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太天真,這種行為寶寶很受傷

2020-12-18 逗兒媽媽

俗話說病從口入,別看寶寶每天喝的都是母乳或者奶粉,也可能會出現健康問題,而根源很可能出在孩子的奶瓶上。

出了月子沒多久,小鳳就把孩子交給了婆婆照顧,自己出門上班了。即便如此,小鳳也會提前吸好奶,放在冰箱裡,保證孩子喝的都是母乳。小鳳計劃得很好,一開始孩子也確實沒什麼問題。

可半個月以後,孩子卻出現了腹瀉和發燒的情況,嚇得小鳳趕緊就把孩子帶到了醫院。畢竟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孩子發燒實在是太嚇人了。不過還好不是最壞的結果,醫生告訴小鳳,孩子是因為飲食中細菌超標而導致的腸胃炎症,然後引發的發燒。

孩子每天喝的都是母乳,怎麼會細菌超標呢?問了婆婆才知道,原來每次餵完孩子以後,婆婆只用開水衝一下奶瓶就放在一邊了,下次喝奶的時候又再燙一下就繼續用了。

「母乳中營養豐富,這樣不充分的清潔就給了細菌生長的機會。家長帶娃敷衍,受傷的是孩子。」聽完醫生的解釋,婆婆也表示很後悔。後來帶娃時婆婆注意了很多,也再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很多人外出吃飯都會用開水燙一下餐具,開水可以消毒的觀念可說是深入人心。但現實可能要讓很多人失望了,我們平時的「燙一下」基本很難達到消毒的目的,尤其是給寶寶的餐具、玩具和衣服消毒時,「燙一下」還遠遠不夠。

說好的開水消毒,為啥沒用?不是沒用,是做得不夠

開水的溫度可以達到98°~100°,確實達到了一般消毒的溫度要求,可除了要高溫度,消毒還有時間要求。

一般來說,高溫消毒要求溫度達到沸點也就是100°時,時間至少要有3分鐘,而溫度最低也要有80°,時間則需要延長到了10分鐘。

而給寶寶奶瓶消毒時,水溫會隨著時間降低,通常時間也只有十幾秒,加上杯壁上還有殘留物,燙一下,泡一下是遠遠不夠的。

即便達到了高溫消毒的溫度和時間要求,很多家長給寶寶奶瓶的消毒還是不合格的。尤其是單獨帶娃精力有限,或者是平時比較粗心,不太注意這方面的家長,清潔奶瓶時經常踩雷。

清潔奶瓶不簡單,踩了這三個雷,效果大打折扣

1、留有衛生死角

瓶身體積大,而且是用於裝奶,很多家長都會重點清理瓶身。可殊不知,奶瓶與蓋子連接的螺旋部位和奶嘴處很容易有殘留的奶垢,加上清潔起來比較困難,很容易成為衛生死角。存在這樣的衛生死角,瓶身清理得再好可能也沒用。

2、沒有及時清洗

帶娃的時候手忙腳亂,尤其是家裡有多個寶寶時,因此,很多寶媽在餵完奶後可能都來不及及時清潔奶瓶,會先放在一旁,之後再去清洗。這就給了細菌滋生的機會,等寶媽再去清洗時,需要更徹底的消毒才能達到衛生標準,從而容易出現清潔不徹底的問題。

3、清洗後未晾乾

既然已經清洗好了,那麼奶瓶就是衛生的了,很多寶媽也就直接把奶瓶擰上蓋子放起來了。可瓶身和瓶內還是潮溼的,這樣的環境更容易滋生細菌,因此,在清潔完奶瓶後,寶媽最好時擦乾或者放在架子上晾乾後再扣蓋。

只有自己帶娃了才知道帶娃有多麻煩,而且每件事無大小,都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即便清潔一個奶瓶也要用心。如果家長偷懶了,敷衍了,那麼寶寶可就要遭罪了。

話說,大家認為帶娃時,還有哪些細節容易被人忽視,卻會帶來嚴重後果嗎?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燙一下就能消毒變乾淨?家長別太天真
    如果奶瓶清洗消毒很敷衍,就是坑娃於無形哦~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寶寶很受傷寶媽蓉蓉的奶水很多,一直都是母乳餵養的,寶寶白白胖胖,身體健康,很少有生病的時候。從懷孕開始,一直都是婆婆在照顧她。經過醫生的檢查和詢問,最後發現問題竟出在寶寶的奶瓶身上。原來寶寶每天喝完的奶瓶,婆婆只用開水燙一下就完事,認為已經消過毒了!然後再次喝奶時用水衝一下就倒母乳了。
  • 有種「心安」叫開水燙奶瓶,自以為很衛生,這種做法卻傷了娃
    寶寶的健康問題是每個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尤其年紀比較小的寶寶,身體的免疫力與抵抗力都會很差,所以在面對細菌的時候,總是會抵不過細菌的侵襲,家長在寶寶的日常清潔的時候要格外的注意。有種「天真」叫開水燙奶瓶,家長以為很乾淨,卻傷害了孩子麗麗剛生完寶寶就與婆婆一起居住,婆婆也想能夠在生活中照顧兒媳與孫子,對於麗麗來說,初為人母的她沒有經驗,在照顧寶寶的問題上都要聽婆婆的,畢竟婆婆是過來人。
  • 有一種「大意」叫用開水燙奶瓶,媽媽是省事了,可受苦的是寶寶!
    文|李知行醫生嬰兒離不開奶瓶,可許多新手媽媽,根本只把奶瓶當「水杯」,沒把奶瓶當寶寶吃飯的「飯碗」!水杯和飯碗有很大的區別,平時我們家裡的水杯,可以隔幾天刷洗一次。但是,飯碗卻要每頓都刷洗一次。因此,部分「大意」的新手媽媽,弄混了嬰兒奶瓶的作用,更有些新手媽媽根本不懂如何給奶瓶消毒,只是很隨意的用開水燙洗奶瓶,結果卻苦了孩子。
  • 孩子的奶瓶和餐具,你做好清潔了嗎?開水燙燙根本沒用
    這種做法可謂是「家喻戶曉」,相信很多家長也這樣給寶寶的餐具、奶瓶消毒殺菌過。 但開水燙的方法真的能殺菌消毒嗎? 用開水燙一燙 開水燙並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 奶瓶用開水燙一下就行了麼?寶寶腸胃不好,寶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奶瓶消毒,你真的做對了嗎?家有不足3個月大的寶寶,別再只是用開水燙了對於新生兒寶寶來說,奶瓶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也會使用奶瓶喝水的,更何況那些奶粉餵養或者混合餵養的寶寶,更是離不開奶瓶了,奶瓶就如寶寶的飯碗一般,每天都會用到。
  • 奶瓶用開水燙一下就能消毒乾淨?小心坑娃,消毒奶瓶用這2種方法
    讓很多寶媽們憂心的是,寶寶經常和奶瓶親密接觸,所以很多寶媽們都認為定期給奶瓶消毒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然而總有些新手寶媽或老人帶娃,因奶瓶消毒方法不對不小心坑了娃。婆婆經常拿開水燙奶瓶消毒,沒想到變成了坑娃:閨蜜曉曉有個4月齡的女兒,由於曉曉休完產假後重歸職場沒辦法哺乳,只能在公司母嬰室吸奶然後帶回去再用奶瓶喂,每回曉曉餵完都會給奶嘴、奶瓶、吸奶用具消毒。前陣子曉曉工作忙於是把給奶瓶消毒的任務交給了婆婆,並叮囑婆婆每日都要消毒。
  • 奶瓶用開水燙燙就行?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是這樣,別再繼續坑娃了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清洗奶瓶看起來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洗奶瓶這件事裡面還是有好多學問的,洗不對反而可能會讓寶寶生病。奶瓶作為寶寶們生活的必需品,天天都要往嘴裡送,如果不做好清潔,分分鐘就能反饋到孩子身上。那麼寶媽們平常是如何清洗的呢?
  • 有種「天真」叫熱水燙奶瓶,大人圖方便省事,孩子卻遭了殃
    不過,家長們的某些消毒措施看似合理,實則並沒有什麼用途,就比如老人們常用的「熱水燙消毒法」。90後寶媽用熱水燙奶瓶,本以為能殺毒消菌,卻把孩子送進了醫院小王是位90後的新手寶媽,生完孩子以後就當起了全職媽媽,孩子的大小事務全都要經過自己的手。在外人眼中,她是一位細心到極致的媽媽,孩子身上有一點灰塵都要清洗一遍。
  • 奶瓶清洗消毒的幾大誤區 你中招了嗎?
    前段時間,一則《奶瓶又蒸又煮害寶寶生「鵝口瘡」》的新聞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微博大V、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醫生崔玉濤發微博說,「嬰兒出現鵝口瘡,應停止或減少對奶瓶的消毒,洗乾淨用開水燙一下即可。」這條微博稱,引起鵝口瘡的白色念珠菌無處不在,包括嬰兒的消化道,但是否發病取決於體內菌群狀況。
  • 寶寶不肯用奶瓶喝奶怎麼辦?5招讓寶寶習慣奶瓶喝奶
    一是要逐漸過渡,讓寶寶慢慢適應。寶寶從媽媽乳頭過渡到奶嘴、從母乳過渡到配方奶粉,這中間會有很多不適應,自然而然就對奶瓶產生了抗拒。建議家長在斷奶前3周左右,就開始有規律地穿插使用奶瓶。比如,中午餵奶時可以先嘗試用奶瓶替代母乳,其餘時間則照舊母乳餵養,等寶寶適應後,再增加奶瓶餵養時間和次數,逐漸代替母乳。二是要給寶寶一個熟悉的環境。剛開始即使是用奶瓶餵養,也建議先由媽媽親自餵養,保持喝母乳的姿勢,安撫寶寶的情緒。在這喝奶的環境中,除了奶瓶,讓寶寶覺得一切都是熟悉的感覺。
  • 用奶瓶餵養寶寶的注意事項,很多媽媽不知道
    也許你是出於無奈而放棄母乳餵養,採用奶瓶餵養你的寶寶。不過不要灰心,奶瓶餵養也有兩大好處:一來便於掌握寶寶的食量,二來其他家庭成員比如寶貝的爸爸,也能有機會親手餵哺寶貝了。但是奶瓶餵養並不是奶粉餵養寶寶的專利,很多母乳媽媽也會選擇將母乳吸出然後用奶瓶餵奶。
  • 給奶瓶消毒,為什麼不建議用熱水燙一下?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
    文|文兒很多寶寶每天都要用奶瓶喝母乳或者配方奶,然而這些奶液中富含脂肪和蛋白質,如果沒有徹底喝完,殘留在奶瓶裡的液體,遇到空氣就會氧化、變質,滋生細菌。所以,講究的寶爸寶媽都知道保證奶瓶清潔衛生的重要性。
  • 2歲寶寶還在用奶瓶?不當用奶瓶,導致齲齒低齡化
    而且,還有一些媽媽認為:"戒不掉就順其自然吧,這樣寶寶和大人都省心"。各位家長可千萬別小看這小小的奶瓶,為了寶寶的健康發育,就開始行動起來吧。但是,有家長要說了:"道理都懂,可是戒奶瓶哪有那麼簡單呢?"
  • 寶寶多大戒奶瓶用水杯?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到底怎麼選?
    01 — 什麼時候戒奶瓶? 長期使用奶瓶餵養,不僅會有引發奶瓶齲的風險,而且寶寶在做吸吮奶嘴的動作時,上頜和舌頭會因為嘴部受力而受到擠壓,長此以往可能會讓唇齒發生變性,出現上唇上翹、下唇懸掛的「奶瓶嘴」。
  • 寶寶長期用奶瓶喝水可以嗎?多大可以用水杯喝水?
    寶寶開始用杯子其實沒什麼特定的年齡,建議最好在寶寶6個月大時開始嘗試讓他用水杯喝水。或者當你用母乳或者奶瓶餵寶寶,他的眼睛不停環視別處;嘴裡咬著奶頭,但不吸吮;在餵奶結束之前,試著從你的腿上滑下來。說明寶寶已經做好準備使用杯子喝東西了。雖然6個月被公認為寶寶從奶瓶過渡到水杯的最佳時間,但是寶寶總要有個學習適應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 千萬不能用開水衝奶粉!已有寶寶進醫院,請避開這些誤區
    奶粉衝不好不僅不利於寶寶身體成長,甚至會危機性命。近期,一位來自貴州的糊塗爸媽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家長用開水衝奶粉 半歲寶寶進了急診室據報導,浙江省永康市婦幼保健院一周前急診室接收了一個6個月大小、精神萎靡、臉色蒼白、呼吸急促、滿嘴潰瘍的危重嬰兒。醫護人員立即對其進行鼻導管吸氧、心電監護、吸痰處理,開通靜脈通路等對症治療。
  • 1歲還在用奶瓶?小心毀了寶寶的顏值!戒奶瓶指南看這裡
    長期使用奶瓶會對寶寶有什麼危害1、奶瓶齲齒首先什麼叫奶瓶齲齒,它是一種由嬰兒睡眠時不斷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齲齒。奶瓶齲齒造成的原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1)長期用奶瓶人工餵養,瓶塞貼附於上頜乳前牙(2)奶瓶內多餵牛奶、砂糖、果汁等易產酸發酵的飲料(3)有的孩子喜歡長時間叼著奶瓶或含著奶瓶睡覺,而當嬰幼兒人睡後,唾液分泌減少或停止、吞咽功能減弱。這裡特別強調一下有的寶寶有睡前喝奶的習慣,喝著喝著就睡著了,家長也不忍心叫醒寶寶清理口腔,其實這種情況會大大增加齲齒的風險,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給寶寶及時漱口清理口腔。
  • 奶瓶是寶寶的口糧倉庫,了解奶瓶的使用,會讓寶寶更健康
    寶寶的出生,媽媽要付出很多,餵寶寶母乳,將自己的營養,輸送到寶寶身體,供寶寶長大,但寶媽不能,時刻陪在寶寶身邊,奶瓶便成為了寶寶「第二個媽媽」奶瓶貫穿寶寶的飲食,也會使寶寶養成對奶嘴的依賴。導致寶媽在合適的月齡,戒奶成為很難得事情,家長不忍心,寶寶哭啼不止。這種依賴感的消除,也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寶寶來說也很殘酷呀!一直吃奶嘴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時間越長,寶寶處在發育中的嘴巴,會隨之產生變形等不可逆變化,消除奶嘴依賴感很重要!
  • 清洗奶瓶也有「講究」,這3個細節別忽視,不少寶媽都做錯了
    大多數寶媽們之前也沒有照顧寶寶的經驗,更有的寶媽們平時還要工作,需要工作帶娃兩手抓,想起這樣忘了那樣是常有的事情。寶媽寧寧就有這種困擾,明明上一秒還想著一定要記得清洗奶瓶,一轉身就把這件事拋在腦後,等到下一次寶寶要喝奶的時候,也只好抓起一個涮一涮就先用著。
  • 父母不留意的行為,導致寶寶門牙發黑了!
    作者:寶寶知道 小豆豆育兒什麼叫「奶瓶齲」?「奶瓶齲」指的是兒童早期齲齒,常見於長期使用奶瓶的寶寶身上,其特徵為齲齒主要發生於上頜的門牙和第一乳磨牙,同時與此成為對比的是,下頜的門牙卻很少看到齲齒。寶寶含著奶嘴睡覺,無法清理口腔,就會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就會形成黑色的殘根或牙渣,從而引發「奶瓶齲」。「奶瓶齲」危害有多大?與恆牙相比,乳牙中的有機物多於無機物,因而更容易受到酸的腐蝕。而患了「奶瓶性齲齒」,寶寶不僅會牙疼,嚴重時還可發生牙髓炎、牙周膿腫等併發症,危害全身健康。