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學原理和常識「啟蒙」書法美育

2020-12-14 齊魯壹點

「近年來,教育部先後印發《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大力推進中小學書法教育,取得積極成效。然而作為一種藝術形態,不同群體對於書法之美的判斷有著較大差別,一些以書法創新為噱頭的惡俗搞怪行為甚至在網絡世界引起大量圍觀。書法美育的普及已然成為十分迫切的課題,如何認識書法之美,當下書法教育有哪些突出問題,書法美育的普及有哪些可行路徑……美術文化周刊就相關話題採訪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並約稿青年書法評論家朱中原圍繞相關話題展開分析,以期引起更廣泛、深入的探討。」

美育是一項針對全體國民的普及性工作,不是針對某一類群體。不但社會公眾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也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只有先具備了書法美的基本常識,才可能對全體國民進行書法美育的普及。但是目前,專業書法工作者由於缺乏專門的美學訓練,對書法美尤其是藝術美學原理還缺乏根本性認知,導致各說各話,各執一端,非此即彼,乃至互成隔膜,至為可憾。其實,美育未必需要多麼高深龐雜的知識譜系,而是需要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的啟蒙。但很多時候,認知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又最難,也最易被忽略。

之所以提出這個命題,是緣於對書壇美學現狀的觀照與反思。我們的美學思維,有時易從一個極端滑到另一個極端,要麼追求妍媚過甚,要麼追求醜拙過甚。譬如針對妍媚過甚,有人提出「審醜論」以救之,依據是傅山的「四寧四毋」(寧醜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姿媚過甚,則近於俗,故寧醜勿俗,這不妨可作為特定語境下拯救時弊的一種權宜主張,有其合理之處,然亦需把握其度,過猶不及。要知,傅山的「四寧四毋」是在晚明之際,針對帖學妍媚甜俗之風所倡導的一種主張,自有其美學價值,但不能就此而理解為傅山就是「審醜論」。其實,傅山「四寧四毋」中「寧」和「毋」的對象是有對比的,只是相對而言。也就是說,在妍媚、巧滑、安排過甚的情況下,寧可選擇醜拙、支離、直率,但並不等於把書法寫得醜拙支離殘缺不全就是好書法。這是古人的一種特定的漢語表達,帶有假設意味,並非就是傅山真的喜歡醜怪。但這一論斷往往被過度解讀。關於這個問題,我以為需要辯證看待,兩極化地解讀皆非傅山本意。

書法首先是一種視覺圖式和形體美學,或者是一種有意味的線條形式,不管如何解讀,它都離不開視覺層面的形的美學。正如康有為所說「書為形學」,從這個層面來說,書法美的確是一種形式美學,首先就必須遵循形式美的法則。一切違背形式美法則的書法創作,都是不美的。這個問題不解決,所有的美學討論,都將是一筆糊塗帳。所以,我以為書法美育的關鍵是,從根本上解決書法美的本質問題,也即美學原理問題。通俗點說,就是什麼樣的書法是美的?什麼樣的書法是不美的?如何認知書法的美?這不是細枝末節的問題,而是涉及美學原理的根本性問題。根本性問題不解決,所有細枝末節的討論,都缺乏理論的支撐。書法之美有其嚴格的規定性,這種規定性來自於漢字之美。這是書法不同於其他所有藝術的美學特質。把字寫得像印刷體,固然不美,那不是徒手線;把字寫得狀如算子,整齊劃一,那是館閣體,也談不上美;但是,把字寫得歪歪扭扭,支離破碎,就是美了嗎?恐怕不能得出此結論。因為缺乏美學原理支撐,邏輯上也不能自洽。

書法之形好比人體之形。人體之形講究勻稱之美,這是人體原始美的本質特質,不能更改。當然,一旦進入藝術創作,則是另一回事,但不管如何表現,也還是要遵循基本的自然美法則。這就好比書法中的正書體,要講究形體上最基本的勻稱和整飭(勻稱和整飭不等於整齊劃一),隸書尤其如此,因此,隸書創作不論如何變化,都不能脫離其整飭、莊重、渾穆、開張、恣肆、華美、淵雅的基本美學氣質。但是今天很多書家卻反其道而行之,以為這樣的字不能算是藝術,於是故意把筆畫寫歪或者寫殘,追求小情調、小趣味、小感覺、小格局,並競相以此為美。書法是要求變的,但追求形體的變化和形體的殘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種藝術創造,後者是一種不和諧的破壞。可是,今天很多書家寫篆隸楷等正書體,就喜歡以破壞美而為美,這是一種反美學主張,以為這樣就好比斷臂的維納斯。但斷臂的維納斯屬於雕塑,遵循的是雕塑美學,而且屬於悲劇美學。維納斯雕塑本身不是為了要追求形體的完整,而是追求一種殘缺之美、悲壯之美,這是古希臘悲劇美學的精髓。但這與書法之美是兩回事。書法和雕塑都是追求形體之美,人本來的形體當然是完整的,但一當進入雕塑藝術創作時,則需要有變化甚至殘缺。書法以漢字形體為書寫依據,又必須要講求變化,但這種變化,是建立在不變基礎上的,也即所有書法筆畫的變化,都必須嚴格遵循漢字的基本美學規律,也即追求勻稱和整飭的美學原理,這就是一種自然美。書法之美不能僅僅停留於自然美,但一定是建立在自然美基礎上的創造美。也就是說,書法美的創造,具有嚴格的規定性。在進行書法創作時,既不能隨意斬掉某一筆,又不能隨意增加某一筆,既不能隨意拉長某一筆,又不能隨意縮短某一筆,該長的筆畫絕不能短,該短的筆畫絕不能長,該勻稱的必須勻稱,該整飭的必須整飭,該平正的不能歪斜,該疏的不能密,該密的不能疏。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則違背了基本的漢字美學原則,也違背了書法的自然美,即使再有思想,也是胡寫。

書法的載體是漢字,而漢字本身就是美的,沒有不美的漢字。如果把本身很美的漢字寫得不美,那便失去了漢字書法的美學價值。事實上,所有的藝術創造,都是建立在美的基礎上的。可以把一個醜陋的事物刻畫美,但不能把一個美的事物刻畫醜。我們不能離開美來談藝術,也不能離開藝術來談美。沒有不美的藝術,也沒有藝術是不美的。如果一件藝術作品連美都可以不談,那它也就不是藝術了。書法美育,不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嗎?離開這個基本前提,無論怎樣談美,都缺乏理論依據。

書法創作和審美批評是一種美學活動。要開展美學活動,則必須懂美;要懂美,則必須進行美學啟蒙;要進行美學啟蒙,則必須開展美育;要開展美育,則必須進行美學原理和常識的普及。如果沒有美學原理和常識的根本啟蒙,書法美育也將成為空談。書法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養國民有關書法美的認知,從美學角度,辨別書法的審美風格與藝術品格。書法美育不僅是專業書法工作者對普通大眾的一種美學教育,也是專業書法工作者自身的一種美學活動。書法家只有先「自育」,才可能「育人」。

圖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愙齋書法」書法美育亟須美學原理和常識的啟蒙
    不但社會公眾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也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只有先具備了書法美的基本常識,才可能對全體國民進行書法美育的普及。但是目前,專業書法工作者由於缺乏專門的美學訓練,對書法美尤其是藝術美學原理還缺乏根本性認知,導致各說各話,各執一端,非此即彼,乃至互成隔膜,至為可憾。其實,美育未必需要多麼高深龐雜的知識譜系,而是需要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的啟蒙。
  • 陳振濂 || 書法美育,是一個時代的書法責任
    書名為《傳播書法之美》。(書法經典圖像分析,提升觀賞力)第三,是{學理編}:多角度證明「書法美育」在當下的適時性、必要性、急迫性;改變舊有觀念,建立起「書法美育」作為一個整體概念的新的學理框架。書名很直接:《書法「美育」之思想啟蒙》。(學科論證,思想開啟)目前最先出版的,是第一項:作為「知識譜系」的《書法美育》。
  • 書法的美育價值
    他還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號,並在對宗教與美育進行對比後認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強制的;美育是進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時下的教育目標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便蘊含美育。近年來,全國中小學逐漸恢復書法課,不單有繼承傳統文化的意義,也是增強美育的具體舉措。
  • 陳振濂:書法「美育」說
    它表明書法不再是一種人人都會的、以寫字(與識字、讀字並列)為標識的實用文化技能,它開始有規定的門檻、需要專業的啟蒙和入門基礎。亦即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從漢字之美看到書法之美;再從書法之美(形態風格技法);更看到書法「藝術之美」,亦即是在作品中能看到書法家「人」的融入和特定情態的傳遞,看到書法家充沛而有節制的抒情和爐火純青的表達與表現。 1漢字之美/2書法之美/3書法藝術之美,這三個層次的劃分及其定義,正是今天我們推行書法「美育」所依託的、作為學科的書法美學理論的最主要學理依據。
  • 陳振濂:「美育」的倡導,是一個時代的書法責任
    據他介紹,在之前《書法美學》《書法「美育」之思想啟蒙》等著作、論文及相關課程的基礎上,目前他已完成《書法「美育」說》《書法「美育」之學科分界》《重建書法「美育」之藝術基礎》《做書法美之布道者》《書法「美育」之技能·知識·審美居先》《「美育」視角下的書法技法新思維》等諸多有關書法「美育」的學術論文,層層論證「寫字」文化技能與書法藝術「美育」之間的關係,並明確指出在今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時代,書法學習的基礎
  • 美育讓美學走進生活
    這道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論包括美學理論如果只滿足於體系建構和邏輯自洽,而不關心現實生活及其變化,其結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學跳出純理論的圈子,走進大眾的現實生活,包含豐富多樣的內容,有著廣闊空間,其中美育是重要一環。   美學要回歸大眾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不能單純追求脫離現實生活的高頭講章和抽象體系。只有這樣,美學才能接地氣,獲得源源不斷的滋養,具有強大生命力。
  • 聚集少兒美育 「2018美育北京」成功舉辦
    並且強調在藝術探索實踐當中,不應拘泥於有無實際意義,不應局限於是否符合現行標準,而是大膽去發現未知領域的美好,追逐用直覺和本能感受到的世界。結尾通過6個連續的問題啟發我們在美學教育研究中關於孩子的天真、添惑、興趣、不完美、單純等這些特質的尊重和思考。
  • 中國藝術報 || 陳振濂:書法美育是審美居先,而非技能居先
    據他介紹,在之前《書法美學》 《書法「美育」之思想啟蒙》等著作、論文及相關課程的基礎上,目前他已完成《書法「美育」說》 《書法「美育」之學科分界》 《重建書法「美育」之藝術基礎》 《做書法美之布道者》《書法「美育」之技能·知識·審美居先》《 「美育」視角下的書法技法新思維》等諸多有關書法「美育」的學術論文,層層論證「寫字」文化技能與書法藝術「美育」之間的關係,並明確指出在今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時代,書法學習的基礎
  • 無錫市少年宮書法啟蒙課程探索:天真爛漫是吾師
    通常情況下,學生進行常規書法學習在小學一年級(8歲以後),在這之前,孩子們的書法學習出現了一段空窗期。周一竹從小就在無錫市少年宮學習書法,師從尹光華、莊天明兩位先生,接受傳統文化國畫和書法的薰陶。她是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碩士畢業,之後進入少年宮從事所熱愛的書法教學。
  •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美學學科與文化美育建設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2020年11月21日,由吉林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和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美學學科與文化美育建設研討會」在吉林大學舉行。
  • 18中校長周德合校長參編《書法與美育》最近出版
    為響應市教育局「做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校長」的號召,鄭州十八中校長周德合與其他專家合著的《書法與美育》一書最近出版發行。   周德合在業餘生活中專於書法練習,練就一手有特點的字。為研究中國書法理論、書法技巧、書法欣賞與美學教育,他與鄭大教授、鄭大書畫研究院院長等專家組成《書法與美育》編委會,歷時年餘,編成此書。
  • 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舉行辭舊歲迎新年座談會 暢談美育教育
    我很少看到中國二十世紀一個著名的學者、詩人、教授、校長,把如此多的心血和精神完全託放於書法。相反,書法在很多文人雅客眼中是壯夫不為的雕蟲小技。但沈尹默力挽狂瀾,回歸經典,走進「二王」,為中國的書法走正脈、走正路、走正途立下了大功。北大書法所繼承「北大書法研究會」的光榮傳統,從象牙塔學術自賞中走出來,從單純美學理論中走出來,讓美育尤其是書法美育實踐進入全國中小學美育教學中去,我們正在努力。
  • 優墨書法:美育教育「升值」,如何提升孩子的書法素養?
    優墨書法:美育教育「升值」,如何提升孩子的書法素養?再者,書法作為中國國粹,擁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不應只停留在寫字階段,只了解其形,更要結合中華傳統文化,理解其意,通過學習提升藝術素養,這也是美育教育核心價值和意義所在。書法學習第一步,夯實寫字基礎是關鍵寫字雖是必備技能,但細究起來,我們很多人對於一些漢字的書寫其實是不正確的。
  • 優墨書法:美育教育「升值」 如何提升孩子的書法素養?
    再者,書法作為中國國粹,擁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不應只停留在寫字階段,只了解其形,更要結合中華傳統文化,理解其意,通過學習提升藝術素養,這也是美育教育核心價值和意義所在。  書法學習第一步,夯實寫字基礎是關鍵  寫字雖是必備技能,但細究起來,我們很多人對於一些漢字的書寫其實是不正確的。
  • 中國現代美學中的美育德育融合論
    二者的關係問題,在不同的歷史時空、文化語境和社會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形態。本期刊發的3篇文章,通過對古今中外審美與道德關係問題的考察,呼籲在構建中國當代美學進程中注重二者關係的處理,以實現美育與德育的融合。這不僅是學術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
  • 書法美學與書法哲學
    書法美學「書法美學」是以美學的基本原理、主客觀關係為基礎書法哲學歷史上及當代一些論著將美學歸入哲學範疇書法哲學是書法學方法論的理論基礎,它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書法雖然有其特殊性,但它脫離不了這個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規律。沒有哲學,書法形成不了自己完整的體系。它貫穿在整個書法實踐中,並自始至終影響和制約著書法的創作,包括創作思想、方法和審美觀等。成功的書法家,其思想必定深人到哲學中去,由此明了世界的本源、藝術的本源、書法的本源。
  • 《登鸛雀樓》:一首違背光學原理、地理常識、發展邏輯的啟蒙詩歌
    這首《登鸛雀樓》,作為一首經典的五言絕句,與《靜夜思》《憫農》《春曉》等唐詩一樣,也是一首重要的啟蒙唐詩,很多人在記憶之初,就能夠熟練背誦,並銘記終生。 全詩共有4句,前兩句寫景,夕陽依山而落,黃河奔流入海;後兩句抒情,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 雖然僅僅20個字,卻大氣磅礴,充滿哲思,因此流傳千古,直至今天。
  • 《登鸛雀樓》:一首違背光學原理、地理常識、發展邏輯的啟蒙詩歌
    這首《登鸛雀樓》,作為一首經典的五言絕句,與《靜夜思》《憫農》《春曉》等唐詩一樣,也是一首重要的啟蒙唐詩,很多人在記憶之初,就能夠熟練背誦,並銘記終生。全詩共有4句,前兩句寫景,夕陽依山而落,黃河奔流入海;後兩句抒情,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
  • 美育是心靈的教育
    例如,當年崑曲和古琴進入北京大學的課堂就是一個突破,被當時的上海報紙稱為破天荒大事。又如書法,季羨林先生生前曾多次和我談到書法是中國特色的藝術,我們的中小學應該開設書法課。還有二胡。季先生說,當年他在德國留學,看見德國小學生放學了就帶一個小提琴去找老師學小提琴,我們中國的小學生不一定學小提琴,可以學二胡,二胡也非常好。有一次他在大巴車上聽播放閔惠芬拉的二胡,聽得如醉如痴,美妙極了。
  • 拓福美學中心實踐-蔡元培談美育與人生-拓福美育
    拓福美學中心中國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談美育與人生:人的一生,不外乎意志的活動這種是完全不由於知識的計較,而由於感情的陶養,就是不源於智育,而源於美育。所以吾人固不可有一種普通職業,以應利用厚生的需要;而於工作的餘暇,又不可不讀文學,聽音樂,參觀美術館,以謀知識與感情的調和,這樣,才算是認識人生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