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網-巴蜀畫派訊 2020年10月29日上午,「共鳴——第六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美術作品邀請展」在成都文軒美術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由西南財經大學、濰坊銀行、山東財經大學主辦,四川巴蜀畫派文化產業集團、文軒美術館、中國工商銀行成都分行、成都傳媒集團承辦,得到了來自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省詩書畫院、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西南財經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四川新銳油畫院的大力支持。
開幕式現場
中央財經大學副書記陳明,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藝術品鑑證重點實驗室專家委員會主任尹毅,中國電力美協副主席左宇龍,山東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範正紅,中央財經大學書畫院院長胡曉波,西南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楊海洋,山東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宋述林,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徐曉庚,山東財經大學科研處處長張志元,西南財經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沈思,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副會長何冠霖,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副會長羅雲等領導及藝術家,以及眾多企業家、機構負責人、收藏家參加了開幕式。
西南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楊海洋先生致辭
文軒美術館館長、四川文軒藝術投資管理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家駿先生致辭
西南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楊海洋在致辭中對為此次畫展做出努力的藝術家和各界朋友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他說到,藝術是不可複製的、創造出來的、獨特的產品。無論科技怎麼發展,藝術終究不可能被取代。現代科技會影響藝術的發展,但是不會終結藝術、而是對藝術的促進。相信有了金融和技術的助力,藝術的發展一定會更加輝煌。
文軒美術館館長、四川文軒藝術投資管理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家駿在致辭中也表示,希望用藝術與金融攜手,助推新的藝術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
四川新銳油畫院執行院長、本次展覽策展人王建軍先生致辭
四川新銳油畫院執行院長、本次展覽策展人王建軍在展覽前言中寫道,本次中國藝術金融年會選址成都,看重的是成都的金融活力、創新能力、藝術文化實力。此次活動不僅有對話、有展出,還有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確權應用。這些正是活動的極大意義,在發展過程中尋求解決之道,在共鳴中追求美好。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支柱之一,那麼藝術有金融、科技的助力,必將讓文化文明邁出更大一步。
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本次展覽學術主持李傑先生致辭
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本次展覽學術主持李傑在開幕式中談到,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藝術領域和金融領域都分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這兩個領域深度融合方面還是差強人意的。現在的最大問題是要解決融合不力的問題,需要的是大膽破冰,大膽嘗試,拿出真正的解決辦法。這次展覽的名稱為「共鳴」,是希望藝術圈和金融界產生共鳴,共鳴就能共生,共生就能共贏,共贏就是贏未來、贏天下。
中央財經大學副書記陳明先生宣布此次邀請展開幕
據悉,2020第六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美術作品邀請展,共邀請來自全國的126位藝術家,他們帶來了近年來的精品力作,其中包括43件中國畫作品及83件油畫作品,展現了藝術家強烈的創作勢頭和激情,作品充滿生命力和文化藝術張力。本次邀請展邀請的藝術家,其作品題材豐富,充分展示了他們近年來的藝術成就,是當下社會的表達和理性回歸,極具欣賞價值和財富價值。
本次展覽是第六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作為國內藝術金融界的盛會,為國內藝術金融前沿理論研究、推動藝術金融探索實踐做出了積極貢獻。本屆年會作為 「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的重要系列活動之一,匯聚學術專家和行業精英,搭建藝術金融世界級對話交流溝通平臺,用金融推動藝術發展,推動藝術產業繁榮城市。
嘉賓參觀展覽
展覽現場
共鳴——2020第六屆
中國藝術金融年會美術作品邀請展
展覽時間:2020年10月29日—11月02日
開幕時間:2020年10月29日 上午10:00
展覽地點 :文軒美術館(高新區新國際會展中心南側時尚天街南口208-1-1號)
主辦單位
西南財經大學
濰坊銀行
山東財經大學
承辦單位
四川巴蜀畫派文化產業集團
文軒美術館
中國工商銀行成都分行
成都傳媒集團
協辦單位
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
四川省詩書畫院
西南財經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四川新銳油畫院
共 鳴
——寫給2020第六屆
中國藝術金融年會美術作品邀請展
文/ 王建軍(策展人)
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因為美好的時代,人們更能去追求夢想,追求美好事物。
在中國,我們有個大追求,就是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富強,離不開金融的浸潤。美麗,需要藝術的升華。當金融與藝術都高度共鳴了,富強與美麗就能夠高度融合。
藝術金融化為金融發展尋找到一條新的途徑,藝術品從欣賞價值、文化價值衍生出了重要財富價值,為金融投資、風險管理等開闢了巨大空間。金融的介入,也為文化藝術品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藝術品成交價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金融大大提高了購買效率,促進市場發展,讓藝術更加深入人心。
「中國藝術金融年會」為推動藝術金融探索實踐做出了積極貢獻,此次中國藝術金融年會美術作品邀請展,為大家呈現的藝術家們最新作品,是當下社會的表達和理性回歸,是極具欣賞價值和財富價值的佳作。
參會活動的有政府、高校領導,有藝術家、學者專家,有金融人員、金融藝術品投資人及消費者,有媒體、有機構等,都是推動藝術與金融產生共鳴的重要參與者。大家在參與中不僅能收穫財富,更能享受藝術的美麗,多重的收益是房產、證券等資產無法比擬的,參與者在財富認同時,精神也達到了高度共鳴,想必我們的藝術金融市場同樣會迸發新的巨大活力。
在過去的探索中,有精華、有糟粕,還有簡單的金錢藝術相加,一些價值含有泡沫,物質和精神不一定能對等。「經世濟民、孜孜以求」體現了財經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宏大志向追求。美好的時代,社會對「美」,同樣是孜孜以求,藝術與金融,一定會在發展中尋求到解決之道,價值的呈現將更加合理。
成都,在宋代就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也是藝術文化之都,產生的「交子」在歷史上留下重要印記。本次活動,選址成都,更是看重成都的金融活力、創新能力、藝術文化實力。此次活動不僅有對話、有展出,還有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確權應用。這些正是活動的極大意義,在發展過程中尋求解決之道,在共鳴中追求美好。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支柱之一,那麼藝術有金融、科技的助力,必將讓文化文明邁出更大一步。
歷史文明不是巧合,金融與藝術也不是巧合,發展必定會有藝術金融的印記,藝術、金融的共鳴,必是富強、美麗的象徵。
如果說金融是人類發展重要工具,藝術是文明的重要體現 ,那麼藝術金融的共鳴,就會讓「美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就在身邊。
那片海
——寫在2020第六屆
中國藝術金融年會美術作品邀請展
文/李傑(學術主持)
2020年,十月深秋,一個美好的季節,第六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首次在成都隆重召開,這無疑是藝術界和金融界的一件大事和盛事。
美術藝術作為重要的文化呈現形式,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價值屬性。這次美術邀請展的作品僅限於中國畫和油畫,其目的在於更加貼合藝術金融這個主題和固有屬性。從參展的作品來看,都在藝術表達的自我回歸與反思上有一定的突破。這些作品,將堅固的藝術思想紮根於靈魂深處,畫筆僅僅是藝術家的工具,已然超越物外,凌駕於畫面之外,在心裡,在腦海,在物我兩忘的另一個空間,讓觀者去體悟,去把玩,去思想,去進入。
我們希望藝術品的帶入感越強烈,越有藝術感染力,越有藝術張力和魅力。不難看出,不管是油畫還是中國畫,材質不一樣,藝術手法不同。但是,在畫面上的呈現不趨同,不俗套,是一樣的雅致和趣味。我希望觀者在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清空自己,靜靜的看著,也許會更好。
其實,沒有真實目的性的藝術創作才是最好的創作狀態。但願這次邀請的作品,有這樣的一些表達和體現。不得不說的是,這次邀請展的藝術家當中,油畫作品部分,有一些優秀的青年藝術家,他們展現的創作勢頭和欲望是十分強烈的,是難能可貴的。我想,這樣的作品其生命力本身就是很強的,本身就是我們需要的文化藝術的那種張力。他們年輕,他們活躍,他們有更強的激情,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他們應該值得我們去呵護,去塑造,去張揚。
讓藝術去撐開藝術創作真善美的那片海。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藝術領域和金融領域都分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今天的展覽作品和參與其中的重要嘉賓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樣的成就。但是,在這兩個領域深度融合方面還是差強人意的,甚至是沒有太大進步和作為的。
原因在哪裡?深層次的癥結又在哪裡?作為藝術界和金融界的人士,都值得思考。
這次展覽的名稱為「共鳴」,我想這個名稱是有深意的,是希望藝術圈和金融界產生共鳴,共鳴就能共生,共生就能共贏,共贏就是贏未來、贏天下。
我們知道,藝術領域的投資是在經濟十分活躍或者市場機制十分完備和健全的情況下產生的。如此說來,我們的藝術金融服務就是在這樣的土壤和環境下應運而生的。因此,經濟發達和市場環境健康有序是前提條件。
那麼,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在投資屬性上,藝術品金融化投資的兩個重要特徵:一是藝術品成為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的投資標的,二是藝術品成為金融機構對企業或個人信用評級和資產定價的重要標的。藝術品金融化投資的目標在於:投資者藉助金融機構的專業運作,通過購買藝術品的金融化產品來獲得投資回報;而藝術品的擁有者,通過信用評級或價值評估,使藝術品獲得融資或其他相應的金融服務。
藝術品金融化投資,從行業上講,是指以金融業的理念與模式來運作藝術品市場;從工具上講,是指以金融資產的方式和程序來投資藝術品或其組合,並納入個人或機構的理財範圍。藝術品金融化的主要形式有:藝術品按揭、藝術品質押貸款、藝術品信託、藝術品基金、藝術品「股票」和藝術品鑑賞等。
以上的這些專業分析,都是從行業屬性上去講的。現在的最大問題是要解決融合不力的問題,需要的是大膽破冰,大膽嘗試,拿出真正的解決辦法。金融業在金融領域來分析,藝術品持有者從藝術角度來思考,都不成。這需要雙方換位思考,甚至從一定意義上講,需要「委曲求全」,需要融合溶解,更有可能,需要從國家層面來解決,才可以達成我們共同的美好未來,才有我們期待的那片藍海。
依我的觀察來看,藝術品金融化投資的痛點在於藝術品價格的認定和認同,也就是說,誰可以給藝術品一個權威的可以流通的價格?
這是一個問題。留待我們繼續思考。
讓金融去劃開藝術金融深度融合的那片海。
2020年10月28日於成都
參展藝術家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以姓氏筆畫排序)
特邀
中國畫
油畫
油畫作品欣賞
按藝術家姓氏筆畫排序
王小雙《維納斯的身影》布面丙烯 150cm×180cm 2017
王小錄《高原行-風景系列之九》布面油畫 66cm×81cm 2019
王念東《春江花月夜——龍缸溫泉》布面油畫 300cm×200cm 2011
王闊闊《Origin·Temperament No.5 本·性》綜合材料 180cm×150cm 2018
鄧子輝《不平衡的樂章》布面油畫 100cm×100cm 2020
龍飛《秋雨綿綿》布面油畫 110cm×140cm
東方騰弘《生命圖騰·系列》布面油畫 120cm×160cm 2017
瓦其比火《牧歸》布面油畫 180cm×150cm
朱可染《水何澹澹》布面綜合材料 250cm×120cm 2020
朱沙《太行餘暉》布面油畫 100cm×160cm 2018
伍剛《迷No.5》布面油畫 150cm×200cm 2007
伊文兵《祈喜》布面油畫 67cm×91cm 2020
莊子《花間集-採藍202001》布面油畫 120cm×120cm 2020
牟晚秋《秋荷》布面油畫 220cm×120cm 2012
李軍政《雲上苗寨系列8》布面油畫 70cm×110cm
李兵《茶館敘事之二十》布面油畫 100cm×120cm 2020
李建勳《節》布面油畫 136cm×136cm 2014
楊述《無題 201007號》布面油畫 150cm×110cm 2010
楊學寧《蓉城雙嬌》布面油畫 105cm×180cm
楊犇《舊電站》布面油畫 150cm×200cm 2019
楊瑞洪《迎面風》布面油畫 160cm×160cm 2018
楊德愚《松壑》布面油畫 161cm×80cm 2016
吳一簫《風從何處來》布面油畫 400cm×160cm×2 2020
邱衛東《一幢建築》布面油畫 130cm×100cm 2019
邱光平《野百合》布面油畫 200cm×300cm 2014
何冠霖《野百合也有春天》布面油畫 114cm×146cm 2020
何森《李世倬的松蒼石古》《 薛素素的湖石水仙圖》布面油畫 50cm×60cm×2 2012
鄒世全《午後的陽光》布面油畫 90cm×100cm 2019
張一《靜物》布面油畫 80cm×40cm 2020
張文源《人體》布面油畫 80cm×53cm 1990
張釗瀛《打飛機》布面油畫 120cm×120cm 2012
張奇開《吃空氣No.4》布面油畫 130cm×160cm 2006
張國忠《高山湖泊》布面油畫 80cm×120cm 2020
張昌貴《夢編織》布面油畫 160cm×80cm×2 2019
張春中《夢花》布面油畫 100cm×80cm
張開溪《一片大蔥花》布面油畫 200cm×420cm 2019-2020
張愛林《創造者》紙面丙烯(木板) 90cm×110cm 2018
幸代遠《路遇》布面油畫 60cm×80cm
苗旺《初雪》布面油畫 100cm×150cm 2015
林泉《詠荷2012.4》布面油畫 100cm×100cm 2010
羅松《春天的舞臺劇No.38》布面油畫 100cm×140cm 2020
羅徠《雪山腳下》布面油畫 100cm×100cm 2019
屈昌明《風景寫生系列之一》布面油畫 100cm×150cm
孟濤《鬱金香 No.1》布面油畫 200cm×120cm 2020
奇弘《雲山靜水》布面油畫 直徑40cm 2020
封明清《巴古拉多》布面油畫 120cm×200cm 2013
榮志彬《一天到晚遊泳的魚兒之一》布面油畫 120cm×150cm
胡寧《春天》布面油畫 50cm×60cm
胡珂《長坂坡》紙本水彩 97cm×130cm 2020
胡順香《沒有猩猩的房間》布面油畫 100cm×80cm 2015
胡曉《繁花簇錦》布面油畫 90cm×90cm 2014
胡峻滌《24點零4分》布面油畫 110cm×90cm 2012
耍惹石主《流倘》布面油畫 160cm×300cm 2020
鍾綱《穿越桃花源》布面油畫 200cm×150cm
賀思恩《中國肖像》綜合材料 150cm×150cm
賀德華《捧酥油燈的孩子》布面油畫 80cm×116cm 2011
晁成《無題》布面油畫 200cm×300cm
徐術珂《Machine or a legend NO.5》布面丙烯 190cm×160cm 2012
徐光弟《搖啊搖》布面油畫 72cm×91cm 1996
徐果《天際之光》布面油畫 80cm×100cm
徐澤《大者》布面油畫 200cm×150cm 2013
郭俁《靜物之二》布面油畫 130cm×85cm
郭強《時光錯愕》布面油畫 195cm×140cm 2020
梅十方《麗人no:01》布面油彩 100cm×100cm 2018
曹衛國《等風來》布面油畫 130cm×120cm 2020
曹陽《草地No.015》布面油畫 135cm×90cm
曹亮《雪國》布面油畫 65cm×65cm 2020
符曦《滔滔萬頃動風色》布面油畫 50cm×80cm 2016
梁丹荼《暗蝕》布面油畫 130cm×195cm
梁平《綴虹》布面油畫 80cm×100cm 2019
蔣興《Never dance 不曾起舞》布面油畫 120cm×200cm 2019
蔣雨《故事從一個逗貓球開始》布面丙烯 150cm×100cm 2017
謝常勇《風景中的舞者之溪邊》布面油畫 130cm×60cm 2019
闕華《三月》布面油畫 80cm×100cm
譚睿《在川上》布面油畫 185cm×150cm 2018
魏山人《回望祖國》布面油畫 80cm×120cm 2015
魏書龍《鞋子》布面油畫 100cm×120cm 2019
END
出品/巴蜀畫派促進會&中華美網
監製/曠野 編審/方方
責編/李思家 技術/彭彪
編輯/黃秋霞 匡德勝
合作與投稿bashuhuapa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