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沂水縣博物館 看刀幣閃爍歷史光輝

2020-07-26 海報新聞客戶端

走進沂水縣博物館 刀幣

沂水縣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眾多、類型齊全豐富。現館藏各時期文物五萬餘件/套。考古發掘是館藏文物的重要來源,主要來源於各個時期沂水境內的遺址和墓葬;傳世文物則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主要來源於其他單位移交、個人捐贈以及本單位的收購、徵集、採集等途徑獲得藏品,有著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研究價值。刀幣便是沂水博物館裡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走進沂水縣博物館 看刀幣閃爍歷史光輝

名稱:齊法化銅刀幣

收藏單位:沂水縣博物館

年代:戰國

質地:銅

外形尺寸:通長17.6釐米,寬2.6-2.9釐米,柄寬2.5釐米,環徑2.4釐米

質量:0.05千克

文物來源:沂山南出土

走進沂水縣博物館 看刀幣閃爍歷史光輝

文物介紹:

共19枚,形制相同,個別環首微殘,有的刀柄之際斷開。皆弧背,刀尖首,柄環首,背緣起凸楞,直通環首,柄起4道凸楞。刀身大篆面文「齊法化」。銅質較劣,含鉛量較高。

走進沂水縣博物館 看刀幣閃爍歷史光輝

文物故事:

刀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鑄幣之一。其形由春秋時期的農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變而成。齊刀是齊國貨幣。幣面文字帶「齊」字的,有三字刀、四字刀和六字刀。三字刀為「齊法化 (貨)」。四字刀為「齊之法化」。六字刀為「齊造邦長法化」。「齊」指齊國都城臨淄。秦統一中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是東方的大國,春秋五霸之一,據《史記》記載戰國時齊國都城臨淄:「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走進沂水縣博物館 看刀幣閃爍歷史光輝

據實際測量,刀環的直徑與刀首的長度是1:7.5,恰好是人的頭部與身高的比例。而整個「刀幣」的長度(一般為18釐米左右)又幾乎是人手的長度,如果將6枚刀幣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這就是《周禮考工記》中所說的「築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面成規」。這些精確的設計和巧妙的構想,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充分體現。以後隨著齊國疆土的擴大和與鄰國交戰,齊國的刀幣流通範圍逐漸擴大到燕、趙地區。此時的刀幣因為鑄地不同、形體各異而形成了「齊刀」、「燕刀」、「趙刀」三大系列。

走進沂水縣博物館 看刀幣閃爍歷史光輝

齊法化刀中的這個「法」字,在刀幣上原本寫作「夻」,早些時候一直將它解釋為「圜」,現在的學者們公認為應該解釋為「法」。

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齊國的刀幣購買力相當的強,一枚「齊法化」刀幣可以購買當時的30斤粟或10斤鹽。

相關焦點

  • 走進沂水縣博物館:銅鈕鍾
    館藏精品文物之銅鈕鍾名稱:銅鈕鍾收藏單位:沂水縣博物館編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當時的鐘多為陶製;商代以後的編鐘多為銅製。編鐘屬於變音打擊樂器族,發音類似鐘聲,清脆悅耳、延音持久 。具有東方色彩,適合於演奏東方五聲音階的音樂。在中國古代音樂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編鐘的鐘身呈橢圓形,很象兩個瓦片合在一起,上徑小,下徑大,縱徑小,橫徑大,鐘口邊緣不截齊,兩角向下延伸,成尖角形。
  • 齊國法化刀幣價值如何
    從歷史材料來看,齊刀始鑄於桓公執政期間(前685年~前643年)。《管子》載:「桓公鑄幣於莊山。」齊刀銅質精良,形體深厚,篆文書體華美典雅。齊刀幣中的大刀從幣文上分為「齊法化」、「齊之法化」、「即墨法化」、「安陽之法化」、「即墨之法化」、「齊返邦長法化」等,「法化」即為法定貨幣的意思,貨幣由國家統一鑄行,規定統一的形制、重量、大小,並依靠國家法令強制流通。
  • 沂水縣博物館搶救性保護一批漢畫像石
    沂水縣文化局按照群眾舉報的線索,緊急搶救收集一批東漢時期的珍貴畫像石,文物經整理、修補後將由縣博物館入庫收藏。  近日,沂水縣文化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不法分子多次到許家湖鎮園裡村北石橋附近對原東安故城遺物——漢畫像石進行竊察、拍照,預謀實施盜拆。接到舉報後,文化局及時派人前往現場查看,同時聯繫當地黨委進行保護。
  • 刀幣,取形於刀勝於刀
    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刀幣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流通。「匈奴刀」在日偽時期曾出土於承德、張家口一帶,被日本人盜走許多視為珍品收藏在日本博物館裡。刀幣大致上可分為六種類型,齊刀、直刀、燕刀、尖首刀、針首刀和圓首刀。刀首是劃分刀幣類型的主要依據,按形狀可分為針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圓首刀和平首刀。按刀背可分為磬折刀和弧背刀。刀幣上面都鑄有文字,一字至六字不等。
  • 戰國齊明刀幣的歷史和特徵有哪些
    其刀幣的形制酷似極類燕之圓折明刀,但是其刀身與燕刀相比更加的瘦長,美觀一些。據相關的歷史資料顯示:戰國齊明刀幣的出現,是由於前314年燕王讓帝位而造成三年內戰,齊宣王乘機伐燕,導致燕國幾乎滅亡,由其太子繼位,招賢納士,造幣發行。
  • 大順世界錢幣博物館:從齊國刀幣到現代紙幣發展史
    採訪團成員參觀大順世界錢幣博物館(來源:山東圖片庫 攝影師:劉篤龍)   中國山東網9月15日訊(記者 王曄)大順世界錢幣博物館位於齊文化博物院民間博物館聚落
  • 山東福彩媒體採風活動走進沂水縣社會福利中心
    活動第一站來到了沂水縣社會福利中心,採訪團一行30餘人共同走進這個舒適有愛的「大家庭」,見證山東福彩公益事業的崛起與成就。沂水縣社會福利中心外院。宋娜攝山東省福彩中心為沂水縣社會福利中心捐贈慰問品。宋娜攝一踏入沂水縣社會福利中心的主樓,記者就被這裡齊全的科室設置、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所吸引。
  • 燕趙晚報:滄州小記者走進博物館
    ,如今滄州博物館歷史文化陳列館內陳列了眾多在滄州本地出土的歷史文物,它們將滄州歷史的發展脈絡連接在了一起。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了解滄州歷史,9 月 12 日,滄州小記者走進了博物館,與歷史文物近距離接觸,探秘曾經的滄州。
  • 收藏青州歷史文化的「小大博物館」---青州市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始建於1959年, 佔地3萬平方米,其整體古典式民族建築群,四座兩層大廳,有迴廊連接,均以琉璃瓦覆頂,金碧輝煌,結構端雅,規模宏偉,烘託出濃鬱的傳統色彩和歷史氣氛。    這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館藏文物4萬件,其數量之大,品種之全,文物之精,名列我國縣級博物館之首。著名畫家黃胄先生、費孝通先生專程來參觀,留下了「青州博物館,世界第一流,小大博物館」的墨寶題詞。
  • ...趙一曼烈士光輝業績展》在瀋陽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展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今日恰逢中國共產黨98歲華誕,適值全黨範圍內大力開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之際,由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主辦,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宜賓市趙一曼紀念館承辦的《巾幗英雄——趙一曼烈士光輝業績展
  • 夜晚閃爍著點點光輝的「高鐵站」
    黑夜中閃爍著最美光輝。快、穩、強成為了中國高鐵的名牌,而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奉獻的鐵路工人們就像是在夜晚閃爍著點點光輝的螢火蟲。他們用日復一日、不辭辛勞的駐守,大力書寫出新時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
  • 精品推薦—三枚刀幣
    刀幣外形與刀極為相似,是由一種手工業工具青銅質的「削」演進而成的先秦貨幣,主要流通於我國東部的齊、燕、趙等地。大致上可分為四種類型,有齊刀、燕刀、趙刀和中山刀。齊刀為刀幣的一種,是戰國時期齊國(今山東臨淄)的鑄幣,有大刀和小刀之分,大刀根據幣面字數而命名,有「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小刀又稱齊明刀或博山刀。
  • 【藏界資訊】國家博物館藏品鑑賞,古貨幣鑑賞一:布幣、刀幣
    撰文:翦寧齊刀幣齊刀幣戰國 齊 貨幣由左至右:長18.2釐米,寬2.95釐米;長18.7釐米,寬3釐米;長18.5釐米,寬2.9釐米由左至右:齊建邦囗缶(寶)化(貨) 長18.2釐米,寬2.95釐米。刀幣形同實用的小刀,弧刃弧背,長柄,環首。面文「安陽之大刀」,背文「刀」。「安陽」是地名,是齊國貨幣鑄造地之一,一般認為在今山東莒縣附近,也有學者認為在今山東臨淄東北。刀幣源於生產工具之刀,春秋戰國時期,鑄行於齊國境內的刀幣統稱為齊刀。齊刀風格獨特,類型多樣,是北方刀幣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 遊覽博物館,走進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走進生命科學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就在海德公園旁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走進生命科學。這裡有很多遠古動植物礦物等標本,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導演會在這取景。在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第二部裡到了晚上所有標本都會動起來的背景就是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取的景。
  • 走進博物館 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5月18日,遊人在江蘇蘇州園林博物館參觀造園模型。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遊人在江蘇蘇州園林博物館參觀拙政園模型。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一名小朋友在石家莊河北博物院參觀。
  • 理財-戰國刀幣收藏價值如何戰國刀幣價格是多少?
    戰國刀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使用的形式刀子的錢幣。那麼,戰國刀幣價格是多少?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貨幣中,刀形幣是一個大的類型,主要的使用國家是趙國、齊國和燕國,這三個國家使用的刀幣形狀不一樣,很容易區分。想知道戰國刀幣價格是多少,首先要對戰國刀幣收藏價值有所了解。
  • 滄州小記者走進博物館 與文物面對面 探秘曾經的滄州
    ,如今滄州博物館歷史文化陳列館內陳列了眾多在滄州本地出土的歷史文物,它們將滄州歷史的發展脈絡連接在了一起。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了解滄州歷史,9 月 12 日,滄州小記者走進了博物館,與歷史文物近距離接觸,探秘曾經的滄州。
  • 晉城:走進博物館漸成日常 感受歷史與文化魅力
    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那麼就去這座城市的博物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走進博物館,時空不再阻隔,晉城的歷史風雨和文明點滴全都濃縮在這裡。然而晉城民俗文化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剛剛入學的孩子,參觀者絡繹不絕,都是為了尋找曾經鄉村的記憶。晉城民俗文化博物館收藏各類藏品5萬多件,從秦漢時期青銅器、陶器,到唐、宋、元、明、清等歷朝各代藏品,直至解放初期、文革期間紅色收藏,幾乎囊括三千年中華文明,體現了中國特別是晉城各個歷史時期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
  • 走進齊文化博物館,探訪齊文化的發祥地
    齊文化博物館 是由原 齊國歷史博物館 搬遷而來,目前齊國歷史博物館已經正式閉館。齊文化博物館 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陳、保護、研究、教育、休閒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博物館,依託原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齊國歷史博物館)建設,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擁有文物3萬餘件,上展文物4100餘件(套)。
  • 南方周末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第二站: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
    (原標題:南方周末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第二站: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