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經典懷古詩,劉禹錫、羅隱、韋莊等對朝代興衰各抒己見

2020-12-20 最美詩畫

懷古詩是古代詩詞中內容比較沉重的作品,它主要是通過歷史上的人物、事件以及歷史古蹟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來表達感慨興衰等目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比較經典懷古詩。

1、烏衣巷

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公元826年,劉禹錫從和州返回洛陽,當他途徑金陵時,寫下了一組懷古詩,《烏衣巷》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通過對烏衣巷古今的對比來感慨朝代的興衰,當時的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詩人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這首詩就是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

2、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安史之亂後,杜甫在經過長期的顛沛流離後來到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定居浣花溪畔。當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定,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因此對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3、臺城

唐代: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

公元883年,唐王朝已經接近尾聲,韋莊從 「六朝如夢」的感受裡聯想到嚴峻的現實危機,悲悼大唐帝國的江河日下,滅亡之勢已不可回,面對煙柳的生機勃勃、逢春必發景象,排遣無計中,才歸於 「臺城柳」的「無情」吧。

4、夏日絕句

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靖康之變後,金兵入侵中原,宋高宗被迫南逃。李清照的丈夫時任健康知府,後來因城中發生叛亂,趙明誠不去平叛反而棄城而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通過項羽不肯過江的豪邁來反襯宋王朝不思進取的無恥行徑。

5、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公元824年,劉禹錫由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他在沿江而下赴任途中,經過西塞山,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詩。

這首詩的寓意非常深刻,在這首詩中,詩人把嘲弄的鋒芒指向在歷史上曾經佔據一方、但終於覆滅的統治者,這正是對重新抬頭的割據勢力的迎頭一擊。而且六朝覆滅的教訓對於當時驕侈腐敗的唐王朝來說,也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6、西施

唐代: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羅隱反對將王朝的興衰歸咎給女人,破除了「女人是禍水」的論調,並且舉例說明:如果說,西施是顛覆吳國的罪魁禍首,那麼,越王並不寵幸女色,後來越國的滅亡又能怪罪於誰呢?

相關焦點

  • 唐朝8首經典懷古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在古代詩詞題材中,懷古詩是內容和思想都比較沉重的一種,讀懷古詩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知人論世,一是要品賞韻味。所謂知人論世就是你首先要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社會背景和詩人自己當時的處境。這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
  • 經典懷古名句: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飛熊
    懷古詩是中國詩詞中內容、思想比較沉重的作品。主要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出自劉禹錫的《烏衣巷》,意思是當年寄住在王、謝等豪門宅院中的燕子,如今已經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中。這是劉禹錫對歷史興衰的感慨,當年繁華一時的烏衣巷如今已經變成普通百姓的住所了。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劉禹錫最精彩懷古詩作,沒有《烏衣巷》有名,但比《泊秦淮》更美
    時間來到了中唐時期,懷古詩開始越來越多起來。此時盛唐的風華已過,整個朝代的未來發展已經處於下坡路的階段。這樣的發展態勢最容易被當前的詩人所感知。所以他們就登上故國,感悟千年的歷史,寫下一首首懷古詩作,並在其中滲透著對天下興亡的思考。
  • 唐詩三百首一共收錄劉禹錫4首詩,只有這一首不是懷古詩
    對於中唐詩人劉禹錫來說,一共只有4首作品入選,但是其中包括了三首懷古詩,包括《烏衣巷》、《蜀先主廟》以及《西塞山懷古》。劉禹錫的懷古詩確實非常出色,「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都出自他的筆下。不過另外一首卻是一首簡單的酬和詩,內容格調都較為簡單,不過卻有獨特趣味,和這些精彩的懷古詩風格迥異,大相逕庭。且看: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 語文高考複習詩歌鑑賞之懷古詩的特徵歸納整理
    什麼是懷古詩?懷古詩是中國古代詩詞中內容,思想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懷古詩是詩歌七大題材之一,也是我們日常刷題過程中經常遇見的一種題型,那麼懷古詩有哪些共同性特點和規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們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劉禹錫《石頭城》和《烏衣巷》、杜甫的《詠懷古蹟其三》、杜牧的《赤壁》為例。
  • 史上最經典的兩首懷古詩詞,一首樂觀灑脫,另一首卻沉鬱悲涼
    由於懷古詩詞中,穿越時空的景或人都已不在,大多會產生一種物是人非得感慨,故情感基調都比較悲涼。但某些作品由於背景的宏大壯闊,也會產生一種豪邁大氣的感慨。懷古詩詞最明顯的表現手法就是:用典以及今昔的對比。詩人往往會選取「物是人非」或「興衰更替」的歷史事件人物,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世事無常或憂國憂民的情感。
  • 兩首有關垂柳的絕句,韋莊與劉禹錫的爭鋒,語意相反,而技法相同
    後來描寫垂柳的作品更是層出不窮,下面介紹兩首有關垂柳的絕句,韋莊與劉禹錫的爭鋒,語意相反,而技法相同。 臺城唐代: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韋莊是晚唐著名詩人,也曾擔任五代時前蜀宰相。韋莊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唐代中和三年,韋莊客遊江南,於金陵憑弔六朝遺蹟,感嘆歷史興亡,於是寫成這首弔古傷今之作。首句寫景,長江之上、細雨霏霏,長江之濱、芳草萋萋,自古以來,從來如此。江山如畫、萬古常新,然而人事滄桑、變幻莫測。
  • 李白這首懷古詩,與劉禹錫《石頭城》相較,至少不輸於對方
    這個詩人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比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傳唱度非常高;而他的懷古詩更為出色,尤其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和「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最為知名。這兩首懷古詩,寫出了國家興衰、興旺更替的無常,寫出了如今遺址的悲涼。
  • 「詩豪」劉禹錫最經典的六首七絕,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劉禹錫寫這首詩時,正是他被貶朗州司馬之時,一般來說,人生失意,又遇秋天,傳統文人都會借寫秋天衰颯的風景,來抒發失意之情,而劉禹錫卻一反傳統詩歌悲秋的傳統,說秋天的景象比春天的早晨還美,呈現出一種高昂的人生激情。
  • 劉禹錫這首經典唐詩,寫出歷史興衰的感慨,末尾兩句更是膾炙人口
    這四句千古名言出自誰的筆下,想必大家都知道,對,他就是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漢代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改革派核心人物。也是中唐著名的詩人,他的詩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詩豪」之稱。而在眾多的詠史詩中,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最為經典,如能讀懂,定會令人大徹大悟,末尾兩句更是膾炙人口。
  • 相比劉禹錫的《烏衣巷》,李白這首懷古詩應是被低估了
    懷古詩大多以歷史興亡來寓意現實,備受中國古代文人的推崇。尤其是在唐代,懷古詩多不勝數,留下的詩詞名句也很多。在這之中,劉禹錫的《烏衣巷》和《石頭城》堪稱最經典的懷古詩,尤其是前者,「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膾炙人口,語義極淺,寓意卻極為深厚,在後世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 晚唐懷古詩賞析:時空綰合中的審美魅力
    時空綰合的中晚唐懷古詩中晚唐時期詩壇上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懷古題材的篇什大量湧現。劉禹錫、許渾、杜牧、李商隱、馬戴、劉滄、姚合、李群玉、曹鄴、羅隱、溫庭筠等,都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懷古名篇。懷古詩在時空感上給人以強烈的衝擊,詩人多將現實和歷史糅合在一起,使過去和現在的兩重時空並置疊映,使人們既能穿越於時間的隧道,在眼前呈現出當年的光影;又能感知於當下,創造出身臨其境的實感。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懷古名篇《金陵五題》中的《石頭城》尤能體現此種時空特徵,其詩云:「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這首詩的意境是雙重時空的。
  • 韋莊《燕來》劉禹錫《烏衣巷》史達祖《雙雙燕》都寫燕子各有不同
    題主問的這首《燕來》是一首七言絕句: 去歲辭巢別近鄰,今來空訝草堂新。花開對語應相問,不是村中舊主人。 一、似曾相識的《 燕來》 韋莊的這首絕句看起來很像一首田園時,但似乎又不是那麼簡單。
  • 9.詠史詩和懷古詩的區別「初高中語文學習1000問」
    初高中語文學習1000問:第9問:詠史詩和懷古詩的區別
  • 唐詩中很經典的一首懷古詩,只有短短4句,便令人拍案叫絕
    撫今弔古,即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的感情基調一般比較蒼勁悲涼。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韋莊《金陵圖》:「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等。
  • 劉禹錫寫下五首懷古詩,前兩首流傳千古,白居易說:第一首最好
    沒有去過當地,卻能寫下絕唱,唐代的劉禹錫,也是個中人才。劉禹錫從未去過金陵,卻寫下一組金陵懷古詩,千古流傳,白居易讀了之後,說:第二首最好。你是怎麼看的呢?劉禹錫在自序中,寫了這五首詩的來歷。我少年時,常在江南遊歷,卻從來沒去過金陵,十分遺憾。後來,我在和州做官,離金陵那麼近,每每翹首眺望。恰好,有朋友寫了《金陵五題》,我看了之後,感慨萬千,突然來了靈感,於是寫下這五首《金陵五題》。
  • 詠史詩和懷古詩鑑賞
    2、懷古詩:是指因登臨古地遊覽、憑弔古蹟,追念往事,觸景生情,抒發感慨而創作的詩。——長於情景交融。3、詠史懷古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遊覽古蹟時,有感於歷史人物的功過或歷史事件的成敗、以往朝代的興衰發表評論,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引發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我們合稱為詠史懷古詩詞。
  • 羅隱的一首詠菊詩,全文無一個菊字,卻意蘊深邃
    下面介紹羅隱的一首詠菊詩,全文無一個菊字,卻意蘊深邃。菊唐代:羅隱籬落歲雲暮,數枝聊自芳。雪裁纖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羅隱是晚唐的才子,卻因為性格執拗而得罪了一些王公大臣,於是在科考中總是鎩羽而歸。詩人鬱郁不得志,便經常藉助詩歌抒寫惆悵和憤懣心情,這首詩也是借詠物而刺世之作。詩人有一年秋天在家賦閒,他回想這些年的坎坷遭遇,心中鬱悶,雖然手捧書卷,卻無心學習,於是便外出散心。秋風陣陣,早添了幾絲微涼;落英繽紛,更讓詩人感懷。
  • 劉禹錫的一首懷古詩,寥寥56字,意境悽美寫盡了人生的悲歡離愁!
    在古詩中,有很多以歷史事件為背景的詠古詩,其中有通過詩詞來悼念古人的,也有的詩用來以古鑑今給自己當時的迷茫生活指點迷津,更有的是在對歷史的品評與評價中暗諷當時社會的狀態。杜牧的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甫的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在這眾多的詠懷詩篇中,身為「六朝古都」的金陵,由於其朝代更迭頻繁
  • 劉禹錫出神入化之作,句句都是千古名句,境界之高千年來無人超越
    一般而言,懷古詩的題材,以邊塞為最。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都堪稱經典。但看多了自帶懷古屬性的雄關邊塞,總覺千篇一律,難以讓人眼前一亮。反而一些大家都熟知的古蹟,反而能夠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比如蘇東坡那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何其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