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詩是古代詩詞中內容比較沉重的作品,它主要是通過歷史上的人物、事件以及歷史古蹟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來表達感慨興衰等目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比較經典懷古詩。
1、烏衣巷
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公元826年,劉禹錫從和州返回洛陽,當他途徑金陵時,寫下了一組懷古詩,《烏衣巷》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通過對烏衣巷古今的對比來感慨朝代的興衰,當時的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詩人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這首詩就是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
2、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安史之亂後,杜甫在經過長期的顛沛流離後來到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定居浣花溪畔。當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定,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因此對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3、臺城
唐代: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
公元883年,唐王朝已經接近尾聲,韋莊從 「六朝如夢」的感受裡聯想到嚴峻的現實危機,悲悼大唐帝國的江河日下,滅亡之勢已不可回,面對煙柳的生機勃勃、逢春必發景象,排遣無計中,才歸於 「臺城柳」的「無情」吧。
4、夏日絕句
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靖康之變後,金兵入侵中原,宋高宗被迫南逃。李清照的丈夫時任健康知府,後來因城中發生叛亂,趙明誠不去平叛反而棄城而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通過項羽不肯過江的豪邁來反襯宋王朝不思進取的無恥行徑。
5、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公元824年,劉禹錫由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他在沿江而下赴任途中,經過西塞山,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詩。
這首詩的寓意非常深刻,在這首詩中,詩人把嘲弄的鋒芒指向在歷史上曾經佔據一方、但終於覆滅的統治者,這正是對重新抬頭的割據勢力的迎頭一擊。而且六朝覆滅的教訓對於當時驕侈腐敗的唐王朝來說,也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6、西施
唐代: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羅隱反對將王朝的興衰歸咎給女人,破除了「女人是禍水」的論調,並且舉例說明:如果說,西施是顛覆吳國的罪魁禍首,那麼,越王並不寵幸女色,後來越國的滅亡又能怪罪於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