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書寫工具,它由來已久。傳說中毛筆的出現和蒙恬有很大的關係,但實際上毛筆早在先秦時期便已經出現了。
毛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古老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
進入近代之後毛筆逐漸的不再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的書寫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毛筆開始被邊緣化。
但隨著國學不斷的復甦,毛筆書寫仍然具有著一定的特殊優勢,當下練習毛筆字的人群越來越多,毛筆有著廣闊的前景。
毛筆本身有著久遠的歷史,在國內傳承數千年,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毛筆雖然不再是主流的書寫工具,但是仍然有著不少的群體使用,中國傳統的書法也需要毛筆來傳承。
毛筆作為一種古老的書寫工具,在中國流行了很久,相傳毛筆是由蒙恬製造的。
在戰國的末期秦國派大將蒙恬領兵在外作戰,而部隊需要定期的向政府匯報工作。
但是當時人們的書寫工具要麼是用刀刻,或者是用小竹籤進行書寫,這兩者都非常的不方便,書寫起來非常的麻煩。
蒙恬再一次外出打獵的時候,從捕獲的獵物身上得到了靈感,將兔子身上的毛取下捆在竹管中然後沾上墨汁進行書寫,但是因為動物的毛髮有油而未經處理,很難吸墨進行書寫因此蒙恬的想法便失敗了。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兔毛經過了石灰水的浸泡,蒙恬發現上面的油都被去掉了,在嘗試書寫便非常的好用,這樣毛筆便出現了。
還有一種傳說是蒙恬和他的夫人製造,蒙恬先是用羊毛製作出筆,秦朝末年二世篡位矯詔逼迫蒙恬自殺,在蒙恬死後他的夫人卜香蓮帶著家人回到家鄉隱居起來,又對毛筆進行了改進,這也便是湖筆的由來。
實際上毛筆的起源非常早,在新石器時代便發現了筆的蹤跡。
陝西臨潼姜寨遺址中發現的墓葬中,發現了石制的硯臺、硯杵等工具。在一些彩陶的紋飾上可以看出有些是有手工描畫的痕跡,這似乎證明了在新石器時期便已經出現類似毛筆的書寫工具。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出現了象徵著筆的文字。最有力的實物證明便是在河南、湖南等地發現的戰國楚墓中出現了毛筆,筆頭上為兔毛長2.5釐米,筆桿部分長18.5釐米,這時的毛筆是筆端開裂然後將毛塞進去,周圍在捆上一圈,戰國時期毛筆應該是被廣泛的應用,但此時並沒有毛筆這樣的稱呼,各地的叫法不一。
楚國稱之為「聿」、吳國稱為「不聿」、燕國稱為「拂」等。
進入漢朝之後毛筆便開始迅速的發展起來,開始出現了在筆桿上刻字的現象並且對筆身進行鑲嵌裝飾。在東漢的墓穴中出土了這樣的毛筆。
這時也出現了專門記述製作毛筆的書籍,東漢蔡邕寫了《筆賦》,這是一部專門敘述筆的著作。
在這時還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形式,一些官員常常為了方便會將筆的尾部削尖,然後隨手插在頭髮裡或者是帽子中,方便隨時用。甚至有時在祭祀的時候也有在頭上插筆的現象,是為了表達一種敬意。
晉朝時出現了「紫毫筆」,宣城此地生產毛筆尤其是用兔毛做的筆,非常的受當時文人們的歡迎。
宣城在唐朝時仍然是毛筆的生產中心,生產出的筆被稱作「宣筆」。
後來因為書寫高度出現了變化,兔毛做的筆書寫起來不再舒適,便出現了新的改革。
元、明時期湖筆風行天下,在江蘇湖州地區出現了很多制筆的巧匠,以羊毛為原料製作出羊毫筆非常的受歡迎。
湖州此時也成為了一個制筆的中心,由「兔毛短毫筆」發展成為「羊毛長毫筆」。
清朝時湖州依然是全國的制筆中心,但是同時其它各地方也出現了很多的名筆,上海、安徽都有很不錯的毛筆品牌出現。
這時的毛筆不僅僅有著書寫的作用,還多了收藏、觀賞的功能,毛筆的製作更加考究很多的毛筆用料價值很高,如用象牙、金、琉璃、玳瑁等製作,在進行雕刻、鑲嵌成為了一件非常完美的藝術品。
邁入當代社會,毛筆的產地遍及全國各地,江西、北京、山海、湖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毛筆都在大量產出,其品種越來越細。
在日本、東南亞等地,毛筆發展的勢頭也有著一定的規模。
毛筆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在漫長的時間中毛筆由一種書寫工具向一種工藝品過渡,製作的流程更加複雜,用料更加精細。
筆管的材料出現了很多種變化如金、銀、玳瑁、琺瑯、琉璃等,然後再經過雕刻。隨著時代的進步毛筆的製作技術也在不斷的改良出現了吸入式的毛筆。
筆頭的原料有多種選擇,如兔毛、羊毛、黃鼠狼毛、石獾毛等,同時馬尾、牛尾、雞毛等也有被使用的。臨泉太公筆則創新使用貂毛製作。
大部分的毛筆選用的都是竹子製作筆桿。如青竹、紫竹、羅漢竹、斑竹等,但是也有用其它材料做的如紅木、象牙、玉石等製作,這是為了突出華貴感。
毛筆的製作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首先要在水中操作,然後在進行裝配、晾乾。
其中前期在水中的操作流程對於毛筆的質量非常重要。筆頭需要達到尖、齊、圓、健這幾個標準,筆鋒需要呈現出錐形,利於書寫.
在書寫的過程中筆頭要平齊,書寫均勻,筆頭要一種飽滿的狀態使得書寫順暢,有彈性,這樣才是一支合格的毛筆。
毛筆在製作完成後還要對其進行裝飾,有在筆桿刻字、刻畫、鑲嵌、掛飾等等流程,這樣毛筆在經過包裝後會顯得高貴、優雅,這些附加的東西還可以起到一種固定的作用。
紫毫,取用野兔背部的毛為原料,顏色黑紫。因為兔毛在南北地區的柔韌程度不一樣,因此南北地區的紫毫筆並不一樣。北方的毫長銳,被書法家們所喜歡,但是因為只有野兔北部的毛可用,價格比較貴。而南方的兔毛彈性更好,更加鋒利尖銳。
羊毫,以青羊或者是黃羊的尾毛和須為材料。羊毫很柔軟,並且一次性吸墨量大,比狼毫更加的耐用,價格不貴較為便宜,以湖筆居多。如聯鋒、屏鋒、頂鋒、玉筍等。
貂毫,選用貂背部和尾部的毛製作。同時擁有軟、硬兩種特優點,吸水性比較好,筆鋒堅挺,而且各種筆型都有,乃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狼毫,其原料不是用狼的毛製作,而且選用的黃鼠狼尾部的毛,但是在以前確實使用狼毛。狼毫堅韌強與羊毫,適合書寫作畫,但是不耐用。
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選擇毛筆應該選取軟硬適中的,可以兼書寫和繪畫。其中羊毫的彈性小,可書寫隸書、篆書,畫山水。狼毫則是適合行書、小楷、草書等。
選擇毛筆時應該根據書寫字體的大小選取,同時注意毛筆的基本狀態。要具備尖、齊、圓、健這幾個標準,這樣的毛筆才方便書寫。
新買的毛筆應該提前用溫水浸泡,將其泡開,將筆懸置在水中防止筆頭發生變形。將毛筆泡開後用紙將水吸收乾淨,然後在使用。在吸墨時一定要筆頭挺直,適當的吸墨。在書寫完畢之後放在流水處慢慢的將筆頭的墨擠出,也可對筆頭進行梳理使其暢通。在平時收藏毛筆時也要注意防止被蟲蛀,不要太幹,這樣會使得毛筆很容斷掉。
毛筆從一種記錄書寫工具變為現代的具有藝術、觀賞價值的工具。並且毛筆的功能仍然在不斷的延伸中。
在現代的發展中毛筆受到了其他鋼筆、籤字筆的衝擊,並且相程度上受到了這些筆的替代,但是毛筆本身也在不斷的發展中有著更加多的功能。
而且如今隨著國學熱潮的復興,傳統文化得到了大力的弘揚,毛筆在未來階段仍然將會是人們的一種書寫工具,並且會不斷的更新進步以滿足人們對其的需求,不會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消失。
毛筆在進入現代以來不斷的受到中性筆、鋼筆的衝擊,使得其逐漸的淡出人們的視野,現在人們日常的主要書寫工具為碳素筆,但是因為傳統書法的存在毛筆是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的。
目前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傳統文化的不斷復興毛筆的前景將更加光明。毛筆在我國有著長遠的歷史,作為一種古老的書寫工具存在了上千年,如今毛筆不僅僅是一種書寫工具,更加代表著一種中國的傳統文化,代表著古代文化的一種智慧結晶。
參考文獻:
[1] 《說文解字》
[2] 《筆賦》
[3] 《中華古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