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暨「夢想之聲」合唱音樂會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優秀合唱團與全場觀眾一齊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閉幕式暨交響合唱詩劇《神話中國》演出現場,來自大灣區城市的7支優秀合唱團和廣州交響樂團通過合唱藝術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11月13日至19日,由中國合唱協會、中共中山市委宣傳部、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我和我的祖國」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合唱藝術周在我市舉行。合唱周期間開展了6場合唱演出和1場合唱實訓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和海外的19支優秀合唱團薈聚中山,輪番演繹中外優秀合唱曲目,以合唱的藝術方式表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禮讚與祝福。
■「中國合唱之城」讓合唱藝術惠及市民大眾
中山市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中國合唱之城」的美譽。一直以來,中山市委市政府注重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同步協調發展,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統籌兼顧和有機融合。
2006年,中國合唱協會在廣東中山建立首個全國合唱基地。建立全國首個合唱基地後,堅持每年舉辦一項全國性大型合唱品牌活動,持續打造「中山合唱季」品牌,不遺餘力構築全國合唱藝術交流平臺。先後舉辦了「首屆全國合唱指揮大賽」「首屆中國民歌合唱匯演」,連續舉辦兩屆「群星獎」全國合唱決賽,「第七屆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等全國性大型合唱活動,還組織創作了大型交響合唱詩劇《神話中國》。據統計,自合唱基地成立以來,全國各地的合唱精英團隊近500支先後在中山登臺獻藝,各類合唱活動紅紅火火,合唱事業蒸蒸日上。
2018年,中山市全面啟動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將打造「中國合唱之城」明確列為創建重點任務之一。
為進一步發揮中山在推動全國合唱事業繁榮發展中的文化引領作用,打造大灣區合唱藝術高地,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中國合唱協會、中共中山市委宣傳部、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以「『我和我的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聯合主辦了本次合唱藝術周活動。
本次合唱藝術周活動邀請了19支國內外優秀合唱團隊,既有在中山孕育發展的6支本土代表隊,也有來自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等9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12支外來團隊,更有來自法國的裡昂聖馬可室內童聲合唱團。各合唱團隊均擁有精湛的業務水平和豐富的表演經驗,不少團隊在國內外合唱比賽屢獲殊榮。
為擴大本次合唱藝術周的文化惠民覆蓋面,主辦方通過免費派發公益演出門票、實行法國裡昂聖馬可室內童聲合唱團演出惠民低票價、網絡同步直播、推出網絡電子相冊等方式,讓更多市民能夠觀賞到這些精彩的藝術盛宴。活動開展前,主辦方通過「文旅中山」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免費派發門票7000張;活動開展期間,主辦方通過中山日報直播平臺對合唱藝術周的開幕式「夢想之聲」主題音樂會、「未來之聲」主題音樂會、閉幕式《神話中國》交響合唱詩劇專場演出進行現場直播。
■中山原創大型交響合唱詩劇向新中國華誕獻禮
作為本次合唱藝術周的重頭戲——中山原創大型交響合唱詩劇《神話中國》,在11月19日晚上的閉幕式上隆重獻演,來自大灣區城市的7支優秀合唱團和廣州交響樂團共同演繹了《神話中國》這一恢弘壯闊的作品。該作品由中國作家協會、音樂家協會和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協會常務理事,著名詞作家鄭集思先生作詞,由曾榮獲「國際1.C.D.特別獎"「文華獎」「百合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獎項的著名作曲家甘霖先生作曲,曾榮獲「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的「優秀劇目獎」和2012年原文化部頒發的最佳交響樂作品曲目「文華獎」。
整部作品選取了「盤古創世」「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五個最具代表性的遠古神話展開敘述和抒情。每個故事由三個聲樂協奏曲構成,它們相互延續又各自獨立。全曲分為五個部分,共十六個樂章(含序曲),全曲演出時長為兩個小時,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型的交響合唱作品之一。該詩劇以獨特的切入角度和恢宏壯闊、激情澎湃的音樂語言,描繪了一幅五彩斑斕,充滿民族特色和文化意象的奇妙畫卷,蘊藉著濃鬱的華夏神話色彩,展現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崇尚自然的璀璨文化精神。它的精彩上演,濃墨重彩地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情獻禮。
■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推動灣區合唱事業發展
除閉幕式上的《神話中國》專場外,主辦方還精心組織,策劃了「夢想之聲」「未來之聲」「美好之聲」「奮進之聲」等4個以「體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夢想」為主線的不同主題的音樂會,及1個享譽國際的童聲合唱團專場。
開幕式暨「夢想之聲」主題音樂會由「東道主」中山合唱團二團(中山教師合唱團)以《粵港澳放歌》率先唱響,隨後登場的是江門市女子合唱團、佛山南海合唱團、東莞南城和諧男聲合唱團、惠州市第十一小學金榜合唱團,女聲、男聲、混聲、童聲將陸續開唱,最終合唱一曲《我和我的祖國》,表達對祖國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希冀。「未來之聲」主題音樂會以童聲合唱來唱響大灣區的希望,祖國的花朵——中山市石岐第一小學陽光天使合唱團、中山市小欖廣源學校小杜鵑合唱團、廣州兒童合唱團、肇慶海韻童聲合唱團將紛紛登場,以嘹亮童聲獻上《我們的孫中山》《雪花的快樂》《映山紅》等曲目,唱響他們心中的未來。參加「美好之聲」主題音樂會的有澳門培正中學合唱團、珠海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合唱團、深圳高級中學百合合唱團等中澳學子代表隊伍,這些青春正茂的少年以昂揚的激情帶來《七子之歌》《我的祖國》等歌曲,飛揚出美好新時代的動人旋律。「奮進之聲」專場音樂會全程由深圳星輝合唱團完成,該團隊團員大多從事專業音樂教學或合唱指揮,他們帶來《牧歌》《沂蒙山歌》等曲目,盡情展現在堅持合唱藝術追求道路上跋涉奮進的成就。
還有蜚聲國際的法國合唱團專場——裡昂聖馬可室內童聲合唱團音樂會。他們以天籟之音生動演繹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諸多插曲及《天空之城》《藍色的多瑙河》等多首外國經典歌曲,讓聽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世界一流水準的合唱藝術魅力。
除了中外優秀合唱團輪番開唱,更有眾多合唱名家傾力參與。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中國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邵恩;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廣東合唱協會會長陳光輝;中國合唱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高師、高校合唱委員會副會長蘇嚴惠;法國裡昂聖馬可室內童聲合唱團指揮尼古拉斯·博特以及廖原、鄧卓銳、賴元葵、夏炎彬、雷雯霞、張展璧等資深指揮家隨團演出。活動期間,主辦方特別邀請了深圳高級中學百合合唱團指揮胡漫雪開展合唱實訓班授課。本次實訓班的主題為「中小學合唱團基礎訓練的重要性」,旨在自校園培育傳承發展合唱藝術的後備力量。為喜好合唱藝術、投身合唱事業的眾人搭建了一個難得的合唱藝術交流平臺,讓大眾在悠揚歌聲的傳遞中互相交流合唱經驗,感受藝術碰撞。
【專家說】
2006年,中國合唱協會在中山建立首個全國合唱基地,揭牌儀式上我也在場。一晃眼就過了13個年頭,看著中山合唱事業一步步走來,越來越多的全國合唱賽事和活動在這裡舉辦,我對中山在推動全國合唱事業中起到的示範引領作用感慨良多。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中山在發揮文化凝聚力方面仍大有可為。未來中山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合唱事業的一個重要展示平臺,協會也將在合唱比賽、展演、培訓上加大輔助力度,讓合唱事業為百姓生活帶來更多樂趣。
——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李培智
一個人才的落地能讓合唱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發芽開花。政府也要有意識地引進老師進行培訓。希望中山有計劃地培養本地合唱指揮人才,將其送去北京、上海甚至國外的專業音樂院校去,待學成歸來繼續為中山合唱事業做貢獻。深圳多個區均設有教師合唱團,他們長期進行培訓,在聲音訓練、音樂審美等各個方面的水平都走在全國前沿,中山也可借鑑深圳,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把理念傳遞給孩子們,讓合唱事業從孩子抓起。合唱藝術周就是一個不錯的溝通平臺,把各個城市的合唱精英聚集到中山,互相切磋、探討和產生思想碰撞。對中山發揮在全國合唱事業的文化引領作用,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廣東合唱協會會長陳光輝
近些年來,像《神話中國》這樣的成熟、完美的作品很少見,無論是作詞還是作曲都非常優秀,而作品的演繹難度也可以說達到了合唱的極限,中山克服了各種困難,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排演,有今天這樣的呈現可以說非常難得。這樣厚重而又超前的作品過十幾年也不會落伍。而它在中山的演出也將極大提升中山作為合唱基地的合唱水平。
——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李小祥
冷啟迪 賀億強
文章來源:中山日報
責任編輯:王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