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誕生於印度,東漢年間傳入中土。發展至唐代,深受印度佛教影響的中國佛教再融合了自己的文化後也逐漸形成了天台宗、三論宗、華嚴宗、唯識宗、禪宗、律宗、淨土宗、密宗八大宗派,這也標誌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達到鼎盛。
從漢到唐,西安地區一直是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八大宗派中有六個宗派的祖庭都在西安,西安的佛教文化之興盛在當時可見一斑。
這個春天,讓在西安的我們躲過熙熙攘攘的車流,避開摩肩接踵的觀花遊客,漫步在這些祖庭中吧。大慈恩寺是唯識宗祖庭,現在位於大雁塔休閒文化景區內,遊人眾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逐流不是我們的選擇,我們暫且不去提它。在另外五個祖庭瀰漫的香火氣中,靜下心來,穿越千年去感受長安城裡佛教文化。
草堂寺——三論宗祖庭
現在的草堂寺位於西安市戶縣境內,距離市中心約40公裡,車程1個多小時。
三論宗以鳩摩羅什翻譯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立宗之經典。1600多年前,戶縣圭峰山北麓的逍遙園迎來了一位來自西域的高僧——鳩摩羅什,他苫草為堂翻譯佛經,逍遙園也由此改草堂寺。
草堂寺坐北向南,步入院內,松柏、翠竹扶疏,濃蔭遮地,春暖花開之際,寺院內的花香草氣與香火相互交融。
寺內的鳩摩羅什舍利塔、柳公權手書的《寶慧禪師傳法碑》、唐宣宗年間所刻的《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等文物古蹟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之後仍然散發著獨有的魅力。
華嚴寺——華嚴宗祖庭
現在的華嚴寺在西安市長安區杜曲鎮,距離市中心約18公裡,車程不過40分鐘。
華嚴宗因奉《華嚴經》為主要經典而得名,中國佛教的大乘思想也以華嚴宗為中心。據《長安志》所載,唐代鼎盛時期華嚴寺內東閣法堂、會聖院、澄襟院、真如塔院等建築從南至北依次而建,規模非常宏大。
但在千年的歲月中,宏大的華嚴寺建築群不復存在,僅剩華嚴宗初祖杜順法師靈塔和四祖澄觀法師靈塔兩座磚塔東西並峙。
由於多種因素影響,直至2009年,華嚴寺的重建工作正式啟動,如今的華嚴寺只建成簡易寺院和塔院,僧舍數間。
建築不能長久的保存,可思想卻可以。華嚴寺是弘揚華嚴宗思想的搖籃,在這裡佛教最圓滿的思想中揉和進了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在歲月的長河中,華嚴寺的建築群無法留存,但華嚴宗的思想卻在各地開枝散葉。
淨業寺——律宗祖庭
淨業寺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終南山北麓,距離市區35公裡,車程約1小時。
淨業寺踞處山腰,北依懸崖,東對青華山,西臨灃峪河。由著名建築大師張錦秋設計的山門即是登山階梯入口,門牆和山牆均由精選的藍田花崗巖石堆砌而成,石壁瓦脊,翼然向天,典雅無俗,莊重含威。從山門處開始登山,需要1個小時左右到達寺院。
律宗以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講究修身做人,律宗相信把人做好,修身完成才能進來步開發內心的光明智慧,而證悟最高的真理。淨業寺的位置隱蔽,道路險阻,或許也與這教義有關吧,沒有毅力的人無法來到這片佛門淨土,也無法在這片淨土中尋找內心的寧靜。
香積寺——淨土宗祖庭
香積寺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香積寺村,距離市區20公裡,車程約50分鐘。
香積寺內現存唐代建造的善導塔,青磚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為仿木結構。塔頂因年久殘毀。塔身周圍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通過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這首《過香積寺》可以窺見在當代香積寺景色之優美。時間的推移讓香積寺不復從前的美景,但還有佛法,佛法可以製毒龍,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慾念。
淨土宗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而得名,倡導簡易的念佛法門,無論何時何地何人都可以修持。不必去糾結眼前的景色是否符合詩文的描寫,在這裡可以遠離都市的喧囂,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放鬆自己的身心。修持內心,才是最重要的。
大興善寺——密宗祖庭
密宗祖庭或有兩處,同處西安的青龍寺因櫻花而遠比大興善寺出名。在櫻花時節,我們不去擠著人群探訪青龍寺,那就區大興善寺感受一下。
大興善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興善寺西街55號,距離市中心僅5公裡,乘坐公共運輸前往只需不到20分鐘。
大興善寺總體規劃突出了佛教寺院的特點,以佛教建築為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條軸線。主要建築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軸線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東西禪堂,法堂等。現存山門為明代建造。
密宗由於自稱授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的傳授,為真實言教,這種真言奧秘,若不經灌頂和秘密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現於人,因而得名。密宗的壇場要布置的非常精緻莊嚴,因此在大興善寺,你更可以從建築、布置中感受到佛家的莊嚴。
在仲春探訪這些佛教祖庭,平靜自己、收拾內心,向新的一年裡更好的自己繼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