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象是畫家的情感表達,主要是將自己的情趣和神韻融合到作品內,並將其看成主觀的情感符號。意象結合中幻化出山水空間構造。由於繪畫空間密切聯繫自然空間,所以繪畫要取決於自然,並運用意象表達,讓山水空間表現更富有層次更具有深度。本文主要就中國山水畫意象空間的表現形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意象空間;表現形式
山水畫空間表現不能是平面的,也不會是三維立體的,應是意象表達形式。主要是將立體畫面經情感處理,通過視覺觀察與聯繫獲取空間的感悟。這類空間是種主觀的幻想表達,更多強調用線條表達山水,用墨色構築層次,故此山水畫運用更多的抽象筆墨表達作者的心境,而不是結合事物的外在表象做深層刻畫。#美術學#
一、意象的起源及其涵義
1)古漢語中的意象。意象,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情感體驗,也可以看成是情感感悟,並藉助自身情感在主體基礎上做藝術形式加工。簡單說意象主要是由「意」和「象」這兩部分構成,目的是將客觀的意象寄託到主觀的情感中。《文心雕龍》中就曾雲「獨照之匠,窺意象二運斤」的說法。第一方面主要指作者構思的意趣和物象間的融合,讓兩者契合在起達到最優化狀態第二指藝術形象;第三指意味、情思和情趣。意象是畫家的主觀思考,並藉助於客觀事物將自己的思考融合其中創作出來的作品,是統一的主觀的意念和情感。故此山水化的意象表現特徵,就是山水畫的意象性內容,若品鑑一幅山水畫就需要從形態轉化到意象。由此可見,意象形式是山水畫的精髓所在。
2)先哲思想中的意象。山水畫的發展與中國哲學思想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山水畫本身就是介乎於似與不似間。因而山水畫作中無論在構圖或者留白方面都具有較好的意象性。畫家一筆下去是溝壑,再筆下去則為山,點墨即可成山脈。這就形成意與像間的藝術表現形式,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主要是對畫作有著客觀並且真實的藝術表現模式,但是還不能脫離客觀事物。
二、中國山水畫中的空間意識
1)意象空間與真實空間。藝術是情的表達方式,所以藝術可以不關乎事實,也可以不講道理,但是藝術空間主要是真實的空間經驗,並且表達中更看重情感表達。藝術故此也是「真我,但是要了解一點即藝術與真實的情感不是件事。由於藝術更追求主觀的事實,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真實情感,將畫面通過藝術再次重現,但也應該是像,甚至有時候為表達情感也可以不像。
2)山水畫中的「意」與「象」。意境追求
主要是將山水畫中的自然法則表現出來,這裡不僅需要表現情感和意志,更包括神似和需要表達的藝術效果通過象能夠對藝術進行深入的感知,即超越本身的物象,更多承載「意」的符號,中國的山水畫就是表達出超越本我的一項。
中國的山水畫更多是意境表達,可能運用簡答的線條就能勾勒出水紋,或者用大量的渲染就能表達出山的偉岸,所以中國的山水畫更是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沒有徹底放棄和不能完全被排斥。其實精神與物質之間不是絕對的對立,而是相對的和諧。哲學中本根不離的理念,造成先進中國思想界不僅求抽象更要求具象,並在似與不似間遙想呼應,通過相互牽制,對立統一。
三、中國山水畫意象空間的表現形式
1)虛實間的對比。中國山水畫的意象空間描摹主要通過虛實對比顯現出來,山水畫作中的空白成為審美的主要表達出口,不同的人對留白部分有不同的感悟,故此留白也即成為意境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山水畫主要是「蕭散」「淡泊」的意境。畫面空間感需要在虛實結合中形成鮮明的流動寄走。並且畫面中的留白不是隨意為之,而是有其自身的含義,並且也凸顯畫面本真的意味。山水留白的表達手法在藝術作品中佔比較大,例如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就是運用幾筆簡答的勾勒,表現出漁夫駕州行船的幽靜,周邊一片渺茫,這樣就能夠大面的虛襯託出實,大小的對應,虛實的轉化,雖然畫面整體表現是實的,但是意境則是虛的。
可謂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已經,有限的河水中,畫面內卻能感受到無盡的空間感,由遠及近,由近至遠。視覺和心理上的空曠,甚至遠超自然空間的廣闊,讓人有無限的聯想,最後將自己的所有遐想都回歸到視覺本源上。虛也不僅是留白,衣服山水畫面若缺少煙雲和靈虛的內容,就會缺少情趣。並應本著實處著力、虛處著眼的原則,含蓄曲折中才能彰顯出靈動。若畫面通篇都為實在的東西那麼畫面的生氣將失去,給人以堵塞之感。但是虛的把握較難,實是能夠有蹤跡尋找的,但是虛則多為縹緲。因而好的作品應是虛實相間,給人以聯想,並且又略顯含蓄。
2)空間的重疊。山水畫作中畫家需要在有限的空間上描摹出畫面上的空間維度,為讓空間更富有層次感,那麼描摹的關鍵點就為重疊。靈活地通過重疊表現出空間關係能夠推動空間的層次遞進。例如,荊浩的《匡廬圖》,主要是從小山脊入手,然後組成大的山脊,藉此更突出山的起伏和層巒疊嶂,整幅畫面沒能運用色彩進行空間關係的對比,並且明暗的對比也略微精妙,存在的內容是物體的大小變化以及前後的重疊和起伏,這樣的構圖能夠將空間深度呈現出來,最終在有限的空間內,呈現出無限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3)利用色彩的空間透視表現空間。山水畫中的色彩對比較為簡單明了,黑白是主要的色調,並藉助不同量的水滲透到宣紙中,將黑色稀釋形成不同深度的灰色,黑白灰三色的變化,並藉助這三種顏色提取自然、概況自然、表達自然,進而描繪萬千世界。同時也具有意象手法,讓人產生豐富聯想。
在少年包青天中,有一個片段是一幅畫名字叫做牡丹亭少女,但整個畫面只有一個亭子,並無少女,很多人猜測畫作者的意思是將亭子看成是少女,並且亭子整體的造型很優美,遠看如同在迷霧之中,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最終引發很多人的評論,並且大家各抒己見,這就是通過虛表現出實,最後對比色彩的層度變化讓人有一眼看不透之感,導致人們對畫作的熱捧。山水畫的意象對比能夠通過明暗對不出不同的梯度變化形式,就如同山水畫講求的惜墨如金,計白當黑就是這個道理,主要是留白畫面,烘託主體,這能真正的達到意到筆不到的精妙環境中。
四、結束語
從古至今,每一位山水畫家都追求傳神到氣韻的最高境界,並在藝術創造使手、眼、耳之間相互配合,並且通過細心觀察不斷地描摹生活。並探究如何在繪畫創造中做好意象立意,最終更好地將情感呈現在畫面上,並運用繪畫技巧表現出山水的畫作意象空間。基於此,認識到繪畫技巧的掌握要經過系統的學習,不僅要學習相關的繪畫知識,更需涉獵哲學和美學的相關內容,並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吸收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以期更好地完成山水畫作。
參考文獻
吳大鵬,論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空間表現特點U神州2010(10):56-582.耿聰,謝赫「經營位置」對於中國山水畫及畫論的影響團藝術百家2012(12)21-23李娟,周晨陽,探析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審美及創構理念美與時代旬。2012(7):40-41作者/許軍單位:福建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論宋人花鳥小品畫對當代工筆花鳥畫教學的意義!
美術研究|淺析清代文人畫對當代寫意花鳥畫的影響!
美術研究|國畫創作藝術與禪宗美學意境之探索!
美術研究|論中國山水畫的傳承與寫生創作!
美術研究|齊白石對中國現代花鳥畫的影響分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