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不是很難學?許多中小學生都為了學習數學而抓耳撓腮,為了神獸們能學好數學,家長們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數學和語文英語不同,主要考核人的空間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兒童的發展一共分為4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大約0~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了解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
2.前運算階段,這個孩子的年齡大概在2~7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象徵性和直接性的思維。
3.具體運算階段,大概7~1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已經實現了許多運算的群集,但是對運算仍需具體事物的支持。對不存在或者還沒有發生過的事情,還是不能進行思考。
4.形式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大概12~15歲,到了這個階段,孩子才真正擁有了抽象思維的能力。
孩子到十二歲以後才真正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數學卻是一個,需要靠抽象思維去想像的學科。
這套書的作者劉薰宇,把數學變成了。融知識性,趣味性,故事性為一體的可讀性讀物。
作者劉薰宇,是一位數學家,曾經擔任多所大學和中學數學老師和校長。擔任過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審定過我國中小學數學教材。他發表的論著對楊振寧、谷超豪、豐子愷等都有深遠的影響。
這套書共分為三本,第1本叫《馬先生談算學》,這本書以馬先生的口吻,用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方法,講述各種數學題,既有趣味性,又有數學的嚴謹性。
比如有道算父子年齡關係的題目,他並不是像數學課本裡那樣出一道題目,兒子多少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求爸爸的年齡。
他一上來就用小朋友們喜歡的方式,說你們會猜謎嗎?用猜謎引起讀者的興趣,繼而演化成一道有趣的數學題。
第2本的名字叫《數學趣味》,你們知道數學中的八仙過海嗎?韓信點兵又是什麼?作者把那些博大精深的數學理論與文學的方法表現出來,增強了記憶性與可讀性。用孩子們讀得懂的語言,把那些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妙趣橫生,使人越看越有興趣。
第3本《數學園地》,在這本書裡涉及到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積分,適合初中以上的孩子閱讀。
這一套書除了豐富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印刷還非常的精美,可以說有圖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