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博士生,正排隊擠進街道辦……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正和島

作 者:將爺

來 源:人格志(ID:ISeeCQ)

這兩天,很多人被一張杭州市餘杭區招聘公示的截圖,搞得不淡定了。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 ,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我除了看學歷,還特別看了一下相關專業,簡直要暈倒,很多專業都算是這兩所名校中的王牌了。

絕對是天子驕子中的牛人!以我的經驗,當初這幫人考上清華北大,家長至少要吹上三年,孩子要傲嬌五年。

這就麼一幫牛娃大神,最後竟然都在頭插蜜罐往這裡面鑽——街道辦事處!

運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新聞傳播學碩士

喬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軟體工程碩士

臨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中國哲學碩士

東湖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

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

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

中泰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

五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生物學博士

說實話,我的判斷與很多網友是一致的,這種行為,就是大材小用,就是官本位思想,就是太過精緻利己主義!

當地官方在回應:街道辦很多工作也需要專業性人才。

不錯,街道辦很多工作確需要專業性人才。

這話有點道理,但細究起來,鬼扯成分太多了。只要有起碼經驗,都能明白,基層工作與清北碩博專業本身的關聯性,屬於典型的弱關聯。

這方面,不必裝。我認識大量街道辦的,其中還有我的徒弟,也是清北畢業的。他每天拼命混人際關係,寫材料,目標就是追求調到上級機關。

材料寫得好還真牛逼,他成功闖關,調進機關。這些年一路高升,逢年過節,偶爾也會給我帶兩瓶牛二,感謝我教他寫作之恩。

比如,2018年來到餘杭區東湖街道工作的柳雲南,是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材料也寫得好,他就這樣回應為何到街道辦:

自己的工作穩定,晉升渠道暢通。

真不繞了。這些清華北大碩士博士到就業街道辦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其中的事業編制,看重其中的權力身份。

不妨看看這段表述:

這地方對表現優秀且符合《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規定資格條件的,博士研究生學歷的,聘為招聘單位中層正職,期間按事業副處級標準享受績效工資待遇;首次聘期為3年,聘期滿表現優秀的可續聘一個聘期。

聘為中層正職期間,根據工作需要且符合任用條件的,可擇優提拔為黨政機關副處級領導幹部,並按規定程序進行公務員登記。

官場基礎站得高,仕途速度前景又快又好,這才是清北博士碩士到街道辦工作的一個重大動因。

當然,還有第二動因,就是錢!很多當事人說,這裡生活和工作環境如何如何好:

2019年餘杭GDP數據位列杭州市第一,全區人均GDP為24.99萬元。這推出20個崗位面向海外世界百強高校碩研以上畢業生招聘「雙十」政府僱員。目前在崗清北人才76名、海外「雙十」僱員20名,他們在各個崗位上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有這樣的財務支撐,就算沒有編制,來做府部門高級僱員、國企高級職員,年薪總額也都在35—50萬元。真不少!

更何況,他們還擁有更多的普惠待遇。

博碩可以得到8萬或6萬的生活安家補貼,可以無償使用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可以申請領取1600元/月、800元/月的租賃補貼,可以得到20萬、10萬的購房補助,此外,還有醫療、健康體檢、相關人才療休養、子女入學等方面的便利和優先保障。

有這樣的待遇福利,過有權有錢有好生活,只要是個理性經濟人,誰不想去,誰就在裝逼。

不過,這次餘杭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華北大博士碩士,仍然讓我感覺五味雜陳。

我是個開放包容的人,當然不會板起面孔,一臉正義去指摘那些編制的追求者,還有那些熱衷做官的年輕人。

不論哪一種職業選擇, 其實也都是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的。

甚至,我也能接受精緻的利己主義,追求金錢收入和現世安穩,這沒錯。

但是,在事業單位改革發展到今天,在市場化被幾代人念茲在茲追求到今天,清華北大碩士博士扎堆往街道辦擠,我還是嗅出一種權力的腐臭味。

比起看到這些人扎堆往權力場鑽,我更願意看到更多年輕人自由在高處!

我知道,很多年輕人都被編制傷害過,很多年輕人也都被一個編制捆綁住了,不敢創新,不敢遠飛。

甚至,很多人因為沒有編制,還成為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

我有兩個朋友,在同一單位,很多時候,沒編制的,要幹更苦更重的活,流更澀更酸的淚。而沒編制的種出樹,結出果子,輕易就給有編制的摘走了。

「在編」與「臨時工」的標籤,不經意間,就以各種方式往他身上貼。

同工同酬,很多時候只過是說給外人聽,各種或明或暗制度性歧視,造成的結果,就是人與人的隔膜與冷遇。至於社保公積金,更是低人一等。

有人說過,有一種單位,三分之一人做事,三分之一在閒混,還有三分之一人嘲笑做事的。而其中做事的又被嘲笑的,就是那沒編制的那三分之一。

說白了,這樣不是一個正派社會應有的樣子。關於正派社會,馬格利特這樣說:制度上不羞辱所有人。

清華北大的優等生都往街道辦擠,背後站著的就是嚮往編制的龐大人群,站著的就是一個擁有權力就能擺平人生很多困境的複雜社會。

也正因如此,這些年,才會有研究生在參加完一個有事業編制環衛工人的考試時說: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編制裡。

是的,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但是,「死在編制裡」的價值支撐,不是環衛工人職業價值本身,而是事業編制的魔力。

然而,過去中國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最大的動力,就是有大量沒有選擇「死在編制裡」的人們!他們昂首闊步,奔向市場,在各自領域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比如,1992年,受南巡講話的影響,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紛紛主動下海創業,俞敏洪、任正非、王石、陳東升、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等等,不斷創造市場的神話。

餘杭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華北大博士碩士!我可以理解,但絕不激賞。

說實話,今天的中國,包括一些所謂的清華北大的名校生,正在成為把創新埋葬在編制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只知道選擇追逐體制的紅利,沉醉在權力自肥和既得利益的幻覺中,而沒有真正「釋放自己」的動力和勇氣。

年輕人沒有真正的自由精神與獨立人格,這才是一首時代改革和創新的沉重輓歌。

鮑勃迪倫這樣說:沒有人是自由的,甚至連鳥兒都被天空束縛。

要體驗到飛在高處的自由自在,惟有喚醒年輕人的自由精神和獨立人格。

清華北大博士碩士,在學歷標籤符號上,是閃光的。

不過,這些往街道辦擠的高材生,還是讓我想到了北大圖書館前那隻慘遭絕育的北大公石獅子。

關於北大公石獅子的梗,這裡我不多說,大家到網上查。

但我一直覺得,那個北大曾經引以為傲的談資,曾經精神壯陽的載體,曾經莫名移情的物象,在光天化日之下,就連根拔走了,是一個「把根留住」而不得的隱喻。

清華與北大,五十步笑百步,都正在丟掉了什麼?大家可以想想。

魯迅先生曾經這樣說:北大是常與黑暗勢力抗戰的,即使只有自己。

百年孤獨呀。魯迅先生。

這些年,一些名校傳統淪陷,精神不斷矮化的事,真是傷盡人心。

連北大的錢理群先生都說,現在大學只是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了。

我經常在一所中學聽校長和老師們的講演,我能聽到的是,他們從來不講分數和升學,他們只談情懷,只談報國!

每次都讓我感動到想哭。

當然,這個學校在分數升學上,恰恰又是頂級的。

我在清華北大閒逛的時候,耳邊總是回落那些閃耀群星話語,他們有蔡元培、胡適、蔣夢麟、傅斯年等:

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我在人格志上,無數次引用電影《無問西東》的圖片和話語。比如:

無問西東,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說實話,想到上面這些人物,想到影片裡的場景,再想到清華北大博士碩生拼命往街道辦擠的樣子。

我理性是能理解與尊重,但是,我的情緒體驗也有一種強烈的反胃。

我知道,扎堆擠進街道辦之前,每一個清華北大博士碩士都在勇闖權力場!而不是造晶片!

這確實不是一個需要羞談權錢的年代,但是,當權力和金錢就這樣赤裸裸地召引著時代精英,我還是不寒而慄,我還是感覺糟心嘔心。

我想罵一聲,一紙狗日的編制,一點權力的夢想,為什麼就是會讓那麼多人放不下!?

我更想長嘆一聲,我日夜期待的創新,我一直醉心夢想的改革,明天,會好嗎?!

相關焦點

  • 有些事你不懂之——清華北大博士生入職街道辦
    「清華北大博士生杭州餘杭區入職街道辦」的消息,前段時間在網絡上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討論,熱度還沒過去,又一條「哈佛博士入職深圳街道辦」的新聞。作為吃瓜群眾,瞬間有點懵了,博士畢業,高級知識分子呀!都是人才呀!
  • 關注: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日前,一份「餘杭區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名單」公示截圖在網上流傳,名單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博,甚至還有生物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博士。餘杭區委組織部回應說,這張公示截圖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關於清華、北大碩博扎堆街道辦是否合理的話題,在社會各界引起熱議。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事實上,2018年,餘杭區委組織部和餘杭區人社局共公布兩批名單,均為面向清華、北大畢業生招聘黨政機關儲備人才。
  • 街道辦招8人清華北大畢業生:理想主義者的陣亡
    餘杭區街道辦,究竟有什麼魔力,如此吸引精英人才趨之若鶩?餘杭區負責人表示,清華北大畢生來此,並非大材小用,他們需要專業性很強青年才俊。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到餘杭區街道辦,屬於專業對口、學識對標,剛剛好。深挖一下東湖街道辦,原來真不是一般的地方。2018年,北大法學院碩士柳雲南來此,一年後就升任街道的團工委書記。
  • 淺談清華北大畢業生進街道辦
    「只要考上清華北大,走天下都不怕」。然而最近有一條新聞顯示,浙江杭州餘杭區一則公務員招錄,名單裡有48個清華北大畢業生。令人驚訝的是,竟然還有地球物理學博士也去了街道辦。讓人感到疑惑,為何會如此?一.學歷通貨膨脹學歷通貨膨脹,是指隨著越來越多人獲得更高的學歷之後,工作要求也會跟著增加。
  • 為什麼,西工大畢業成「大國工匠」,清華北大畢業進入「街道辦」
    為什麼,西工大畢業成「大國工匠」,清華北大畢業進入「街道辦」? 最近一份「大國工匠」的名單在網絡上流傳起來,其中西工大極為耀眼,成為了力壓多名高校的耀眼高校,而這份名單中卻少有清華北大的學子。 有些人不經要問,清華和北大畢業的學生去了什麼地方?
  • 杭州餘杭區街道辦那年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 現在都怎麼樣了?
    日前,一份「餘杭區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名單」公示截圖在網上流傳,名單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博,甚至還有生物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博士。雖然餘杭區委組織部此後回應說,這張公示截圖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 清華北大碩博生搶街道辦崗位,為什麼令人五味雜陳?
    爭議的焦點,是48名清一色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毫不猶豫拋棄自己苦讀多年的專業,選擇去餘杭區基層單位上班。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其中9名去了街道辦。這究竟是怎麼樣的招聘公示?請看:在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最亮眼的,是當地運河街道等8個辦事處錄取的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或博士。
  • 怎麼看北大清華畢業生去街道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是之,ID:zhang_shi_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文丨張是之說清北畢業生去街道辦的事情之前,先說一段經濟學圈的陳年往事。連嶽在今天的文章《說說那些去街道辦的北大清華生》中,寫到這些高材生去街道辦未必是大材小用,因為起點高、待遇高、福利好,機遇多,將來的升遷之路更為順暢。最後連叔提醒年輕人不要忘記:「我不是這麼平庸的人,我有我的理想。」
  • 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大材小用還是人盡其才?
    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都是萬中無一的優秀人才,他們在畢業後,也大多成了各行各業的佼佼者。而近日,杭州市餘杭區的一張招聘公示,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在這份公示名單中,清一色的為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畢業生,但其中有8個崗位,卻是街道辦事處的。
  • 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華北大畢業生,是大材小用嗎?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學歷均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8個崗位還是街道辦事處的:運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新聞傳播學碩士、喬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軟體工程碩士、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因此,不少網友質疑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街道工作
  • 清華北大畢業生為什麼爭當中學教師、競爭街道辦崗位?原因有3個
    按照常理,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應該是天之驕子,應該去逼格更飽滿的單位就業,去中學當教師應該是屬於那些師範生的「地盤」,街道辦事處應該也是那些大嗓門的大爺、大媽的地盤。清華北大畢業生為什麼要爭當中學教師、競爭街道辦崗位?
  • 從北大畢業去街道辦工作是什麼感覺?
    圖源:《浙江日報》最近,一張2018年初杭州市餘杭區招聘圖引起熱議——名單裡清一色都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博畢業生,去向多是「街道辦」這樣的基層部門。有人說,這是大材小用;也有人說,這說明工作難找。名校畢業後去街道辦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島叔聯繫了小李,他幾年前從北大畢業,工作的第一站就在江蘇某地街道辦。一為什麼選擇去街道辦?「我個人性格相對內向,自認為比較能夠適應機關氛圍。
  • 北大兩學院停招在職博士生
    北大兩學院停招在職博士生,這是北大研招辦主任生玉海昨天透露的。  「在職博士生越來越少是博士生培養的一個趨勢」,據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仝允桓分析,在我國,博士生的培養目標不是很明確,國外的博士主要在研究機關和高校從事研究工作,博士一般不去辦企業,博士不是職業訓練,而是從事學術研究,一邊工作一邊做研究是很難做好的。據了解,清華經管學院的在職博士生的數量也在逐年減少,目的是營造濃厚的學術氣氛,提高博士生的培養質量。
  • ...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華北大博士碩士!一張公示刷爆朋友圈,官方回應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來 源丨每日經濟新聞、錢江晚報、餘杭發布、餘杭區政府官網、中國基金報最近幾天,杭州市餘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火了。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學歷均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 「神童」匯聚清華,連續4年最小博士生僅18歲!要新辦少年班?
    清華今年新生中再次出現18歲博士引發大家熱議! 從2017年起至今年,清華大學公布的研究生新生大數據中,已經連續4年出現年僅18歲的博士生,網友不禁感嘆,難道清華要和中科大、西安交大、東南大學的少年班搶生源?
  • 北大殺豬才子批985博士生學歷浪費,有女博士排隊去火葬場應聘
    有些985高校博士畢業生,居然搶著去應聘街道辦的科員。前些年,甚至有女博士去火葬場應聘。學歷縮水,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陸步軒算是殺豬的裡面比較成功的。他創辦了壹號土豬,現在身家十億。就算他殺豬,也比普通的人殺得好!他有一個不錯的腦子,他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但是,我們並不鼓勵這樣做。
  • 個人暑假參觀北大清華需網上預約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官方微信小程序截圖,目前清華已開放周末參觀預約,北京大學尚未開通今年暑假的校園參觀預約。公眾可通過「參觀北大」、「參觀清華」微信小程序提前七天網上預約;預約均需實名認證暑期來臨,到清華北大等名校參觀成為不少家長的選項。
  • 嫦娥登月,北大清華為何缺席核心團隊?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01 今天,有大半的北大畢業生擠進體制內,去拿公務員鐵飯碗了。 體制單位對名校高材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即便是街道辦這種芝麻綠豆大的基層單位,仍然趨之若鶩。
  • 為什麼美國不制裁北大清華?
    清華北大作為中國頂尖的兩座高等學府,為國家科技進步,產業升級以及國家治理都貢獻了很多優秀人才,成果當然值得肯定。 就制裁而言,清北兩校一文一理更偏向於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是惠及全人類的學術成果,很多沒有直接為國家所用。這應該也是沒受到制裁的原因之一吧。最後聲明,轉載僅為引發讀者思考,當然也有部分想要鞭策兩大學府的拳拳之心。
  • 清華北大畢業生為何選擇到這裡的街道就業?
    網絡曝光率並不算高的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3年來吸引了百餘名清華北大畢業的博士碩士落戶,不少人才更選擇了街道辦事處等平凡的一線崗位。 一個地方區縣的基層一線,為何對頂級人才有如此吸引力? 他們在這裡感到了什麼,改變了什麼,會覺得「大材小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