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爸在家看電視的時候,電視機提示'垃圾太多,請及時清理',於是他老老實實的把放電視機臺面清理的乾乾淨淨,但電視沒反應,他又擦了一遍,邊擦邊說都清理這麼幹淨了怎麼還有提示!"
雖然初讀這段文字我們都不厚道地笑了,但老人在科技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時代生活,也很無奈。
因為沒有視覺上的存在,老人無法想像網絡世界裡的抽象"垃圾"到底是怎麼回事。
曾幾何,"智者"的形象都一般都是憨態可掬的老人。
如今不一樣了,在這個時代,由於智慧型手機、掃碼支付、智慧機器人的普及,老人還不如小孩。
01
2017年支付寶官微發布一條信息:用五年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支付。
很多人大呼:
"無現金過於誇張;無現金三個字,玩的是文字遊戲,樂呵樂呵就行,認真你就輸了;5年進入無現金支付不可能實現,中國老頭老太太這一關就很難過;有本事你把老年人也普及了"
如今看來,這些狠話放的有些早。
無現金口號才過去了3年,現金支付就已經被我們甩的遠遠的,要是看到有人還拿現金買奶茶,年輕人會覺得很怪異,現金支付好像已經過去了幾個世紀似的。
即便是口袋裡有幾塊錢,想花掉卻又不好意思掏出來,只好拿回家壓箱底,當珍藏品了。
所以,老年人也明白,如果再堅守自己的"固執",就真的沒法買東西,就真的無法出行,也就真的要被時代淘汰了。
有位網友說,前兩年我帶爺爺去醫院看病,付醫藥費時,我用的是手機支付,我爺爺沒看到我給現金,就以為我沒花錢,回去逢人就吹"我看病不用花錢",怎麼解釋都掰不過來。
但也就這兩三年的時間,特別是今年的疫情,強力普及了老年人的這一認知空缺:
雖然沒有付現金,但是該花的錢還是花了,因為用手機"滴"的一聲,錢就"跑"過去了。
02
無現金支付倒逼老人主動學掃碼,但我仍然不知道"你掃我"是什麼意思。
就在前日,西安的網友在公交車上拍到了這樣一幕:
一位老奶奶站在駕駛室的旁邊,拿著點開掃碼頁面的智慧型手機,一直對著司機的頭掃了好久,公交車搖搖晃晃的,為了聽到"滴"的一聲,老奶奶一手扶著把手一手舉著手機堅持不懈的在"掃碼",卻始終沒有聽到那悅耳的聲音。
其實也能想來這位奶奶為什麼做:
無非就是她問司機怎麼掃,司機回了一句"你掃我",這老奶奶也就真的對著司機"掃"了。
面對此景,網友們大呼:太可愛了,這是對"你掃我吧"的正確理解,沒毛病!
雖然是可愛的誤會,但也是奶奶輩兒的老人心酸的一幕,我們的爺爺奶奶有多少人現在面臨著這樣的尷尬。
這位老奶奶算是好的了,起碼她還能找到掃碼頁面。
很多奶奶輩兒的老人其實是找不到掃碼頁面的,再加上老花眼,一不留神就會點錯,這個時候除非有人幫他們,不然他們會像"掃司機頭"的奶奶一樣,一直"掃"下去。
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學,也不是年輕人不願意教,而是他們學得太慢,進而擔心耽誤孩子們的工作,索性就放棄了。
前段時間出行需要掃綠碼,我家奶奶出門必須要有人帶,因為她不懂用智慧型手機出示綠碼。就算我們一遍又一遍的教她,但她每到用的時候還是會忘記應該點哪裡,奶奶現在自嘲自己"我拿著這個(觸屏手機),就是個擺設"。
03
小時候,爺爺奶奶牽著我們的小手向前走,現在該我們牽著他們的手了。
但我們總忙,小時候我們肆無忌憚的,隨口喊一聲"爺爺"或者"奶奶",他們就會像智慧機器人一樣,立刻回應。
如今,他們遇到困難,到了需要我們的時候,大多數的他們卻總擔心會麻煩到我們,怕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年輕人追求的方便快捷給老人帶來不便,這些不正是我們這些年輕人值得深思的問題嗎?
我奶奶總會自言自語的感嘆:
"現在的社會真好,天南地北的,手機一打開就見到了;年輕人腦子真好,這麼多高科技的東西都會用;現在的小孩真聰明,什麼都學得快"
但也僅僅是感嘆一聲而已,沒有人會去在意。
有人說,老人就得像個老人,這個時代的老人們正在享受空前的醫療福利、交通便利,至於新的知識和生活方式,就別想了。所謂老的不去,新的不來,老人嘛,只要身體健康、快樂生活就好了!
如此冷血的想法讓人大跌眼鏡,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誰不願意積極參與到時代進步的浪潮中來呢。
時代進步很快,但是好像又落下了什麼?
也許落下的正是老年人的聲音,落下了被我們忽略的老年人的貢獻以及智慧。
我們年輕人不願意帶著老人玩了。
社會進步,當一個群體都不能少,老人有老人的智慧,老人有老人的貢獻。
和老人共進,我們的家庭會更和諧,我們的關係也會更緊密,我們的下一代得到的會更多。
所以,多帶帶他們吧,年輕人們,他們年輕過,而我們也終將會老!
來女士的悲劇告訴我們,軟飯男不可怕,怕的是有這樣特質的男人
大孩子躲在角落,指揮小孩子在「頂樓」邊緣玩耍:現實「壞小孩」
俞敏洪母親:我能助力兒子上北大,就能砸了新東方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