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片對於一個演員來說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運呢?這個見仁見智。比如八十年代開始,央視拍攝四大名著,尤其以《紅樓夢》和《西遊記》達到了一個後人很難企及的高度,也同樣造成了演出者被無限循環在這兩部電視劇中,無論如何也不能擺脫。同樣的情況在香港的很多類型片也如此。
比如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如果不打沒人看,比如周星馳不演喜劇同樣沒人看。但是他們都能做不同的嘗試,而另外一種以林正英為代表的殭屍片,則除了林正英,再也難選擇其他人繼續。
粗略的統計了一下,林正英在去世之前,拍的殭屍片電影包括電視劇應該超過一百集了,當然也貢獻了無數精彩,有的當年就賣座叫好,有的隨著時間推移也越來越吸引大家。大家提起殭屍片首先想到九叔林正英,但是其實在那個年代,雖然跟風之作很多,依然有幾部殭屍片題材,在沒有林正英的情況下,也非常經典和經典,一點也不遜色,今天沽酒客想為大家專門講述這部《殭屍叔叔》
沒有林正英,這部照樣經典,除了導演,《殭屍叔叔》簡直大換血,午馬和陳友演出了僧道鬥氣一族,兩個的徒弟,一個是錢小豪的弟弟錢嘉樂,就是香港替身王,一個是當時還青春無比,沒有下海的李麗珍。鍾發再次飾演了活不久的倒黴道士。
該片明顯搞笑成分要多了許多,陳友這個少數幾個人跟周星馳對戲還不被搶戲的絕好的喜劇演員,其實早年是溫拿樂隊的,他黑框眼鏡和大鼻子加上魁梧的身材,可視度很高,而且陳友的面相就自帶一種幽默感,不管是使壞還是一本正經,都讓人忍俊不禁,實在是老天爺賞飯吃。
故事其實並不複雜偏僻山間,一僧一道比鄰而居。和尚(午馬 飾)隨和開朗,更有一女徒菁菁(李麗珍 飾)玲瓏可愛;道士(陳友 飾)古板嚴厲,而徒弟嘉樂(錢嘉樂 飾)卻鬼馬頑皮。性格不同的兩個師傅口角不斷,大鬥其法,兩個冤家徒弟也搞笑連連,笑料頻出。
某天,一支奇異的喪葬隊伍路過此地,某邊疆皇族中屍毒死去,幻化成殭屍,千鶴道長(鍾發)及王子護送棺木上京。途中遭遇暴雨,棺木被雷劈開,殭屍破棺而出,大開殺戒。烏侍郎(元華 飾)攜王子僥倖逃命,但王子已中屍毒。和尚與道士命徒兒照看王子,兩人則衝入樹林尋找千鶴道長,可惜鍾發又提前領了盒飯。於是開始了後面一系列的鬥氣和鬥法。
顯然陳友的道長形象沒有林正英穩重,而且學法好像也有點似是而非。還有些小心思。如果大家記得第一部殭屍先生裡,他曾經出現過,就是林正英的師弟,沒有想到這一部給了他主角。
今天我們很難想像,誰會投錢請一個演技派當主角,而不是流量明星的去拍一部電影。但是香港那個年代雖然也看流量,畢竟明星還不是主要的,很多因素控制下,還是演員自身的素質去迎合片子的本身。
今天再看殭屍叔叔,你就會發覺每一個角色都很到位。陳友自不必說,一開始出來,還以為他是一個好色道長,沒想到扮豬吃老虎,把狐狸精折磨的夠嗆。而午馬在燕赤霞之前,這個和尚師父倒是很敦厚,但是陳友顯然不喜歡他這個老對頭,二人吃飯和鬥法的橋段,雖然有很多無釐頭,但是顯然還沒有王晶那種屎尿屁為主的惡俗,反而把民間法術搞得非常有趣。
配角當中包租公元華演的一個伺候小王爺的太監,香港從來不管服裝合不合朝代規矩,反正居然給他穿得像埃及人一樣也是醉了,而明明是清朝,又混淆了民國的感覺,大雜燴你不能太計較,本來就是胡扯的片子,自從李翰祥、胡金銓等退休後,香港這些流水商業電影是不會花心思幹這個的,而且也不是大製作,好在在劇情和橋段是用料十足,才讓我們今天看起來依然十分過癮。
「香港的殭屍電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屍還魂」——香港影評人吳昊先生此話確實一針見血。單拿《殭屍先生》來說,當年功夫片中最常見的民初背景、師徒關係、逗趣情節都被編劇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關「殭屍」和「茅山術」的具體細節則極具民間色彩,用糯米、墨線、桃木劍、黃紙符降制殭屍的民俗傳奇手法都被《殭屍先生》統統吸收,並被「九叔」林正英用極其專業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開來。
而不論,有沒有九叔,一系列跟風之作中,還是有不少是經得起考驗的,不過也是如同陰陽路一樣,拍完五部後,還有十部真的爛得讓人髮指。
今天殭屍片我認為再度復甦是不大可能了,而且翻拍也沒有當年的感覺,作為紀念,我們偶爾翻看那些曾經的經典就可以了。而這部《殭屍叔叔》你一定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