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同福
說起李宗盛,老一代歌迷都很熟悉,他推動了臺灣流行音樂發展,在滾石唱片期間,為很多歌手創作音樂,使得他們火遍大江南北。雖然年輕歌迷不知道李宗盛,但是一定聽過他創作的音樂,幾乎年年都有大批歌手翻唱。李宗盛的歌詞表面平淡,其實每一句都有深刻含義。有一句話用來評價李宗盛: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這句話說明李宗盛的歌詞不文藝,年輕人聽不懂,到了一定年紀才知道李宗盛寫出來的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痛苦。
李宗盛出生於1958年,目前處於半退休狀態。最初李宗盛中專肄業,沒上大學就在家鄉幫父親送瓦斯。不過他的愛好一直都是音樂,上學時就和同學組建樂隊,嘗試自己寫歌。1981年,李宗盛以製作人身份給歌手鄭怡創作專輯。1984年,李宗盛進入滾石音樂。1986年,李宗盛發布自己的首場專輯《生命中的精靈》,隨即開啟了自己作為創作歌手和製作人共進的職業生涯。李宗盛在滾石的幾十年時間裡,提攜了很多歌手,比如梁靜茹、辛曉琪、莫文蔚。期間他有兩次婚姻,被人們津津樂道和林憶蓮的愛情也已散場告終。所以說,李宗盛的經歷比普通人更多,對於生活的理解被他寫成歌詞,當然到了一定年齡,就能聽懂歌曲中的滋味。年少不聽李宗盛,當經歷的夠多,自然就能聽懂他的歌。
李宗盛經歷很多以後,寫了一首集大成的音樂作品《山丘》。他從2003年開始構思,先把曲子譜好,歌詞直到2013年才寫好。也就是說,李宗盛寫這首歌花了十年時間。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首歌就是李宗盛十年來的感悟。
《山丘》發布後獲得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最佳單曲、最佳作詞三項大獎,也被歌迷稱為催淚神曲。這首歌並沒有運用技巧,唱法就仿佛一位不惑之年的中年大叔為歌迷講述故事,娓娓道來,平淡卻又深刻。《山丘》是李宗盛十年來的總結,聽完這首歌,就能了解作者十年來的心情。聽歌詞,李宗盛像是釋懷了。不過而後的演唱會中,唱起一些歌曲,他還是會想到林憶蓮,隨即哽咽。
但是李宗盛寫這首《山丘》,是為了告訴歌迷:即使再難再想不通的事,都會隨著時間打磨而變得平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苟且,在苟且生活中,一定要找到勇氣,來面對苟且。
李宗盛《山丘》中的副歌部分表達了這個思想,作者的歌詞是這樣寫的:
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跌得不行,時不我與的哀愁。還未如願見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丟。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喚不回溫柔。為何記不得上一次是誰給的擁抱,在什麼時候。
這首歌是每個人的經歷,只要到了一定年紀,其中的酸甜苦辣都能回味。這首歌屬於不惑之年的大叔,如果年輕人聽得懂,那就說明心智比普通人成熟。其實年輕人應該多聽李宗盛,了解以後,對於什麼事都善於思考,有利於人格培養。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這不是一句絕對的話,因為一部分年輕人也能聽懂李宗盛。不過能聽懂的年輕人是少數,那少數人是值得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