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靜氣,樂琴書以消憂:劉柱柏教授給藏家的「抗疫」建議|退藏

2021-02-23 退藏

2016年9月,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推出「明式生活——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展」,這是晏如居主人劉柱柏醫生的二十五載收藏首度曝光。晏如居共拿出了超過70件的家具珍藏,大到架子床、圓角櫃,小到天平架等文房小件,主人透過一件件黃花梨家具,向觀者訴說自己的收藏趣味與品味。

當年10月4日,晏如居和中國嘉德聯合,又於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明式家具研討會」,邀得中國、香港、臺灣及歐美的知名藏家、專家及零售商出席,用人文景觀作為主旨,對中國家具文化作出探討。


2016年10月,第一屆「國際明式家具研討會」

劉柱柏不僅是香港知名心臟科醫生,更是鍾情黃花梨家具的豐厚藏家,亦是中國古詩詞的愛好者。此次疫情,幾乎所有的展覽、拍賣、聚會都暫停,他以一名醫生和藏家的身份,講述自己的經歷,並給退藏讀者分享幾條友善建議。

自從2020鼠年開始,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香港爆發,過年期間拜年活動都變得戰戰兢兢。過年前各位藏家好友本相約拜年,但眾人都因為疫情的不明朗情況而推諉,外地朋友放棄回港度歲,另一位朋友有小感冒亦不敢出門,結果團拜活動取消了,深感可惜。從前理所當然的生活日常,現在都變得不尋常及難以完成,例如跟朋友飯聚,去博物館欣賞展覽,參與拍賣會,還有閒逛荷李活道等等……凡此種種現在都變得困難。

大部分時間都會留在家中,時間多了,傳媒、網上平臺及手機資訊大量湧現,過分的渲染報導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民眾認知未必足夠,容易引起恐慌。(二)因為工作步伐較以前慢了,工作和收入都有影響,大家十分擔心及可能對自已的存在價值產生疑問。在這非常時期,除了保持身體健康及堅持運動外,心靈及情緒控制變得十分重要。作為一個收藏家,我樂意跟讀者分享一些想法,可以保持腦筋清醒,不會太易受到不良或不完整資訊影響,保持心境開朗。怎樣處理疫情下生活是很個人的,此文只是一個意見罷了。要對抗「無奈」感,就要積極努力,就如東晉丞相王導鼓勵南渡群臣要振作努力,不作「楚囚相對」。在疫情下醫生不會輕言缺勤,但在疏落的街道上,市民亦都戴上口罩,氣氛緊張,生病的市民即使要找醫生診症亦格外膽戰心驚,怕會意外感染新型肺炎,因此到醫院或門診的病人數目都明顯減少。有一位家庭醫生對我說:「戴上口罩沒有了感冒,沒有聚餐,腸胃病少了;沒有旅行,意外變少了;不用上課,兒童發病沒有了﹗」正因為大家都時刻戴上口罩,現在連普通的傷風感冒患者數目都下降,可能這是疫情帶來的「副作用」吧﹗

作為一名醫生,劉柱柏原本這個春節後的開會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

回顧自己的行程表,原本是密密麻麻的,安排了出席三次學術會議及講學,一次在菲律賓(馬尼拉),兩次在日本(京都和東京)。每當我為會議及講學準備至七七八八時,便因為疫情的擴散而收到大會的取消通知,雖然未能出席,但我依然為餘下的教材作百分百準備,無他,希望大會在較後時間可以延期再舉辦,而從準備中也得到很多新資訊及體會。常留在家的這段日子,我亦花時間於教學和論文的準備。看病是我的天職。時間多了,跟病人聊多了,更能解決他們心中的疑慮。也參加了醫院管理局當義工看病,分擔醫院管理局醫生的工作。總之,要對抗「無奈」感,就要積極努力,如東晉丞相王導鼓勵南渡群臣要振作努力,不作「楚囚相對」。

晏如居藏黃花梨小件

排山倒海的資訊,真容易令人慌了。要平心靜氣,就要相信「謠言止於智者」。第一,我經歷過2003年SARS,深信這疫情應該很快完結,今次黑暗後必現黎明。第二,要篩選資訊。如買古董,必找有信譽的買手。無他,他們先作篩選,從他們的經驗,十之七八可以相信,但也要用自己的分析。所以這些手機訊息,要先看看出處,才打開閱讀。但也要沒有偏見及理性的分析。陶淵明這兩句:「悅親戚之情話」大家都容易明白及享受,但什麼是「樂琴書以消憂」則因人而異。

劉柱柏醫生和太太在家中

抗疫期間,大部分人都足不出戶,我們可以如何善用光陰?在家時間多了,除了可以跟家人有更多相處時間,同時亦可以放慢腳步,享受生活的寧靜。這些年來,我收集的家具和小件等,現在再次取出欣賞和把玩,另有一番體會。同時我亦做了一個新的嘗試,將黃花梨家具和其它硬木家具組合,比較它們在型態、結構、功用上有何不同之處,也根據圖版印證比較。雖然說不上是科學化的比較,但亦發掘出不少有趣的地方。

趁著時間突然變多,將心愛的藏品取出欣賞和把玩,另有一番體會
同時我亦為這批對比藏品再作拍攝,分類,以作更準確的配對和比較。整理資料期間我細讀了前輩和其他藏家的著書,發現不少從前沒有留意到的細節。

有了時間整理藏書資料,往往留意到從前沒有發現的細節我愛閱讀,除了家具書外,我亦愛看英文故事小說,亦好背誦古文唐詩。在家也會聽音樂,唱K和偶爾打高爾夫球。離開校園多年的我,仿佛再一次經歷和重拾暑期長假期的悠閒逸樂﹗收藏的過程可以讓大家身心愉快,能感受到「晏如也」的樂趣﹗作為一位醫生,日常工作本來就非常繁忙。很多時亦身不由己,不論是舊病新症,我亦要一一診斷,時間不受自己掌握。

收藏是忙碌生活裡的一點「甜」

在今次的「肺炎假期」下,我多了很多時間專注在自己的興趣,這也算是疫情給我的苦中一點甜。最後祝各位朋友、收藏家及同好都有健康生活,不但要身體健康,心靈及精神亦要健康,收藏的過程可以讓大家身心愉快,能感受到「晏如也」的樂趣﹗

-END-

長按下圖收藏20本宅家書單

▼ 閱讀原文,也可直接訂購本期書單

相關焦點

  • 崇明古琴傳習基地成立,去崇明聽古琴,樂琴書以消憂
    疫情中,杜思睿看到上海音樂學院老師楊賽為抗疫創作的詩詞《風月同天》:「冬去春來渾不覺,離未及別,飛花時節,昏曉相隔……」深受感動的杜思睿想把詩詞用古琴彈出來、用歌唱出來,於是有了這首弦歌。《風月同天》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讓網友感嘆,原來古琴不光是高山流水,也可以演奏出這樣不失古韻又充滿現實意義的作品。音樂會現場來了許多孩子,大多是第一次聽古琴音樂會。
  • 琴書消憂:盛夏跟《王俊雄 先生》的美麗音符,走入那書香世界
    書中自有樂飄香」。書香音樂之真,猶如文人雅士悠然塵外的至性真情;書香音樂之善,則是其樂香曲芳令心寧氣和,從善流之;而書香音樂之美,可說是中國音樂創作上,已臻至高最雅的境界了。在聆賞史上最美的東方音樂之餘,還可共賞文學詩詞,彷若沉浸在潑墨山水中,享受著古代文人雅士的片刻閒情,忘卻塵俗間的紛擾煩憂,從而提升氣質,淨化心靈。
  • 劉柱柏 | 明式家具文化的推廣者
    一位是年逾80歲的葉承耀醫生,另一位是今天的主人公——劉柱柏醫生。劉柱柏是孝子,大學時順母親意願報了醫學院。1981年,他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後赴英國深造,於1989年取得醫學博士,後來成為瑪麗醫院心臟科教授。而在內心深處,劉柱柏卻是個「骨灰級」文藝青年。
  • 逸趣共享:劉柱柏私人珍藏首度曝光——《明式生活——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展》
    逸趣共享:劉柱柏私人珍藏首度曝光《明式生活——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展》《明式生活——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展》將展出70多件巧奪天工的明式家具,原材主要為黃花梨這種最備受藏家追棒及令學者垂涎的珍貴硬木
  • 劉柱柏私人珍藏首度曝光——《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展》於9月6日盛大開幕
    ▲ (從左至右) 港大美術博物館總監羅諾德博士、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女士、晏如居主人劉柱柏醫生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吳志華博士進行剪彩儀式。劉柱柏私人珍藏首度曝光——《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展》>於9月6日盛大開幕香港大學(港大)美術博物館於2016年9月7日至11月20日舉辦《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展》。
  • ​ 香港藏家,撐起明式家具收藏半邊天
    葉承耀之前小編就介紹過香港地區的藏家,大家也都知道「敏求精舍」中的重要藏家都曾是1949年後移民到香港的銀行家或大財團,與這些人比起來,他的名字叫劉柱柏,香港知名的心臟科醫生。現如今藏家也都要參加拍賣會,10月的香港秋拍又將是一片火熱景象。
  • 來崇明聽古琴,有詩有樂有田園
    來崇明聽古琴,有詩有樂有田園 2020-07-06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藏家劉柱柏只收不賣,黃花梨家具先睹為快
    劉柱柏如同謎一般的存在。
  • 去崇明聽古琴,有詩有樂有田園
    疫情中,杜思睿看到上海音樂學院老師楊賽為抗疫創作的詩詞《風月同天》:「冬去春來渾不覺,離未及別,飛花時節,昏曉相隔……」深受感動的杜思睿想把詩詞用古琴彈出來、用歌唱出來,於是有了這首弦歌,演唱者正是杜思睿的丈夫曹藝瀟,他是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學生。
  • 劉柱柏珍藏|《明式生活——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展》
    劉柱柏,香港心臟專科醫生。198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診症手術之餘,亦對中國語文有濃厚興趣,尤好唐詩古文及中國歷史。        今秋藝術旺季將增添一項收藏界矚目盛事,由晏如居連同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首度展出上乘中國傳統家具的專題展覽,名為《明式生活——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展》。展覽日期為2016年9月7日至11月20日,於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盛大舉行,期間將推出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定於10月4日至5日。
  • 藏在詩詞裡的絕美名字,詩意又好聽,新手爸媽必備!
    今天詩詞君選了一些藏在詩詞裡的好名字,詩意又好聽,有沒有你的名字呢?在眾多詩詞中你又獨愛哪個?敬亭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嘉玉樂備禮交,嘉玉既陳。管煒 、管彤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琴書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如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 梅潔樓藏于非闇《花鳥冊》現身中國嘉德春拍
    原標題:梅潔樓藏于非闇《花鳥冊》現身中國嘉德春拍 方寸之間—梅潔樓藏手卷冊頁",嘉德藝術中心,2017年11月7-22日。   2."方寸之間—梅潔樓藏手卷冊頁",元創坊(香港),2018年3月24日-4月5日。   題識:   (一)丁亥初冬,擬趙子固筆,非闇。鈐印:於照、我思古人   (二)宋徽宗寫竹,一色焦墨,其叢密處微露白線,此法不傳久矣。
  • 琴書留清韻,猶染一園香
    婉轉、舒展的歌唱性唱腔是東路琴書最鮮明的藝術特徵,膠東沿海地區自古便是齊國領地,海納百川、廣納吸收的精神使得東路琴書朝向典雅、大方的藝術格調發展。北路琴書是山東琴書最晚形成的一個支脈,它遊走於南路琴書與東路琴書之間,是最能夠全面概括山東琴書藝術風格的流派。1933年,近代著名琴書表演藝術家鄧九如將這門藝術定名為山東琴書。姚忠賢,就是他唯一的徒弟。
  • 「耕石記疫 以藝抗疫」石家莊印人的「雕蟲」小記
    在這非常時期,各行各業的人們以自己的行動默默付出,攜手抗疫,共克時艱。莊裡的篆刻家們也積極響應,用金石篆刻記錄當下,創作藝術作品,弘揚正能量,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役加油鼓勁。策劃人:趙工、成君參展作者(按姓氏筆畫排序):馬軍、王新民、王昭、尤帥、成君、劉路軍、劉小平、劉曉東、李國良、趙工、秦鋒、臧振利
  • 散文:花開荼蘼,平心靜氣
    原來經歷過一生的際遇到後來面對所有的結局都會平心靜氣花開荼蘼,平心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