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毯秀、時裝T臺秀到高街時尚,隨處可見到明亮色塊的混搭時裝,並且這種風潮已被列入流行趨勢清單裡,被稱為「拼色」,英文術語「Colors-block"。它是圍繞兩種或兩種以上反差顏色組合促使眼前一亮的」色輪「裝,主要以醒目且明亮的色調為主。
「拼色」的發源與荷蘭風格派運動的「蒙得裡安」有些牽扯。
一戰期間,荷蘭藝術家們被迫滯留在本國內,與國際藝術世界脫軌,特別是當時聞名遐邇的巴黎。這時,一位名為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的荷蘭畫家開始尋找其他藝術家(其中包括最知名的藝術家「蒙得裡安」)一起創辦一本名為《De Stijl風格》的雜誌,並發起一場關於「荷蘭風格派運動」。此藝術運動是在一定程度上抗議當時歐美中產階級追求裝飾過度的「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是以一種通用的視覺語言適於一個全新的、講求精神層次的現代化時代。這種視覺是抽象性和精簡的美學,主要是以幾何形與紅、黃、藍三原色為核心創作。這種革新的創作是將藝術視為一種社會與精神救贖的手段,擁抱烏託邦式的藝術及它變化的可能性。
在這起荷蘭「風格派運動」中,藝術家皮特·蒙德裡安是裡面最知名,也最具有影響力的成員。兼具理論家與作家的他認為藝術是反映自然內在的靈性。他完全簡化了繪畫的元素,主張使用簡單的幾何與顏色創造不對稱但又能持有平衡的構成,揭示自然界與宇宙間平衡之力中支配神奇能量的本質。他用縱向和橫向兩種對立的基本元素來描述世間上的「積極與消極、動態與靜態、陽性與陰性「。
沒有什麼比一條線、一種顏色、一個面更有形更真實!—蒙得裡安
蒙得裡安標誌性的抽象作品《構成》,用各種色塊與不同寬度的線條創造出畫布表面上縱橫交錯的起伏節奏,呼應現代生活的不同節奏感。簡單的線條與單調的方形這一組合激發了時尚界一種「拼色(Colors Blocking)"的服飾美學。這種美學在時裝大師YSL先生的啟蒙下,成為世代相傳的服裝設計概念。
上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是戰後二十年後人們反傳統規範著裝與監管制度的革新高潮期,消費者開始傾向於新鮮有趣的趨勢與明亮的色彩,表達獨特個性的方式。1965年,時裝設計師YSL汲取了蒙得裡安《構成》的」色塊「拼接,將其引用到他的連衣裙系列,這一前衛性的舉動引起了時尚界轟動。當時的時尚媒體報導稱「這就是明天的服裝——自信的抽象化、一面信號旗,完美地突顯出你身材的比例」。
這連衣裙是通過預染面料(或者說是色紗染)而制,每個單獨的彩色方塊都是隔開縫製。它的構造實際上比所看到的表面形態還要複雜,它的工藝與技術需要精確性的裁剪及精細地量身縫製,以適宜女性的身材。這種在極簡設計與精巧構造之間的二分法讓YSL在時尚奢侈界與創意設計界取得了成就。
憑藉「蒙得裡安」這系列連衣裙的受寵度,YSL被標上了#創造圖案時裝禮服的首位設計師#,並通過Vogue的封面宣傳介紹給全世界。在接下來的一年中,「蒙得裡安」的連衣裙席捲整個時尚界。它的影響力不僅證實了時尚與藝術之間的絕妙協作,為未來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們開闢了攜手之路,也標誌了批量成衣的的誕生。
之後,70年末80年代初,一位鮮有人知的服裝師Peter Rozemeijer同樣取用了蒙得裡安的藝術作品於他的羊毛外套;高級時裝品牌Prada也沿襲YSL對蒙得裡安的「籤名」,為了歌頌這一服裝概念,在2011年秋冬與2019年秋冬系列都融入了這一設計行列。
「拼色」的著裝建議
「拼色」的方式在著裝搭配也運用到了蒙得裡安的美學理論,它別於通常的著裝規範,是在一套裝備中有兩種明亮或是相衝突的不同顏色組合而成,並且這些顏色具有互補性。比如兩個相鄰的黃色與橙色,加上衝突的紫色,就會形成時髦的「色塊」拼裝。下面建議幾點穿搭「拼色」的小知識—
粉紅色在拼色系統中具有特別的地方,它易於用調色板上所有的紅色代替。
翡翠綠和鮮紅色彼此能完美融合,這兩種顏色組合會散發出一種魅力光芒。
相同飽和度的顏色搭配極佳。為了避免出錯,建議選擇三種以下的不同顏色,過多的顏色容易擾亂視覺。留意你的膚色、發色與衣著配色之間的反差,比如說深藍色與深綠色在蒼白膚色和金髮的背景下會失去它們的魅力。要注意太明亮的顏色會加大你的身材。
最簡單也是最保守的拼色是穿中性色彩的服裝,配上明亮配飾(如鞋子、手袋或是手鐲)。如果你擔憂拼色,但又想提亮整體的外觀形象,可以嘗試由色塊拼接而成的單件服裝。明亮拼色裝建議搭配中性色且簡約的配飾。最後,不要害怕過於顯露自己的風彩、想像力的搭配,不斷去嘗試後,你會發現其實每一種新顏色就如同新朋友!
#難以理解的時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