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傳承 2020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活動啟動

2020-10-30 渭南聲音

匠心·傳承 2020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活動啟動

弘揚黃河文化,展現渭南風採。10月26日下午,「匠心•傳承」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活動拉開帷幕,這也標誌著FM102.6渭南新聞廣播頻率日活動同步啟動。

主播天天(左)、臨渭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魏永輝(中)、臨渭區文化館副館長李莉(右)

此次「匠心•傳承」2020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主辦,以「弘揚黃河文化 展現渭南風採」為主題,在10月26-29日期間臨渭區、合陽縣、大荔縣、潼關縣相關負責人、非遺專家、文化名人將帶您領略黃河沿岸四地風情,展示具有地域特點的非遺文化項目,宣傳弘揚黃河文化的內涵、精神及時代意義。

做工精細的草編花瓶花籃、雕刻精緻的秦源影雕黑陶、大紅喜慶的龍鳳呈祥剪紙等臨渭非遺產品,將直播間裝扮一新。首場直播臨渭專場,邀請臨渭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魏永輝、臨渭區文化館副館長李莉做客直播間,就臨渭區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非遺傳承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其文化價值、市場前景等進行了探討。

近年來,臨渭區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不斷深入挖掘本土非遺資源,積極申報非遺保護項目,建立完善名錄保護體系,實現傳承基地、傳承人和傳承項目的有機統一。目前,全區已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54項;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60多名,建立傳承、傳習基地8個。

臨渭區塬上有三寶:紅苕、柿子和草帽,可見臨渭草編技藝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臨渭草編起源於南唐興盛於北宋,當時主要功能是防雨、防曬,以手工編織草帽、蓑衣為主,講究實用,逐漸衍生出螞蚱籠、草馬等。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創新了適應現代社會節奏的集裝飾兼實用相結合的麥杆掛件、茶杯墊、花籃、收納筐,手提包、水果盤、隔熱墊等近百個花樣繁多的草編工藝品。

直播室內深度交流,直播室外火熱展示。在臨渭巧娘草編合作社,巧娘們正在嫻熟的編制來自山東、廣東、深圳的隔熱墊、嬰兒搖籃等訂單。

臨渭草編省級傳承人陳春苗(左)、主播維佳(右)

據臨渭草編省級傳承人陳春苗介紹,作為傳統的工藝品,臨渭草編具有結、辮、捻、搓、擰、舉、盤等各種編織技藝。其巧妙的設計、細膩的工藝將濃鬱的鄉土風情和流動的生活氣息融為一體,寄託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嚮往。近幾年來,她們不斷發展創新產品形式,培訓當地留守婦女加入到合作社,讓她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加收入。

德慶皮影戲劇團負責人謝坤生(左)、主播武藝(右)

碗碗腔藝人

一清(曲子)二簧(漢調二簧)三秦腔,細膩不過碗碗腔。一曲細膩婉轉的碗碗腔瞬間讓觀眾感受到這種唱腔音樂的別具一格。「陝西碗碗腔屬於板腔變化體,主要板式有慢板、東路板、慢緊板、緊板、飛板、二八板等,特色唱腔有彩腔和疊腔等十多種;唱腔音樂以月琴、碗碗領奏,板胡、硬弦(二股弦)相伴,以陝西關中語係為語音,音樂風格細膩、婉轉、纏綿。」臨渭區文化館副館長李莉介紹,據記載,碗碗腔形成於清乾隆年間。早期主要以皮影戲的形式演出,雖生發於民間草臺,但由於文人的介入,使其演出劇目不斷豐富,並產生了以李芳桂為代表的劇作家及其作品八本兩折,俗稱「十大本」。陝西碗碗腔源遠流長,保護、傳承急需更高層次的關注和扶持。

主播武藝(左)、《秦源影雕黑陶》傳承人王月紅(右)

渭南黑陶距今已有4500年歷史,由簡陋的生活用品,發展成為古樸莊重的藝術品,是生活在黃河、渭河流域一代代制陶藝人,用血汗和智慧凝聚的藝術結晶。 「目前已形成收藏類、紀念品、日常生活類三大產品類別。」臨渭區文化館副館長李莉介紹,為了拓寬銷售市場,在生產各種黑陶工藝品的同時,近幾年來,臨渭區創新研究適應市場和群眾生活需求的生活陶藝品,如茶葉罐、茶具、茶盞、香薰類等生活用品,讓非遺產品多元化,解開黑陶神秘的面紗,以日常生活用品的形式進入千家萬戶。

臨渭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魏永輝(右)

「非物質文化遺產貫穿於我們的吃穿住行遊購娛,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行動起來。」臨渭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魏永輝表示,做好非遺發展傳承保護技藝上還需再發展、銷售渠道上還需再拓寬。要不斷創新措施辦法,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活動,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注重品牌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讓非遺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渭南綜合廣播編輯

相關焦點

  • FM1026|非遺文化傳承,這場直播,不止驚豔眾人,還別具匠心
    FM1026|非遺文化傳承,這場直播,不止驚豔眾人,還別具匠心~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母親河文化,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我們將借用新媒體的載體,深入挖掘渭南非遺文化,讓「非遺」成為渭南一張特色的名片。
  • 講好黃河故事傳承多彩非遺 外國「網紅」走進渭南大荔開啟「黃河岸邊有非遺」活動
    國際在線陝西報導(馮妍):11月5日上午,伴著鏗鏘激昂的同州梆子唱腔聲,作為「外國網紅解碼幸福陝西」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的子活動,「黃河岸邊有非遺」渭南非遺海外傳播活動在渭南大荔縣同州湖景區啟動。近年來,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始終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承人為核心,堅持「讓非遺文化走出去」戰略,積極創新宣傳形式,不斷提高渭南非遺文化社會知名度,擴大渭南非遺項目的國際影響力,非遺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 「傳承匠心·創業同行」——首期「非遺練習生創業訓練營」啟動
    而在微博擁有百萬粉絲的旅行美食博主小磚頭UP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有機會以自己的方式講述關於非遺的美食故事,傳播與弘揚中國傳統美食文化。」他們都是來自非遺練習生訓練營的首批學員。5月29日上午,在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啟動了首期非遺練習生訓練營,來自全國各地對非遺傳承保護感興趣的32名練習生和全國20多家媒體齊聚在此。
  • 西安城牆舉行非遺文化傳承活動 感受熾熱匠心 傳承非遺技藝
    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中)精心製作的剪紙漢服在活動現場驚豔亮相。(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王健 攝)秦繡非遺傳承人在活動現場展示技藝。(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王健 攝)12月5日下午,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
  • 感受熾熱匠心 傳承非遺技藝 西安城牆舉行非遺文化傳承活動
    12月5日下午,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含光門,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市民遊客帶來了一場冬日文化盛宴。本次活動由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和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舉辦。
  • 今日大理 ||「非遺傳承•守護匠心」新聞發布會暨「我在大理拾遺珠」啟動儀式舉行
    「非遺傳承•守護匠心」新聞發布會暨「我在大理拾遺珠」啟動儀式舉行2.下關街道在吊草村開展扶貧工作民情懇談會3.大理市開通老年人和計生特殊家庭就醫綠色通道「非遺傳承•守護匠心」新聞發布會暨「我在大理拾遺珠」啟動儀式舉行6月25日,「非遺傳承•守護匠心」新聞發布會暨「我在大理拾遺珠」啟動儀式在大理古城文廟舉行
  • 非遺+扶貧+直播帶貨,「湖南非遺購物節」啟動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9日訊(見習記者 周可)5月19日,「湖南非遺購物節暨網紅直播帶貨大賽」啟動儀式在常德市桃花源景區隆重舉行。花瑤挑花、嶽州扇製作技藝、桃源刺繡、侗錦織造技藝、苗繡、土家族織錦技藝等10個非遺項目在活動現場進行了展示。
  • 渭南市2020年正月裡新春文化大廟會活動啟動(組圖)
    帶著新春祝福的春聯和漂亮喜慶的窗花很快就被熱情的居民「一搶而空」,大家捧著這些油墨未乾、字跡飄香的春聯,為2020年新春帶來了別樣的溫暖。今年的活動以「鼠兆豐年 歡騰盛世」為主題,由中共渭南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市文化藝術中心、各縣(市、區)文旅局承辦。
  • 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渭南故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圖為與會領導共同開啟鎏金沙啟動臺,《黃河故事會》正式啟動。記者 陳冰娟 攝陝西網訊(記者 陳冰娟)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9月22日晚,渭南市百千萬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渭南故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9月22日晚,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圖為與會領導共同開啟鎏金沙啟動臺,《黃河故事會》正式啟動。記者 陳冰娟 攝陝西網訊(記者 陳冰娟)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9月22日晚,渭南市百千萬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首屆黃河流域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暨非遺展示展演在渭南舉辦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黃河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啟動儀式暨首屆『九曲黃河 多彩非遺』展示展演活動在華陰市西嶽廟廣場舉辦。活動在渭南非遺具有代表性的《華陰老腔一聲喊》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聲腔中拉開帷幕。
  • 「頌傳承·致匠心·迎端午」2020年銀川市端午非遺活動拉開帷幕
    2020年6月24日,由銀川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銀川市文化藝術館、銀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寧夏笛諾科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執行的「頌傳承·致匠心·迎端午」銀川市2020我們的節日·端午非遺活動在銀川市新華百貨CCpark商場拉開帷幕。
  • 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渭南故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9月22日晚,渭南市百千萬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渭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玉娥,渭南市委常委、軍分區政委孔令鍔及渭南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工商聯、渭南師範學院等相關領導出席活動。
  • 合陽:非遺保護傳承發展成為一種自覺
    合陽:非遺保護傳承發展成為一種自覺10月27日下午,「匠心•傳承」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活動第二場合陽專場,邀請合陽縣文化館館長王振、合陽縣民俗專家史耀增走進直播間就合陽詩經文化、非遺技藝發展、保護以及傳承進行了探討。
  • 四川南充「非遺購物周」本周日啟動 全方位打造非遺產品消費市集
    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川北大木偶(資料圖)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 文中圖據南充文旅局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南充市文廣旅局獲悉,2020年南充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非遺購物周活動將於6月7日啟動,將以「網際網路+非遺」為主要形式,打造綜合性非遺產品消費市集,全方位營銷南充文旅資源。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川北燈戲。
  • 當「非遺」遇上直播!看仁化人如何傳承「非遺」文化!→→→
    6月7日上午,仁化縣在寶能文旅城開展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分會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活動全程在網際網路平臺仁愛仁化APP進行了直播。仁化部分非遺項目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非遺傳承、文明出行、健康生活。直播現場,主播與《石塘堆花米酒釀造技藝》《楊泰和米餅製作技藝》《丹霞紅豆飾品製作》《唐宋香道》《仁化白毛茶》《宮廷酸蘿蔔》等6個非遺項目負責人一對一進行問答交流,近距離地為直播間觀眾介紹非遺項目產品。通過仁愛仁化APP平臺,喜愛非遺產品的觀眾朋友還可以掃碼購買到自己心儀的非遺產品,觀眾反響熱烈。
  • 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即將啟幕
    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袁思陶、邢賀揚) 以「融入現代生活弘揚時代價值」為主題的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將於10月9日至14日在浙江寧波舉行。本屆全國非遺曲藝周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藝術司,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形式開展,首次匯聚全部127個國家級非遺曲藝代表性項目的258個優秀節目,在線上平臺集中展播。
  • 央視直播市青年宮蝶變 粵港澳青年周精彩不斷 傳承非遺文化 創新智能未來
    「70歲老建築成新網紅打卡點」、「青年文化宮名副其實,既有青年,又有文化」……10月4日,全國各地人民通過央視新聞頻道記者的精彩介紹,了解到「大變身」後的廣州市青年文化宮(下稱「市青年宮」),也了解到正在如火如荼舉行的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周。
  • 把非遺帶回家!央視直播帶你「種草」非遺好物
    6月12日上午,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雲遊非遺·影像展」「非遺購物節」啟動儀式在京舉行,非遺購物成為輻射面廣、參與者眾的吸睛亮點。為克服疫情影響,提高非遺可見度,激發非遺消費活力,實現非遺保護和文化扶貧雙贏,央視新聞聯合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中國手藝網共同推出「把非遺帶回家」專場直播帶貨活動,將於6月13日晚8點在央視新聞APP、央視頻、中國手藝網、文旅中國、
  • 山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啟動儀式暨非遺系列活動
    (京呈聯創 訊)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聚焦非遺在人民大眾健康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宣傳非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促進山西文化生態保護區發展,展現多年來我省非遺保護成果,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全省文化和旅遊部門、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各級非遺傳承人群,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在全省範圍內開展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