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紹興時,跟著導遊在魯迅故居內的人群裡穿梭,然後又一併去了蘭亭、東湖、大禹陵、沈園。跟著人潮熙來攘往,難道這些仿佛可以聞見油漆味的景區真的就是傳說中的夢裡水鄉?
王羲之路線故事一籮筐
線路:紹興火車站——西街——戒珠寺——題扇橋
所需時間:早晨抵達紹興後,逛這3個景點,時間綽綽有餘。除了蘭亭雅集,在紹興城內還有許多同王羲之有關的蛛絲馬跡。
距紹興火車站最近的戒珠寺原是王羲之的故居。相傳曾有位僧人到訪,王羲之將最喜愛的明珠隨手放在桌上,後來發現珠子不見了,便非常懷疑僧人。僧人回去後,冤屈難辯,以「坐化」為名餓死了。沒過多久,王羲之家的白鵝竟然也不吃不喝死了。剖開鵝腹一看,竟是這隻鵝吞食了明珠。王羲之懊悔之至,便將自己的整座住宅一併捐給了佛門,並親筆題寫橫匾「戒珠寺」。
從戒珠寺出來,沿著面前的蕺山街往前,一座高敞的石拱橋赫然出現在眼前。天氣很好,橋面上晾滿了衣物,掩蓋了石橋的真面目。《晉書王羲之傳》記有:「嘗在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云: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姥如其言,人競買之」。
據說後來老嫗又遇見王羲之,追著他再為自己在扇子上題字。王羲之意識到玩笑開大了,轉身躲到橋後的弄堂裡。從此,王羲之初遇老嫗的那座石橋便被人們喚作「題扇橋」,躲避老嫗的弄堂便被叫做「躲婆弄」。
TIPS
從火車站下車後,沿著解放路往南走,從一條叫石家池沿的岔路走進去,在蕺山山腳下再打一個彎,走到西街上。沿著西街往前便是戒珠寺。
戒珠寺門票5元
八字橋 中國最早的立交橋
線路:八字橋——若瑟堂
所需時間:吃過午飯花1個小時,就可以把這兩個點逛遍。紹興不愧為水鄉,三條小河在此交匯,不時有烏篷船從面前悄然滑過。八字橋遠看,看不出什麼奧妙。一旦走上橋就會明白這個中國最早的立交橋絕非浪得虛名。橋築於三河匯合處,兼跨三河,與三條道路相銜接。方寸之間,布局設計因地制宜,巧妙地解決了複雜地形的水陸交通問題。
站在八字橋上,一眼望去皆是水鄉民宅,一幢西洋式的粉紅色的建築物在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中孤獨地矗立著。原來是教堂,名若瑟堂。貿貿然地走進去。門房的老太太和善地摸出鑰匙,引著我走進室內。
陰涼的室內,如大部分教堂一般高敞與涼爽,華燈高懸。兩壁是十四幅耶穌苦修油畫像。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
從教堂裡出來,往前沒多久便是繁華的街市,一切都恍若隔世。
TIPS
走出蕺山街,沿著勝利東路向前再轉到中興中路,再走大約10分鐘,便可到長橋直街,沿著長橋直街一直向東,八字橋便出現在眼前了。
從八字橋下來往前走,再往右轉,沒幾分鐘就可以看見聖若瑟堂。跟門口的阿姨打聲招呼,就能入內參觀。
低調的名人故居
線路:秋瑾故居——青藤書屋
所需時間:仔細看的話,每個故居需要45分鐘時間。
走過繁華商業街,1931年豎起的秋瑾紀念碑已經斑駁褪色,不遠處便是秋瑾故居。
一座5進的木結構舊式民房,大門上有何香凝手書匾額。恰逢薔薇花盛開,爬滿了秋瑾書房外的屋簷,藍色的窗框襯著粉紅色嬌豔的花朵,顯得格外地鮮嫩。不知百年之前,秋瑾在此讀書習文,練拳舞劍之時,是否也見過這些美麗的花朵。
青藤書屋距離秋瑾故居不遠,沿著解放路往北走,一條窄小的巷子,一個不起眼的小門,走進去便有豁然開朗之感。小小的院子,風塵僕僕的牆,襯著碧綠的芭蕉,一棵還未開花的石榴樹。再向前,從小門洞走進去,便能見一池綠水,水中有數尾金魚。池邊是一株茂盛的青藤,書屋便因此得名。我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的徐渭便是誕生於此,成長於此。
TIPS
秋瑾故居位於塔山腳下,和暢堂18號。從教堂出發打個車只需起步價。
青藤書屋位於前觀巷,建議從秋瑾故居打車過去,5元的起步價。
參觀名人故居建議購買聯票。30元包括蔡元培故居、青藤書屋、秋瑾故居、大通學堂、周恩來故居等,2天內有效。
自然質樸的水鄉
線路:紹興——東浦
所需時間:第二天睡到自然醒,路上的時間同逛古鎮,半天就可以了。去東浦是因為曾在電視劇《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裡見到不少東浦的鏡頭,那純粹沒有破壞的水鄉之美叫人心嚮往之。
不少地方都是因為一部電視劇的走紅,而逐漸成為了旅遊熱點。東浦卻依舊保持著安靜古樸的本質。悠長的廊棚下,連本地人都是那麼地稀少。不經意間逛到了徐錫麟故居,這個曾謀劃皖浙起義最後英勇犧牲的英雄的故居原來在此,默默無聞。
出了故居,在古鎮裡晃悠,去尋找電視劇裡的蛛絲馬跡。走累了,就坐在石橋的頂端看風景,風兒輕輕地吹,不遠處的人家,房頂上開滿了薔薇,花朵在風中輕輕搖擺。這是一個安靜到可以將所有東西都深深埋藏的地方。小橋流水依舊,那些電視裡的驚鴻一瞥,卻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了。
TIPS
東浦鎮距離紹興很近,在汽車北站坐前往錢清方向的車,東浦下。下車後,叫一輛三輪車,直接送到老街上。
東浦老街無需門票,徐錫麟故居門票5元。
東浦鎮上沒有什麼餐飲設施,建議自備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