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彩禮糾紛慘案迭出,其實關於彩禮糾紛,古代有更好的辦法

2020-08-13 葭明通半瓶歷史

「彩禮」是傳統中國的婚嫁習俗之一。

毋庸諱言,傳統民間習俗之中,肯定是存在大智慧的,不能用「封建糟粕」一言而蓋之。

民間習俗之所以形成,一般是由古代擁有大智慧的賢人為了應付社會生活,而施展技巧製造出來的。

比如二十四節氣的各種習俗 ,完全切合了農業社會生產的需要,這中間的智慧完全可以用「大」字形容。

本文主要是討論古代彩禮習俗在婚姻中的應用。


古代的婚姻有兩種,一種是聘娶婚,一種是買賣婚。

先說買賣婚。

買賣婚是古人納妾的婚姻習俗。

看名字也知道,採取買賣婚而成的婚姻,完全是一場一手交錢一手交人的買賣。

在古代,無論是國家法律層面,還是社會大眾的習慣認知層面。

一致認為凡是因為買賣婚而嫁給丈夫的女子,她的丈夫不是她的丈夫,而是主人。

這種婚姻所產生的男女關係是主奴關係,而非夫妻關係。

這一點很重要,主人對於自己的奴隸當然擁有一切權力,打罵虐待都是小兒科,無人可以幹涉。

井淹棒殺也在所多有,民不告官不究,官家追究起來,也無須一命抵一命,大不了多賠點燒埋銀子而已。

這些可憐女子如果生育了孩子,連做母親的資格也沒有,更不要說做妻子的權利了。

在這種婚姻中,沒有彩禮一說。


再說聘娶婚。

聘娶婚是古人娶妻的婚姻習俗。

無論是國家法律層面,還是社會大眾的習慣認知層面。

一致認為凡是因為聘娶而嫁給丈夫的女子,她就是她丈夫家的女主人。

這一點很重要,女主人是一個家庭主內的主人,如果她男人早她先去,這女人完全可以做這個家庭的皇太后。

兩種婚娶形式所帶來的女性地位不可同日而語也。



在古代,一個男人娶妻也是要付出大筆金錢的。但是,這一注大筆金錢不能就叫作錢,而要被稱為「彩禮」。

如果是納妾呢?錢就是錢,多不過十兩銀子買上一個女孩子,和「禮」沾不上關係,並且買賣婚的價錢還要比聘娶婚便宜很多很多。

古代先賢就是這麼有意思,把明明花「冤枉錢」的高價金錢交易包裝成了「禮儀」。


所謂禮儀,必然要繁瑣,先要有三媒六證來來往往談之又談,談妥彩禮。

然後依然還要鄭重其事、大張旗鼓,僱著樂器班子在前吹吹打打,領著一幫子人抬著禮盒去送彩禮。

不可能如買賣婚一樣,一手交錢一手交人。

這樣有意增加組織家庭的難度,其實都是為了穩固家庭,然後穩固社會。

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大家都會比較在乎。

在古代中國,婚姻締結的原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彩禮作為聘娶婚制的產物,「男女無媒不交,無帛不相見」。

彩禮是由西周時期「六禮」中的「納徵」演化而來。

為了訂婚,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財物,女方家一旦接受了財物,即告訂婚。

這個訂婚不僅受到禮法習俗的約束,還要受到國家律令的規制。

正所謂「以聘財為信也」!


在唐代,聘財的效力等於報婚書,法律規定沒有聘財不得迎娶,男方在三媒六證地見證下送出彩禮,女方一旦接受,那麼訂婚即告成立,雙方不得反悔。

宋元明清時期,訂婚條件更加細化,聘財數目一分一毫都被寫進了婚書。

古之先賢之所以讓婚書沾染銅臭,是為了防止萬一男女雙方任何一方悔婚之時,無法可依。

為了在出現彩禮糾紛之時,有法可依,我們的祖先很實用主義,在男女婚姻中捨棄了愛情和自由,把彩禮寫了進去。

無論是民事責任,還是刑事責任,一切拿彩禮說事。

畢竟,對於有些不良父母來說,他們再怎麼不愛自己的子女,不在乎子女的家庭幸福。

錢,他們還是愛的,銅臭製得住他們。

古代律令規定:

  1. 男方悔婚另娶,不得追還彩禮。
  2. 女方悔婚另嫁,必須退還彩禮。

相對於現代社會頻繁出現的彩禮糾紛,下面才是重點,足見古代賢人的「大智慧」。

古代律法規定:

如果男方娶的是訂過婚的女子,那麼男方付出的彩禮應該歸於女方前夫,而不是其娘家父兄。

如果前夫不願意接受這種侮辱其人格的彩禮,唐朝的規定是彩禮歸於政府;元明清的規定是把彩禮錢再加一倍,看看前夫願意不願意,如果還是不願意,那就收歸國庫。

據筆者觀察世面上的彩禮糾紛,悔婚的女孩子一般是願意還錢的,只是錢不在她的手中,而是在其父兄的手中。

人性嘛,很惡劣。

法律對自己有利,就談法律,習俗對自己有利,就談習俗。


民國之後,國家提倡婚姻自由,男女雙方結婚去政府部門登記一下就可以了,彩禮制度受到了打壓。

可是,兩千年的習俗力量不可小覷,彩禮並沒有因為民國政府的打壓而退出歷史舞臺。

在民國,尤其鄉村地區,依然是聘娶婚盛行,無人在乎政府指定的婚書。

婚書,有,也可,沒有,也沒有關係,不影響過日子。

1949年後,彩禮制度受到了批判,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國家對於女方父母借婚禮而索取財物的行為,一直採取的是打壓態度,因此我國頒布的歷次《婚姻法》中均沒有提到訂婚和彩禮。

這些父兄收錢的時候談的是習俗,要他們還錢的時候,就開始談法律了,把彩禮說成是贈予,依法不應該歸還。

然後坐等收第二次彩禮,開始談傳統習俗了。

至於女孩子的處境?這些無良父兄是不在乎的。

於是,有時候,慘案就發生了,無辜花季少女成了受害者。


同樣的古代律法,對悔婚的男方也有制約。

  1. 如果男方明明知道女方有婚約,還是下了聘禮於女方,婚約作廢,彩禮歸政府,不知道的,可以向女方追回彩禮。
  2. 如果男方在婚約訂立後,無緣無故不迎娶女方或者在外流浪三年以上,女方申報官府,可以改嫁,不退還彩禮。
  3. 如果在此期間女方與他人通姦,男方解除婚約的同時,可以索回彩禮,娶妻不易,如果男子願意戴一頂帽子繼續生活,那麼彩禮可以減半。
  4. 如果成婚之後,男子無故出賣妻子,聘禮沒收歸於官府,治男子販人之罪。

只是呢!現代社會面臨一個新問題,那就是離婚太多。

有些年輕夫妻結婚半年一載,就要離婚。

彩禮退還是不退?這是一個問題。


引用一段司法解釋的前言吧: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男女雙方結婚應當以愛情為基礎,不主張也不支持結婚以給付彩禮為條件。給出上述規定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糾紛,並防止矛盾激化,並不是鼓勵和提倡給付彩禮。我們依然呼籲......要大膽破除給付彩禮的舊風俗。」

看來把彩禮寫進《婚姻法》是不可能的了。

目前法學界的主流觀點是:

彩禮給付是一種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行為,如果結婚的目的不能達到,那麼彩禮的給付人有權請求對方返還彩禮。

是請求,不是要求。

這種觀點的理論基礎來自於西方國家。

西方國家也反對彩禮行為,他們認為彩禮制度限制了婚姻當事人的婚姻選擇權。

西方國家自然也有以結婚為目的的婚前財產轉移,這是避免不掉的,畢竟組織新家庭需要財力支持嘛!

如果婚姻不成,在西方國家,這種財產轉移是可以再轉回去的。

相關焦點

  • 婚姻財產糾紛中關於彩禮的三個小故事
    2016年2月,被告熊小美經醫院確診懷孕後,熊小美、王小偉於2016年3月5日在雙方父母的主持下舉行了定親儀式並開始了同居生活,當日原告給付被告10萬元彩禮。嗣後,被告雖經多次保胎治療,但仍未保住孩子,又因家中一些瑣事原被告之間經常發生爭吵,最終原被告在辦理婚姻登記前形同陌路,分道揚鑣。現原告王小偉於2017年6月提起了訴訟,要求被告歸還彩禮款。
  • 【以案說法】婚約財產起糾紛,結婚彩禮怎麼判
    【以案說法】婚約財產起糾紛,結婚彩禮怎麼判 2020-12-07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彩禮引發的糾紛,別被愛情蒙住眼
    結婚是件喜事,我國自古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彩禮本是寓意喜慶的民間風俗,然而,因彩禮產生的糾紛層出不窮,更有甚者,以結婚為「誘餌」要求對方給付價值不菲的彩禮,將騙取彩禮作為生財之道。
  • 冠縣柳林司法所:彩禮返還起糾紛 法律顧問巧化解
    冠縣柳林司法所:彩禮返還起糾紛 法律顧問巧化解 2020-05-24 0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男子因彩禮糾紛刀捅準嶽母
    這是他落網後說的第一句話……    1996年6月,他揮刀殺害準嶽母后潛逃,從此杳無音信;20多年來,他為了逃避法律的懲罰,一直在外逃亡,四處躲藏,但心中不曾有半刻安寧。    2018年,民警終於將其抓獲。當被民警帶回撫州市東鄉區指認現場時,年近知天命之年的他雙膝跪在地上,嘴裡念著「對不起」。
  • 定親彩禮如何返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法律是這麼規定的
    彩禮,源於中國古代婚禮程序之一,又稱定親財禮、聘禮聘金,可以說是民間初步達成婚姻約定的一種習俗。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觀念的變化,彩禮內容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從洋車手錶縫紉機,到冰箱彩電洗衣機,再到現在的買車買房送現金,彩禮儼然已成為男女婚前要跨過的一道坎。
  • 「請把當初我給的10萬塊彩禮還回來!」彩禮到底要不要還?
    那朵朵要不要返還這10萬塊錢的彩禮呢?最近接到多幾個關於彩禮問題的諮詢,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彩禮的這話題,說一說,彩禮到底要不要還?01 什麼是彩禮彩禮這個問題,每年都是熱門話題。因為高價彩禮跳樓的、自殺的、殺人的,各種負面新聞層出不窮,鬧上法庭的更是數不勝數。每年法院都會審理大量因為彩禮引起的婚約財產糾紛。那什麼是彩禮呢?訂婚時給的11000、31800、88888,是彩禮嗎?
  • 什麼叫彩禮- 廣州本地寶
    1、什麼是彩禮?     中國舊時婚禮程序之一,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 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一種婚嫁風俗。按照這種風俗,男方要娶他家女子為妻時,應當向女方家下聘禮或彩禮。彩禮的多少,隨當地情況、當事人的經濟狀況等各方面因素而定,但數額一般不在少數。
  • 說法:訂婚後女方不願結婚了,當初給的彩禮錢能要回來多少?
    關於這一方面,法律有做出對應的規定,我國的婚姻法有一條規定:一種是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為共同生活在一起;另一種是婚前支付彩禮導致支付方生活比較困難。這樣的情形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要求返還彩禮。 在我國各地,其實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在農村則看雙方哪一方反悔了,如果是男方先反悔了,女方可以不返回彩禮錢。
  • 彩禮超過兩萬,以拐賣人口或者詐騙處理
    古代:訂婚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訂婚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寓意喜慶的物品構成的「彩禮」。女方家庭收受彩禮後,也會贈送男方價值相當的財物,稱作「回禮」。女方出嫁時,娘家會在彩禮的基礎上增添數倍甚至數十倍的財物隨女方嫁至夫家,稱為「嫁妝」。 看明白了嗎?有彩禮,就必須要有相應的嫁妝。如果給不起相應的嫁妝,那麼單方面的付出,必定導致感情不平衡。
  • 男女訂婚後發現雙方不合適 法院判女方退回彩禮錢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男婚女嫁,一般以婚約為先,自古以來就有「三書六禮」一說,如今三書六禮的婚俗禮儀雖然已經化繁為簡,但結婚給付彩禮的婚俗,仍然比較普遍。關於彩禮的一系列糾紛也隨之而來。近日,蕪湖市鏡湖區法院便審結了這樣一起婚約財產糾紛案件。
  • 農村婚約財產糾紛日益增多應重視
    李冰  在我國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常把訂婚視為結婚的前置程序,而訂婚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給付彩禮。彩禮是我國古代傳統婚禮中「納徵」的俗稱,是指男女雙方在完婚前,由男方交付給女方本人或者家屬作為訂立婚約成立條件的財物。目前涉及婚約財產糾紛的案件逐漸增多,呈上升趨勢。
  • 為18萬彩禮,江西小夥跟丈母娘互毆,你結婚送了多少彩禮?
    彩禮,源於中國古代婚禮程序之一。彩禮,又可以稱之為:定親彩禮、聘禮、聘財等。其實根據各家經濟狀況來,不必要參考其他人的做法。但日子久了,人心容易比較。不是麼?所以,社會上經常發生一些關於「彩禮」的鬧劇。最近大概是結婚離婚的人比較多,也是報導了很多。自古以來,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毋庸置疑,然而文化習俗在歷史的洗滌中,變了不少味道。
  • 13萬的彩禮硬說成3萬,周口這位「媒人」公然做假證,結果栽了!
    在淮陽,通常男方會提前將彩禮準備好 訂婚時就交給女方家庭 但訂了婚之後反悔的現象有時有發生 通常是女方酌情退還禮金 但是,淮陽縣人民法院最近審理了一起案件 媒人與女方「聯手」把13萬的彩禮硬是說成3萬,拒不按實際情況退還禮金,
  • 古代結婚彩禮要多少錢?跟現代差距太大,看完後難以置信
    在現如今,尤其是每個人到了二十五六歲左右的時候,都會討論一個話題談婚論嫁,這樣的年齡正好是步入婚姻殿堂的一個年紀,現如今法律也是規定男方滿22,女方滿20就能夠結婚領證,現在有一些地區還沒領證,也是已經舉辦了結婚儀式,到年齡規定以後然後再去領證。
  • 送彩禮是我國現代結婚的必經程序嗎?
    彩禮,是中國舊時婚禮的必要程序之一,是男方在婚約初步達成後,結婚前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雖然我國現在婚姻制度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彩禮的傳統還是保持下來了。近些年,由於彩禮的矛盾越越演越烈,彩禮開始成為眾矢之的。那麼,究竟彩禮還是不是我國結婚的必經程序呢?
  • 安康石泉男女為「彩禮」起糾紛 雙方各執一詞
    當石泉縣池河鎮村民葉某從寧陝縣城關鎮社會治理辦幹部手中接過退還的5萬元「彩禮」和「三金」時感激的說道。dR9安康新聞網(安康新網 + 今日安康)-安康市最全面的綜合新聞門戶網站 為什麼石泉的村民葉某會對寧陝的幹部感激萬分呢?
  • 彩禮書面證明怎麼辦理
    彩禮的書面證明是一種文書的說明方式,這樣可以證實這一彩禮是屬於合同的部分內容。關於彩禮書面證明怎麼辦理,接下來由小編為您解析這一相關方面問題。如果您還有什麼其他問題的話,歡迎到找相關專業的律師進行專業領域的問題解析。
  • 訂婚後沒有結婚的,彩禮是否需要返還?
    依照我國傳統習俗,男女雙方在談婚論嫁之時往往會給付一定數額的彩禮與陪嫁,熱戀中情侶之間也難免會有一些發紅包、送禮物等經濟上的往來。 然而,當一段感情走到盡頭雙方分手時,支出方往往會認為自己遭受了損失,從而產生經濟糾紛,甚至為討要相關費用對簿公堂。
  • 按農村風俗 訂婚的彩禮 是否需要返還
    彩禮如何認定:我國法律對彩禮的範圍沒有詳細規定,主要是由最高院的解釋和總結,一般認為彩禮要符合下列條件:(1)該地有給付彩禮的習俗。有給付彩禮的習俗,是認定彩禮的前提。(2)給付時的直接目的是否為締結婚姻。如果男方給付財物時的直接目的與婚姻無關,則不應認定為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