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鳳在中國戲曲學院是怎樣授課的?曾為校園綠化工人現場獻唱

2020-10-26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習近平總書記10月23日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對他們傳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勉勵師生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

作為收信人之一,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豫劇大師馬金鳳備受鼓舞,她說:「總書記回信勉勵的話,說到了我的心坎裡!我相信新一代戲曲人一定能在戲曲前輩的教導、帶領下,創造中國戲曲新的輝煌!」

相比舞臺上塑造的經典角色,馬老在中國戲曲學院的授課情況,許多人知道的不多。2009年,馬金鳳受邀成為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為首個豫劇本科班授課。來聽聽學生的回憶。

◆在戲曲學院授課時,曾為校園綠化養護工人獻唱

馬金鳳先生是豫劇「六大流派」馬派藝術創始人、碩果僅存的豫劇「五大名旦」之一,不僅是河南戲曲的見證者、推動者,也是中國戲曲教育的踐行者。

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豫劇《馬金鳳》,便是從馬金鳳80多歲在中國戲曲學院授課的回憶開始的。

△2019年底,馬金鳳和觀眾互動

馬金鳳先生晚年致力於豫劇人才的培養,於耄耋之年執教中國戲曲最高學府,擔任中國戲曲學院的榮譽教授,為2009級首屆豫劇本科班學生授課。

豫劇《馬金鳳》中飾演馬金鳳的青年演員劉雯卉便是該班畢業生。她說:「馬老師手把手整整教了我一年,很難得,指導我排演了《穆桂英掛帥》,馬老師教學認真嚴謹,當時老師剛做過手術,腳腫的穿不上鞋子,仍然堅持站著教我們戲,大家都非常感動。」

劉雯卉至今記得一個細節。有一次,馬金鳳在校園裡走路,有養護花草的工人認出來是仰慕已久的馬金鳳,興奮地打招呼,馬老師親切地問候大家,並說「你們工作很辛苦,我給大家唱一段吧」,說完就唱了起來。

劉雯卉對老師印象最深的幾句話是「好好演戲」,「觀眾是親人」,「天大的事都不能讓觀眾失望」。

△2018年12月,馬金鳳獻唱觀看豫劇《馬金鳳》

◆學生最難忘的幸福時光,是喝到馬老親手攪的甜麵湯

「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裡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了身……」馬金鳳主演的豫劇經典《穆桂英掛帥》,早已家喻戶曉。

馬金鳳六歲學藝,如今已經在戲曲道路上走過90餘年,她塑造的穆桂英等經典角色,名震梨園半個多世紀。2011年,馬金鳳被授予第二屆中國豫劇節「豫劇藝術終身成就獎」。

馬金鳳生活簡樸,特別愛惜和保護金嗓子。她不但與菸酒無緣,就連稍帶刺激性的食品像雞鴨魚肉、冰糕汽水等也不食用。她最常吃的飯食是饅頭、素菜,甜麵湯是她的最愛,這個飲食習慣,她堅持了幾十年。有戲迷還編出順口溜「馬金鳳嗓子好,甜麵湯少不了」。

劉雯卉難忘的幸福時光是,喝到老師親手攪的甜麵湯。在本科班學習時,學生們去馬金鳳住處,常能看到她扎著圍裙洗菜,還自己攪麵疙瘩。

△2019年4月,97歲高齡馬金鳳參加河南第八次文代會

馬金鳳一生收徒很多,但對弟子的要求很高,先看人品,還要有一定基礎,對豫劇和馬派真心熱愛,而一旦收下,教戲便毫無保留。當弟子們登門看望時,馬金鳳也會讓他們現場唱一段,品一品,摳一摳,挑挑毛病,叮囑改進。

馬金鳳的弟子、國家一級演員柏青曾說:「老師一生視戲如命,如今年紀大了,有時候見人可能認不清,但是無論什麼時候讓她唱,戲詞不會忘,聊天聊幾句總能聊到戲上。在傳承上,老師也始終想著儘可能地多提攜一些好苗子。」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龔浩

相關焦點

  • 97歲馬金鳳觀看豫劇《馬金鳳》
    面對觀眾,馬金鳳面帶笑容,連連鞠躬致謝。    上面的場景,是12月28日晚,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豫劇《馬金鳳》在鄭州首演開場前的一幕。豫劇「六大流派」馬派藝術創始人、碩果僅存的豫劇「五大名旦」之一馬金鳳先生親臨現場指導,讓現場觀眾激動不已。
  • 豫劇大師馬金鳳:勉勵洛職師生傳承好戲曲藝術
    10月2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習近平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在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中引起巨大反響。作為收信人之一,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終身教授、豫劇大師馬金鳳備受鼓舞。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排演劇目《穆桂英掛帥》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戲曲藝術學院青年教師饒騫為傳承弘揚戲曲藝術,每晚堅持帶領學生在校園的涼亭下學唱、調弦。碩士研究生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的饒騫說,馬金鳳大師德藝雙馨,為青年一代戲曲人樹立了榜樣。作為戲曲表演專業的教師,一定傳承好中國戲曲文化,把自己的所學全部交給學生。
  • 馬金鳳:地方戲唱出中國戲曲魂
    馬金鳳突破了舊時代藝人門戶之見的藩籬,熔豫東豫西調於一爐,創立「馬派」聲腔,唱響了中原大地。作為唯一健在的豫劇六大名旦之一,馬金鳳曾獲得「豫劇功勳杯演員」和「豫劇藝術終身成就獎」等一系列殊榮。她也是20世紀舞臺生命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之一,被稱為國寶級豫劇大師、戲曲界的常青樹。
  • 菏澤籍豫劇大師馬金鳳收到總書記回信備受鼓舞:發揚光大戲曲文化
    昨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習近平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在廣大戲曲工作者中引起巨大反響。作為收信人之一,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豫劇大師馬金鳳備受鼓舞,她高興地告訴記者:「總書記回信勉勵我們『要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這話說到了我的心坎裡!我相信新一代戲曲人一定能在戲曲前輩的教導、帶領下,創造中國戲曲新的輝煌!」
  • 習近平回信勉勵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在我省戲曲界引發強烈反響_河南...
    視頻中,馬金鳳身穿紅色衣服,面帶笑容,精神飽滿。  馬建新介紹,母親今年已98歲高齡,但依然心系豫劇事業。作為中國戲曲學院的榮譽教授,為慶祝學校建校70周年,她欣然在給習近平總書記的信上簽了字,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回信中提到的這幾位,有戲曲評論家,京劇、崑曲和豫劇的老藝術家。」馬建新說。
  • 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向社會徵集藏品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王雪濤 常書香  為了研究好、保護好、傳承好豫劇「馬派」藝術,落戶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的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正加緊建設。目前,該博物面向社會徵集馬金鳳先生相關物品。
  • 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落戶洛陽市伊濱新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記者 高菊 通訊員 陳怡平12月17日,記者從洛陽市伊濱區相關部門獲悉,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將落戶洛陽職業技術學院伊濱新校區,該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展示洛陽戲曲文化和豫劇「馬派」藝術的基地,為洛陽市「博物館之都」建設增添新亮點
  • 九十八歲豫劇大師馬金鳳收到總書記回信 馬老備受鼓舞:繼續把學生教好,發揚光大戲曲文化
    昨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習近平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在廣大戲曲工作者中引起巨大反響。作為收信人之一,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豫劇大師馬金鳳備受鼓舞,她高興地告訴記者:「總書記回信勉勵我們『要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這話說到了我的心坎裡!我相信新一代戲曲人一定能在戲曲前輩的教導、帶領下,創造中國戲曲新的輝煌!」
  • 九十八歲豫劇大師馬金鳳收到總書記回信
    昨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習近平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在廣大戲曲工作者中引起巨大反響。作為收信人之一,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豫劇大師馬金鳳備受鼓舞,她高興地告訴記者:「總書記回信勉勵我們『要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這話說到了我的心坎裡!我相信新一代戲曲人一定能在戲曲前輩的教導、帶領下,創造中國戲曲新的輝煌!」
  • 演繹豫劇大師傳奇藝術人生 現代戲《馬金鳳》深受好評
    大河網訊 (記者 楊鑫陽 賈志昊 實習生 張凱麗 馬紹坤)馬金鳳藝術周豫劇馬派藝術名劇展演接近尾聲,4月30日,洛陽歌劇院上演了豫劇現代戲《馬金鳳》,成功地向戲迷觀眾講述了馬金鳳大師的一生。豫劇《馬金鳳》劇照舞臺上的演出從馬金鳳80多歲在中國戲曲學院授課的回憶開始。追溯到拜師學藝、嶄露頭角,到被迫唱堂會、虎口逃生,再到《穆桂英掛帥》唱響上海灘,知遇梅蘭芳先生,以及晚年赴中國戲劇學院教戲。
  • 【徵集】位於伊濱新城的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面向社會徵集藏品
    ,正在建設的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現面向社會徵集藏品。2019年4月,洛陽職業技術學院聘請她為「終身教授」。同年10月,洛陽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馬金鳳舞臺藝術研究中心」成立,洛陽職業技術學院「豫劇『馬派』藝術繼承人班」開班,馬金鳳參加相關活動。
  •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同臺演繹《穆桂英掛帥》
    為演好這臺大戲,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戲曲藝術學院多名近30年沒登過舞臺的老師紛紛加入。,在授課的同時加緊排練。他從該校畢業後,到中國戲曲學院深造,主動擔綱「楊文廣」角色,並作為總執行導演。樂隊總指揮陳麗娜老師親自操琴,為全場演出伴奏。為了這臺大戲,戲曲藝術學院的學生們也是拼盡全力。
  • 梅葆玖尊稱豫劇大師馬金鳳為師姐 曾多次聯袂演出
    大河報 記者 王建立 攝影 曾和豫劇大師馬金鳳多次合作演出 說到梅葆玖,河南和他最有淵源的肯定是今年已經94歲的豫劇大師馬金鳳了。 昨天,馬金鳳的女兒馬汎浦得到梅葆玖病逝的消息後,第一時間致電梅家寄託哀思,她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梅葆玖先生一直尊稱我母親為『師姐』。梅先生和我母親曾經多次合作,每次重大活動邀請他,他都會欣然接受」。
  • 中國戲曲學院「多劇種辦學」模式拯救地方戲
    就在中國戲曲學院首屆中國京劇流派班和第五屆青研班的畢業匯報演出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從4月19日開始的兩個月時間內,近年來積極開展「多劇種辦學」模式的中國戲曲學院,又將先後舉辦京劇、崑曲、曲劇、豫劇、晉劇等多個劇種的教學成果展演。  在包括戲曲藝術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整體受到當代多元文化衝擊的今天,相比起京、昆大劇種受到的重視和扶持,各種地方戲曲的生存和發展狀況更為艱難。
  • 從豫劇《常香玉》到《馬金鳳》,新豫劇講述豫劇大家的傳奇人生
    當晚的演出從馬金鳳80多歲在中國戲曲學院授課的回憶開始。從拜師學藝、嶄露頭角,到被迫唱堂會、虎口逃生,再到《穆桂英掛帥》唱響上海灘,知遇梅蘭芳先生,以及晚年赴國戲教戲,豫劇《馬金鳳》成功地向戲迷觀眾講述了馬金鳳大師的一生。舞臺上,馬金鳳帶重病也要慰問義演,大病痊癒又出徵,更是以一出《穆桂英掛帥》響徹大江南北,憑藉穆桂英這一經典角色名震梨園半個多世紀。
  • 永遠的馬金鳳
    他說:「馬老是中國戲曲界的『洛陽牡丹』,是洛陽的驕傲;我們在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舉辦馬金鳳藝術周,希望『兩朵牡丹』在洛陽交相輝映。」 馬金鳳緊緊握著李亞的手,說:「我永遠是洛陽人民的女兒,今後要把更多優秀作品和演出獻給洛陽人民!」
  • 豫劇大師馬金鳳:不能忘記人民交給我的任務
    10月26日一大早,在青島隨兒子一起生活的豫劇大師馬金鳳,特意讓兒子馬建新錄製了一段視頻。視頻中,馬金鳳身穿紅色衣服,面帶笑容,精神飽滿。馬建新介紹,母親今年已98歲高齡,但依然心系豫劇事業。作為中國戲曲學院的榮譽教授,為慶祝學校建校70周年,她欣然在給習近平總書記的信上簽了字,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回信中提到的這幾位,有戲曲評論家,京劇、崑曲和豫劇的老藝術家。」馬建新說。
  • 豫劇大師馬金鳳:不能忘記人民交給我的任務
    10月26日一大早,在青島隨兒子一起生活的豫劇大師馬金鳳,特意讓兒子馬建新錄製了一段視頻。視頻中,馬金鳳身穿紅色衣服,面帶笑容,精神飽滿。馬建新介紹,母親今年已98歲高齡,但依然心系豫劇事業。作為中國戲曲學院的榮譽教授,為慶祝學校建校70周年,她欣然在給習近平總書記的信上簽了字,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回信中提到的這幾位,有戲曲評論家,京劇、崑曲和豫劇的老藝術家。」馬建新說。
  • 99歲豫劇泰鬥馬金鳳捐款助力抗疫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常書香4月1日,記者從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獲悉,今年99歲高齡的豫劇泰鬥馬金鳳日前捐款給該校,助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是黨員,國家有難,我必須出一份力!」作為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終身教授」,馬金鳳一直以來關注該校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馬金鳳看到新聞後,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學校相關部門,要求捐款。很快,她讓兒子馬建新把1500元通過微信轉到學校。據悉,馬金鳳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豫劇藝術大師,曾擔任洛陽豫劇團團長。她一輩子視戲如命,熔豫東豫西調於一爐,創立「馬派」聲腔,有「洛陽牡丹」的美譽。
  • 劉冰:用戲曲講好中國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
    梨園尋夢,劉冰被豫劇大師馬金鳳先生、京劇大師梅葆玖先生贊曰為:「梅門馬派、戲曲新秀」。「中國最美男旦,他代表著中國戲曲界的未來和希望。」這,是所有觀眾對劉冰的深切共識。給點陽光就燦爛,沒有陽光自燦爛學習一門比自己年代還頗為久遠且並不流行的戲曲藝術,劉冰的父母第一個站出來堅決反對。「小小年紀怎麼就唱上這種老掉牙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