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為一輛特殊造型的越野賽車舉行新車發布會。這輛越野車是溫大甌江學院理工分院師生團隊耗時1年多時間自主設計製造,將參加本月中下旬啟幕的201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目標是在大賽中挺進全國前20強。
比賽需多地形連續駕駛4小時
這個團隊叫「甌江之星」,創立於2007年,由節能組和燃油組組成。團隊指導老師、副教授蘇志根說,溫大甌江學院在近幾屆的Honda中國節能競技大賽中表現搶眼,去年還歷史性地進入全國十強。正因為如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於去年6月邀請該校參加今年的巴哈大賽,新車的設計研發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此後,車隊將所有成員分為車架、懸架、動力傳動、制動和駕駛艙等多個小組展開設計工作。
蘇志根說,巴哈大賽與節能競技大賽有所不同,要求車手要駕車在爬坡、涉水、飛坡等多地形下,持續行駛4個小時。因此,巴哈大賽比的不僅是車輛節能指標,還有駕駛性能。
新車設計製造,用的均是學校所教知識
「甌江之星」團隊隊長李翔說,借鑑過去幾年參加比賽的經驗,節能組負責新車的研發,燃油組主要負責通過電噴系統來改善噴油概率,使得車輛能獲得更好地燃油效率。同時嘗試在機械層面改變發動機壓縮比,匹配電噴系統,讓發動機獲得更好的效率,進一步降低油耗。電動組方面,主要致力於電機的改進與控制器的優化設置。同時精簡車架設計,使得車架更加輕盈。
「新車的設計製造,用的都是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李翔透露,越野車模型是他們通過三維建模軟體手工畫出來的,再通過受力分析軟體模擬車架強度,自行完成焊接工作。這是團隊第一次研製這種越野賽車,由於巴哈越野車是國外引進的項目,車隊在前期開展建模工作時也面臨了一定的困難。後來車隊慢慢通過網絡搜集資料,借鑑國內外優秀車模等方法,才逐步有了方向。
為了保證比賽公平,越野車的發動機是由主辦方指定的,李翔和同學們通過輪胎外徑以及計算傳動比,匹配出一套合理的傳動方案,並將越野車打造成了一款自動擋車型。經過理論分析、模擬仿真,今年暑假期間車隊終於完成了車輛各部組裝,並進行路面測試。
使用汽油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53公裡
發布會間隙,李翔戴上頭盔,鑽入「甌江之星」,啟動、加速。只見「甌江之星」的兩側車輛駛向2個左右放置的高70釐米斜坡飛躍臺,飛躍後平穩落地。「甌江之星」使用汽油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53公裡。
蘇志根說,「甌江之星」車隊將參加本月18日至21日在湖北襄陽舉辦的「201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目前,這輛巴哈越野車已經具備了耐用、結實、穩定,加速輕巧的優點,只需要抓緊時間對細節進行提升,希望能在大賽中取得好成績。
新聞+
全國大學生
智能汽車競賽
溫大學子奪佳績
近日,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車競賽全國總決賽落下帷幕,溫州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3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三位同學獲電軌組全國二等獎。這是浙南地區唯一獲獎的高校,也刷新了溫州大學在智能車競賽中的歷史。
本次大賽分為競速賽、創意賽和技術方案賽,共有來自全國457所高校的2012支隊伍報名參賽,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全國141所高校的283支隊伍參加總決賽。在總決賽中,由溫大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學生組成的「老司機」智能小車隊,與來自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強隊同臺競技,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獲全國二等獎,實現了學校在此項A類競賽中取得的歷史性突破。
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大賽是由教育部主辦的多學科交叉競賽,是一項面向全國大學生的探索性工程實踐活動,該賽事是教育部倡導的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A類競賽,已被列為國家大學生科技競賽十大賽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