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原創,作者 | 王靜儀,編輯 | 施智梁
當網際網路公司開始跨界合作造車,並且賣了2萬輛,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別慌,這不是造車新勢力,而是貨運的獨角獸滿幫集團。如果這家公司的名字對你來說尚不熟悉,可以簡單理解為:全國卡車司機們通過這個公司旗下的手機app運滿滿、貨車幫來接單、,我們平時收到的快遞,很多也都是通過這些卡車司機從app上接單運輸而來。
滿幫集團成立於2017年11月,由江蘇滿運軟體科技有限公司、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合併組成——作為貴州省唯一一家獨角獸公司,目前估值約百億美元。
出行一客從滿幫集團了解到,截至2020年6月,其運力匹配平臺有900萬司機、400萬貨主,已經拿下了市場裡90%的用戶,是絕對的行業龍頭。
構建起海量用戶的護城河之後,滿幫的野心絕不僅止於撮合線上交易,更在於深挖各個場景的價值,形成購車、金融、保險、加油、ETC、智能駕駛、二手車、國際業務的整個生態,滿幫將之稱為「場景生態熱帶雨林」。
「滿幫今天的財務狀況非常良好,有這樣的資金保證,我們沿著全產業鏈去布局是勢在必行。」滿幫集團高級副總裁苗天冶向出行一客透露。
2018年,滿幫集團和一汽解放青汽(000800. SZ)共同發布定義車,滿幫正式跨界造車。對司機來說,付出比同款車型貴幾萬元的價格,可以享受滿幫平臺的多種貨源優勢,緩解了找活兒的焦慮。
對於滿幫和解放來說,定義車則「幫助切入用戶完整的用車場景,讓用戶在完成車輛購買後的幾年裡,依然能夠跟我們保持長期的互動和黏性。」畢竟在車輛5年的使用周期中,購車成本只佔26%,燃油費、通行費、保養、輪胎、保險、維修保養等費用佔到了74%,苗天冶援引調研數據說道。
定義車賣得不錯,兩年時間裡賣出了兩萬輛,並且增速變快。「賣出一萬輛,用了18個月;賣出兩萬輛,用了8個月。」苗天冶向出行一客打趣,「估計可以直接跳過三萬輛的儀式,直接辦四萬輛了」。
構建生態有廣闊的想像空間,但生態的邊界何在?支撐生態構建的基石是否穩固?7月31日,滿幫集團高級副總裁苗天冶在南京與出行一客在內的媒體記者們分享了他的思考。
問:您如何評價當前的公路貨運市場?
苗天冶:在國人的心目當中,物流是一個小、散、亂、差的行業,無論是標準化、智能化、自動化,都沒有辦法和物流發達國家相提並論。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滿幫集團致力於一件事,就是用移動網際網路的信息化來改造物流行業,這是我們未來彎道超車(發達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保證。
有一年我們股東紅杉資本年會的時候,我們和其他的物流創業者聚在一起,有一個共識:如今是高新科技在物流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快的時代,我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物流一定是非常酷炫、科技應用非常普遍、效率提升非常急速的行業,而且是保障國計民生、保障國家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設施。我們有信心,在幾年的時間有可能彎道超車,超越美國德國這樣的物流發達國家。
問: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您如何定義滿幫今天的發展階段?接下來的戰略規劃如何?
苗天冶:滿幫集團致力於打造一個智慧物流的新生態。何謂生態?與之相對應的是帝國思維,帝國思維就是什麼事我都要做、什麼生意都是我控股,沿著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來布局帝國。
而我們不是這麼想,我們最優勢的能力是用網際網路去改造行業,就是把能力發揮到極致的同時,和生態上的戰略合作夥伴去密切地開展合作。比如在車這件事上,我們和一汽解放就是合作夥伴。未來滿幫集團要打造熱帶雨林的生態體系,不光是圍繞新車,未來用戶還能享受到生態的賦能,比方說加油、ETC、金融、保險,甚至輪胎的定製等等。這些都不會是滿幫自己來完成,都是協同合作夥伴一起。
問:滿幫集團打造生態體系的優勢是什麼?
苗天冶:我們做了大量用戶的連接。滿幫的註冊車主已經有了900萬,貨主有了400萬,這1300萬用戶每天都在高效地連接,沉澱了多少使用環節的數據呢?每天平臺上的數據超過100TB,這些豐富的數據是很多物流發達國家都沒有的。基於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重新定義很多的消費服務產品,給用戶更好的消費服務體驗,我覺得這是最核心的。
我們沉澱了大量的數據,然後匹配人工智慧的算法。比如說定義車,我們給每臺定義車的車主有多達200多個標籤,這些標籤還原出一個完整的車主畫像,再精準地匹配到最適合他的貨源。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上,有多達十幾萬條的運單線,未來定義車的理想,就是基於不同的貨源、不同的司機、不同的道路狀況進行匹配,細化成各個場景的定義。
問:您之前提到未來滿幫的業務場景的賦能,都會圍繞著定義「車」來進行,這句話可以請您延伸說明一下嗎?
苗天冶:其實非常簡單,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全過程,我們去負責。從滿幫來說,車就是我們的司機,司機就是我們的車。服務好我們的用戶,就是圍繞他們所有的需求來做業務延伸。
滿幫的使命是什麼?讓公路物流更美好。因為我們看到司機的各種消費場景其實都挺不美好的,或者說挺差勁的,那麼我們沿著車的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以他們的需求為核心,去一個一個地重新定義消費服務場景,滿幫是沿著我們創業的初心和使命來做這件事。
問:同時鋪很多業務線需要大額投入,這和公司的盈利目標之間怎麼平衡?
苗天冶:滿幫今天的財務狀況非常良好,有這樣的資金保證,我們沿著全產業鏈去布局是勢在必行。
問:滿幫現在在做一個熱帶雨林式的生態,這個生態的邊界在哪裡?
苗天冶:還是要專注於我們的領域,專注於服務我們的用戶,用戶需求的邊界在哪裡,我們生態的邊界就在哪裡。滿幫融了很多錢,我們沒有投過賺快錢的項目,我們做的所有投資都要符合創業的初心:讓公路流變得更美好。只要項目符合我們的初心,只要生態體系的建設是圍繞著用戶的需求、為用戶創造了價值,我們相信一定是枝葉長青。
在滿幫的價值邏輯裡,沒有單純利潤考核這一塊,我們始終堅信,價值創造是一個公司的底線。如果沒有價值創造,只有利潤的抽取,這樣的公司沒有任何前景。當我們為用戶創造了足夠的價值,我相信滿幫的價值在資本市場上一定會有體現,我們也會合理地、順理成章地賺到利潤,給股東一個交代。
問:今年的疫情對滿幫有什麼影響?
苗天冶:今年的疫情,我們作為物流從業者一直高度關注,確實對整個物流行業有很大的影響。但對於滿幫來說,我們在疫情期間的平臺數據其實是逆市上揚的。因為滿幫是做車貨匹配起家的,車貨匹配意味著說車要找貨、貨要找車,而原先非常穩定的合同物流在疫情期間都被打破了,我們用戶量的增長可以用這個來解釋。
在疫情期間,我們平臺的數據也是有波動的。一開始是發貨量減少,然後在國家利好消息的刺激之下,比如高速免費、疫情得到控制,發貨量有一個非常大的增長,現在再隨著復工復產的深入,又趨於平緩,由此也可以看出物流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行業。
縱觀製造業,現在還是非常艱難,特別是附加值比較低的一些製造業,他們的物流成本佔比也是非常之高,所以我們覺得未來有責任、有義務持續為整個行業去降本增效。
問:疫情對於物流行業起到了怎樣變革的力量?
苗天冶:好的方面是,原先不願意接受網際網路的都接受了,疫情等於給整個物流行業的信息化做了一個掃尾。不利的就是,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疫情能夠被完全控制,這對製造業的影響非常深遠。
現在包括新零售的發展在內,都對物流行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你會看到致力於物流行業科技創新的創業者,都是在做一件事:降本增效,就是不斷的提高效率。在未來,疫情的外因可能就會轉化為驅動整個行業發展的內因,那些物流效率比較低下、流轉時間比較長的領域,可能會變革得更快。(責編/楊佩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