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穹A將安裝小型望遠鏡

2020-12-15 新華社

新華社「雪龍」號11月7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開辦的「南極大學」6日在「雪龍」號極地科考船上正式開課。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商朝暉在課上介紹,科考隊員本次將在冰穹A安裝小型望遠鏡、夜間近紅外天光測量儀等新設備。

位於南緯80度的冰穹A是南極冰蓋的最高點,海拔將近4100米,下面冰層厚度可達3000多米,冬季氣溫經常低於零下70度。中國第一個南極內陸科考站崑崙站建在這裡,給中國天文學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商朝暉說,冰穹A的地理大氣條件對天文研究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極夜可以連續24小時觀測;大氣潔淨穩定,對天體的觀測更加清晰;寒冷和乾燥極其有利於紅外和亞毫米波段的觀測。

第35次南極考察期間,4名天文方面的科考隊員將前往位於冰穹A的崑崙站,安裝、調試和維護天文臺址監測設備和天文觀測設備,深入調查冰穹A地區天文觀測條件並開展天文觀測。

科考隊員本次準備在冰穹A安裝的小型望遠鏡名為KL-DIMM。「它通過增加附屬光學部件來觀測星象的抖動,從而定量測量視寧度。視寧度是評估一個光學臺址的重要參數,視寧度小,說明大氣抖動小,更利於天文觀測。」商朝暉說。

在前往南極的途中開辦「南極大學」,是中國南極科考隊的一項傳統。擔任本次「南極大學」校長的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說,實測冰穹A的天文站址參數,可為今後在冰穹A架設大型天文望遠鏡提供科學依據。

自2008年起,中國天文學家在冰穹A陸續安裝了小型光學望遠鏡陣CSTAR和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其中,AST3探測到了去年引力波事件的光學對應體。(完)

相關焦點

  • 我國將在南極安裝首架小型光學望遠鏡陣
    本報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齊芳、通訊員袁祥巖從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獲悉,中國第24次南極科考內陸冰蓋考察隊將在冰穹A開展天文臺址綜合考察和安裝我國首架小型光學望遠鏡陣CSTAR進行天文觀測。
  • 南極冰穹A!
    日前,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發布的一項重大成果給出了最新答案:南極冰穹A!這裡或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這項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其他任何地面臺址,這為我國進一步開展南極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
  • 南極巡天望遠鏡安裝四人組:在冰蓋之巔成功運轉
    讓「巡天」成功運轉於「冰蓋之巔」——專訪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安裝「四人組」        新華社「雪龍」號10月31日電(記者黃小希)「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巡天望遠鏡順利安裝在冰穹A地區,並使之成功運轉。」
  • 去南極!在地球上看最清晰的星星
    答案是南極。 生活在大氣「海底」的人們,為了看到儘可能真實的星空,到處尋找大氣清澈、寧靜的觀測點。近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位於南極最高點的冰穹A是世界上最佳觀星點。在那裡,2.5米口徑光學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可與其他臺址6米口徑望遠鏡相媲美。這將為我國南極天文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 南極崑崙站臺址拔得頭籌
    依託安裝於我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了南極冰穹A的夜間大氣視寧度,發現冰穹A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證明了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綜合性能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相關研究成果2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南極夜間觀星的最佳地點在哪裡?
    《自然》本周三晚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南極高原最高冰穹「冰穹A」(Dome A)或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地基天文學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是「視寧度」問題。視寧度是指大氣湍流對天文圖像質量的影響——這些湍流會讓恆星閃爍。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崑崙站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地
    傳統認為美國的夏威夷和智利北部是光學望遠鏡的最佳臺址,世界上最好的光學望遠鏡都集中在這裡。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表明,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才是最佳觀測地,其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
  • 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南極長城站
    1985年2月15日,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南極長城站建成,站址設在喬治島南端的菲爾德斯半島東岸,為常年越冬站,中國成為第十八個在南極洲建立科學考察站的國家。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於2004年11月中旬啟動,在南極內陸冰穹A地區建立中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進行選址測量。科考隊員將分乘雪龍號科考船及飛機奔赴南極。
  • 西方南極工程比探火星 中國卻有人當雕蟲小技
    AST3系列望遠鏡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二代南極巡天望遠鏡,共由3臺組成,每臺通光口徑為50釐米。2011年,第一臺該系列望遠鏡已入駐崑崙站,此次在北極村測試的正是第二臺。據了解,這臺望遠鏡已經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下工作了近三個月,其目的主要是尋找超新星和系外行星。「從現場實驗看,望遠鏡的噪聲還有些高,可能會影響信號接收質量,另外精度還要再提高一些。」
  • 中國科大研製的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相關設備通過專家驗收
    「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由三部分組成,南京天光所負責研製望遠鏡的主體設備部分,包括光學設計、望遠鏡機架和控制,中國科大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CCD相機系統和遠程控制系統」,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天文系負責「系統集成」。    搜索太陽系外行星是目前天文學的前沿方向之一。
  • 中國將在南極建「燈籠」科考站 美國有4座酒吧
    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中的兩支內陸考察隊——泰山站隊和格羅夫山隊日前完成物資集結正式出徵。其中,泰山站隊將奔赴伊莉莎白公主地,建設中國南極泰山站。繼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之後,中國在南極又將增添一座形如「中國紅燈籠」的科學考察站。咱中國「大燈籠」為啥選擇「掛」在伊莉莎白公主地?燈籠裡都有啥?對中國在南極進行科研探索有何重要意義?新華國際為您解讀。
  • 中國登上南極冰蓋之巔15周年
    15年前的今天,是中國南極科考隊成功抵達南極冰蓋之巔——冰穹A——的日子。這是人類首次「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第21次南極科考隊員登頂冰穹A合影△從中山站到冰穹A(Dome A)南極內陸冰蓋冰穹A最高點確認,彌補了我國在南極內陸考察的一個空白領域,也為後續建設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崑崙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南極極地科考背景資料
    南極極地科考背景資料   1,「南極」和「南極區」  南極:南意指方向,極是終點。地球南方之終點-就是南極,在這一點上,沒有東西南向之分,只有指北方向。但今天我們常定義的南極,如果沒有特別定其意義,就是泛指南極區、南極洲、南極大陸或南極點。  南極區:就是南緯60°以南的大洋、冰架、島嶼和大陸,其面積約5200萬平方千米,其中大洋面積約3800萬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是國際南極條約(The Antarctic Treaty)生效的國際公認區域。
  • 中國南極科考隊抵達泰山站,泰山站二期建設開工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據新華社報導,本月25日,中國第三十五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內陸隊37名隊員抵達泰山站,稍作休整後,其中的21名隊員將在泰山站進行泰山站二期建設工作,其餘16名隊員將繼續前往崑崙站。當天抵達泰山站的還有11輛雪地車和裝載生活保障以及工程物資的54個雪橇。
  • 全球小型望遠鏡陣列記錄天空變化—新聞—科學網
    全球小型望遠鏡陣列記錄天空變化
  • 小型天文望遠鏡發現巨型行星
    望遠鏡直徑僅為4英寸,製造器材並不先進  本報綜合報導24日,美國天文學家宣布,他們用一架小型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巨型行星。製造這架小型望遠鏡所採用的技術有望給人類探索宇宙行星帶來新進步。  公布這一發現的是哈佛斯密森尼亞的天體物理中心。
  • 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將建,回顧中國南極考察站輝煌歷程
    8日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據介紹,本次考察將實施羅斯海西岸我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建設的前期工作。那麼,對於我國在南極已建立的4個科學考察站你了解多少?一、長城站1984年12月31日,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南極長城站奠基典禮舉行,1985年2月20日長城站建成。
  • 飄揚在南極高點的中國國旗——中國人實現「南極最後一個夢想」的...
    圖:12勇士登頂DOME-A一、 戰略博弈:南極Dome A「高點」之爭2004年,中國將進行第21次南極科學考察。這是過去二十多年來最艱險、科技水平最高的一次,因為,這次考察,將代表人類確定南極大陸冰蓋的最高點,並為中國建立第三個科學考察站作準備。而當時國家預算中的南極考察常規經費,不足以支撐這項偉大的科學考察活動。歐美強國提出,由六個國家聯合組隊進行Dome A考察。這勢必影響中國在南極的國家權益,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黨委書記魏文良先生大膽拍板,決定向社會籌資加以彌補。
  • 天文望遠鏡基礎教程——安裝
    在進行安裝說明之前,先對上一期內容進行糾錯。上一期選擇中講到折射鏡一般比較長,其實是對於以前來說,由於技術問題,短焦折射鏡效果差。如今的望遠鏡技術十分不錯,部分短焦折射鏡例如APO系列獲得了同好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