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藝術是什麼 扎染藝術的特色

2020-12-14 全球紡織網

扎染藝術是什麼 扎染藝術的特色

2017-12-06 14:39:2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扎染藝術是什麼?扎染藝術的特色;扎染是一種手工藝術,根據設計圖案的效果,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紮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綁紮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的一種印花方法。也可將成形的服裝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兩種方式。前者圖案猶如露珠點點、文靜典雅,後者圖案色彩對比強烈、活潑清新。一般可用來做較為寬鬆服裝、圍巾等。多選用絲綢面料。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 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其工藝特點是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後,再進行印染,然後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的一種印染技術。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絞",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扎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後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相關焦點

  • 織物上的調色板——我國傳統民間扎染藝術
    我國雲南地區有「扎染之鄉」的美譽,那裡的扎染藝術遠近聞名,並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生活在那裡少數民族更是扎染藝術的傳承人。扎染藝術的工序扎染藝術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形成暈化的圖案色彩和豐富的褶皺肌理。
  • 所謂的扎染是什麼?
    扎染有著悠久歷史,起源於黃河流域,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現存最早的扎染製品,是出於新疆地區。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變化自然,各有特色。
  • 「印象」——藝術扎染體驗活動(第4期)
    扎染是我國的傳統手工工藝之一,更是被錄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日常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顏色隨處可見,將顏色與指尖之上的藝術相結合,就有了扎染工藝。6月10日15:30,三達書院學業導師楊娜老師聯合藝術傳媒學院趙竹青老師共同帶領大家「雲」扎染,體會扎染的藝術魅力。
  • 什麼是扎染布 扎染布的特點 扎染布的製作方法
    什麼是扎染布 扎染布的特點 扎染布的製作方法 2018-08-02 14:48:33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什麼是扎染布?
  • 白族扎染:藏在針與線間的時間藝術
    原標題:白族扎染:藏在針與線間的時間藝術   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一項傳統的手工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以大理喜洲鎮周城村的白族扎染最具代表性。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扎染,如畫卷般的非遺古色藝術
    曲曲彎彎地排列一步一抹款款而來白族扎染藝術是 」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大理遇上周城當白族文化遇上扎染布當你遇上扎染染布技藝密不外傳,除了喜洲鎮及巍山鄰近之地外,均不產扎染,而相較於周邊壩子,坐落於洱海之畔的周城村,因其扎染技藝和規模最為聞名,鼎盛時期,村裡 " 家家有染缸、戶戶出扎染 "。扎(zā)染古稱扎纈(xié)、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
  • 非遺文化進機關:感受扎染的藝術與魅力
    為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豐富幹警文化生活,9月9日上午,鳳凰縣檢察院在七樓檢察文化活動室開展了「感受扎染的藝術與魅力」為主題的手工扎染活動,讓幹警們親自體驗動手的快樂。活動邀請了湘西州非物質蠟染傳承人王曜大師給大家進行現場教學。
  • 古老的巍山彝族扎染,猶如一朵精美的藝術之花
    閱讀前請先關注我們平臺羅婺部微信搜索羅婺部或搜索微信號:lwb5000(關注)扎染是一種流傳於巍山民間的傳統工藝,南詔、大理國時代,扎染服飾是人們的日常服飾之一,今天,扎染的服飾、桌幔、壁掛、方巾、布包等則是市場上的新寵兒。2003年巍山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扎染藝術之鄉」。
  • 峨眉扎染:曾經是生活用品 如今成藝術精品
    樂山新聞網訊 (記者 潘媛媛)樂山市市中區蘇稽鎮劉壩村老村委會旁,一座極具川西南古樸、典雅特色的百年四合院,每到周末和假期,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這裡是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峨眉扎染代表性傳承人王永清精心打造的扎染體驗地。
  • 古代人的印染藝術:扎染
    扎染,古代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傳統的印染工藝,扎染的製作主要分為扎結、染色。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在進行染色。扎染有著濃鬱的民間藝術風格,古樸典雅,別具一格。早在秦漢時期,我國就有絞纈工藝,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 一起來學習扎染的藝術手法,這5種經典的扎染手法,學會受益終身
    一起來感受扎染的藝術扎染早在幾百年前就被古代印度、中國和非洲的大師所使用。「花兒們」的時尚使世界聞名,而現在,這種不尋常的染色方式正在經歷一場新的流行浪潮。除了美麗和明亮之外,扎染技術的美妙之處在於它並不複雜,而且還很有趣。接下來我們看下,基礎的扎染方法一、螺旋的方法。
  • 美術教案|扎染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扎染的意義和藝術特色 2,能夠手繪設計出自己喜歡的花紋 3,經過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藝術,培育學生對民間傳統藝術酷愛 重難點: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 以針代筆,極致絢爛——自貢扎染
    自貢扎染以針代筆,扎纈染色,使幾何圖案及包括人物、動物、花鳥、書法等在內的寫意圖案若隱若現地呈現在扎染品上,手法出神入化,極具地方特色。,工藝性強,現已發展成了在棉、麻、絲綢、緞等各類純天然織物和皮革等面料上的扎染藝術。
  • 冊亨:扎染特色課讓新市民孩子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8月20日,冊亨縣高洛街道志願者聯合黔世今朝文創企業的專業扎染技術人員、益童樂園義工,以及緣心社工站的社工,一起在高洛街道新市民追夢橋服務中心舉行了一場以扎染為主題的民族特色課程。學生們在學習製作扎染在教學之前,扎染專業老師韋成文向小朋友們一一介紹了之前準備好的白棉布、線、剪刀、皮筋、彈珠、針、藍靛等所需用到的工具,讓學生觀看成品,向學生講述扎染的製作過程,繼而帶領學生進行成品的製作。
  • 扎染——民族文化的奇葩 守護民族文化,打造西堡小學特色
    扎染在西堡小學作為校本課程已多年,扎染已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宋曉麗老師的功勞全校師生有目共睹,她畢業於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學歷,主修染織藝術設計專業,自2011年9月參加工作,從教西堡小學開始,就用心琢磨怎樣讓扎染成為校本課程,其間,2015年參加濟南市「名師送課」活動,扎染《手帕花》,代表槐蔭區送課至天橋區北苑小學,反響很好。
  • 川渝民間扎染藝術交流:傳承非遺文化 照亮多彩生活
    ……近日,來自重慶、自貢、內江等地的扎染藝人和扎染藝術愛好者相聚在古剎聖地聖水寺,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藝術,體驗扎染製作工藝。當天,來自自貢的知名扎染藝人丁永超向大家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藝術的發展過程、藝術特點和製作工藝等。隨後,大家在丁永超的指導下,進行扎染製作,選料、浸泡、擰乾、包紮、染色……大家按照工藝流程,隨心所欲地創作起來。「太神奇了!」
  • 鳳凰縣檢察院:非遺文化進機關 感受扎染藝術魅力
    湘西網10月9日訊(記 者 闕志明 通訊員 張沙沙)近日,鳳凰縣人民檢察院開展了「感受扎染的藝術與魅力」為主題的手工扎染活動,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豐富幹警文化生活。活動邀請了湘西州非物質蠟染傳承人王曜給大家進行現場教學。
  • 「商家特色登記」扎染布讓你遇見最美了嗎?
    【有事找不怕罵】去大理遊玩,我想這份伴手禮你一定不會錯過了,它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更重要的是它是健康的時尚,你猜猜是什麼?【商家特色登記】扎染布是大理白族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產品,古稱絞纈,大理叫它疙瘩花布、疙瘩花。扎染,古稱雜花布,又叫絞纈染,是民間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藝,起源於1000多年前中原地區。周城更是有著「家家有染缸、戶戶出扎染」的扎染之鄉的美譽。
  • 白族扎染技藝
    白族扎染工藝主要流傳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古老的紡織染色工藝。大理市周城鎮、喜洲鎮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大倉、廟街等地至今仍保留著這一傳統工藝,其中尤以周城白族扎染最為著名,是1996年國家文化部命名的「民族扎染藝術之鄉」,產品暢銷國內外,是大理外貿出口產品的主要種類之一。
  • 服裝面料設計——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xié)、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扎染的圖案也越來越複雜和多樣化,起碼有數百種之多,而且各種尺寸大小都有,衍生出扎染包、扎染帽、扎染衣裙等琳琅滿目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