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
我們時常可以見到這樣的人:
不停地向身邊人重複講述自己的遭遇,
時常因為過度擔憂某些小事而苦惱,
身體有各種小毛病,
全身上下各個部位都不舒適,
但是相應的檢查表現卻並不嚴重。
面對這種情況,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
他只是有一點「作」,
不要管就好了。
其實,他有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
焦慮症出現的原因
這樣的人往往身體本身的症狀並不嚴重,但是不舒適的感覺引起了他的焦慮,導致出現過度痛苦的錯覺。
可長期的擔憂和焦慮,會大大影響生活質量,尤其是睡眠和消化,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陷入走不出來的「死胡同」。
因此,精神疾病的危害不可小視。
焦慮情緒與焦慮症的區別
那麼有些人可能會疑惑,我最近工作學習壓力大,家裡事情很多,每天都心煩意亂,無法放鬆,這是患上了焦慮症嗎?
答案是否定的。焦慮情緒的產生是正常的,健康狀態下我們都具有情緒調節的能力,當導致焦慮的因素消失之後,我們的焦慮情緒也就會隨之消失。
然而,焦慮症患者的不良情緒產生,是缺乏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即焦慮情緒的產生並不是由於實際面對的情況,或者過度誇大了當前面對的情況,從而產生經常或持續性的提心弔膽、緊張不安,並伴有心悸、胸悶、出汗、頭暈、噁心、腹瀉、睡眠障礙、周身乏力等自主神經症狀。
病人感到難以忍受卻又無法解脫,因此痛苦不堪。
焦慮症的表現
焦慮症常見的症狀表現有以下幾種。
1、不明原因的疼痛
最常見到的描述有頭頸痛、後背痛、腰腿痛、胃痛,一陣陣的頭暈,能感覺到自己心跳很快,手腳有麻木和刺痛感,會發抖、打顫,全身衰弱疲乏等等。
2、莫名其妙的擔憂
會因為感到某種災難可能會降臨而不安,精神長期緊張,甚至會突然昏倒;或過度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整天擔心自己的疾病再度發作,思維變得敏感而固執。
如果這種擔憂的情緒連續6個月都陸續存在,並且自己感覺受到情緒困擾無法解脫,就可能是焦慮症了。
3、反覆相同的陳述
有些患者會將自己遭遇的一些小事,或者很久之前遭受的打擊,反覆向身邊的人傾訴,並且無法認真地聽明白別人給予的建議。
4、不自主的動作
焦慮症患者可能會經常性地肌肉緊張,例如雙手握拳、咬緊牙關、背部僵硬等;也可能會不停搓手指、咬指甲、擦汗、來回走動等。
這些動作往往都是為了試圖消除焦慮情緒帶來的不舒服,而做出的無意識舉動。
5、睡眠和消化道症狀
睡眠和胃腸道,是最容易受到情緒影響而波動的。焦慮症患者常見到伴有入睡困難、多夢、噩夢、胃痛、便秘或腹瀉等症狀。
預防焦慮症
焦慮症是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等方式預防的,如果你最近因為常常感到煩躁憂愁,而害怕自己發展成為焦慮症,那麼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放鬆肌肉
前面我們有提到過,長期緊張焦慮可能會使肌肉處於緊張狀態,所以我們可以活動下頜、腰背、頸部等肌肉,並配合深呼吸,有意識地使身體放鬆。也可以做簡單的氣功調息動作:吸氣時緩緩向前抬起雙臂,呼氣時放鬆,如此反覆數回。
做出改變
可以試著培養一個新的習慣,改變一下生活方式,例如飯後散步、養幾株植物、學習瑜伽、畫畫、寫日記、打羽毛球、周末爬山等,或許可以幫助你的情緒找到一個突破口,走出「死胡同」。
幻想
可以找一些輕鬆愉悅的音樂,然後在腦海中想像一些可以使人平靜的畫面,通過幻想來放鬆自己的大腦。
看醫生
如果症狀比較嚴重,自己無法調節,也不用擔心,我們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焦慮症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方法,從而獲得緩解。
● 轉載需註明出處;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