案是先學國畫、再學書法。 書法主要是收,國畫是釋放。書法的特點是制約多,條條框框多,那麼就十分容易導致孩子過早的完全融入到一種規範之中,很容易對孩子產生兩點影響。第一、 孩子的天性是直覺思維敏銳,定性尚沒有形成。充分發揮適合孩子這種本能的、靈性的直覺思維是我們做教育責任。
  • 畫家霍春陽老師國畫和書法作品宮扇欣賞
    畫家霍春陽老師國畫和書法作品宮扇欣賞畫家霍春陽老師國畫和書法作品宮扇欣賞畫家霍春陽老師國畫和書法作品宮扇欣賞畫家霍春陽老師國畫和書法作品宮扇欣賞
  • 浙江發生一起事件,位於麗水縉雲縣,場面令人揪心!
    浙江發生一起事件,位於麗水縉雲縣,場面令人揪心! 接到最新消息,2020年7月28日中午11點左右,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街頭就發生一起驚險車禍,一輛拉運西瓜的貨車,失控後一頭衝入超市。
  • 書法國畫欣賞--國家一級美術師高志剛作品
    為重慶梁平博物館、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湖廣會館主創設計、油畫國畫繪製,場景復原。從事美術創作三十多年來,對油畫、國畫花鳥山水和書法從小生長在黃土高原,對黃土高原民土風情情有獨鍾,創作很多黃土高原鄉土氣息的油畫、國畫作品。1991年開始,師從山東書法篆刻家石鋼劍,對鐘鼎文金文,甲骨文系統研究。其他碑帖也勤加臨習,歐陽詢楷書,二王書法,陸柬之文賦,孫過庭書譜等臨池不輟,筆耕不斷,潛心研習,創作大量的書法作品。
  • 馮磊書法、國畫作品欣賞(組圖)
    馮磊先生從小酷愛書法,18歲從軍,在服役期間擔負著部隊的板報、條幅、書法創作,有「書法秀才」之稱。退役後師從實力派書法名家一文先生,又得到申萬勝、沈鵬老師多次指點。多年來堅持習作,近年多次參加大型書畫活動並獲大獎,被多家媒體報導,多幅書畫作品被許多國內外友人收藏。
  • 江蘇發生一起悲劇事件,位於宿遷市,場面令人揪心!
    江蘇發生一起悲劇事件,位於宿遷市,場面令人揪心!接到消息稱,2020年18日19點30分左右,宿遷菲特尼斯健身有限公司,經營的遊泳館發生一起兒童淹溺事故,該淹溺兒童被送往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救治,經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發生後,蘇宿園區立即成立應急處置小組,責令該遊泳館停業整頓,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