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思科學:沈東旭 邱亞明
大家都知道,黃金是全球通行的硬通貨。人類歷史上貨幣換過無數種,黃金的硬通貨地位就沒變過,其價值被已經被世人所認可,自不必細說。
黃金
鑽石也很名貴,「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在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戰爭之王》中,非洲軍閥用區區幾塊鑽石就換回來成車的軍火,可見鑽石的價值幾何。
鑽石
然而,恐怕很少有人從天文學的角度想過,黃金與鑽石的價值差異。今天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戰爭之王》劇照
很多人都知道,鑽石是由碳組成的,和製作鉛筆芯的石墨,元素組成一樣,區別僅在於晶體結構不同,造成價格天差地別。鑽石是正八面體晶體結構,因此硬度最高;石墨是層狀的平面結構,故而十分柔軟。
鑽石結構
石墨晶體結構
石墨和鑽石的燃點都不低,在空氣中為850到1000攝氏度,在純氧中為720到800攝氏度。把鑽石放到液氧中點燃,鑽石一邊燃燒,一邊發出悅耳的嘶嘶聲,慢慢地變小,逐漸化成一縷二氧化碳青煙。
鑽石在液氧中燃燒
其實,碳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排在氫、氦、氧之後居第四位。從碳變成鑽石,需要高溫高壓的條件,即1100到1500攝氏度的溫度,4.5到6G帕斯卡的壓力。科學家研究發現,要在地表以下150到200千米的地方,才有這樣的溫度與壓力來形成鑽石。換句話說,即便地球內部鑽石很多,也還要通過火山、地震之類的地殼運動,把鑽石帶到地表,才能讓人類開採到。因此,天然鑽石稀有並保值,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鑽石形成示意圖
不過,在當今工業化時代,高溫與高壓並不是難事,因此人工合成鑽石就成了必然。最早在1955年,人們就在實驗室人工合成了鑽石。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合成鑽石的技術不斷進步,合成出來的鑽石質量越來越好,成本越來越低。把一小盒石墨放進鑽石生長爐裡面,過了一段時間就會結晶成為鑽石。再使用化學溶液清洗表面雜質,經過拋光和打磨,得到的鑽石,和天然鑽石相比幾乎難以分辨。
生產鑽石的工廠
那麼鑽石還能不能恆久遠下去呢?這裡舉一個鋁製品的例子。1808年,英國化學家漢弗裡·戴維爵士確認了鋁元素的存在,但發現鋁很難提純。
漢弗裡·戴維
直到1825年,丹麥化學家和物理學家漢斯·奧斯特才提煉出鋁。
漢斯·奧斯特
實際上,鋁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約佔地殼質量的8%。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鋁製品很難得,以至於鋁比黃金還貴重。據說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1848年至1870年在位),曾經用鋁製餐具招待貴賓,而普通客人只能使用金銀餐具。
拿破崙三世
直到1886年,美國化學家查爾斯·馬丁·霍爾和法國化學家保羅·埃魯各自獨立發明了電解鋁技術,這之後鋁開始被大規模提煉。
查爾斯·馬丁·霍爾
到了今天,金銀餐具仍然貴重,可還有人炫耀鋁製餐具嗎?
當然,天然鑽石稀缺依舊,照理來說不會貶值。但是,當普通人難以區分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時,天然鑽石的價值又如何體現呢?2006年,美國好萊塢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了電影《血鑽》。2012年,他參與投資創立了名為「鑽石鑄造廠」的鑽石合成企業。連老帥哥小李子都親自下海了,鑽石能否保值,還請大家自行判斷。
小李子與鑽石生產
說完了鑽石,黃金又是什麼個來歷呢?首先,黃金是地殼中含量最低的金屬之一,其含量據估計是0.0011ppm,這裡ppm是百萬分之一的意思。換句話說,黃金佔比是百萬分之一的千分之一水平,請大家自己計算一下具體的比例吧。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宇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之初,宇宙中都是氫和氦這樣的輕元素。而碳以上的元素,要靠恆星的聚變反應來合成。不過,恆星內部的高溫高壓,也只能合成到元素周期表鐵附近的元素;而原子序數更高的元素,要在超新星爆發等事件中才能合成了。注意,鐵的原子序數不過是26,而金的原子序數,高達79。
元素周期表
實際上,金的形成更具有戲劇性。2017年,人類第一次觀察到了兩個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事件。這次觀測不僅確認了中子星合併會造成短伽馬射線暴,而且還證明了,黃金等重元素,是在中子星合併過程中產生的。
中子星碰撞
後來科學家做了進一步研究後認為,在太陽形成約80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46億多年前,在距離地球1000光年遠的地方發生了中子星合併事件,爆炸後產生的黃金等重金屬飄落到了當時太陽系的原始星雲之中,構成了我們地球上黃金的來源。
元素的來源,棕色代表中子星碰撞產生,黃金是79號Au
現在清楚了,黃金不可能在地球或太陽的環境下合成,且人類也暫時不具備製造黃金的能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黃金的價值都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