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府」:清朝不允許沒有資格的人稱自家宅院為「府」

2020-12-14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北京的「府」

清朝有數個王府曾歸和珅所有

恭王府的石獅

在影視劇中,紀曉嵐是和珅的死對頭

■ 張雙林

昨天本報刊發了北京一些學校曾在王府辦學的文章,其實,在北京被稱為「府」的,不僅僅是王府,還有許多以「府」命名的街道與胡同。

在歷史上,尤其是明清兩朝,北京是「府」最多的地方。按《周禮·天官大宰》所稱,「百官所居曰府」。不過,後世則僅以貴族和大官爵的居處為「府」。

封建王朝的等級觀念很強,官員的級別不同,住房的等級也有差異。唐、宋時期,朝廷對官員及庶民的住宅形制已有一定的限制,重點在於區分官員和庶民之間的身份差別。到了明代初期,對住宅的等級劃分更為嚴格了,官員造宅不許用歇山及重簷屋頂,不許用重拱及藻井。明朝對建築規定森嚴,據《明史·輿服志》記載:藩王稱府,官員稱宅,庶人稱家,住宅建造大小亦受限制。王侯、官員按等級造房,庶人只能造「三間五架」之屋。比如明代的親王府,分為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有三重殿堂,後一部分有三重宮室,兩側還有跨院,布局像故宮,只是規模要小得多。

由此看來,在明朝,能否把住宅稱為「府」,就有了等級上的劃分。而清朝對「府」的界定更加嚴格,不允許沒有資格的人稱自家宅院為「府」。清朝被冊封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公主的王親貴戚,不能離開北京到外埠居住,故而他們只能在北京安家落戶,而他們的宅邸被人們稱之為「府」。比如說,現在仍保存比較好的恭親王府、醇親王府、老醇親王府、孚郡王府、雍親王府、禮親王府、慶親王府、淳親王府等等。

本期「品讀」為大家講述的,就是北京城仍存留的一些以「府」命名的建築,這些建築都有一段值得研究的歷史故事。

1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在清代,北京的各類王爺府最多,數量就有100多家,其中僅蒙古王爺府就18家之多。清代統治者認為「封而不建, 實萬不易之常法」,確定了「諸王不錫土,而其封號但予嘉名,不加郡國」的原則,也就是諸王沒有封地,不外出就藩,只受封吉祥的名號,獲賜在京城建府邸居住。順治年間確定了襲封制度,即親王、郡王一子襲封,其餘諸子及貝勒以下諸等封王之子降級受封,奉恩將軍之子孫世授奉恩將軍。此後歷朝清帝登基,都例行對宗室進行分封,分封制度也不斷詳細、完備。

雖然清朝的王府這麼多,但沒有一家會在大門上掛上某府的牌匾。現今一些電影、電視劇中有「某府」的牌匾或門口掛著某府的燈籠,顯然是缺少歷史常識使然,是一種想當然而已。尤其是劉墉、和珅和紀曉嵐在電視劇中的家門口都懸有「劉府」、「和府」及「紀府」的牌子,掛著寫有同樣字的燈籠,都是不諳歷史的想像。劉墉和紀曉嵐在清代雖官高位顯,但他們畢竟是漢大臣,與清朝親貴相比屬二等公民。尤其是紀曉嵐並無實權,只是搞些文字工作,編編《四庫全書》。他們是不敢冒著掉腦袋的風險,稱自家的宅子是「府」的。

和珅是乾隆寵臣,又是滿人,其地位遠遠高於紀曉嵐,在飛黃騰達時曾是大學士、尚書、都統,而且還被冊封為公爵。清代爵位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和珅是頭等爵,其又與乾隆皇帝是兒女親家,即便如此他也不敢稱自家的居所為「府」。和珅貪婪成性,老奸巨猾,同時又是一個聰敏過人的人,絕對忠實於朝廷,不會是電視劇中那樣呆頭呆腦、糊裡糊塗的。他家雖是王府的形制、規模,但他從不張揚,像歷朝歷代的貪官一樣給人以假象,不會公開稱後海的住宅是「府」的。像近年揪出的「軍虎」谷俊山在河南老家用贓款蓋「將軍府」,招搖過市自我炫耀的蠢事,在和珅那個朝代是不會發生的。

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恭王府,就是和珅的故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開始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後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目前府邸內,和珅宅第時期代表性的建築主要有兩處:一為「嘉樂堂」,是現在府邸中路的最後一進正廳,五開間,大門正上方現懸有「嘉樂堂」匾額,傳為乾隆帝御賜和珅的,但該匾無署款、鈐記,故無由證實。由於和珅集有《嘉樂堂詩集》,當可推斷出是和珅時之室名。另一個為「錫晉齋」,原名「慶宜堂」,源於乾隆所賜「慶頤良輔」匾額。錫晉齋是西路院落最後一進的正廳,七開間,前後出廊,後簷帶抱廈五間。正廳的東西北三面是兩層的樓,上下安裝了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斷。此隔斷式樣是和珅家太監呼什圖受和珅指使前往紫禁城寧壽宮畫下圖樣仿造的,是明顯的僭侈逾制,這也成為嘉慶皇帝賜死和珅的二十大罪之一。和珅被賜死後,嘉慶皇帝遂將這座宅第轉賜給他的小弟弟慶郡王永璘。在永璘住進去之前, 內務府按照郡王府的規制進行了改建。到了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恭親王名奕訢,道光帝第六子,鹹豐帝異母弟。鹹豐元年(1851年),鹹豐帝遵照宣宗(道光)遺旨,封奕訢為恭親王。同年,將原慶郡王府賞給其居住。鹹豐二年四月二十二日(1852年6月9日),奕訢遷入府邸。奕訢在遷入府邸之前,內務府在原慶郡王府的基礎上進行了整修,以便更符合親王規制。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是「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2

紀曉嵐的住宅不是「府」

紀曉嵐故居位於現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號,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紀曉嵐之前,此處原為嶽飛二十一代孫、雍正時權臣、兵部尚書陝甘總督嶽鍾琪的住宅。紀曉嵐在這裡住了兩個階段,分別是從11歲到39歲和從48歲到82歲,前後共計62年。此處住宅是兩進四合院格局,佔地570平方米。

從今天保存下的遺蹟看,依清朝時的等級制度,紀曉嵐的住宅不可能是「府」,其既沒有府的規模、形制,也沒有府的氣派,充其量曾是個四合院。如今設在那裡的飯莊在廣告中稱「紀府」,顯然是不知道「府」在歷史上的含義。這些與都一處有乾隆題匾、六必居的牌匾出自於嚴嵩之手的故事一樣,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以訛傳訛,不可當真。

劉墉(字石庵)是乾隆年間的重臣,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父劉統勳亦是重要大臣。據史料雲,劉墉「少時知江寧府,頗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內,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包孝肅(包公)比之。」他當年住在東四驢市胡同(今稱禮士胡同)內,他家的宅院在清末文人震鈞的《天咫偶聞》中有所記載,稱劉墉故居「在驢市胡同西頭,南北皆是。其街北一宅改為食肆,餘幼時屢過之,屋宇不甚深遠。正室五楹,階下青桐一株,傳為公手植。街南牆上橫石,刻劉石庵先生故居七字。今屋皆易主,北宅久坼,橫石亦無矣。」從親歷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劉墉的住宅不大,從規模、形制上看與所謂「府」幾乎不沾邊,現在的人在電視劇中將劉墉的宅院稱為「劉府」自然是娛樂觀眾,與史實無涉。

電視劇搞錯了不足為怪,有意思的是近年房產商為賣房做廣告,故意以錯就錯,指鹿為馬,稱禮士胡同西口路北的一處清末民初的四合院是什麼「劉府」、「宰相府」。清朝沒有宰相之職,何來宰相府?況且真正的劉墉故居在晚清時已「久坼」並「今屋皆易主」,殘存的一些房屋「改為食肆」早不存在,今天又冒出了個劉墉故居是十分滑稽,系託偽之作。至於禮士胡同內的那所豪宅,據說是民國期間的天津鹽商「李善人」的私宅,房子是他打牌贏來的,如今的規模是他兒子李頌臣在民國時期重修的,當時只稱李宅,沒人稱「李府」。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北京的「府」 聊聊京城以「府」命名的建築
    由此看來,在明朝,能否把住宅稱為「府」,就有了等級上的劃分。而清朝對「府」的界定更加嚴格,不允許沒有資格的人稱自家宅院為「府」。清朝被冊封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公主的王親貴戚,不能離開北京到外埠居住,故而他們只能在北京安家落戶,而他們的宅邸被人們稱之為「府」。比如說,現在仍保存比較好的恭親王府、醇親王府、老醇親王府、孚郡王府、雍親王府、禮親王府、慶親王府、淳親王府等等。
  • 古代多大的官才能稱自家為府?明朝首輔張居正和清朝李鴻章都不敢
    殊不知這裡面的門道已經傳承了兩千年了,像電視劇和我們今天很多人家門口用的府字,在明清就沒有幾個人用過。中國禮儀制度催生牌匾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因為古人覺得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分清楚尊卑大小,這樣才會充滿秩序。
  • 鰲拜為什麼不能叫鰲府 歷史上鰲拜的家叫什麼
    《延禧攻略》裡叫他富察·傅恆是不對的。鰲拜的「鰲府」,既然問題不在於「鰲」,那我們看看第二個字「府」——鰲拜家有沒有資格被稱為「府」呢?重禮的古人,在房子大小和規制上,有著非常嚴格的規矩。在《明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親王和郡王這個級別,才能被稱為「府」:百官則不允許稱為府,而要叫「第宅」:我們這樣的老百姓,只能稱「廬」和「舍」:這個規定,到了清朝,基本不變。只有郡王以上可以被稱為「府」,鰲拜雖然是康熙的四大輔臣之一,他獲得的二等公是功臣爵位,而不是宗室爵位,所以他沒有資格用「府」。當然你非說他飛揚跋扈,我也沒話說,畢竟我沒穿越回去看。
  • 恪靖公主與公主府
    在呼和浩特火車站西北大約一公裡的地方,有一處距今整整300年的中國古代宮殿式建築群,這就是國務院確認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主府。公主府必然是為公主而建並有公主居住的,這位公主是誰?為什麼會來到呼和浩特?
  • 北宋北京大名府從繁華興盛走向衰落的歷史變遷
    宋真宗時,寇準主持天雄軍,稱大名為「北門鎖鑰」,可見大名的重要地位。宋仁宗慶曆二年,宋仁宗採納宰相呂夷簡的建議,建大名府為陪都,稱北京大名府。作為陪都近百年的北京大名府,為抵禦遼國的南侵,鞏固北宋的統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開始衰落的大名府但是後來,金國的崛起,北宋的羸弱,連年戰亂,大名府隨同國都汴梁都淪為金國的疆土,這時,大名府還作為金國藩屬齊國的國都。
  • 任職大名府的北宋八名相之四——大名府「自家侍中」韓琦
    這時已到年底,等新年一過,宋神宗於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再降手詔,正式任命韓琦為河北四路安撫使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並特許可根據情況任意處理問題。韓琦無法再予推辭,更惦記河北的災民,遂立即赴大名走馬上任。
  • 呼和浩特公主府號稱「西出京城第一府」,來頭可不小|旅遊內蒙古
    結果就是沒有了戰爭,老百姓安居樂業,百姓還是很感謝這位公主的,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昭君的名氣大。公主57歲去世,在塞外苦熬38年,算不上高壽,還是比較同情這種缺少愛情基礎的婚姻。康熙、和碩公主在公主府公主府現已闢為呼和浩特市博物館,除了館藏大量文物,光精品就有1200餘件,具有非常高的歷史、藝術、觀賞價值。
  • 清朝順天府雖說是府,但它的行政管理層級卻和省相同,為何會這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在明清時屬於哪個府。但是大家都知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種說法,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也還有「知府」這個角色,偶爾也出來提醒一下大家在古代有「府」這種事物的存在。
  • 影視劇中出現「鰲府」牌匾,觀眾大呼神奇,那該掛什麼字才正確
    鰲拜是清朝三朝功勳重臣,早年曾跟隨皇太極南徵北戰,是最早一批入關的清軍將領。女真人擅長騎射,鰲拜也不例外,他出身於將門之家,其父是最早跟隨努爾哈赤起兵的開國元勳之一,他的哥哥也是功勳卓著的大將。自幼受到家風影響的鰲拜,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並立志要為國建立不世功勳。崇禎元年皇太極二徵高麗,鰲拜任皇太極的侍衛,跟隨大軍作戰。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碩恪靖公主府
    其實,「海蚌(勃)」是滿語,漢譯為「參謀」、「 議事」。當年的恪靖公主權傾 漠南、漠北。她的府第就是歸化城中的獨立王國。不但不受歸化將軍、督統衙門的管轄,而且將軍、督統還得給她跪安問好。並且她還有參政的權力,有皇帝監國的義務。 恪靖公主擺脫了家務的範圍,真正的加入了政治的決策之中。
  • 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到底是多大的官?八府巡撫權力更大?
    所以單從真實性來說,八府巡撫就無法與九門提督相比。 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統領衙門。這個官職最初在清朝設立,在之前的朝代裡並不存在。 九門提督屬於地位較高的一類官職。在最開始設立之初,這一官職的品階是正二品,後來升為一品。
  • 清朝安徽省有八府五直隸州,其中只有四個現在還是地級市的名字
    此後,江南省被一分為二,直到1667年,江南左才正式命名為安徽省(取安慶府、徽州府首字),省會設在安慶府。清朝時安徽省有八個府,因此,安徽又被人稱為八皖。安徽還有五個直隸州(直屬省的州),這樣,安徽共有八府五直隸州,共十三個直屬省的行政區,與現在的地級市相當。
  • 私宅要出過什麼級別的官才能稱為府?你絕對想不到!
    其他的人家都叫家,不叫府。例如林黛玉的林家;甄寶玉家的甄家;薛寶釵家的薛家;史湘雲家的史家;王熙鳳娘家的王家。王熙鳳說話的時候,從來都是「我們王家」,而不說「我們王府」。為什麼王熙鳳的娘家王家不能稱王府呢?祖上是什麼級別的官,家裡才能稱為「府」呢?這就要從古代什麼樣的人家可以稱作「府」說起。
  • 老照片:這是清朝光緒皇帝的出生地,這是百年前的醇親王府
    這是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外國人鏡頭下清朝醇親王的府邸,這個應該是太平湖東裡的醇親王府也就是俗稱的醇親王南府,因為1889年,醇親王才遷府至後海北岸,即今醇親王府北府。通過這些百年前的老照片,帶大家去看看當時清朝王爺府邸真實的樣子。那個騎白馬的就是當時的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他是清光緒皇帝的生父。
  • 邯鄲平原有個村莊叫河北鋪,村中200多年進士府,不輸喬家大院
    清朝中後期地名規劃,因高寨鋪位於發源於太行山摩天嶺的洺河北岸,更名為「河北鋪」,成為古代官道上一個重要的村莊。此時的義和團運動已風起雲湧,遍及魯冀豫北方數省,在扶清滅洋旗幟下,團民開進北京,砸使館.殺洋人,毀教堂,大長中國人民志氣。懷有一腔愛國反帝熱血的趙世德,此時歡欣鼓舞,為之奔走呼號。光緒26年(1900年),八國聯軍以保護使館、僑民為名,攻陷北京。
  • 韓琦鎮守大名府
    歷任開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任右司諫,曾上書彈劾宰相王隋、陳堯佐,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使四人同一天被革職。寶元三年(1040年),出任陝西安撫使,與範仲淹共同防禦西夏,當時人稱「韓範」,邊地謠諺說:「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慶曆三年(1043年),西夏請和,被任為樞密副使,與範仲淹、富弼等同時登用,支持慶曆新政。
  • 北京大名府在哪裡 切不可把它和現今北京城混為一談
    中國歷史中的「大名府」是很著名的都城,宋代稱為北京大名府。但它卻和現今的北京根本不是一回事,兩地相距四百多公裡。北京大名府是北京大名府,而北京城是北京城。有人詼諧調侃:「一部水滸傳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
  • 呼和浩特公主府,一座康熙帝六女兒和碩恪靖公主的府邸
    600餘畝,現存面積1.8萬平方米,主體建築4800平方米,總體為四合小院結構,共有房屋69間,公主府院落由南向北分組排列,為大照壁、前殿、大殿、儀門、寢殿5 重。宅院東部有花園、假山和池沼。有政治的決策權和皇帝監國的義務,她的府第就是歸化城中的獨立王國,不受歸化將軍、督統衙門的管轄。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土謝圖汗多爾濟厄爾德尼阿海時,經公主允準制定了《喀爾喀三旗大法規》。
  • 規模龐大、美輪美奐的賈家寧榮二府,到底是在北京,還是在南京?
    這並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有意為之。從第一回就申明了「無朝代年紀可考」「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和我們現代流行的網絡小說,動不動就穿越到虛擬的「大周朝」「大虞朝」,是同樣的道理。既然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我又怎麼知道肯定不在南京呢?很簡單,作品中屢次出現「南京」字樣。
  • 北京「最大」的清朝府衙,佔地6萬平米,曾住一位貪官和一位王爺
    北京「最大」的清朝府衙,佔地6萬平米,曾住一位貪官和一位王爺,熟悉《宰相劉羅鍋》、《鐵牙銅牙紀曉嵐》歷史的觀眾,在清朝幹隆年間,大貪官和傑位居高位,是富可敵國,幹隆寵愛也很深,但幹隆死後,嘉慶皇帝是繼承人,即位後的第一件事是嚴厲處理和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