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登高賞秋感恩敬老

2020-11-05 俊雅宣

「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又是一年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間習俗

1、祭祖節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有著逢年過節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2、登高節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3、敬老節

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4、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5、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風箏)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至於人們為何要在重陽時放紙鳶(風箏),除了重陽天高雲淡,風輕日明,紙鳶可輕鬆乘風而上的氣候原因外,還有些介於巫蓍之間的說法,於不經中頗為有趣。傳說,重陽時放紙鳶是為了"放晦氣",紙鳶飛得越高越遠,則晦氣也隨之高飛遠離,更有甚者,還要專門將線弄斷,讓風箏消失於雲天之外。另有一種解釋則說重陽放紙鳶是"放吉祥"、"放福氣",紙鳶飛得越好,則福氣越濃,放紙鳶者不僅不能弄斷絲線,還要千方百計保護之,因為若是絲線斷了,則"吉祥"、"福氣"也隨之飄向遠方。

6、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7、祭祀海神

重陽節是秋季大節,港、澳、臺等地尤其重視在這天舉行的祭祀海神活動。

8、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

9、辭青

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清明)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如果說上巳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節日,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間有清明節「踏青」,重陽節「辭青」的風俗。

10、享宴祈壽

重陽節的求壽之俗,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學作品。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發展至今,擺敬老宴、飲宴祈壽風俗仍在一些地方流行。

11、飲菊花酒

飲菊酒: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12、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越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溼、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製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插茱萸等古俗則是民間登山驅風邪的行為,重陽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們用天然藥物茱萸等調整體魄健康,使其適應自然氣候變化。

「沙岸菊開花,霜枝果垂實。」九九重陽帶著草木的斑斕和晚秋的涼意,它透著茱萸的紅豔和菊花酒的清香,時光流轉千年,依舊情深,依舊愛長,九九重陽節祝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2019重陽檔案|重陽節:登高賞秋、感恩敬老
    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重陽節被賦予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 朗誦:重陽節——賞菊登高覓秋色,感恩敬老傳孝道
    朗誦:重陽節——賞菊登高覓秋色,感恩敬老傳孝道 感情文章
  • 新聞莞·拍客丨重陽登高 賞秋觀城
    ▲昨天是重陽節,市民登頂旗峰山遠眺東莞市區昨日,恰逢重陽節,黃旗山城市公園、植物園以及水濂山森林公園人潮湧動,大家攜兒帶老、呼朋喚友登高賞秋,遊山玩水其樂融融。▲黃旗山登高終點上午9時許,在黃旗山公園的登山步道上已經是「座無虛席」,不管是老人、小孩還是青年朋友,臉上都洋溢著一股衝勁,目的是要登上山頂大紅燈籠處,一覽東莞這座城市的美景。
  • 今天,除了登高賞秋,還應感恩敬老
    今天,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的兩大重要主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看檢察機關的行動上海:加大涉老年人案件刑事檢察工作力度重陽節將至,上海檢察機關針對大城市老齡化程度上升的特點,加大涉老案件刑事檢察工作力度。
  • 新疆人文:重陽節烏魯木齊南山登高賞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節日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 新疆人文:重陽節烏魯木齊南山登高賞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節日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 天氣轉涼 最舒服的秋天來了 您準備好登高賞秋了嗎?
    10月7日,星期一,農曆己亥年(豬年)九月初九,重陽節,陽光不辣,氣溫不燥,非常適宜登高賞秋。作為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 重陽節登高賞秋正當時,新一周冷空氣又將頻繁造訪湖南
    華聲在線10月25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成輝 實習生 王章萍)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湖南大部地區陽光在線,天高雲淡,氣溫也比較舒適,適宜外出登高賞秋。 今天,你有沒有帶上家裡的老人,一起去體驗一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呢?
  • 【重陽節】敬老愛老,願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秋遊賞菊、佩插茱萸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 重陽節,除了登高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了重陽節的思鄉之情。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九九」諧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時祭祖、推行敬老活動。
  •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是哪一天
    古時候有描述重陽節的詩句,王維的一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使得人們對重陽節這個節日印象深刻。那到底重陽節是個什麼節日呢?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是由上古時期秋季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今天則為登高賞秋、感恩敬老的一個傳統節日
  • 重陽節|除了敬老愛老還能做些什麼?
    重陽節|除了敬老愛老還能做些什麼?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 秋遊賞菊 佩插茱萸 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 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 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 感恩敬老 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
  • 輕鬆一課丨佩茱萸 賞菊花 感恩敬老 這個重陽,你登高了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還有同樣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樣的古詩文還有很多,僅這兩首耳熟能詳的詩歌就把古人過重陽的情形大致都寫到了,重陽節人們要登高、要佩插茱萸、要賞菊……重陽節,這個深秋時節的佳節,秋高氣爽,菊花盛開,空氣清冽,接下來就要進入漫長凜冽的冬季了。菊正香,穀物已入倉。
  • 重陽節是如何從「登高節」變成「敬老節」的?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而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人們在這個時節舉行祭祀儀式來為之送行。對應著「大火」的出與沒,古人將重陽節與上巳節或寒食節、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秋與春的大節。記述西漢雜史的《西京雜記》中這樣說:「三月上巳,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若說上巳是迎春的「踏青」,重陽便是「辭青」。
  • 詩意重陽節,登高、思親、敬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哈哈,小囫圇不是在播新聞啦,因為今天是重陽節啊。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早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在重陽節的這天,就會登高、曬秋、賞菊,到了近代,我們又把重陽節定為敬老節。今天,小囫圇就和大家一起過一個詩意重陽節,將祈福、思親、敬老之情寄託於優美的古詩詞中吧。
  • 傳統節日新的時代意義,重陽節的祭祖、登高與敬老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現在的習俗中在這一天主要是家庭團圓,給家中的老人送上祝福,感恩他們的付出。而在古代重陽節也有著更多的含義。最初的記錄是在《呂氏春秋》當中,當時的古代文化可能受限於距離和交通各地也都有各地不同的表象。
  • 重陽節:登高祈福不可少 今天你去了嗎?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時至今日,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成為當今重陽節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在南京,紫金山是眺望城市的最佳觀景處,每年重陽,紫金山都成為很多南京人以及外地遊客的登高首選地。
  • 九九重陽節,宜賞秋、登高、吃大閘蟹
    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重陽節古時民間會在這一天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後因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百姓們又對重陽節添加了敬老的內涵,藉此來寄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傳承至今,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已經成為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 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馬上就是重陽節了,重陽節有敬老的傳統習俗,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呢?重陽節為什麼是給老年人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重陽節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寓意「久久」,有祝願老人長壽的含義在裡面,所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自古以來就有敬老感恩的傳統。
  • 重陽節: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敬老孝老之情
    登高賞菊至今傳,遍插茱萸復古年。九九歸真祈福喚,生生不息吉祥連。一元肇始東風面,萬象更新冷日延。話別重陽佳節見,念叨寒露又飛前。————《重陽節》 微博網友「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