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了殘荷之美,就懂得了人生

2020-12-05 齊魯壹點

文 | 李振聲

殘荷

褪去「佳人映水猶含羞」的美豔, 僅存「簡影殘妝萎玉身」的空殼;

沒了「映紅蕩綠漲汀臺」的繁華,

只有「寒塘瑟瑟落芳魂」的寂寞。

置身冰池被霜雪緊鎖,

卻風度依舊倜儻灑脫,

不失卓然超群的從容,

猶存鬥風傲雪的快活,

高揚寧折不彎的風骨,

固守善美初心的純潔。

啊,

這就是殘荷,

宛若逆路而上的鬥士,

堪稱永不言敗的勇者,

身殘志愈堅,

高風亮氣節!

有一種審美叫琢磨,

品殘荷之美,

無須用眼觀賞,

只需用心咀嚼;

有一種美麗叫懂得,

懂得了殘荷之美,

就懂得了人生,

懂得了生活!

附:七絕.殘荷(二首)

(一)

殘葉枯枝蓬殼瘦,鉛華洗盡亦風流。

寒霜不懼凝錚骨,獨立冰池笑晚秋。

(二)

晚風蕭瑟映池塘,不朽殘荷透暗香。

獨立寒秋盈面笑,仙姿道骨醉夕陽。

【注】兩首七絕均為新聲韻。

作者簡介:李振聲,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老幹部詩詞學會會員、美篇首批認證的優質文學作家,退休前曾任山東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殘荷聽雪,枯寂之美
    一排排,一片片,自成風景,有一種枯寂孤絕之美。枯寂得像溪流盡處的一聲絕響,像人逢末路一揮手,喚來一隻老船,反倒有一種無言的美。我是那麼喜歡這種枯寂。於是,便想在自家門前養一池荷。秋天,我要等著紅葉織錦,殘荷披霜,看乾枯的蓮蓬穿上一襲老僧衣,白露沙沙頌著經文,深藏的蓮子俯首傾聽。薄霧遊走其中,畫出一痕痕淡煙疏影,萬裡枯寂不過一塘殘荷聽雨。你聽那秋雨,多像一把刻刀,將綠肥紅瘦雕刻出雋永的稜角。
  • 殘荷作者:李振聲
    殘荷作者:李振聲褪去「佳人映水猶含羞置身冰池被霜雪緊鎖,卻風度依舊倜儻灑脫,不失卓然超群的從容,猶存鬥風傲雪的快活,高揚寧折不彎的風骨,固守善美初心的純潔。啊,這就是殘荷,敢於頂風冒雪的鬥士有一種審美叫琢磨,品殘荷之韻,
  • 懂得世間萬物皆無完美,就懂得了人生
    但是,人生哪有那麼順當呢,總會被各種因素阻擾對圓滿的追求。有圓就有缺,殘缺也是一種美。殘缺是完美的映襯,有了殘缺,才更懂得珍惜完美;有了殘缺,才更清楚擁有的可貴。用美的眼光看世界,殘缺也是一種獨特的美。因為世間有太多的不完美,所以才要更珍惜當下擁有的,健全的四肢,安定的生活,健康的身體,和睦的家庭,約束的自由。
  • 殘荷怎麼拍才能表現它的殘缺之美
    無論是夏天聖潔的荷花還是冬天衰敗的殘荷,都是我們攝影愛好者所喜愛的題材,冬天的殘荷相較於夏天的荷花,顯得剛毅、堅強,給人以敬畏之情,比夏荷更具有內涵。這一課小編和大家分享下殘荷的拍攝方法,以供大家作參考。
  • 殘荷之美,如詩如畫
    殘荷是生命的記錄,如詩如畫,生命盡頭呈現的是美和精緻,與哀傷無關。,教會我們對於另一種美的審視。疏影橫斜,幽香靜謐,這亦是殘荷之美。用殘荷的意境去解讀人生,清美的傲骨,殘缺的韻意,是一種美的訴說,一種不折的神韻,一種超脫的意境。
  • 品讀 | 大師筆下的殘荷之美
    殘荷是生命的記錄,如詩如畫,生命盡頭呈現的是美和精緻,與哀傷無關。,教會我們對於另一種美的審視。疏影橫斜,幽香靜謐,這亦是殘荷之美。用殘荷的意境去解讀人生,清美的傲骨,殘缺的韻意,是一種美的訴說,一種不折的神韻,一種超脫的意境。
  • 極致的人生,需要懂得節制
    極致的人生,是需要懂得節制的。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用他的一生告訴人們:人活到極致,是節制。是的,不管是怎樣的人生,節制都是必須的。就如一口缸、一個沙袋,他的容量都是有限的,超出了承載的限度,就可能被撐破。古人說:君子吃無非求飽,居住無非求安定。
  • 對聯人生:聰明人懂得「放下」,成功者懂得「按捺」
    但凡是傳播甚廣,天天被人們掛在嘴邊的對聯,其中都是有大智慧、大哲理的,如西湖靈隱寺的「人生哪能多如意」、白馬禪寺的「兩箸夾空,更何戀紅塵畫餅」等等。那麼今天要來說的這副對聯,關於「人生」,更關於「人」。
  • 對聯人生:聰明人懂得「放下」,成功者懂得「按捺」
    但凡是傳播甚廣,天天被人們掛在嘴邊的對聯,其中都是有大智慧、大哲理的,如西湖靈隱寺的「人生哪能多如意」、白馬禪寺的「兩箸夾空,更何戀紅塵畫餅」等等。那麼今天要來說的這副對聯,關於「人生」,更關於「人」。
  • 人生,要懂得留白
    其實,不僅僅是文藝作品,我們的人生,也應該懂得留白。畢竟,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生,也沒有完美的人,既然如此,學會主動留白,反而能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韻味。不過,我們應該明白的一點是,人生的留白,不是不盡力去做事,也不是故意做有瑕疵的人,更不是在生命的某一段時期裡什麼都不做。
  • 荷花美,殘荷更美
    歲月輪轉,季節更換,加上霏霏的秋雨,總讓人生出無端的況味。忽然想起久未光顧的荷塘了。在這清寒的風雨中,不知那些娉婷的荷花怎麼樣了?午後,放下案櫝勞神,遠離車馬喧囂,一人驅車幾十裡,來到近郊的一處荷塘。荷,又名蓮,別名芙蕖、菡萏、芙蓉等。
  • 殘荷,竟可以如此的美
    殘荷是生命的記錄,如詩如畫,生命盡頭呈現的是美和精緻,與哀傷無關。,教會我們對於另一種美的審視。疏影橫斜,幽香靜謐,這亦是殘荷之美。用殘荷的意境去解讀人生,清美的傲骨,殘缺的韻意,是一種美的訴說,一種不折的神韻,一種超脫的意境。
  • 花開花落, 流雲來去, 人生過往, 應懂得珍惜、懂得珍藏
    風雨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一窗明月,四季清風,只存在於故事裡。人生的軌跡曲曲折折,總 有些珍藏存於內心深處,如一壇老酒,值得品味,又如一盞濃茶,回味無窮。風的提琴,葉的節奏,用心聽著,聽著,聽著也就懂得生活從來都是薄涼,而能救贖自己的只能是自己。那麼,薄涼之中,歡喜是什麼?是自己的選擇,選擇了就給了自己一個希望,當希望消失了,堅持就是不放棄,而放棄了,或也不應該是失望,而應是珍藏。
  • 【美文賞析】殘荷之美
    一池殘荷隨風搖曳,有著無以言表的美。這是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中的鏡頭。 滿頭白髮的葉先生,儒雅端莊,氣度非凡,是浸染古典詩詞凝萃出來的優雅和大美氣質。有學生問她,您講的古詩詞特別好聽,但對我們的實際生活有什麼用呢?葉先生說:「你聽了我的課,當然不能用來評職稱,也不會加工資。可是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詩人的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讀古詩詞,可以讓你的心靈不死。
  • 殘荷之美,別有韻味!
    殘荷之美,別有韻味! 同張愛玲一樣, 與殘荷的不期而遇也是如此。 將酷暑放肆到了清涼; 殘荷聽雨, 未嘗不是一種蕭條的美, 將枯敗蛻幻成了風骨。
  • 初二作文:殘荷之美
    在水一方,有一靜謐之處很使人留戀,在這兒最後一隻雁也隨一行行同伴飛上了青天,留下的只是有幾枝葦花相伴,幾點露珠相隨,幾個蓮蓬挺立在殘荷上。這兒沒有了夏日裡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場景,沒有了綠衣仙沐浴的嘻鬧,也已聞不到風中陣陣碧玉清香,留下的只是瑟瑟秋風,縷縷白露……可你靜聽,一陣秋雨,雨打殘荷聽秋聲像一陣陣春蠶食蠶葉,又像「沙場秋點兵」展現著金戈鐵馬,激昂澎湃。
  • 人生感悟: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人生感悟太多,反而會多愁善感,因為經歷多了,懂得了人生,所以變得寬容。自信滿滿的女人一生縱然有一生的懷想,卻還是要回歸家庭,回歸屬於自己的家。愛與不愛,都是自己的選擇,別人無法幹預和評論。小靜,漂亮、獨立、堅強,每一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美麗新世界,總是嚮往打開自己那扇幸福的大門。小靜,獨自北漂已經五年了,她想擁有愛情,想下班累的時候,有人給他一個擁抱。
  • 認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站到祖先和親人的墳前,明白了: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從哪來?靜立塋冢默然,你便會追尋到這個答案。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
  • 殘荷之美,線條的生命樂章
    寒冷的風中殘荷,幾乎是枝零飄落,幾乎是失去了所有取悅的顏色,但正是那副慘落凋零,才造就了殘荷的優雅線條。用蛻變形容,那是生命的線條,美的令人窒息。深秋或者初冬。寒冷的風中殘荷,幾乎是枝零飄落,幾乎是失去了所有取悅的顏色,但正是那副慘落凋零,才造就了殘荷的優雅線條。用蛻變形容,那是生命的線條,美的令人窒息。深秋或者初冬。
  • 殘荷之美,別有韻味
    ——南唐·李璟蓮葉田田,自是一種凌駕的美,將酷暑放肆到了清涼;殘荷聽雨,未嘗不是一種蕭條的美,將枯敗蛻幻成了風骨。她,盛開時妖豔醉人,凋落時氣象萬千。枝葉凋零的殘荷,可能不是一副張揚的開放模樣,亦可能失去了所有取悅於人的顏色。但是,歷經悽風冷雨的打擊與磨練,真正沒有枯萎的,卻是她堅韌飽滿的,潛藏在孤獨美感後的錚錚傲骨。內在的美往往和時間的老去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