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建院一周年 助力提升廈門總體醫療水

2020-12-18 廈門網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建院一周年,不斷問鼎疑難重症治療「塔尖」技術,助力提升廈門總體醫療水平

  -該院「整體移植」上海復旦中山醫院優勢學科,讓廈門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內頂級專家的醫療服務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矗立於美麗的五緣灣畔,肩負「補齊廈門醫療短板、解決市民疑難重症」的重任。

  葛均波院士(右)和樊冰教授(左)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實施手術。

  組織大型義診活動,慶祝中國醫師節和醫院建院一周年。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楚燕 通訊員 洪於蕙 供圖/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昨日迎來開業一周年。去年,復旦中山醫院在建院80周年之際,首次跨區域在美麗的五緣灣畔撒下這粒珍貴的種子。如今一年過去了,這粒種子充分汲取養分,在80年沃土上,開出紮根廈門之花。

  在全國各種綜合性醫院排行榜中,復旦中山醫院穩居前五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方陣」。即使在強手如林的上海,今年上半年,該院的心、肝、肺、血管、胃腸等諸多病種手術量均排名前列,甚至超過了實力強勁的專科醫院。

  因此,廈門市委、市政府與其合作建設的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一誕生便被寄予厚望——補齊廈門醫療短板、解決市民疑難重症。

  數據

  110位資深專家,14個中堅骨幹,777名招錄員工

  分析

  構築老中青人才梯隊,與復旦中山醫院一脈傳承

  近年來我市各大醫院擴建、新建,房子蓋了,設備買了,但普遍面臨一個困境——缺人。在「人」方面,總部復旦中山醫院對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給予了實實在在的支持。

  為了保證「原汁原味」的復旦中山醫療服務,復旦中山醫院派遣了約110名資深專家常駐廈門,分別擔任臨床、護理、醫技和行政的管理者及業務骨幹,其中不少是國內「一號難求」的大牌專家。此外,總部各學科主任每月赴廈進行手術、教學、查房、坐診,使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上海頂級專家的診療。

  學科要發展,光靠大牌專家當領頭羊還不夠,還得有一支「來之能戰」的青年骨幹隊伍。自今年7月份起,總部派駐即將晉升副高的高年資主治醫生來廈援建,充分參與科室醫教研工作,同時參與醫務、科教、網絡、設備、宣傳等行政事務,發揮「傳幫帶」作用。首批14名主治醫生來廈,覆蓋心內科、泌尿外科、腎內科等多個科室,成為科室中堅力量。這支醫療隊專門組成一個臨時黨支部,積極參與醫院的黨建、團建活動,近期醫院建黨月活動為一線司機免費體檢、義診,中國醫師節戶外大型義診,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除了陣容龐大的上海「嫡系部隊」,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也在全力打造自己的生力軍。醫院招錄的777名員工,入職前均需在總部進行嚴格的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接受總部良好的業務訓練,傳承總部先進醫療技術。目前已有近300名在上海總部完成學習培訓的醫務人員回到廈門,成為主力軍,在臨床醫技科室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

  開放38個科室,三四級手術佔比50%

  分析

  多學科強強聯合,提升疑難重症救治水平

  一年來,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業務快速發展,復旦中山優勢學科在廈門醫院生根開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依託總部優質的醫療資源和先進的醫療技術,整體移植總部優勢學科諸如心臟內外科、血管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呼吸科、腎臟科、肝腫瘤、內鏡中心等,突出復旦中山醫院的重點優勢專科,實現與廈門市現有醫療機構錯位發展,以期全面提升廈門市整體醫療水平,精準補齊醫療短板。

  目前廈門醫院開設臨床醫技科室38個,已開放所有規劃開設科室的95%,同步開放9個病區共322張床位,規範完成諸多外院轉來的肝癌、腎癌、膀胱癌、胃腸腫瘤及血管病等專科疑難重症病例的手術和治療,完成三四級手術佔比50.04%。近期,醫院還陸續開展高難度的心外科、肝外科手術,進一步問鼎「塔尖」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復旦中山醫院最大的優勢是綜合實力強,擁有一批優勢學科,而且各學科之間團結協作意識強。這裡所說的學科優勢,不僅指臨床科室,各醫技輔助科室也十分「能打」,比如:檢驗科、超聲科準確率高,能揪出疑難雜症,為臨床診治提供科學依據和思路;臨床科室開展高難度手術,麻醉科敢「麻」,重症ICU治療和護理「兜得住」。

  在這條完整的醫療鏈上,各學科強強聯手,互為支撐,攻克疑難重症時「戰鬥值」升級。事實上,復旦中山醫院是我國MDT(多學科診療)的先驅,擁有49個MDT團隊。MDT實現了從「一個醫生診療」到「一個團隊診療」的轉變,能避免治療不足和過度,為患者提供更規範、更精準、全流程的管理,讓患者獲得個體化、多學科、全方位的高質高效的診療服務。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總部先進成熟的MDT模式帶到廈門,同時藉助遠程會診系統開通了滬廈兩地MDT診療服務,提升了疑難重症救治水平,很多外地病人,包括浙江、江西、廣東的病人也慕名來廈看病手術。

  數據

  2個院士工作站,6個名醫工作室

  分析

  大咖團隊定期來廈,「家門口」可享頂級醫療服務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副書記蘇成豪表示,為進一步推進廈門市高層次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臨床專科醫學水平,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積極響應廈門市衛生計生委關於建設名醫工作室的號召,申報建設名醫工作室6個,分別為葛均波、周平紅、孫益紅、符偉國、曾蒙蘇、譚黎傑。這些大咖及其團隊定期來廈開診手術,指導學科發展。據悉,該院還將建成樊嘉、葛均波兩個院士工作站。

  這些頂級專家的加盟,對全面推動醫院醫教研發展有重要有意義,今後,市民在「家門口」找名醫專家診病將更加容易。此前,各位大咖已陸續來廈為患者服務。「大國工匠」周平紅教授已多次在廈門醫院為疑難病患進行了內鏡下微創手術治療。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內心臟病學專家葛均波教授今年3月也赴廈門醫院為4位患者成功實施心臟介入手術,手術採取的正是葛均波院士開創的「逆嚮導絲技術」,這也是該院開業後首次迎來「院士手術日」。

  【名片】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位於湖裡區金湖路,是由廈門市委、市政府和復旦大學合作建設的一項重大民生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7.5萬平方米,編制床位800張,按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標準規劃建設,定位為非營利性公立醫院,建成後由復旦中山醫院全面運營管理。醫院於2017年8月20日開業試運行,2018年1月8日全面開診。醫院是廈門醫保定點機構,全省聯網。

  三種預約方式:

  1.「美麗廈門智慧健康」微信公眾平臺

  2.撥打0592-96166電話預約

  3.撥打醫院電話

  0592-3501990電話預約

  【釋疑】

  兩個中山醫院

  是同一家嗎?

  據悉,我國以「中山」命名的醫院共十幾家。不少市民有個疑問:五緣灣的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和湖濱南路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同一家嗎?其實,這是兩家獨立的醫院。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由廈門市委、市政府與復旦大學合作建設,由復旦中山醫院(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同質化」管理,依託復旦中山醫院80年的深厚積澱,去年開始在廈門生根開花。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則是在廈門「土生土長」的醫院。

  雖然市民不出遠門就可以享受上海高水平的醫療服務,但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和其他三級醫院執行同樣的收費標準。

  【人物原聲】

  -國桂榮

  (廈門市副市長):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依託總部復旦中山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堅持同質化管理,推動了廈門市醫療水平發展。廈門市委市政府十分關心醫院建設發展,多次調研指導,全力協調解決運營中遇到的困難。我們的目標是把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建成高質量的民生工程,讓更多廈門市民在本地就能享受到上海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張志勇

  (復旦大學副校長):

  異地辦醫,非常不容易。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開業一年,就取得明顯的成績,這與各界的大力支持分不開。希望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能真正融入廈門的文化,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把復旦中山文化在這裡發揚光大。

  -樊嘉

  (復旦中山醫院院長):

  一年來,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在廈門市委市政府和市衛計委的指導下,在復旦大學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很多困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下一步我們將優化診療流程,持續引入總部最先進的技術、理念、人才,為廈門老百姓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汪昕

  (復旦中山醫院黨委書記):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自籌建到落成,再到如今的平穩發展,一次次創造了「廈門速度」。希望醫院繼續在黨的領導下,不忘初心,以黨建帶發展,以求實鑄醫魂,秉持「嚴謹、求實、團結、奉獻」的院訓,發揚「正誼明道」的上醫精神以及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銳意進取精神,將醫院建設得更好!

  -顧建英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執行院長):

  我們的重點是將總部優勢學科逐步引入廈門,補廈門短板。未來三年廈門醫院規劃開放床位500張、日均門診量突破3000人次;逐步提高疑難重症患者收治比例,2020年末達到70%;推進預約診療服務,力爭實現預約比例≥70%;三四類手術比例達到或接近總部水平;建立區域醫療中心,如危重急性腎損傷救治中心、血液透析疑難血管通路診療中心等。

  【同步】

  福建首例!

  帶著心臟起搏器 也能做磁共振檢查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舉辦開業一周年研討會。

  復旦中山健康大講堂在廈門開講,醫學大咖向居民普及疾病防治知識。

  心臟起搏器是用手術方法植入的醫療器械,用於治療心臟不規則跳動或心跳停頓。磁共振(MRI)檢查在腫瘤診斷、神經系統檢查、軟骨關節等領域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是軟組織成像的「金標準」。長期以來,醫學界認為心臟起搏器是做磁共振的絕對禁忌症。因為磁共振儀的磁場可導致起搏器工作紊亂,非常危險。但是,磁共振檢查的高需求年齡段,又恰恰是心臟起搏器植入的高發年齡段,即55歲以上。

  幸運的是,醫學在發展,這一難題可以解決啦!

  8月2日,復旦中山醫院心內科宿燕崗教授,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實施了福建省首例磁共振兼容的單腔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患者已83歲,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內科診斷為全程房顫伴慢心室率。普通人每分鐘心跳60-100次,而他最低心率28次/分,不植入起搏器就可能猝死。患者還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未來很可能要做磁共振檢查。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臟起搏器手術非常順利,僅耗時20分鐘,患者術後即可下床活動,以後帶著起搏器也能做磁共振檢查。

  復旦中山醫院對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實行「同質化」管理,總部能開展的診療項目,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基本上都能開展。運行一年來,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大力引入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理念,開展了許多高難度的手術,部分技術填補廈門乃至福建空白,讓更多患者不出廈門、不出福建就能解決疑難雜症。

  【記者手記】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這幾年,國內一些知名醫療機構紛紛嘗試跨地域合作辦醫,以幫助當地醫療水平快速提升,但受制於種種因素,真正成功的並不多。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這是復旦中山醫院的風骨,也是她穩居我國醫療「第一方陣」的秘訣。為了辦好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復旦中山醫院祭出「同質化」這一法寶。

  然而,無論對廈門,還是對復旦中山醫院,這種跨省「直管」異地辦醫都是頭一遭,要真正做到「同質化」並不容易。最難的,不是房子、設備這些硬體,而是人才、管理、理念這類軟體。

  令人欣喜的是,通過一年的運行,「同質化」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得到全面滲透。

  其中,人才的「同質化」尤其突出。在該院,上海軍團分為四類:110名醫療技術和行政管理專家將連續數年常駐廈門,晉升副高的高年資主治醫生以下基層的形式駐廈半年,總部各學科主任每月來廈,院士工作站或名醫工作室團隊每周來廈。招錄人員則通過到上海總部培訓,也打上「復旦中山」的烙印。

  管理方面,實行的是臨床「雙主任」制和行政「垂直管理」,所有臨床及醫技輔助業務科室分別由總部各科室主任和資深專家擔任,總部行政職能部門負責人是廈門醫院相應職能部門的第一負責人,無論是醫療水平,還是規章制度、診療常規、工作流程、不良事件管理及應急預案等醫院管理核心方面,都保持「復旦中山標準」。

  復旦中山醫院最為人稱道的診療理念就是多學科聯合診療(MDT)。在綜合性大醫院,「搶病人」或是慣於首先從自身專業視角制定診療方案,很是常見。面對疑難複雜病例,各學科能打破專業壁壘,俯下身來虛心聆聽,嘗試從不同視角更全面地認識疾病,這十分重要,但絕非易事。在這方面,復旦中山醫院有著優良傳統,而這一傳統,也傳承給了廈門醫院。

  距離,是跨地區合作辦醫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好在,藉助信息化手段,開通遠程會診及門診平臺,滬廈兩地專家縱相隔千裡,卻也能在一方小小屏幕中相聚,實現無縫對接。

  我們有理由相信,軟硬體兼備的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定會在「探索新型醫聯體模式,打造跨市校合作醫療典範」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切實造福一方百姓。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復旦中山醫院跨區域醫聯體在廈門紮根開花
    人民網廈門9月27日電 「樊院士,我父親上個月查出肝腫瘤,請您看看父親是否還有手術的機會?下一步我們該如何治療?」8月23日,一位帶著父親前來求診的張女士,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專家門診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中山醫院院長兼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院長樊嘉教授諮詢。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再傳好消息 中國科學院院士來廈坐診
    」是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的建院初心在這一周年之際樊院士和他的團隊再次用行動為「一周歲」獻禮也為廈門及其周邊地區百姓開展了一臺臺高難度的手術樊院士說:「原來手術出血很多,現在90%以上不需要輸血,術後併發症明顯下降,手術死亡率也明顯降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已做了2萬多例肝癌手術,我們的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方面甚至是國際領先水準。」從最近10年的數據來看,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升了10%,這說明肝癌的綜合手術治療有了顯著的提升。而這些好的治療水平,都會「同質化」帶到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來。
  • 樊嘉名醫工作室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揭牌成立
    2月1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中山醫院院長兼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院長樊嘉的名醫工作室,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揭牌成立。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院長、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肝臟外科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FACS等。曾任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等。
  • 陣容強大 國內知名專家將到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開設門診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是復旦大學和廈門市政府合作建設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項目,是一所由上海復旦中山醫院全面運營管理,為補齊廈門市醫療短板、解決市民疑難重症不必出市而建設的高水平綜合性醫院。醫院屬公立三級醫保定點醫院,嚴格遵守廈門市醫療保障管理局醫保政策,執行廈門市物價統一收費標準。
  • 中山醫院醫療科研躋身"國家隊" 精湛醫術助力健康中國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陳芳 石青青 楊芳裕 圖/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提供)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不斷提升醫療水平、完善就醫流程、多舉措打造數位化醫院,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科研項目總量在全省醫院名列前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連續六年蟬聯福建省醫療單位之首。
  • 助力廈門打造中國生命科技之城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在廈門市加快推進「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的大格局中,位於海滄區的廈門生物醫藥港經過多年接力發展,躋身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50強榜單第13位,成長為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海峽西岸產業集聚度較高
  • 中山大家庭三位「寶藏院長」榮獲「2020年優秀醫院院長」!
    作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顧建英同志帶領團隊創造700多天建成醫院的「廈門速度」,帶領醫院全體員工用2年的時間,使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獲批「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單位」。作為中山醫院副院長,她建立全面科學高效精細的醫院行政管理體系,搭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平臺,創新院企合作模式,推動「醫研產」合作深化落地,實現醫院跨越式發展。抗擊疫情一肩挑 「兩手抓」「兩不誤」她在抗擊疫情中親自指揮、周密部署,快速建立疫情防控管理體系,並進行動態管理。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授牌
    會上,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被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授予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單位。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田新華、醫務部主任彭小松、神經內科副主任陳星宇、醫務科洪順攀參加了現場授牌儀式,田新華副院長代表醫院上臺領取了「高級卒中中心」牌匾。
  • 超前布局率先發展 廈門生物醫藥港「跳龍門」
    聯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開展廈門B肝相關肝癌三級預防創新項目、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廈門慢性呼吸疾病全科綜合管理創新示範中心項目,聯手華西醫院打造成都華西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公司項目、成都海圻醫藥(廈門)工作站項目……如今,廈門生物醫藥港已經與廈門大學、海洋三所等本地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係,但本地缺少高端醫療機構仍是最主要的瓶頸。
  • 暖心 三甲醫院再捐1200萬助力光明慈善事業|廈門眼科中心|慈善事業...
    廈門眼科中心先行在福建建立眼庫,近年來,每年完成數百例角膜移植手術,幫助眾多角膜盲患者重見光明。正是秉持著「不論富貴貧窮,讓每個人都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的初心,廈門眼科中心用實際行動助推我國眼科公益事業的發展,助力我國全民眼健康水平的提升。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樹立區域標杆 屢獲全國大獎
    【難忘瞬間】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張舒姍 潘戰和)從2019年起,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展了MDT護理查房,多專科護士共同為複雜、疑難、危重患者設計個性化護理管理方案。圖為MDT護理團隊在中心ICU為一名病情複雜的中年患者查房,護理專家床旁指導臨床營養、靜脈導管、血栓預防、壓瘡等處理。
  • 帶徒弟、建科室 廈門援建醫療隊積極支援臨夏醫療事業
    日前,記者走進心血管病醫院,採訪邱風援醫期間的經歷。  「剛開始我並不是很想去,因為那裡沒有心臟科,我在那能夠發揮的作用很有限。」邱風回憶。飛機一抵達臨夏,他就和當地相關部門協商,希望幫助當地醫院建立起心臟外科。後來因為各種客觀原因,直到他離開時,這事都沒有促成,成為他的遺憾。
  • 五蓮縣人民醫院成功舉辦醫院管理論壇暨慶祝建院70周年活動
    歷經七十載風雨兼程,五蓮縣人民醫院迎來了自己的七十華誕。 2020年11月20日,五蓮縣人民醫院成功舉辦醫院管理論壇暨慶祝建院70周年活動,縣委書記馬維強發來賀信,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軍致辭、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靖、縣政協副主席鄔雲海出席活動,市衛建委、市直醫療單位有關領導、省內外各級醫院領導及醫療專家應邀參加活動,活動由縣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常順主持。
  • 骨科專家夏慶:不僅帶來技術 還為廈門育人才
    三年前,由廈門市委市政府和復旦大學合作建設的重大民生項目——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開業運營,夏慶帶著上海總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囑託和本地百姓的期望,來到廈門,為廈門醫院骨科「開荒拓土」。他說,希望能不負所托,帶領著廈門醫院骨科團隊服務好當地百姓,同時培養好年輕醫師,留下一批帶不走的高水平骨科人才。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骨科執行主任夏慶教授。
  • 前瞻布局率先發展 海滄發布《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規劃》
    廈門生物醫藥港展廳(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高位嫁接 醫產融合探新路聯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開展廈門B肝相關肝癌三級預防創新項目海滄此次與高端醫療資源的合作,將有效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是廣大百姓的一大福音。拋開這層意義,業內專家還讀出了另一層深意:充分發揮高端醫療資源優勢,構建醫療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讓企業創新研發少走彎路。「顯然,海滄看到了產業發展中『醫』與『藥』的縫隙,旨在通過政府支持,為企業敲開醫院實驗室的大門,也打通醫院科技成果轉化的道路。」
  • 聚焦2020城市醫院大連峰會 助力大醫一院建院90周年
    作為主辦方的健康報社社長、黨委書記鄧海華在致辭中向大醫一院建院90周年表示祝賀,並表示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主管的行業權威主流媒體,健康報責無旁貸宣傳醫改、報導醫改、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向縱深推進。今後,健康報社將延續光榮傳統,做好做實媒體宣傳平臺,既做時代的追隨者和記錄者,也做時代的推動者和創新者,一如既往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 助力大醫一院建院90周年 聚焦2020城市醫院大連峰會
    作為主辦方的健康報社社長、黨委書記鄧海華在致辭中向大醫一院建院90周年表示祝賀,並表示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主管的行業權威主流媒體,健康報責無旁貸宣傳醫改、報導醫改、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向縱深推進。今後,健康報社將延續光榮傳統,做好做實媒體宣傳平臺,既做時代的追隨者和記錄者,也做時代的推動者和創新者,一如既往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 手術前,廈門醫院與患者在線公證了《手術知情同意書》,這...
    昨日上午,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在廈門市公證處公證員徐偉敏的幫助下,醫院及患者家屬鄧先生通過手機客戶端,在線申請《手術知情同意書》等電子數據公證,並付款9.99元,廈門市公證處線上出具了確認函。
  • 廈門幫扶給力 甘肅臨夏有了首家三甲醫院
    2017年起,在廈門市衛健委統一部署下,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先後承擔起定點幫扶臨夏州人民醫院、臨夏州積石山縣人民醫院、臨夏州積石山縣中西醫結合醫院等的任務。在定點幫扶期間,第一醫院把對口幫扶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助力臨夏州人民醫院創三甲,將其整體水平提升到三級標準。
  • 腦死亡判定有嚴格標準 廈門中山醫院率先獲判定資質
    近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成為我市第一家「腦死亡判定質控合格醫院」。來關注一下。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鄭維紅:首先要臨床上要確定昏迷的原因,必須是排除可逆性的一些疾病,然後通過一些實驗腦電圖,比如說腦電圖是電靜息,誘發點位判斷出來腦幹完全功能喪失了,同時心電圖直線,深昏迷,各項反射都消失,這都是要有一套嚴格的判定標準。  經過前期準備後,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順利通過了國家衛計委「腦死亡判定質控合格醫院」的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