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巫閭山位於遼寧錦州北鎮市境內,又稱無慮山、醫無慮山、六山、廣寧大山、義巫閭山等,簡稱閭山,是華夏五大鎮山中的北鎮,居中國東北三大名山(醫巫閭山、千山、長白山)之首。據記載,隋朝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詔封醫巫閭山為北鎮,並就山立祠,初稱醫巫閭山神祠,後逐漸形成北鎮廟。唐代封醫巫閭山為廣寧公,宋朝封醫巫閭山為廣寧王,元朝封為貞德廣寧王,明朝封為北鎮醫巫閭山之神。現存道教古蹟主要有北鎮廟、三清觀、南天門、桃花谷等。

北鎮廟是醫巫閭山的山神廟,坐落在閭山腳下,西距北鎮市區2.5公裡。在五大鎮山神廟中,北鎮廟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廟宇。北鎮廟始建於金代,明清兩代加以重修和擴建,現存建築保持著明清兩代的風格。廟建在山坡上,依山勢由南向北層層遞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有殿閣五重,均為宮殿式建築。廟前正中是一座六柱牌坊,前後有喜、怒、哀、樂石獸各一。山門正中門額上鐫有「北鎮廟」三個楷書大字。進人山門為神馬殿,殿內塑有兩匹馬及兩個馬童,是山神行走時的坐騎及隨從。過神馬殿往北是一個高大的月臺,四周圍以石欄。北鎮廟的主要建築大都在月臺上,從南向北依次為御香殿、正殿、更衣殿、內香殿、後殿。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上覆綠色琉璃瓦,古樸典雅。殿內中央的神壇上供有一尊北鎮山神像,東西兩側的牆壁上繪有漢至明代32位文臣武將的畫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後殿是山神夫婦的內宅,殿內塑有山神夫婦及童男童女像。

三清觀是醫巫閭山四大道院之一,分上、中、下三院,因坐落於大朝陽溝中,故統稱大朝陽。下院僅存遺址,院外石壁下刻有「犀牛望月」、「漁翁垂釣」、「仙鶴飛天」等石刻浮雕像,保存較好。中院在下院北上,殿已不存,西部崖壁上還存有不少石刻,最醒目的是陳摶的「福壽」二字。從中院沿山路盤旋而上,可到著名的上院「十八蹬」。攀完十八蹬,即到呂祖洞、鴿子洞。
南天門位於閭山道隱谷上,為一天然石門,兩壁夾立,僅容一人通過。門東下方為一些摩崖石刻,最為醒目的是「北鎮名山」四字。桃花洞在南天門北下,為一青山環抱的谷地,因這裡昔日桃樹滿谷,人稱「世外桃源」、「洞天福地」,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