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由貴州省作協、貴州都市報、千翻與作書店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精讀堂」藝術鑑賞講座,邀請到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系副教授、貴州師範大學美術館館長夏炎,以「基於社會學圖像的當代藝術」為主題,分享了尼奧勞赫、裡希特、圖伊曼斯的美術創作與當代社會學圖像相結合的淵源。
「為什麼要談基於社會學圖像呢,是因為今天很多的批評家指出圖像學就是像符號學這種東西的藝術比較泛濫,當下要強調的是一種繪畫本體的問題,這是值得好好分析探討的。」講座開始,夏炎老師就向聽眾們提出了所要重點要探討的問題。隨後,他對什麼是當代藝術、當代藝術的標誌和文化載體都是什麼等進行了闡述。夏炎說,當代不等於當下,其典型標誌是新觀念、新形態、新載體。其中,新潮美術、前衛美術、實驗藝術、先鋒藝術與當代藝術捆綁在一塊是其集中體現。
結束當代藝術的概念解釋後,夏炎以德國的尼奧勞赫、格哈德·裡希特及比利時的圖伊曼斯三位畫家的畫作,與當代社會學圖像結合的特點進行剖析。之後,他還展示了自己花了近三年時間創作的巨幅寫實作品,並表示:「當代藝術文化的走向,一是跨越傳統文化的極致追求,一是照顧文脈的傳統作風,這將是中國十年甚至二十年要走的當代藝術的方向。」 「手機照相機圖像的塑造方式跟繪畫的技巧是有直接關聯的,希望美術愛好者們能純粹地追求藝術,不僅在文化知識上大量閱讀各種書籍,在藝術追求的路上儘量做減法,並明確自己的最終目,然後為之奮鬥。」夏炎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毫
見習記者 張秀雲
編輯 陳茜茜
編審 劉丹 鍾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