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白居易給元稹的一首答贈詩,月圓明亮,波光蕩漾,睹物思情

2020-12-11 樂魚文化知識

白居易這位詩人的創作的詩很有特點,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另一個號又叫做醉吟先生。在中學時期背的《琵琶行》、《長恨歌》都是他的代表的作品。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種多樣,語言平易通俗,讓人一讀就能夠理解他講的是什麼。

江樓月

唐代: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一宵光景潛相憶,兩地陰晴遠不知。誰料江邊懷我夜,正當池畔望君時。今朝共語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詩。

白居易有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在唐代的時候也是一位很有名氣的詩人,學問也非常高。他的祖籍是太原,去世以後被葬在香山這個地方。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元稹的,借著月光來表示兩個人的思念之情,可以說很有特點。這首詩的意境創作上有著它獨特的成功之處,主要是詩中的情感和景色融為一體,睹物思情。

大家讀完了前四句的時候,會聯想到江樓,月圓的景象,詩人對著月亮一直在凝望著,好像已經思想不再身上了。也有可能是在對著月亮回憶與好友相處的日子的美好,景色與思想情感互相融合,讓景色也更加的豐富和動人。

這首詩創作於元和四年,春天,元稹以監察御史使東川,不得不離開京都,白居易就創作了這一首詩來思念好友。詩人一個人字啊嘉陵江岸驛樓中,獨自看見月圓明亮,波光蕩漾,於是詩人就浮想聯翩,創作了七律《江樓月》來寄白居易,表達深切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的全部都是表面上在寫月光,其實在寫一些對摯友的思念之情,對未來的一個恐懼。沒有好友的生活是無比的寂寞,無聊。月兒如此的園,人卻恰恰相反,一個人在嘉陵江岸,一個人字啊曲江池畔。相隔盛遠卻同時都是在思念對方,讓人不禁地佩服兩個人的默契。

一宵光景潛相憶,兩地陰晴遠不知。這一句「一宵」和「相憶」時間之長;用「潛」表深思的神態。由於晚上不能夠入眠所以思緒就不由自主的產生,就是開始胡思亂想了。從人的悲歡離合又想到月的陰晴圓缺,嘉陵江岸與曲江池畔相距很遠,詩人不知道兩地是否都是這樣的「明月」之夜,這樣的詩句將離情別緒說得十分動人。

相關焦點

  • 元稹給白居易的一首答詩,翻譯過來就是:我真的一點都不想你
    這畫面不要太美。 你以為這就夠了,這些在白居易和元稹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據後人統計,兩人來往通信1800多封,互贈詩篇接近1000篇。不信你看隨便拎一首白居易的詩出來,標題多有微之,如《除夜寄微之》、《夢微之》,再看白居易給元稹的信,開篇就是: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
  • 白居易贈詩「你想我了嗎」,元稹酬贈「沒想」,都說元稹水平高!
    對於只能「見字如晤」的文人們來說,一封信常常會做得格外精緻,包裝書寫要做好,信的內容更要精益求精,有時寫一封信,甚至還會「推敲」出一首詩。唐朝時,文人們和好友之間互傳音信,就流行互贈詩歌,你來信寫詩,他覆信一般會寫酬贈詩。如白居易為劉禹錫寫信作詩,劉禹錫就寫了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復他等等。互相贈送的兩首詩,合在一起還被稱為和(hè)詩。
  • 說起寫茶的詩,只服元稹、白居易這對「CP」!
    咱說的可不是李白杜甫,這倆「王者」之間得關係更像 「偶像與粉絲」,而號稱「元白」的元稹和白居易就不同了。雖然兩人年齡相差七歲,但幾乎是同一個時間段進入的長安政治中心。貞元十九年,24歲的元稹與31歲的白居易同入秘書省任校書郎,從此開啟了一段「纏綿悱惻」的友情歲月。
  • 收到白居易的來信,元稹回了一首詩,短短4句,便成名篇!
    譬如,李白《贈汪倫》、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等,都是酬贈詩中的名篇。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酬樂天頻夢微之》亦是一首酬贈詩的名篇。它出自於唐代詩人元稹之手,是元稹在收到好友白居易的來信後所作。公元817年,也就是唐憲宗元和十二年,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貶。
  • 白居易安慰元稹的一首詩,通篇大白話,卻是發人深省的千古名作
    這應該算是白居易最有哲理的一首詩了,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次。 若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詩,那就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白居易寫這首詩的目的就是為了安慰元稹,讓他不要灰心,不要著急,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等到時機一到,是非曲直終會大白。
  • 白居易與元稹的生死之交 元稹的詩《菊花》《離思》欣賞
    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僕射。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作有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為後來《西廂記》故事所由。
  • 九首白居易詩,全是寫給元稹的「情書」
    兩人的友誼持續了一生,他們相知相親,互相唱和,元稹字微之,在族中排行第九,白居易在詩中,經常稱元稹為「微之」、「元九」,可見白居易對元稹的感情,真是不一般。下面十首詩,全是白居易寫給元稹的,箇中感情,詩友們自己體會吧!
  • 白居易寫給元稹一首詩,被元稹一句詩懟了,元白的友誼小船翻了?
    而在這1000多封的書信往來之中,小田精選出其中的兩首,其中一首是白居易想念元稹時寫給他的,另一首是元稹收到信件後的回贈詩。 白居易在信中寫道:「昨夜三更夢見君」,元稹卻在回信中懟道:「唯夢閒人不夢君,」元稹這是咋的了? 白居易是真的想元稹啊!
  • 四首經典悼亡詩,篇篇催人淚,元稹,蘇軾,納蘭性德,你喜歡誰?
    在所有的古詩中,最令人催淚悲傷的,莫過於悼亡詩了。筆者精選了幾首經典的悼亡詩,篇篇催人淚,你最喜歡哪一首。元稹是唐朝著名詩人,本是北魏皇室後裔,他和白居易同時科舉及第並結為摯友。他的詩歌特點言淺意衷,扣人心弦。
  • 元稹的浙東唱和詩
    初到浙東,元稹與白居易、李復言為近鄰,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李復言任蘇州刺史,元稹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同在江南,唱酬頻繁。李復言即李諒,今存詩兩首,與元、白相關者僅《蘇州元日郡齋感懷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一首,詩有「舊交邂逅封疆近,老牧蕭條宴賞稀。書札每來同笑語,篇章時到借光輝」之句,可知李諒與元、白詩篇往來甚多。
  • 9首「投贈詩」,你陪我一程,我贈你一首詩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回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而劉禹錫贈了這首詩,體現了自己對人生的樂觀和堅韌不拔的意志。
  • 大唐第一CP,元稹和白居易
    810年,白居易改京兆府司戶參軍。元稹貶江陵士曹參軍。 815年,白居易貶將江州司馬。元稹轉通州司馬。 820年,白居易為主客郎中。元稹為祠部郎中。兩人同年登科,同年入朝為官,同年遭貶,同年又升官。相似的經歷和文學素養,使他們成為莫逆之交。無論誰在哪裡,贈、寄、酬、唱、和、答詩不斷。
  • 元稹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堪比白居易的《長恨歌》
    《行宮》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元稹借宮女的無窮哀怨之情,抒發了自己的盛衰之感,以小見大的點明了唐朝衰敗的重要原因。這首詩也以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具有深邃的意境,歷來評價很高,併入選《唐詩三百首》。
  • 元稹向白居易借歌妓,一月後才歸還,元稹一首詩讓白居易轉怒為喜
    然而這句話對於唐朝的一對哥倆兒卻是完全失效的,他們就是著名風月組合——青樓兄弟,成員:元稹、白居易。元白之交,可謂曠古爍今,二人友情濃於血水,甚至被懷疑是愛情。元稹想白居易時說「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白居易思念元稹則是「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元稹收到老白的來信激動壞了,「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老白想起逝去的元稹,揮淚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要不點明作者,還以為是某對痴男怨女的閨中之詞呢!
  • 挑一首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超級CP深情的詩句
    十七年來,元稹和白居易在於貞元相識了十七年,從小機智過人,他年輕時就有才華和名聲,當時,他和白居易有著相同的主題,並見面了,後來,他們還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可以說是一輩子的朋友。那麼,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他們寫了什麼詩,這讓人們對他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元和四年,元稹被送到東川。
  • 白居易的一首贈詩,以樂景訴哀情,希望友情就像山枇杷花
    唐代兩位著名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可謂至交好友,他們不僅是同科進士,而且同時被授予校書郎的職務,後來又先後被貶。兩人詩書往來將近三十年,彼此之間有近千首的唱和詩篇,其中有不少流傳久遠。下面這首詩就是在元稹出使東川,白居易非常懷念元稹,便寫了一首贈詩,以樂景訴哀情,希望友情就像山枇杷花。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宦遊生涯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說到友情,我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之遇,或許是管仲和鮑叔牙不言而信的情誼。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在往來唱和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其中最繞不開的當屬白居易和元稹了。
  • 元稹死後的第八年,白居易含淚寫下一首詩,讀後無不淚流滿面
    眾所周知,白居易的性格是非常剛直灑脫的,於總是直言不諱的原因,所以在官場上也沒有什麼朋友,直到他認識了元稹,兩人之間相似的經歷,讓他們將對方視為知己。在元和初年,元稹因為得罪權貴遭到陷害而被貶為通州司馬,而也是在那年8月份,白居易同樣因為遭受到誣陷而被貶為江州司馬,可以說這兩位的命運簡直是如出一轍,他們完全可以在對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謂是難兄難弟。
  • 白居易給元稹寫過幾百首詩,最美不過這首,比情書還要感人
    唐朝詩人喜歡以詩傳情,元白之間的贈詩是排名第一的。要知道,元稹被後世詬病為大唐第一渣男,用情極為不專,先後交往拋棄的女子,數得上名字的就有崔鶯鶯、薛濤等等。但對於白居易,卻是始終如一,即便是在病重的時候,他也寫下了《寄樂天》,既對朋友的前途擔心,又表達了來生願意繼續為友的願望:無身尚擬魂相就,身在那無夢往還。
  • 白居易元稹的友情,是辣眼睛?還是羨煞旁人
    白居易年紀比元稹大,成名比元稹早,就如當年的李白和杜甫一般,不過他們的之間的感情,比李杜之間要深厚太多,若是翻開兩人的詩集,通篇都是兩人相互思念的贈詩。兩人因為詩詞理念十分相同,大力推行「新樂府」運動,主張以新題寫時事,力求詩作通俗易懂,兩人在一見面,便生出相見恨晚之意,之後書信往來,幾十年如一日,許多人對自己的老婆都沒這麼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